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580)
- 2023(15087)
- 2022(12703)
- 2021(11691)
- 2020(10036)
- 2019(23166)
- 2018(22602)
- 2017(43559)
- 2016(24402)
- 2015(27600)
- 2014(27457)
- 2013(27123)
- 2012(25360)
- 2011(23086)
- 2010(23160)
- 2009(21555)
- 2008(21596)
- 2007(19713)
- 2006(17454)
- 2005(15412)
- 学科
- 济(102611)
- 经济(102469)
- 业(70437)
- 管理(63514)
- 农(49201)
- 企(48102)
- 企业(48102)
- 方法(45750)
- 数学(40957)
- 数学方法(40553)
- 农业(32338)
- 中国(26848)
- 财(26007)
- 业经(24751)
- 地方(22464)
- 学(21583)
- 制(21149)
- 贸(19695)
- 贸易(19691)
- 易(19092)
- 融(15399)
- 金融(15395)
- 银(15390)
- 银行(15320)
- 务(15086)
- 财务(15064)
- 财务管理(15022)
- 体(14610)
- 环境(14585)
- 技术(14572)
- 机构
- 学院(354881)
- 大学(354322)
- 济(143562)
- 经济(140542)
- 管理(131070)
- 研究(122104)
- 理学(114069)
- 理学院(112666)
- 管理学(110650)
- 管理学院(109974)
- 中国(91825)
- 农(85011)
- 科学(78726)
- 京(73848)
- 农业(66506)
- 财(65231)
- 所(64195)
- 业大(62797)
- 研究所(58520)
- 中心(57649)
- 江(54925)
- 财经(52235)
- 经(47555)
- 范(47344)
- 师范(46753)
- 北京(45405)
- 经济学(44349)
- 州(43144)
- 院(42524)
- 农业大学(42075)
- 基金
- 项目(241276)
- 科学(188029)
- 基金(174794)
- 研究(170669)
- 家(155185)
- 国家(153789)
- 科学基金(129473)
- 社会(108690)
- 社会科(102617)
- 社会科学(102585)
- 省(95642)
- 基金项目(93649)
- 自然(84895)
- 自然科(82904)
- 自然科学(82869)
- 自然科学基金(81430)
- 划(80814)
- 教育(77979)
- 资助(70477)
- 编号(68344)
- 成果(55421)
- 重点(54889)
- 部(53580)
- 发(52631)
- 创(49874)
- 课题(47622)
- 科研(47055)
- 创新(46646)
- 计划(45688)
- 国家社会(45089)
- 期刊
- 济(160652)
- 经济(160652)
- 研究(99931)
- 农(84009)
- 中国(69444)
- 学报(65869)
- 科学(57505)
- 农业(56323)
- 财(49656)
- 大学(48877)
- 学学(46535)
- 管理(41636)
- 融(35342)
- 金融(35342)
- 教育(33652)
- 业经(31250)
- 业(28125)
- 技术(26941)
- 财经(25918)
- 经济研究(24093)
- 问题(23193)
- 经(22182)
- 版(20768)
- 业大(18009)
- 世界(17369)
- 技术经济(16954)
- 资源(16899)
- 科技(16346)
- 统计(16156)
- 贸(15863)
共检索到52183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顾梦蛟 程名望 史清华
农民工有序、平稳、持续地向城镇集聚是我国城镇化推进的必然环节,而城镇就业满意度是影响农民工迁移决策的重要因素。基于上海1446份农民工调查样本数据和工作满意度理论,对农民工城镇就业满意度及其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表明:目前,样本农民工对整体就业评价偏向于"比较满意"。其中,农民工对"收入水平"最不满意,其次是"居住环境"和"工作环境",最满意的是"社会治安"。但就影响的显著性来看,对总体就业满意度影响最为显著的是"工作环境",最不显著的是"居住环境"。研究同时发现,性别、年龄、教育水平等异质性使得农民工城镇就业满意度存在显著差异。该研究对于我国农民工市民化及城镇化道路的实现,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
农民工 城镇就业满意度 城镇化 因子分析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程名望 史清华 顾梦蛟
农民工有序、平稳、持续地向城镇集聚是我国城镇化推进的必然环节,而城镇就业满意度是影响农民工迁移决策的重要因素。基于上海市1 446份农民工调查样本建立的有序Probit模型及实证分析显示,在沪农民工就业满意度总体评价较高,其中收入评价较低。工资收入、交通出行、子女教育、医疗卫生、城市适应性以及户籍制度等因素对农民工城镇就业满意度有显著影响,而居住条件、工作福利、社会保障、劳动保护、权益侵犯等因素对农民工城镇就业满意度的影响并不显著。因此,目前影响我国农民工城镇就业满意度的既有工资收入等物质因素,也有城市适应性等精神因素,但比较而言,物质因素更为显著。本研究对于从城镇推力视角揭示"民工荒"的成因...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程名望 史清华 潘烜
本文基于上海1446份农民工调查样本,应用描述性统计分析方法,对农民工在城就业的工作时间和业余生活做了实证分析。研究发现,农民工的平均工作时间远远超过国家《劳动法》规定的标准,而业余生活比较单调。较多的工作时间和单调的业余生活表明农民工的生存状态和就业环境并不乐观,已经成为农村劳动力转移的障碍之一。完善制度设计、逐步改善农民工在城就业的生存状态和就业环境是城镇企业和相关部门必须关注的重要问题。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潘烜 程名望 史清华
本文以上海1446份农民工调查样本为例,应用描述性统计分析方法,基于城市融合视角,从劳动合同、制度适应性等方面实证分析农民工城镇就业问题。研究结果表明:城镇企业用工越来越规范,劳动合同签订率较高;劳动合同对于农民工城镇就业有较好的保障作用;经过多年的劳动力转移,农民工已经能较好的适应城镇产业的劳动合同等管理制度;不同个性特征的农民工,在劳动合同、制度适应性等方面表现出较强的异质性。促进农民工更好的融入城市,既要有制度安排,也需要提高农村劳动力的整体素质。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陈静 柳颖
农民工社会保障满意度是个体福利预期与政策感知绩效之间的纵向差减、农民工社保与市民社保之间的横向差减,以及政策知晓程度综合作用的结果。对江苏省13地市的数据分析显示,受待遇所得不足、群体分化与信息不畅等因素影响,农民工群体的社会保障满意度总体偏低,其心理状态弱势对这一群体的社会保障效应产生了消极影响,并进一步成为农民工市民化的障碍之一。新型城镇化目标的实现要求以"权利公平"为核心重构"居住地"相关而非"户籍"相关的城市社会保障制度,提高政策治理水平和制度管理效率,增强信息宣传与沟通,推动农民工权利融合和能力融合的实现。
关键词:
新型城镇化 农民工 社会保障满意度
[期刊] 外国经济与管理
[作者]
程名望 史清华 许洁
本文基于上海市1446份农民工调查样本,采用主成分分析和计量分析方法,研究了农民工流动性转移和永久性迁移的影响因素及差异。研究发现:农村因素不是影响农民迁移的核心因素,其核心影响因素在输入地(即城镇)。因此,侧重于从城镇吸引力角度制定有利于农民工永久性迁移的政策,并提高农村劳动力的整体素质,应该是政策制定的根本落脚点。本文对于研究农村劳动力从流动性转移到永久性迁移的本质性转变,以及城镇化道路的推进路径和模式选择具有借鉴意义。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作者]
郭新宇 薛建良
农民工市民化是我国城镇化的推进器,而农民工住房问题是农民工市民化问题研究的重要内容。通过农民工大规模问卷调查数据分析发现,尽管住房条件较差,但农民工的主观感受好于预期,婚姻状况、收入等人口统计学因素和住房自身特征中多个因素对农民工住房满意度具有显著影响。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朱红根 康兰媛
基于补偿性工资差异理论,以及802份问卷调查数据,分析了农民工工作满意度及其影响因素的差异。结果表明:不同档次的工资水平对不同代际、性别、行业的农民工工作满意度的影响存在差异;年龄越大的农民工对工作保障满意度越高;男性农民工对工作总体满意度和工作保障满意度比女性更低;已婚农民工对工作条件、工作报酬以及总体满意度比未婚农民工更高;文化程度越高的农民工,其工作满意度越低;行业特征对农民工工作满意度有显著影响,国有企业或集体企业、合资或外资企业的农民工工作满意度比个体私营企业的农民工更高。
关键词:
农民工 工作满意度 影响因素 差异分析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程名望 史清华 潘烜
基于上海1446份农民工调查样本,应用描述性统计方法,对农民工在城市住所类型和出行方式做了实证分析。研究发现:农民工在城市居住条件比较简陋,总体处于一种"居无定所"状态,显示出"暂时性"和"短暂性"特征,不利于农民工在城市就业的稳定性和持续性。在出行方式上,在沪农民工以"步行"或"骑车"为主,没有大量采用公交或轨道等公共交通方式,并不是造成城市交通拥堵或拥挤的重要因素。完善制度设计,逐步改善农民工城镇生存与就业环境,是相关部门必须重视的问题。
关键词:
农民工 住所 出行 城镇就业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潘烜 程名望
本文基于上海1446份农民工调查数据所建立的有序Probit模型实证分析了市民化和农民工就业满意度之间的关系及其影响因素。研究表明:农民工市民化与就业满意度显著相关,市民化程度越高就业满意度也就越高;户籍制度和农民工自身素质是影响农民工市民化的关键变量;农民工对市民化既有一定诉求和向往,又存在一定的恐惧和鸿沟,其诉求不是表现在经济收入方面,更多地表现在基于政策因素的社会保障、权益平等、城市融入等方面。因此,我国农民工市民化的根本政策取向是消除政策不平等,提高农民综合素质,实现农民工平等享有基本权益。
关键词:
农民工 就业满意度 市民化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程名望 史清华 张帅
基于上海市1 446份农民工调查样本,应用描述性统计分析方法,从公共交通、医疗卫生、子女教育以及文化娱乐等方面,对农民工占用城市公共资源情况做了实证分析。研究发现,大量涌入城市的农民工确实占用了部分城市公共资源或公共服务,但这种占用是有限的,农民工并没有大量占有或公平享有城市的公共资源或公共服务。因此,完善制度设计,逐步实现农民工较公平、充分的享有城市公共资源,对于从根本上解决中国农民工"候鸟式"迁移以及城镇化战略的实现,都具有重要意义。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胡晓书 许传新
根据较大规模的问卷抽样调查,对农民工与城镇职工的工作满意度进行了比较研究。研究发现,农民工与城镇职工对工作的满意度评价均处于中等偏上水平,在工作满意度方面的相异性远多于相似性性,城镇职工的满意度高于农民工。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工作状况是农民工工作满意度不及城镇职工的真正原因。经济收入、社会资本本、健康状况、工作时间、定期体检以及工作场所是否固定这些因素共同影响了农民工与城镇职工工工工作满意度的提升。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刘万霞
我国农村劳动力缺乏必要的技能,职业教育发展落后,国家正在大力发展职业教育,职业教育对农民就业的影响如何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在这一背景下,本文在分析职业教育促进农民工就业的理论基础上,实证分析职业教育和不同类别的技能培训对农民工就业的影响。基于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2010年对全国农民工调查数据,采用多重选择logit概率模型和有序probit模型进行分析,结果显示,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有助于农民工从事技术岗位及管理工作;技术培训对提高农民工工作满意度具有积极的正向作用;但不同类别的教育和技能培训对农民工就业选择的影响存在较大差异。
关键词:
职业教育 农民工 就业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孙永正
本文对苏南某企业226位农民工工作满意度的调查表明,他们对工作的满意度总体偏低.具体表现为:在同事关系和领导认可方面,他们的满意度稍高;在工作时间、工作环境和伙食安排方面,他们的满意度明显较低。企业必须切实改善农民工的工作和生活条件。这是转变企业增长方式和建设和谐社会的共同要求。
关键词:
农民工 工作满意度 企业管理 和谐社会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朱红根 陈昭玖 张月水
通过实证分析农民工返乡创业政策满意度的影响因素,发现作为中间变量的创业培训评价、创业园区评价、用地优惠评价、简化工商登记评价、信贷扶持评价、信息咨询评价、税收减免评价直接影响农民工返乡创业政策满意度,初始变量中除30-39岁年龄、家庭人均收入、兄弟姐妹数、地理位置、离乡镇远近及村居民收入水平直接影响返乡创业政策满意度外,40-49岁的年龄、婚姻、文化、家庭人口数等因素间接影响农民工对返乡创业政策的满意度。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推荐搜索
外来农民工公租房居住满意度及其影响因素研究——以重庆市为例
农民就业培训满意度的影响因素分析——以成都市为例
农民工工作强度及其影响因素分析——基于沈阳市271份样本的调查
农转居居民城镇就业满意度及其影响因素
农民工落户城镇意愿及影响因素调查——以湖北为例
失地农民生活满意度及其影响因素分析——以杨凌区为例
农民工再就业流向影响因素分析——以江西省实证为例
新生代回流农民工的生活满意度及其影响因素——基于山东省五县区477名受访者的调查分析
农民集中居住生活满意度及其影响因素分析——基于安徽省1121份问卷调查数据
生存状况、生活满意度与农民工城市融入——基于杭州、宁波和温州1097个调查样本的实证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