- 年份
- 2024(13333)
- 2023(19468)
- 2022(16177)
- 2021(15068)
- 2020(12717)
- 2019(29146)
- 2018(28961)
- 2017(55597)
- 2016(29942)
- 2015(33928)
- 2014(34034)
- 2013(33787)
- 2012(31032)
- 2011(27945)
- 2010(28155)
- 2009(26328)
- 2008(25896)
- 2007(23110)
- 2006(20478)
- 2005(18547)
- 学科
- 济(143163)
- 经济(143028)
- 业(84946)
- 管理(81555)
- 企(62573)
- 企业(62573)
- 方法(59078)
- 数学(52572)
- 数学方法(51815)
- 农(50319)
- 中国(36920)
- 农业(33217)
- 财(31615)
- 业经(31075)
- 地方(29052)
- 学(27626)
- 制(25139)
- 贸(24639)
- 贸易(24625)
- 易(23973)
- 银(20605)
- 银行(20564)
- 融(20078)
- 金融(20075)
- 行(19684)
- 环境(19423)
- 理论(19265)
- 务(18839)
- 财务(18765)
- 财务管理(18721)
- 机构
- 学院(436095)
- 大学(433329)
- 济(191263)
- 经济(187590)
- 管理(165786)
- 研究(151149)
- 理学(143175)
- 理学院(141613)
- 管理学(138891)
- 管理学院(138101)
- 中国(116943)
- 科学(91679)
- 京(91144)
- 财(84194)
- 农(84061)
- 所(77016)
- 研究所(69970)
- 中心(69607)
- 财经(67273)
- 业大(66874)
- 农业(65051)
- 江(64839)
- 经(61279)
- 经济学(59871)
- 北京(57338)
- 范(55284)
- 师范(54707)
- 经济学院(53822)
- 院(53443)
- 州(51137)
- 基金
- 项目(289612)
- 科学(228941)
- 基金(212855)
- 研究(208562)
- 家(186464)
- 国家(184951)
- 科学基金(158738)
- 社会(135095)
- 社会科(128012)
- 社会科学(127976)
- 省(112175)
- 基金项目(111485)
- 自然(102500)
- 自然科(100192)
- 自然科学(100164)
- 自然科学基金(98416)
- 教育(95592)
- 划(93901)
- 资助(88345)
- 编号(83085)
- 成果(66873)
- 重点(65273)
- 部(64785)
- 发(63159)
- 创(59556)
- 课题(57208)
- 国家社会(57079)
- 创新(55832)
- 科研(55759)
- 教育部(55398)
- 期刊
- 济(213189)
- 经济(213189)
- 研究(127475)
- 中国(85069)
- 农(81428)
- 学报(68984)
- 财(65050)
- 科学(64513)
- 管理(60277)
- 农业(55047)
- 大学(53008)
- 学学(50424)
- 融(42994)
- 金融(42994)
- 教育(40116)
- 技术(39235)
- 业经(36332)
- 经济研究(34843)
- 财经(33672)
- 经(29097)
- 业(28710)
- 问题(28615)
- 统计(23945)
- 技术经济(23098)
- 世界(22771)
- 贸(22311)
- 版(21675)
- 策(21353)
- 资源(19628)
- 决策(19328)
共检索到65132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吴琦 肖皓 赖明勇
文章基于可计算一般均衡模型(CHINAGEM)并考虑了农民工市民化的"职业依赖"特征,在多元劳动力转移矩阵中引入了农民工和城市非熟练劳动力的流动机制,设置了分阶段农民工市民化模拟场景,运用实际与拟合数据评估其动态经济效应。结果表明:城市非熟练劳动力和农民工"替代效应"引致的劳动力市场供给结构的变化,直接改善了劳动力供给的质量,并通过不同技能劳动力相对工资的变动促进了城市非熟练劳动力向熟练劳动力的升级,实现了整个就业市场的结构优化;在供给方面,劳动力市场的变化带动了不同行业的资本存量积累,从而推动了产业结构向制造业和服务业的转型;在需求方面,国民收入的改善促进了长期消费增长,而劳动力要素成本的整...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胡秋阳
我国有大量处于"半城市化"的农民工及其家庭。本文利用CGE模型,模拟分析了农民工市民化对经济结构和经济增长的影响,主要关注了其中的农民工居民与城市居民的储蓄/支出结构趋同效应和农民工工资待遇公平化效应。研究表明,对于浙江经济而言,农民工市民化的两种经济效应彼此间相辅相成,在其综合作用下,能够有效促进浙江经济形成居民收入提高、消费和内需增长以及产业结构升级的良性运转,并实现经济增长和就业扩大。鉴于这两种效应对需求侧和收入分配侧的直接影响间接地关联带动了生产侧,本文还考察了农民工市民化与针对生产侧的产业结构升级政策的关系,发现它们的效果之间具有协同性,能彼此放大对经济的积极影响。
关键词:
市民化 地方经济 CGE模型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张峰
该文认为经济增长不仅包括生产的增长还包括消费的增长。科技创新是生产增长的源泉也是消费增长的动力,是经济可持续增长的关键。中国与西方国家处于不同的发展阶段,改革开放前的30年中国处于工业化的起始阶段,是学习引进西方国家的先进技术、逐步提高工业化水平的时期,该时期是短缺经济时期,不存在消费饱和的问题。改革开放后30年,主要是依靠出口和投资拉动实现经济的高速增长。目前中国仍然有巨大的国内需求潜力尚待挖掘。中国城市化是未来30年甚至更长时间拉动中国经济高速增长的引擎。促进农民工的市民化是解决三农问题、缩小收入差距、解决社会矛盾、实现经济可持续增长的必由之路,而县城为主的中小城市是促进农民工市民化的适宜...
关键词:
可持续增长 国内需求 农民工市民化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吕炜 番绍立 樊静丽 高飞
本文利用CGE模型,模拟分析了农民工市民化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研究表明:转移支付水平越高,越能缩小城乡收入差距;而城乡居民储蓄/支出结构是否一致,对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的作用具有明显差异。这为进一步制定并完善相关政策提供了理论依据。
关键词:
农民工市民化 城乡收入差距 CGE模型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周建华
继续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需要找寻与进一步释放新的增长动力。该文基于二元结构背景下农村富余劳动力源源不断转移进城这一国情实际,顺沿经济增长内生动力源,分解经济增长作用渠道与路径,发现农民工"半城市化"严重抑制了劳动力资源重新配置带来的经济增长促进效应,认为农民工市民化有益于提振消费拉动效应,强化劳动力要素效应,放大城市化效应,将在很大程度上主导未来中国经济的增长速度。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陈井安 王学人
中国经济能够实现高增长,人口红利功不可没。但近年来,人口红利效应已呈现出衰减迹象。这将对中国经济的持续增长带来不利影响,值得认真重视。对此,我们提出,应当未雨绸缪,早作应对,从提高农村剩余劳动力素质、解决就业难问题、培养高层次带头人才以及加快人才管理改革等方面采取措施,积极把中国的"人口红利"转变为"人才红利",为中国经济的长期持续增长提供有力的支撑。
[期刊] 国际经济评论
[作者]
蔡昉
中国的快速人口转变形成了"未富先老"特征,因而在应对老龄化问题时,面临第一次人口红利过早消失、第二次人口红利开发困难和养老资源不足等挑战。本文旨在揭示,中国面临的挑战不仅是人口问题,更是保持经济增长可持续性的问题。只有正视经济发展的阶段性规律,才可能找到保持经济持续增长的正确途径。本文归纳相关国际经验和教训,提出提高劳动者素质以开发第二次人口红利,通过制度调整提高养老能力和未来储蓄率的可持续性,建立完善的养老保险制度等政策建议。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王小鲁
本文旨在评价改革 2 0年来经济增长的整体状况 ,从生产要素、制度变革、结构变动、外部环境等方面分析高速增长的原因 ,判断这些因素的剩余潜力 ,研究制约经济增长的内外部因素 ,从而对中国在今后 2 0年中保持经济持续增长的可能性作出判断。本文认为 ,资本形成加速对过去的高速增长作出了很大贡献 ,但更重要的贡献来自制度变革引起的资源重新配置。目前中国经济正面临增长方式转换的挑战 ,今后 2 0年经济可能保持平均 6 4%的中高速度增长 ,但这取决于若干深层体制改革和政策调整。
关键词:
经济增长 改革 发展 中国经济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刘鹤 易纲 宋国青 郑京平 樊纲 严瑞珍 王小鲁 贺力平 张平
中国经济已经持续20年高速增长,未来中国经济能否继续高速增长?1996年下半年东南亚金融风波之后,国际经济发生了新的变化,这种变化将对中国经济未来的增长产生怎样的影响?这方面问题引起了国内外的普遍关注。为了深入探讨中国经济未来的增长问题,北京国民经济...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李婧 邢向阳 郝索
针对一些学者们研究的自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中国TFP增长出现严重下滑从而对我国经济增长持续性持怀疑态度,与近几年来我国经济高速持续增长的矛盾,文章延续李宾,曾志雄(2009)的资本存量测算方法,运用Malmquist生产率指数法对我国1978~2007年期间TFP增长进行了再测算及分解。对TFP进行精确测算是研究我国经济可持续增长的关键,从TFP低速增长角度对我国经济增长可持续性的怀疑关键在于资本存量和TFP测算方法上的差异。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覃成林 张伟丽 贾善铭 熊雪如
构建区域接力增长理论模型,初步证明了一个经济体可以采用区域接力增长方式而实现比单个(或某类)区域的快速增长阶段更长时间的持续快速增长。经验分析表明,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持续快速增长过程中存在区域接力增长现象,就增长率而言,区域接力增长发生在2002年。这是中国经济实现长达30多年持续快速增长的一个重要原因。当前,东部发达省市正处于增速减缓和结构调整时期,而部分中西部省市则正进入快速增长阶段。因此,国家宜将这些省市作为接力区域,大力支持其经济保持快速增长趋势,从而实现全国经济的持续较快增长。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覃成林 张伟丽 贾善铭 熊雪如
构建区域接力增长理论模型,初步证明了一个经济体可以采用区域接力增长方式而实现比单个(或某类)区域的快速增长阶段更长时间的持续快速增长。经验分析表明,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持续快速增长过程中存在区域接力增长现象,就增长率而言,区域接力增长发生在2002年。这是中国经济实现长达30多年持续快速增长的一个重要原因。当前,东部发达省市正处于增速减缓和结构调整时期,而部分中西部省市则正进入快速增长阶段。因此,国家宜将这些省市作为接力区域,大力支持其经济保持快速增长趋势,从而实现全国经济的持续较快增长。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王小鲁 樊纲 刘鹏
本文考察了中国经济增长方式正在发生的转换,发现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生产率(TFP)呈上升趋势,最近10年约在3.6%左右。TFP的来源在发生变化,外源性效率提高的因素在下降,技术进步和内源性效率改善的因素在上升。在要素投入方面,教育带来的人力资本质量提高正在替代劳动力数量简单扩张的作用。目前的世界经济危机正在对中国经济增长造成不良影响,但并不是不可克服的。实证分析发现,行政管理成本的膨胀和消费率的持续下降是影响经济增长的两个内在因素。如果能够克服这些负面影响,中国经济在2008—2020年间仍然可能保持9%以上的增长率。
关键词:
经济增长 转型 可持续性 生产率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蔡海霞
通过构建最终产品生产部门、研发部门以及能源生产部门的三部门内生增长模型,证明了稳态经济增长路径上的经济增长率等于技术进步增长率和能源增长率的加权和,只要经济发展中有足够的人力资本积累和技术进步,就可以克服能源的短缺,保持经济的可持续最优增长。采用我国2004-2011年30个省市的相关面板数据对上述结论进行了计量回归分析,估计的结果支持了这一结论。研究表明,我国研发资本的产出效率低下,应该更加重视研发资本产出效率的提高,而不是一味地强化研发资本投入量的增加。技术进步和能源消费对我国经济增长的影响系数都为正数,且技术进步的影响系数小于能源对经济增长率的影响系数。这说明目前我国经济增长仍然更多地要...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