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748)
- 2023(12719)
- 2022(10315)
- 2021(9677)
- 2020(8085)
- 2019(18778)
- 2018(19053)
- 2017(37041)
- 2016(20572)
- 2015(23030)
- 2014(23392)
- 2013(22790)
- 2012(21232)
- 2011(19233)
- 2010(19800)
- 2009(18741)
- 2008(18864)
- 2007(17345)
- 2006(15772)
- 2005(14225)
- 学科
- 济(85889)
- 经济(85801)
- 业(60110)
- 管理(52162)
- 农(48063)
- 企(38842)
- 企业(38842)
- 方法(32052)
- 农业(31569)
- 数学(28487)
- 数学方法(28154)
- 中国(25015)
- 业经(23258)
- 财(21375)
- 制(21244)
- 地方(19260)
- 贸(16203)
- 贸易(16196)
- 学(16040)
- 易(15774)
- 策(15184)
- 银(15129)
- 银行(15098)
- 体(14850)
- 行(14482)
- 发(14044)
- 融(13595)
- 金融(13593)
- 及其(11995)
- 理论(11604)
- 机构
- 学院(292336)
- 大学(287943)
- 济(124548)
- 经济(121872)
- 管理(109734)
- 研究(103950)
- 理学(93161)
- 理学院(92161)
- 管理学(90536)
- 管理学院(89977)
- 中国(81379)
- 农(67367)
- 科学(62574)
- 京(60981)
- 财(58562)
- 所(54061)
- 农业(51888)
- 中心(48951)
- 研究所(48574)
- 业大(47721)
- 江(47536)
- 财经(44245)
- 经(40089)
- 范(39534)
- 师范(39183)
- 北京(38447)
- 经济学(37305)
- 州(37298)
- 院(36142)
- 省(34667)
- 基金
- 项目(185467)
- 科学(145052)
- 研究(139853)
- 基金(132127)
- 家(114442)
- 国家(113366)
- 科学基金(96087)
- 社会(87596)
- 社会科(82593)
- 社会科学(82568)
- 省(74101)
- 基金项目(69328)
- 教育(63469)
- 划(61294)
- 编号(60030)
- 自然(59783)
- 自然科(58302)
- 自然科学(58284)
- 自然科学基金(57247)
- 资助(53357)
- 成果(50292)
- 发(42054)
- 重点(41746)
- 部(41406)
- 课题(41053)
- 创(37959)
- 农(36643)
- 性(36295)
- 国家社会(35776)
- 创新(35508)
- 期刊
- 济(148366)
- 经济(148366)
- 研究(90327)
- 农(69078)
- 中国(63957)
- 农业(46155)
- 学报(45169)
- 财(44443)
- 科学(41733)
- 管理(36862)
- 融(34936)
- 金融(34936)
- 大学(34757)
- 教育(34199)
- 学学(32547)
- 业经(29029)
- 技术(25309)
- 业(23058)
- 经济研究(22089)
- 财经(21711)
- 问题(20782)
- 经(18707)
- 农村(15939)
- 村(15939)
- 版(15788)
- 世界(15712)
- 农业经济(14912)
- 贸(14715)
- 技术经济(14621)
- 图书(14174)
共检索到45804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刘小年
针对学术界在农民工市民化户籍改革上的分歧,本文运用事实与价值相统一的政策评估理念对广东农民工积分入户政策进行分析发现,这是一场区域的、城市的、过渡的户籍改革,在率先打开普通农民工落户大中城市大门的同时也存在特定的限度。需要突出农民工市民化的主题,通过城乡协调发展与中央统一城乡改革规划来突破。同时证明农民工市民化的户籍改革是必要的,但不是充分的,也不是最重要的,更不是激进改革能实现的。需要关注第一代农民工现代化及农村新生劳动力培养问题。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刘婷
本文以对广东省农民工的实地调查为基础,实证分析了农民工对积分入户制度的认知和评价情况。研究结果表明:积分入户制度得到农民工一定程度的认可和肯定,但是也存在制度主体定位不清晰、农民工认知度不高以及积分指标分值设置不合理等问题。文章最后提出了应该立足于大多数农民工的实际,建立新的积分入户指标体系等政策。
关键词:
农民工 积分入户 认知 评价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黄锟
当前户籍制度改革还称不上是一次彻底的、成功的改革,与加速农民工市民化和城市化、城乡一体化的要求还有不少差距,它降低了农民工市民化的意愿和能力,提高了农民工市民化的门槛和成本,人为地造成了农民工和城市居民的对立,成为阻碍农民工市民化进程的制度瓶颈。深化户籍制度改革,必须以去利益化、城乡一体化、迁徙自由化为目标和方向,在中央的统一规划下,剥离户口所附着的福利功能,恢复户籍制度的本真功能,同时改革嵌入户籍制度之中的其他二元制度,整体推进。
关键词:
农民工 市民化 户籍制度 配套改革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李飞 杜云素
基于中山市积分落户入围人员的调查发现,积分落户入围农民工是农民工群体中的精英;农民工申请落户的主要原因是为了享受城镇户口的权利待遇;近六成的人已经办理落户手续,但也有两成的人仍在犹豫或者明确表示放弃落户资格。城镇定居和户籍价值是影响积分落户入围农民工城镇落户的重要因素。在新型城镇化改革中,必须对城镇和农村两个系统的户籍制度同时进行改革,剥离农业户口背后的各项权利待遇,以推进农民工城镇化的进程。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刘传江 程建林
由于户籍制度以及粘贴在户籍制度上的其他相关制度安排,农民工的地域迁徙及其农民身份的彻底变更并没有实现,致使普遍出现了"人-居"分离、"职业身份—户籍身份"错位的格局。解决农民工问题的最终出路在于实现绝大多数农民工市民化。目前,虽然"农民→农民工"已经成功穿越了"显性户籍墙",而"农民工→市民"需穿越的韧性更强的"隐性户籍墙",后者构成了农民工市民化的主要障碍。农民工实现向市民转变,必须具有市民化意愿和市民化能力,然而双重户籍墙增大了市民化成本,弱化了市民化预期,阻碍了市民化进程。因此,推进农民工市民化,必须深化户籍制度改革,逐步拆除"隐形户籍墙"。
[期刊] 产经评论
[作者]
张光辉
新型城镇化战略的提出以及促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等政策的出台,为农民工提供了向现代城市居民全面转移的机遇,是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有力支撑。城镇化发展促进农村人口走出农村地域限制,发挥其生产创造潜力,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产业转型升级提供重要的劳动力要素投入,伴随而来的是农村人口如何融入城镇生活、生产,即"市民化"问题。以制度性因素为切入点,构建户籍制度改革对农民工市民化影响的逻辑框架,并基于2011-2017年中国省级层面的经验数据,先运用固定效应回归模型考察多重制度性因素对农民工市民化的影响效应,再运用断点回归模型着重分析户籍制度因素对农民工市民化的影响效应。研究表明:户籍制度改革对农民工市民化程度具有显著的正效应,随着户籍约束的减弱,农民工向城市居民转变的步伐明显加快。同时,由于受到地区差异与财政支出状况等因素的调节作用,户籍制度改革正效应的大小有所变化,但结论并未产生实质性的改变。因此,应该适度、合理地进行户籍制度改革,最大限度发挥政策红利,加快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进而有效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辜胜阻 李睿 曹誉波
农业转移人口是否实现了市民化,是度量中国新型城镇化水平的重要标志。文章认为,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应选择"二维路径":一是通过户籍制度改革,实施差别化落户和积分制政策,让符合条件的农业转移人口落户城镇;二是推进人口管理创新,通过居住证制度,有序实现不能或不想落户的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当前中国市民化进程正面临着外来人口的公共服务覆盖面窄、不同规模的城市公共服务供给水平差距大、转移人口就业不稳定、中小城市就业机会少等问题。为此,需要夯实城市产业基础,加强职业培训,提供稳定的就业,推进财政转移支付体制改革。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蒋和超
本文利用7省13市的抽样调查数据,在中国的社会情境中检验了利益风险感、刻板印象与城市居民支持农民工入户政策之间的因果关系。研究发现,利益风险感和刻板印象都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城市居民对待农民工入户政策的态度,城市居民的利益风险感越高或者对农民工的刻板印象越负面,其对农民工入户政策就越可能持反对的态度。同时,两者的表现形式有所差异,利益风险感的影响在经济较发达的珠/长三角地区更为明显,并且感知的利益威胁大于现实的利益威胁;而刻板印象的影响没有地区差异,并且其作用程度大于利益风险感。这表明改善城市居民对农民工的
关键词:
利益风险 刻板印象 入户政策 工具变量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杜立芳
我国二元户籍制度在一定历史时期有积极作用,促进了农村经济发展和大量廉价劳动力的形成、推进了国家工业化的进程、维持了城乡社会稳定等。但户籍制度带来农民被边缘化,阻碍了农民市民化的进程,主要表现在违背了公民迁徙自由等基本权利、农民身份遭歧视、削弱了农民的进城积累、抑制了农民需求条件的进一步提升等方面。改革现行户籍制度成为农民市民化之必须,改革中应注意循序渐进,相应的配套服务的展开、城市和谐共生和完善法律制度等相关问题。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李飞武 傅晨
农民工的户籍制度改革意愿是户籍制度改革设计的重要依据。本文基于广东省珠三角地区431位农民工的问卷调查数据,对农民工户籍制度改革意愿及其影响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分析显示,绝大多数农民工(78.4%)希望户籍制度改革,其中:是否有子女上学、城镇购房计划、承包地、想落户城镇及就业城市对农民工户籍制度改革意愿有显著影响;子女教育和升学问题是农民工希望户籍制度改革的最重要原因;农民工不希望户籍制度改革则主要是担心失去土地承包权和宅基地以及今后在城市的生活成本上升等后续问题。
关键词:
农民工 户籍制度 改革意愿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王琼 吴泽南 胡涛 张芯悦 叶静怡
农民工户籍选择关系个人福利和国家农地使用效率。本文构建理论模型,将推拉框架置于非对称性户籍改革的历史和理论逻辑中,刻画了户籍与城市公共服务脱钩、农业户籍不与土地权益脱钩的制度改革,以及土地预期价值提升下农民工户籍和土地流转决策。实证研究支持了理论分析结论,证明城市公共服务均等化程度提高和土地预期价值提升是农民工保留农业户籍的两个经济动因。由此进一步分析表明,存在大量保留农业户籍和耕地承包权的农民工家庭无劳力耕种承包地。这种“人地分离”是导致耕地撂荒的重要原因。综上,本文建议,针对农民工家庭不愿转包导致的耕地撂荒,政府应制定更明确的惩治和管理规定,以提高撂荒耕地成本,从根源上降低撂荒意愿;针对农民工家庭因其耕地细碎、偏远、耕作条件差等原因无法自行转包导致的耕地撂荒,需地方政府扶持性协调,出资改善耕种条件,鼓励以耕地经营权入股组成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政府与农户和村集体经济组织形成合力推动撂荒地复耕。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郑梓桢 宋健
我国长期以来实行以城乡二元结构为基础的户籍制度,随着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其对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逐步缩小城乡差距的阻碍作用愈发明显。而且随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现行户籍制度对人口迁移流动的负面影响也逐渐凸显。中山市在全国率先推行流动人口积分制管理,通过积分构建一套新的量化标准作为流动人口享受城市基本公共服务和入户的依据,为打破户籍坚冰提供了一种全新的、务实的路径选择。基于对积分制申请数据统计分析以及对申请人员访谈的基础,对积分制实施情况进行客观总结,对如何进一步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进行了探讨,并针对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
流动人口 积分制管理 户籍改革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叶俊焘 钱文荣
利用2013年浙江省9个城市2398份农民工调研数据,借鉴移民融合理论,运用制度学习模型,本文实证分析了制度感知对农民工主观市民化水平的影响及其代际和户籍地差异。结论有:(1)制度知晓度和公平度感知对农民工主观市民化水平产生了显著正向影响,新生代农民工中知晓度和公平度感知均显著,而老一代农民工中仅有公平度感知显著;(2)公平度和知晓度感知分别正向调节了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对主观市民化水平的影响,新生代农民工秉承了以上结果,老一代农民工仅公平度感知对人力资本存在正向调节,外地农民工仅知晓度感知对社会资本存在正向调节,本地农民工的公平度感知同时存在对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的正向调节;(3)人力资本和社会...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徐臻 徐莉
在实施城乡统一的户口登记制度改革后,域外户籍农民工仍难以获得与城镇职工均等的社会保险服务,保障程度偏低。究其原因,从表面上看是由于各种制度改革滞后所致,实际上问题的根本在于制度改革背后的成本问题:企业面临运营成本压力;农民工个人工资收入低,支付能力弱;在经济分权体制下,各级地方政府有其独立经济利益,负担社保成本的财力与意愿不足。因此,建立健全统一的社会保险制度,维护域外户籍农民工社保权益,亟需处理好社会保险成本的分担问题。
关键词:
域外户籍 农民工 社会保险 成本分担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董延芳 刘传江 胡铭
20世纪70年代滞涨后,大量无法解释应对的现实问题让人们意识到,主流经济学关于人的基本假设存在不足,在经济研究中结合人的心理的探讨是必要的。为解释现实中农民工不积极申请积分制入户,文章利用二元Logistic模型对武汉市数据进行了分析,并基于行为经济学中的失望/后悔效应、牺牲陷阱、偏见与错觉理论解释了结果,提出作为户籍制度衍生的社会屏蔽,隐性户籍墙应囊括由二元户籍导致的对农民和市民在社会生活一切方面的歧视,其对农民工农转非选择的作用不仅在于这些客观歧视,还在于农民工面对歧视时的主观心理。改革开放后,我国大规模的人口流动持续至今,未来相当长的时期内还会日趋活跃,尤以农民工的流动突出,凸显农民工市...
关键词:
行为经济学 农民工市民化 户籍改革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