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103)
2023(8801)
2022(6890)
2021(6485)
2020(5181)
2019(11664)
2018(11695)
2017(22460)
2016(12085)
2015(13775)
2014(13675)
2013(13661)
2012(12511)
2011(11551)
2010(11477)
2009(10753)
2008(10527)
2007(9462)
2006(8646)
2005(8043)
作者
(33579)
(28825)
(28226)
(27005)
(17807)
(13651)
(12575)
(11204)
(11070)
(9971)
(9811)
(9334)
(9166)
(8921)
(8913)
(8675)
(8293)
(8186)
(7947)
(7941)
(7319)
(6992)
(6945)
(6616)
(6557)
(6467)
(6247)
(6162)
(5831)
(5806)
学科
(59377)
经济(59322)
(45697)
(37310)
农业(30099)
管理(24682)
中国(20938)
方法(19643)
数学(18137)
数学方法(18053)
业经(16886)
(15606)
企业(15606)
(12704)
(12379)
贸易(12371)
(12260)
(12189)
地方(11522)
发展(10736)
(10726)
农业经济(10221)
(10085)
(9671)
(9252)
银行(9246)
(9213)
农村(9197)
(9024)
(8894)
机构
学院(176183)
大学(173668)
(87565)
经济(86293)
研究(67577)
管理(64929)
理学(55875)
理学院(55317)
中国(54651)
管理学(54612)
管理学院(54308)
(48666)
科学(37376)
(36961)
农业(36821)
(34713)
(33805)
研究所(30658)
中心(30642)
业大(30314)
经济学(28037)
财经(27708)
(25963)
(25629)
经济学院(25377)
北京(23382)
(22828)
(22820)
师范(22672)
农业大学(22355)
基金
项目(115928)
科学(92694)
研究(88995)
基金(86732)
(75555)
国家(74876)
科学基金(63497)
社会(60822)
社会科(57318)
社会科学(57306)
基金项目(45312)
(42888)
教育(38298)
自然(36899)
编号(36063)
自然科(36054)
自然科学(36046)
(35790)
自然科学基金(35440)
资助(34441)
(29119)
成果(28938)
(27875)
(27609)
国家社会(26969)
重点(25935)
中国(25371)
课题(24101)
教育部(23628)
(23603)
期刊
(102787)
经济(102787)
研究(55777)
(54857)
中国(39968)
农业(37234)
科学(26450)
学报(26337)
(23112)
大学(21543)
业经(21533)
(21348)
金融(21348)
学学(20488)
管理(20195)
(17808)
教育(15615)
问题(15609)
经济研究(15451)
世界(14465)
农村(14162)
(14162)
农业经济(14023)
财经(13859)
技术(13591)
(12089)
(11137)
经济问题(10955)
(9980)
国际(9920)
共检索到27438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黄爱东  
中国特色城镇化之所以"特",说到底就是它始终是与解决中国的"三农"问题紧密联系在一起。如何把亿万农民工逐步转化为市民,是中国特色城镇化所面临的重大课题。中国城乡二元结构体制彻底消除之日,中国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体制完全建立之时,就是中国农民工终结之际。任重而道远。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曾芬钰  
本源意义上的农民是一个职业概念 ,但在中国城乡分割户籍制度下 ,农民却代表着一种身份。与此相关的是 ,当中国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型 ,必然孕育一种过渡性的特殊社会群体———农民工群体。在中国特色城镇化进程中 ,如何因势利导把农民工转化为市民 ,这不仅是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中的必然趋势 ,更是一个值得深入研究的新课题。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许经勇  
中国特色城镇化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出路。“农民工”是中国特色城镇化的必然产物,它发挥着重要的历史作用。把“农民工”转变为真正意义上的市民,是中国特色城镇化面对的艰巨任务。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王征兵  叶普万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韩越  
本文在分析农民市民化主要障碍在于体制、政策、认识、素质等四方面障碍的基础上,提出了走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是有效克服障碍、加快农民市民化的现实途径,即:一是走城镇化道路更符合国情,能够走出单纯依靠城市化的误区;二是走城镇化道路更有利于缓解转换难度,短时间内改变我国城乡二元经济结构;三是走城镇化道路更有利于构筑农民市民化的产业支撑。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许经勇  黄焕文  
“农民工”是中国特色城镇化进程中必然形成的特殊社会群体。农民工作为一种制度性安排,是和城镇化的本质相背离的。以歧视性的农民工劳动工资福利待遇为支撑的劳动密集型产业,是很难把比较优势持续转化为竞争优势。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咸怡帆  杨虹  
从物回归到人是新型城镇化的价值所在。文章立足中国农民工市民化以人为本的价值追求,解析新型城镇化中农民工市民化的时代意蕴,分析农民工市民化的价值意义以及当前的现状和困境。文章认为,应从认识、主体、社会环境和制度四个层面推进农民工市民化进程,具体而言就是政府的管理理念要由物本观念向人本观念转变;尊重农民工的主体地位,维护农民工的权益,增强农民工主体意识;创造有利于农民工市民化的良好的、宽容的社会环境;深化户籍制度改革,为农民工创造与城市居民平等的生存发展条件。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胡振虎  
农民工是现代产业工人的主体,也是城镇化的主力军为城镇经济和社会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必须得到保护尊重。城镇化不能只强调土地的城镇化,更要尊重劳动素,切实解决农民工市民化过程中的现实难题。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丁萌萌  徐滇庆  
解决农民工城市户籍是推进城镇化的关键。究竟政府需承担多少公共成本?本文测算结果与以往研究存在很大的差距。这主要由于:(1)以往的研究将政府承担的市民化成本进行了逐年简单累加,而本文只考虑当前成本。(2)教育费用的核算只能考虑差额。(3)社会保障部分的支出,大部分由个人以保险形式购买,政府仅承担补助或补贴部分,所占份额较小。本文运用回归模型对市民化公共成本的测算结果进行验证,认为市民化公共成本的增加,不会产生财政负担。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蔡昉  
城镇化是现代化的重要标志,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载体。党的十八大召开以来,全国上下对于推进城镇化的重视程度可谓前所未有。但是,推进城镇化的热情,需要建立在从一般规律和中国国情两方面加深对城镇化内涵的准确理解之上。从经济发展阶段出发,我国城镇化的核心应该是农业转移人口进入并落户于城市,享受基本公共服务的普照之光。因此,推进城镇化要求深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张红霞  江立华  
农民工市民化与城镇化进程有着必然的共生关联,但是在实践中,农民工市民化的实践事实与迅猛的城镇化进程相分离。在城镇化进程中,城镇化的经济驱动型特征与农民工市民化的经济给付型需要错位,国家推进人口城镇化的强意志与地方政府的弱反应形成反差,城市发展不平衡的现实与农民工的市民化意愿存在矛盾。在城镇化发展中,要以"共享"为理念,重构农民工的城市权利;以"主体性"为依归,尊重农民工的市民化选择;以"均衡发展"为目标,拓宽农民工的发展路径。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董延芳  刘传江  胡铭  
中国农村的劳动力转移至今不顺利、难彻底、欠稳定,"隐性户籍墙"是其深层次原因。文章利用武汉大学人口资源环境经济研究中心2009年的武汉市农民工调查数据,对"隐性户籍墙"这一韧性社会屏蔽制度给在农村劳动力转移的"中国路径"中出现代际分化的两代农民工流动打算的影响进行了实证分析,提出当前形势下,推进中西部中小城市和城镇发展与促进农民工市民化政策的结合可行而且必要,有利于实现宏观经济与微观个体的双赢。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陆成林  
农民工是我国工业化和城镇化过程中涌现出的新型劳动力群体。由于对农民工市民化成本的构成及其规模缺乏清晰准确的推测计算,导致政府难以进行系统的规划和有效的分工,不同层级和不同地域的政府之间尚未构建起合理的成本分担机制。基于此种考虑,笔者提出了农民工市民化成本测算的基本思路和方法,在考量基本公共服务供给的基础上将成本区分为下限成本和上限成本,并以辽宁省为例进行了简要的测算。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谢天成  施祖麟  
关于城镇化的相关概念、目标与速度,学术界一直存在不同观点。随着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的深入实施,我国城镇化进程将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道路,需要清晰"城镇化""新型城镇化"、"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道路"等概念。我国城镇化率目标,要与基本国情相适宜,避免陷入盲目追求城镇化率的误区;城镇化速度要"量"、"质"并重,通过设置城镇化率合理增长区间,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引领我国新型城镇化健康发展。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