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1313)
- 2023(16228)
- 2022(13548)
- 2021(12889)
- 2020(10411)
- 2019(24028)
- 2018(23883)
- 2017(45885)
- 2016(24942)
- 2015(28189)
- 2014(28140)
- 2013(27806)
- 2012(25243)
- 2011(22895)
- 2010(22699)
- 2009(20873)
- 2008(20113)
- 2007(17829)
- 2006(15805)
- 2005(14061)
- 学科
- 济(104577)
- 经济(104465)
- 业(71230)
- 管理(64963)
- 农(49381)
- 企(48859)
- 企业(48859)
- 方法(43084)
- 数学(37692)
- 数学方法(37348)
- 农业(32862)
- 中国(31916)
- 业经(26695)
- 财(23465)
- 地方(20959)
- 学(20297)
- 贸(19980)
- 贸易(19968)
- 制(19933)
- 易(19516)
- 发(16172)
- 银(15687)
- 银行(15645)
- 环境(15417)
- 技术(15162)
- 行(15020)
- 理论(14873)
- 体(14701)
- 和(14679)
- 融(14482)
- 机构
- 学院(352334)
- 大学(351934)
- 济(148960)
- 经济(146100)
- 管理(139025)
- 研究(122769)
- 理学(120910)
- 理学院(119633)
- 管理学(117781)
- 管理学院(117160)
- 中国(93330)
- 京(75203)
- 科学(74450)
- 农(70729)
- 财(63002)
- 所(61226)
- 业大(56137)
- 研究所(56004)
- 中心(55236)
- 农业(54252)
- 财经(51078)
- 江(50182)
- 北京(47647)
- 范(46954)
- 经(46911)
- 师范(46594)
- 经济学(44835)
- 院(43749)
- 经济学院(40475)
- 州(40309)
- 基金
- 项目(242816)
- 科学(191715)
- 研究(181654)
- 基金(177036)
- 家(154041)
- 国家(152709)
- 科学基金(130755)
- 社会(116190)
- 社会科(109746)
- 社会科学(109719)
- 基金项目(94009)
- 省(92985)
- 自然(82358)
- 教育(81687)
- 自然科(80431)
- 自然科学(80413)
- 自然科学基金(78969)
- 划(78180)
- 编号(74944)
- 资助(71589)
- 成果(60946)
- 部(54659)
- 重点(53951)
- 发(53155)
- 课题(50671)
- 创(50075)
- 国家社会(48427)
- 教育部(46749)
- 创新(46717)
- 科研(45629)
- 期刊
- 济(165828)
- 经济(165828)
- 研究(105012)
- 农(71673)
- 中国(70218)
- 学报(55698)
- 科学(52554)
- 农业(48961)
- 管理(47510)
- 财(44588)
- 大学(43285)
- 学学(40770)
- 教育(38577)
- 融(32418)
- 金融(32418)
- 业经(30659)
- 技术(29203)
- 经济研究(25545)
- 财经(24489)
- 业(23767)
- 问题(23013)
- 经(20982)
- 世界(18290)
- 版(17760)
- 图书(17639)
- 技术经济(16878)
- 科技(16859)
- 理论(16307)
- 资源(16302)
- 贸(16222)
共检索到51827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沈佳斌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姜雅莉
转移农业剩余劳动力是解决我国“三农”问题的关键环节,而农民市民化则是一条有效途径。然而,我国目前仍存在着制约农民市民化的制度因素,作为经济增长动态过程中的内生变量,社会制度的改革和创新则是促进农民市民化和劳动力合理流动的客观要求。
关键词:
农民市民化 制度创新 劳动力转移
[期刊] 中国经济问题
[作者]
丁守海
本文研究表明加快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对于缩小城乡收入差距、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而民工工资是影响剩余劳动力转移的主要因素,实证分析表明,在当前条件下,民工工资应该提高1/3左右的水平。
关键词:
收入差距 剩余劳动力 转移 民工工资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韦统义
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市转移是工业化发展的要求和必经阶段。当前,我国出现的主要问题是农村剩余劳动力不仅要转移的数量大,而且转移内涵有待进一步深化,即大部分已“转移”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只完成了职业的转换而没有完成身份的转换(市民化)。其成因在于长期的国家赶超战略和基于其上的多元社会整合机制。解决上述问题,必须要基于国家发展战略层次上的审视和转换,完成从赶超战略基础上的多元整合机制向均衡发展战略基础上的城乡一体化一元整合机制的转变,使农村剩余劳动力在一元整合路径的基础上进行深度整合,实现市民化。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薛骏
城镇化是实现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路径选择之一。提高城镇化水平,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有利于为经济发展提供广阔的市场和持久的动力,优化城乡经济结构,增加农民收入,扩大就业机会,促进国民经济良性循环和社会协调发展。只有确立城镇化在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战略地位,加强小城镇建设,才能有效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出路问题。
关键词:
城镇化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 小城镇建设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刘海军 葛莉 孙福胜
改革开放以后中国农民工市民化经历了不同的发展阶段,在不同阶段我国农民工市民化存在的主要问题不同,因而解决问题的对策手段及侧重点也有所变化。
关键词:
农民工市民化 问题 对策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苏群 李潇
基于中国劳动力动态调查2014年数据,探析了农民工市民化能力对其定居意愿的影响及群体差异,结果表明:农民工市民化能力水平较低,仅为0.347,也只有13.27%的农民工愿意定居城镇;其中,生存能力和发展能力对农民工城镇定居意愿产生显著正向影响,适应能力影响不显著;就群体差异而言,生存能力与发展能力对新一代农民工和异地农民工定居意愿影响更甚,对老一代农民工与本地农民工影响较小。
关键词:
农民工 市民化能力 定居意愿 群体差异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范方志 张杰飞
本文借鉴新经济地理模型内生性建模的研究思路及其关于效用函数和生产函数的假设,并考虑中国"就地转移"和"异地转移"现实,加入"迁移成本"、"城市成本"和"城乡非农产业技术差距"三个变量,建立了内生的一般均衡模型,深入解释了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途径选择及其影响因素: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的途径选择取决于"城乡非农产业技术差距"、"迁移成本"和"城市成本"三个变量的相对大小。由此得出促进劳动力异地转移的政策建议。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张杰飞
既有研究仅关注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与农民增收之间的单向关系,本文利用我国1978-2011年时间序列数据,使用VAR模型对两者之间的互动关系进行实证研究发现:两者存在长期协整关系,且互为格兰杰长期因果关系;劳动力转移对农民增收产生促进作用,且长期影响较强,而农民增收对劳动力转移产生的促进作用较弱。由此得出启示:应进一步加大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力度,增加农民收入。
关键词:
劳动力转移 农民增收 VAR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欧阳慧
目前,我国农民工市民化进展缓慢关键是各地推进此项工作的动力不足。为此,研究新型城镇化背景下我国农民工市民化的动力困境究竟来自哪里,它背后的原因是什么,如何创新推进农民工市民化路径的问题,十分重要,对于加快我国新型城镇化建设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关键词:
新型城镇化 农民工市民化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约翰·奈特 邓曲恒 李实 杨穗
本文研究了中国的剩余劳动力问题,以判断刘易斯模型的第二个阶段在中国是否已经到达。有关刘易斯转折点是否来临的判断对经济发展和收入分配具有深远的影响,但已有研究对此并没有得到一致的结论。本文利用中国居民收入分配课题组2002年和2007年的全国住户调查数据,考察了农民工的工资结构,分析了农民工流动的决定因素,并研究了潜在的农民工的规模和性质。同时,基于2005年1%人口抽样调查数据,本文预测了到2020年为止农村和城市的劳动力数量以及农民工数量。本文的研究表明,由于制度约束的存在,民工荒和农村剩余劳动力并存的现象,在现阶段以及未来的一段时期内仍有可能持续。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吕文静
传统城镇化已难以为继,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及新型城镇化与人口转移互补关系等因素,决定了我国新型城镇化的核心是人的城镇化。当前我国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具有非农就业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人口城镇化滞后于土地城镇化、农民工与新生代农民工数量扩大等趋势;但新型城镇化与农民工市民化的加快推进,面临户籍制度限制、社会保障差异、农地制度限制、自身水平不高等困境。必须采取消除户籍带来的不平等、提高覆盖面和保障水平、加强剩余劳动力教育培训等政策措施。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辜胜阻 李睿 曹誉波
农业转移人口是否实现了市民化,是度量中国新型城镇化水平的重要标志。文章认为,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应选择"二维路径":一是通过户籍制度改革,实施差别化落户和积分制政策,让符合条件的农业转移人口落户城镇;二是推进人口管理创新,通过居住证制度,有序实现不能或不想落户的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当前中国市民化进程正面临着外来人口的公共服务覆盖面窄、不同规模的城市公共服务供给水平差距大、转移人口就业不稳定、中小城市就业机会少等问题。为此,需要夯实城市产业基础,加强职业培训,提供稳定的就业,推进财政转移支付体制改革。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陈廷煊
建国以来 ,城市化与农业剩余劳动力的转移的历史进程 ,按其转移的速度和规模及经济效益 ,可划分为两个时期。我国城市化和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的进程具有以下的特点 :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的艰巨性 ,城市化严重滞后 ;开创了通过发展乡镇企业吸纳农业剩余劳动力的独特道路 ;开创了以建设小城镇作为转移农业剩余劳动的主要渠道。
关键词:
城市化 农业剩余劳动力 转移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李一吉
在中国农民工是特殊的社会群体,随着全面深化改革的历史进程,数以亿计农民工走向城市,在各城市形成了农民工大军群体。由于常期生活在城市,进而时代地提出了农民工城市化的问题,在农民工城市化进程中,一方面为城市经济持续发展提供了持久强劲的动力,另一方面这一特殊群体面临着从政治上、经济上、文化上等城市化的一系列问题,在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下,如何确保这一特殊群体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全面达到小康生活水平,帮助农民工更好地融入城市建设发展之中,实现和谐有序城市化,对于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尤为重要。
关键词:
农民工 城市化 路径 研究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