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389)
- 2023(7776)
- 2022(6417)
- 2021(5919)
- 2020(4946)
- 2019(10898)
- 2018(10589)
- 2017(21040)
- 2016(11105)
- 2015(12512)
- 2014(12280)
- 2013(12155)
- 2012(11246)
- 2011(10197)
- 2010(10622)
- 2009(10315)
- 2008(9419)
- 2007(8757)
- 2006(8143)
- 2005(7421)
- 学科
- 济(48945)
- 经济(48795)
- 农(44997)
- 业(40127)
- 农业(30123)
- 融(25379)
- 金融(25378)
- 管理(23305)
- 银(22759)
- 银行(22753)
- 中国(22175)
- 行(22145)
- 企(20759)
- 企业(20759)
- 业经(17810)
- 方法(16729)
- 制(14402)
- 数学(13301)
- 地方(13157)
- 数学方法(13147)
- 财(12790)
- 中国金融(10962)
- 农业经济(10270)
- 体(9757)
- 发(9126)
- 村(8946)
- 农村(8941)
- 理论(8722)
- 贸(8449)
- 贸易(8440)
- 机构
- 学院(156373)
- 大学(150759)
- 济(70707)
- 经济(69330)
- 管理(58574)
- 研究(53538)
- 理学(50441)
- 理学院(49982)
- 管理学(49140)
- 中国(49072)
- 管理学院(48872)
- 农(46041)
- 农业(34806)
- 财(31901)
- 京(30418)
- 科学(30046)
- 业大(28443)
- 中心(28006)
- 所(26908)
- 财经(24845)
- 江(24188)
- 研究所(24007)
- 经(22570)
- 经济学(21520)
- 农业大学(20980)
- 银(19890)
- 州(19557)
- 范(19551)
- 经济学院(19527)
- 经济管理(19415)
- 基金
- 项目(100752)
- 科学(79402)
- 研究(78565)
- 基金(72509)
- 家(61848)
- 国家(61140)
- 社会(52799)
- 科学基金(52446)
- 社会科(48635)
- 社会科学(48620)
- 省(41127)
- 基金项目(38297)
- 教育(33979)
- 编号(33614)
- 划(32393)
- 自然(30464)
- 自然科(29768)
- 自然科学(29759)
- 自然科学基金(29233)
- 资助(28988)
- 农(27891)
- 成果(27185)
- 发(23678)
- 部(22883)
- 重点(22246)
- 课题(22209)
- 国家社会(21506)
- 创(21238)
- 性(21202)
- 制(20765)
共检索到24915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孙学涛 张丽娟 张广胜
解决中国“三农”问题的关键是农村剩余劳动力在城市安居乐业,改革开放以来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逐渐向城市转移,但并未真正融入到城市实现城镇化。本文基于2014年农民工调研数据构建联立方程模型,运用迭代式3SLS方法分析不同假设条件下农民工就业稳定与社会融合之间的关系。通过回归分析发现无论是在有限理性假设条件下还是在完全理性假设条件下,就业稳定显著促进农民工的社会融合,同时社会融合也显著促进农民工的就业稳定;完全理性会放大社会融合对农民工就业稳定的影响;衡量有限理性的变量对农民工就业稳定产生负向的影响,但对社会融合产生正向的影响。就业稳定和社会融合对高端职业和购买房屋农民工的影响大于对低端职业和租赁房屋农民工的影响。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孙学涛 张丽娟 张广胜
解决中国“三农”问题的关键是农村剩余劳动力在城市安居乐业,改革开放以来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逐渐向城市转移,但并未真正融入到城市实现城镇化。本文基于2014年农民工调研数据构建联立方程模型,运用迭代式3SLS方法分析不同假设条件下农民工就业稳定与社会融合之间的关系。通过回归分析发现无论是在有限理性假设条件下还是在完全理性假设条件下,就业稳定显著促进农民工的社会融合,同时社会融合也显著促进农民工的就业稳定;完全理性会放大社会融合对农民工就业稳定的影响;衡量有限理性的变量对农民工就业稳定产生负向的影响,但对社会融合产生正向的影响。就业稳定和社会融合对高端职业和购买房屋农民工的影响大于对低端职业和租赁房屋农民工的影响。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石智雷 朱明宝
文章利用2013年武汉市农民工调查数据,实证分析了农民工就业稳定性及其对社会融合的影响效应。研究发现,就业区域稳定性对农民工增强自身"城市人"的身份认同感和务工城市长居意愿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而就业职业稳定率不具有此效应;同时,就业区域稳定性和就业职业稳定率能有效帮助农民工了解和掌握当地语言,但在增进与城里人的关系上则失去了作用;签订劳动合同对增强农民工长居意愿有显著的正向影响。此外,不管是人力资本存量高还是存量低的农民工,就业区域稳定性对他们的社会融合都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且对人力资本存量低的农民工影响程度更大;而就业职业稳定性对人力资本存量较低的农民工会产生显著的正向影响,对人力资本存量较...
关键词:
人力资本 就业稳定性 农民工 社会融合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谢勇
就业稳定性差、流动性强是农民工群体的显著特点之一。近年来在我国政府努力促进农民工尤其是新生代农民工的城市融合的背景下,本文系统考察了就业稳定性对新生代农民工城市融合的影响,首先从经济、社会和心理三个层面分析了就业稳定性影响农民工城市融合的内在机理,在此基础上,从纵向和截面两个维度出发,使用更换就业城市的频率、更换工作单位的频率、现职的就业持续时间和劳动合同签订等指标对就业稳定性进行了全面界定,并通过江苏省新生代农民工调研数据完成了相关的计量检验。结果显示,更换就业城市频率的降低、现职就业持续时间的延长、劳动合同的签订均从经济、社会和心理层面显著促进了新生代农民工的城市融合,而更换就业单位的频率...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郭庆
农民工就业质量问题具有连续性和过程性特征,其就业质量的提升不是农民工初到城市务工就直接形成的,而是在逐渐适应和融入城市的过程中,通过学习新的城市文化、获得相关权利和地位、建构异质型的社会关系等社会融合行为逐步实现的。文章利用2012年上海市流动人口动态监测数据,实证考察了社会融合因素对于农民工就业质量的影响机制。结果表明,文化融合对农民工就业质量的影响最显著,解释力最强,政治融合、互动融合的解释力依次递减,最后基于社会融合的角度提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社会融合 农民工 就业质量 多元回归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郭庆
农民工就业质量问题具有连续性和过程性特征,其就业质量的提升不是农民工初到城市务工就直接形成的,而是在逐渐适应和融入城市的过程中,通过学习新的城市文化、获得相关权利和地位、建构异质型的社会关系等社会融合行为逐步实现的。文章利用2012年上海市流动人口动态监测数据,实证考察了社会融合因素对于农民工就业质量的影响机制。结果表明,文化融合对农民工就业质量的影响最显著,解释力最强,政治融合、互动融合的解释力依次递减,最后基于社会融合的角度提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社会融合 农民工 就业质量 多元回归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高华 肖意可
文章利用2013年流动人口动态监测数据,基于世代比较研究的视角,分析了新生代与老生代农民工就业稳定性的特征、差异及影响因素。研究发现,从群体内部来看,不管是新生代还是老生代农民工,就业稳定的比例达到2/3,表明与同代群体相比,大部分农民工就业都比较稳定,但将两代群体进行比较时发现,新生代农民工的就业稳定性略差于老一代。年龄、教育、婚姻、流动范围、就业身份、子女数等因素造成两代农民工就业稳定状况的差异。
关键词:
新生代 老生代 就业稳定性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高华 肖意可
文章利用2013年流动人口动态监测数据,基于世代比较研究的视角,分析了新生代与老生代农民工就业稳定性的特征、差异及影响因素。研究发现,从群体内部来看,不管是新生代还是老生代农民工,就业稳定的比例达到2/3,表明与同代群体相比,大部分农民工就业都比较稳定,但将两代群体进行比较时发现,新生代农民工的就业稳定性略差于老一代。年龄、教育、婚姻、流动范围、就业身份、子女数等因素造成两代农民工就业稳定状况的差异。
关键词:
新生代 老生代 就业稳定性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钱正武
农民工这个规模庞大、为城市繁荣和国家经济发展作出 了巨大贡献的社会群体一直处于被边缘化的弱势状态。农民工市民化的 进程面临着重重困境,对社会稳定产生了严重的不利影响,政府和社会 各界应对此予以高度重视。
关键词:
农民工 市民化 现实困境 社会稳定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李晓梅
农民工在城镇稳定就业是推进"以人为本"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的首要任务。而长期以来,我国农村转移劳动力在城市就业普遍存在缺乏安全性、保障性和稳定性的问题。影响农民工在城市稳定就业的因素很多,既有宏观经济变化因素,也有农民工自身因素和用工单位因素,但关键还在于政府的改革落后于发展,以及政府对就业的基本公共服务不到位。因此,应在社会系统整体原理指导下,运用综合和配套改革思路解决农民工稳定就业问题及其市民化问题。
关键词:
新型城镇化 农民工 稳定就业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黄侦 黄小兵 包力
本文在群体异质性视角下,对不同群体的农民工的社会融合状况及其影响因素进行比较研究,研究发现农民工总体社会融合程度不高,但具有较强的融入意愿。新生代、男性、未婚农民工社会融合程度更高,收入、消费、休闲参与、社会交往以及制度质量均与农民工社会融合显著正相关,在所有的因素中,制度质量、收入水平和社会交往是最重要的三类因素。性别、教育、收入、消费、休闲和制度质量对新生代农民工社会融合的影响大于老一代,而教育、消费和务工年限对女性农民工社会融合的影响更大。
关键词:
群体异质性 农民工 社会融合比较研究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项银涛
本文认为,房地产市场波动对金融稳定影响的根本原因在于房地产市场存在有限理性。房地产市场有限理性包括三个方面,分别是投资者有限理性、房地产开发商有限理性和金融机构有限理性。在此基础上,本文通过构造房地产市场有限理性,论证了房地产市场波动对金融稳定的影响过程。
关键词:
有限理性 房地产市场 金融稳定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于博
文章对规范决策模式、描述决策模式和进化决策模式这三种主要的决策理论模式的发展脉络和演进过程进行了综述,阐述了人类的决策思维从"完全理性"、"有限理性"到"生态理性"的变迁,并对这三种决策模式进行了对比分析:规范决策模式、描述决策模式与进化决策模式都有其特点和存在发展的合理性,同时也各有其局限性;在未来,从人类思维发展和长远视野来看,这三种决策模式的沟通和融合将成为大趋势。
关键词:
决策 模式 完全理性 有限理性 生态理性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孟颖颖
本文以有限理性为研究假设,基于经典理论下的农民工保险需求及参保行为分析框架,考察了城市融合进程中农民工风险偏好和社会保险需求的变动规律。并通过实证调研数据,验证了中国农民工城市融合过程中存在保险需求随财富水平增加不降反升的"悖论"现象。研究结果认为,随着融合阶段的推进,农民工风险偏好没有实现厌恶型向投机型的转变,有限理性假设下农民工理性行为和非理性行为的博弈过程是导致这一悖论出现的主要原因。其中,收入水平有限、制度认知不足、权力意识的缺乏与制度设计不合理是造成融合初期农民工保险需求不足的原因;现行城乡非均等化的公共服务体系及"社会比较"心理是导致融合后期农民工社会保险需求仍然较强的可能解释。
关键词:
有限理性 非均等化 风险偏好 保险需求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黄小兵 黄静波
在群体异质性视角下,对农民工社会融合的状况以及消费行为对其产生的影响进行比较研究。研究发现农民工总体社会融合程度不高,但具有较强的融入意愿,消费水平的提高对农民工社会融合存在明显促进作用。分类研究发现,消费行为仅对新生代农民工社会融合存在显著积极影响,而对老一代农民工的影响不显著,同时对男性农民工的作用强于女性农民工;理性型消费行为能够提高农民工社会融合程度,而冲动型消费行为却会阻碍农民工融入城市,但是节俭型和炫耀型消费行为对农民工社会融合不会产生显著影响。
关键词:
消费行为 群体异质性 农民工 社会融合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