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812)
2023(12668)
2022(10881)
2021(10334)
2020(8942)
2019(20736)
2018(20837)
2017(40484)
2016(22055)
2015(24725)
2014(24876)
2013(24596)
2012(22725)
2011(20606)
2010(20645)
2009(19149)
2008(19042)
2007(17183)
2006(14706)
2005(12924)
作者
(62674)
(53184)
(52747)
(50103)
(33392)
(25424)
(24172)
(20873)
(19935)
(18755)
(17980)
(17947)
(16501)
(16353)
(16309)
(16294)
(16223)
(15571)
(15279)
(15216)
(13130)
(12976)
(12896)
(12385)
(12068)
(12009)
(11749)
(11701)
(10781)
(10730)
学科
(92865)
经济(92763)
(65784)
管理(57513)
(47872)
(44744)
企业(44744)
方法(43023)
数学(38023)
数学方法(37490)
农业(31552)
业经(23449)
(22706)
中国(22133)
(18919)
(17517)
地方(17060)
(16557)
贸易(16555)
(16117)
(14051)
财务(13995)
财务管理(13960)
(13908)
银行(13871)
理论(13598)
(13554)
金融(13550)
企业财务(13259)
(13208)
机构
学院(315824)
大学(314845)
(129751)
经济(127171)
管理(123699)
理学(107924)
理学院(106723)
管理学(104707)
管理学院(104115)
研究(103355)
中国(79249)
(69400)
(65125)
科学(64564)
(57437)
农业(53739)
(52451)
业大(52432)
中心(50147)
研究所(47855)
(47102)
财经(46407)
(42332)
(41977)
师范(41574)
北京(39968)
经济学(39287)
(36985)
(35943)
经济学院(35704)
基金
项目(214222)
科学(168820)
研究(156272)
基金(156231)
(135989)
国家(134793)
科学基金(115647)
社会(98880)
社会科(93342)
社会科学(93312)
(84053)
基金项目(83451)
自然(75282)
自然科(73540)
自然科学(73514)
自然科学基金(72197)
教育(71782)
(70645)
编号(65092)
资助(63382)
成果(52647)
(48291)
重点(48013)
(46127)
(44486)
课题(42873)
科研(41646)
创新(41541)
教育部(41107)
国家社会(40746)
期刊
(141994)
经济(141994)
研究(84745)
(69936)
中国(57140)
学报(50443)
农业(47503)
科学(46638)
(43747)
管理(40175)
大学(38767)
学学(36664)
教育(30231)
(29372)
金融(29372)
业经(28483)
技术(27283)
(23226)
财经(21602)
问题(20130)
经济研究(20091)
(18465)
(17556)
图书(15697)
技术经济(15565)
世界(15547)
统计(15444)
理论(14839)
农村(14776)
(14776)
共检索到45387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史秋霞  
基于1333份"WAI"陈述测验数据的分析表明,农民工子女依次使用社会标签、我他关系与个人特征来认识自我,由社会标签、我他关系构成的社会认同所占比重要明显高于其个人认同。虽然农民工子女社会认同在其自我形象描述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其中的户籍身份子类并非居于核心地位。相对而言,就读民工学校的农民工子女对户籍身份更加敏感,随年级升高、年龄增长,农民工子女倾向于用其他类别的群体身份、关系或个人特性来代替户籍身份。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胡涤非  许栩  陈海勇  杨双  
基于河南省405份调查问卷的分析发现:农民工对惠农政策的认同度不高,政策认知和对政策评价都处于较低水平,政策情感处于一般水平,农民工对推出时间早、实施时间长、受惠面积广的政策更满意。在认知主体因素中,年龄对惠农政策认同度有显著影响,两代农民工的政策认同度存在着显著差异,第二代农民工认同度低于第一代农民工,而性别、教育程度和婚姻状况对惠农政策认同度没有显著影响。外在影响因素中,政策宣传情况对惠农政策认同度影响力最大,得到实惠多少、务农意愿和对政府的信任等因素对政策认同度也具有显著影响,均与政策认同度呈正相关关系。
[期刊] 中国特殊教育  [作者] 李海华  王涛  刁光涛  
目的:初步探讨农民工子女的社会支持特点。方法:采用肖水源编制的社会支持量表对361名农民工子女进行了调查。结果:社会支持在诸多维度上有显著差异;社会支持源和支持利用度欠佳。结论:农民工子女社会支持有着自身的特点。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李旻  谭晓婷  
[目的]文章基于辽宁省1 242份实地调研数据,验证人力资源能力对女性农民工职业流动的影响。[方法]首先采用因子分析法从自我发展能力、尊严生活能力、融入城市能力和谋生就业能力4个维度测度女性农民工人力资源能力,其次采用计数模型和排序模型分别验证了人力资源能力与女性农民工职业流动频率、职业流动等级、职业流动方向的关系。[结果]女性农民工人力资源能力总体较低,其中自我发展能力、尊严生活能力、谋生就业能力均较低,而融入城市能力较高;女性农民工职业流动频率偏低,职业类型等级不高,且流动方向主要呈水平流动或不流动;女性农民工人力资源能力和谋生就业能力是影响职业流动频率和流动方向的重要因素,人力资源能力和谋生就业能力越强,职业类型等级越高,越有利于向上流动。[结论]充分发挥女性农民工融入城市能力优势、提升人力资源综合能力,是推进人口城镇化、促进地区产业结构调整、转型和升级的关键。
[期刊] 江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梅建明  袁玉洁  
本文基于全国31个省、直辖市和自治区的3375份农民工调研数据,考察了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愿望强烈的农民工和持有无所谓或不知道态度的中间人群这三类人群的群体特征,通过建立Logi st i c回归模型对影响其市民化意愿的各类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表明:在众多因素中,农民工个体特征、收入消费水平、社会生活状况等因素对其市民化意愿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在此基础上提出以下政策建议:重视农民工市民化意愿的代际差异,尤其要关注新生代农民工的社会保险等利益诉求;统筹推进城乡改革,消除体制性障碍,形成有利于城乡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体制和机制;加大对农村地区高中及以上阶段教育财政投入力度,切实提高农民工工作技能...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斯人  
继吸纳百万农民工的沈阳市去年开始把每年9月25日作为"农民工维权日"之后,近日,拥有400余万农民工的重庆市政府也就设立"重庆农民工日"向市人大常委会提出议案。沈渝两地,一北一南,都把目光聚焦在农民工兄弟姐妹上,引人瞩目。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余思新  曹亚雄  
农民工市民化不只是居住、生活空间的城市化,也不只是户口的文本化,而是一个由物质上贫瘠走向丰裕、从小农文化意识为主走向现代城市文明为主、从政治权力边缘化到包括政治权利在内的各项权益得以逐步满足以及心理上从对城市排斥转变到主动接受、喜爱并融入城市的"四位一体"变迁过程。由于农民工自身素质的差异、所处社会环境的不同及农民工市民化需求的层次性、复杂性,决定了其市民化进程中利益诉求的多样性、转化程度的层次性、转化道路的差异性,决定了农民工市民化绝不是一项轻而易举、一朝一夕的事情,而是一项渐进的、分阶段的、复杂的、艰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刘庆玉  
劳动力回迁是近年中国劳动力城乡迁移中越来越普遍的现象,在有关其推动因素的相关文献中子女因素仅被当成一般性的家庭禀赋对待,子女的教育问题对农民工回迁的影响从未引起过专门关注,而这正是本文努力要做的事情。为了避免以相关性代替因果效应,本文充分借助子女不同受教育阶段重要性及父母可以干涉和影响子女教育的能力存在差别等特征作为识别策略的基础,利用CHIP2008中的农村人口数据信息,发现了子女教育因素对农民工回迁的促进作用。并且通过尝试多种不同识别策略的方式检验了该结论对识别策略本身的敏感性。在以工具变量(Ⅳ)估计方法解决了各种识别策略下解释变量的代理变量可能存在的内生性问题后,最初的结论依然没有改变。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王宗萍  段成荣  杨舸  
农民工子女受教育问题是政府和社会各界高度重视的问题。利用最新的2005年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数据,本文概括和分析全国农民工随迁子女的各项特征。研究结果表明:农民工随迁子女规模庞大、分布高度集中、多属长期流动、他们在接受义务教育方面的情况不容乐观。论文进一步提出了解决农民工随迁子女相关问题的对策建议。
[期刊]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张在冉  杨俊青  
本文利用2017年流动人口动态监测数据,使用mlogit模型分析了农民工城市居住条件与子女本地就学对农民工城市定居意愿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1)农民工在城市居住条件的改善使其定居意愿概率提高0.010,与没有确定是否要长期留在本地的参照组农民工相比,居住条件的改善使农民工定居意愿增加7.5%,两者均在1%水平上显著;(2)农民工子女本地就学条件改善使其定居意愿的概率提高0.016,与参照组相比,农民工定居意愿显著增加11.5%,两者均在1%水平上显著;(3)农民工在城市的平均月收入增加1%,使其定居意愿概率提高0.063,与参照组相比,农民工定居意愿增加52.8%,两者均在5%水平显著,农民工前往其他城市意愿下降12.9%,在10%水平上显著。此外,本文使用两层嵌套结构方程模型方法探讨了进城农民工流动的区域异质性,发现居住条件对定居意愿的影响存在微小的区域差异性,子女就学对定居意愿的影响没有明显的区域差异性,城市房价与城市级别表现出明显的区域差异性。
[期刊]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作者] 胡斌红  
如何促进农民工子女随迁是中国新型城镇化战略实施中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之一。基于中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调查数据(CMDS),实证考察了农民工就业质量对子女随迁的影响。结果表明:农民工就业质量对子女随迁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该结论在替换被解释变量、更换数据年份、构造工具变量、进行匹配估计等条件下依旧稳健;从异质性结果看,就业质量对女性农民工、老一代农民工及较低教育程度农民工子女随迁的影响更大;作用机制检验显示,农民工就业质量通过提升照料能力及改善住房条件两条机制影响子女随迁。研究结论为中国在户籍制度改革背景下有效促进农民工子女随迁,实现农民工家庭化迁移的政策制定提供了新思路。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戎庭伟  
目前,我国以公办学校为主接收农民工随迁子女入学的格局已经基本形成,农民工随迁子女获得了进入城市公立学校就读的机会,但教育机会的初步获得并不等于教育公平的完全实现。事实上,农民工随迁子女在校融入的过程中普遍存在着行为、心理与自我认同等方面的困境。从福柯"权力分析"理论的视角分析,其原因在于随迁子女的社会阶层制约其身体的投资方式;城乡文化差异导致的城市文化霸权形成了群体阻隔效应;差别明显的社会二元结构对随迁子女的自我认同产生了抑制作用。因此,需要相关部门在农民工市民化政策的推动下完善城镇化进程中的配套制度;倡导城乡文化平等观念,共建城乡一体化的学校文化;借助教育逐步扩展随迁子女的发展空间,以保障义...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罗明忠  卢颖霞  
文章基于对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284名外来农民工的量表调查,进行了信度检验、分层面因子分析、结构效度检验和验证性因子分析,结果表明,农民工职业认同由职业价值、职业情感、职业学习和职业态度构成,各维度的内部一致性、相关性、方差解释率、特征值以及模型拟合指数均达到理想水平,显示出良好的信度和效度。与以往对其他群体职业认同的研究结果不同,"职业学习"是农民工职业认同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表明了农民工群体的特殊性。可见,强化农民工的职业培训和教育,对于提升农民工的职业认同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陶红  杨东平  李阳  
本文以北京、上海等10个城市4650名农村户籍流动儿童问卷调查为基础,分析了农民工子女义务教育状况:农村户籍学生家庭举家迁移;学生就学年龄明显大于正常就学年龄,且年龄跨度大;学生多次转学是因为教学质量差和父母工作流动;学生就读公办学校的最大障碍是繁杂的入学手续;与民办小学相比,民办中学的老师和教学硬件问题更为突出;省内流动、家庭购有住房、独生子女等有利于学生就读公办学校;在公办学校就读的学生对所在城市有更大的认同感。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祝志芬  
如何保障农民工子女受教育权是关乎社会公平问题。本文运用吉尔伯特社会福利政策框架,对当前农民工子女义务教育政策进行分析,强调国家有义务保障公民的受义务教育权,为农民工子女提供义务教育政策支持是政府不可推卸的责任。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