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0144)
2023(14583)
2022(12258)
2021(11489)
2020(9714)
2019(22568)
2018(22480)
2017(43832)
2016(23735)
2015(26876)
2014(27021)
2013(26748)
2012(24709)
2011(22353)
2010(22494)
2009(21097)
2008(21189)
2007(19029)
2006(16708)
2005(14586)
作者
(68826)
(58148)
(57822)
(55006)
(36732)
(27969)
(26334)
(22677)
(22101)
(20634)
(19752)
(19606)
(18283)
(18085)
(17914)
(17785)
(17596)
(16917)
(16780)
(16545)
(14351)
(14328)
(14208)
(13555)
(13229)
(13076)
(12822)
(12649)
(11784)
(11706)
学科
(107120)
经济(106929)
(70698)
管理(64501)
(50754)
企业(50754)
方法(48867)
(48499)
数学(41718)
数学方法(41185)
农业(31929)
中国(28084)
业经(26776)
(25174)
(21739)
地方(21264)
(19717)
理论(17797)
(17749)
贸易(17742)
(17175)
(16089)
(15022)
财务(14976)
财务管理(14939)
(14854)
银行(14816)
环境(14762)
(14445)
企业财务(14205)
机构
学院(348097)
大学(346768)
(143853)
经济(140799)
管理(134868)
理学(117592)
理学院(116236)
研究(115076)
管理学(114013)
管理学院(113363)
中国(87288)
(72448)
(72200)
科学(71761)
(64156)
(58118)
业大(56144)
农业(56025)
中心(54697)
研究所(52971)
(52214)
财经(51740)
(47080)
(46562)
师范(46144)
北京(44382)
经济学(44271)
(41302)
(40485)
经济学院(39940)
基金
项目(234695)
科学(185947)
基金(171878)
研究(170038)
(149593)
国家(148275)
科学基金(127852)
社会(110376)
社会科(103552)
社会科学(103514)
(92087)
基金项目(91780)
自然(82944)
自然科(81073)
自然科学(81045)
自然科学基金(79598)
教育(78080)
(77134)
资助(69311)
编号(69250)
成果(55527)
重点(52769)
(52592)
(50742)
(48437)
课题(46851)
国家社会(45314)
科研(45280)
创新(45233)
教育部(44871)
期刊
(159528)
经济(159528)
研究(97732)
(72085)
中国(63888)
学报(55269)
科学(52127)
(49566)
农业(48745)
管理(44865)
大学(42678)
学学(40582)
教育(33327)
(31265)
金融(31265)
业经(30630)
技术(29435)
财经(25479)
(23804)
问题(23774)
经济研究(23249)
(21842)
(18944)
技术经济(17284)
统计(17267)
世界(16696)
资源(16419)
现代(15789)
理论(15681)
商业(15559)
共检索到50393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熊凤水  慕良泽  
本文在个案访谈所形成的资料基础上,分析了社会关系网络对农民工城市适应的作用。在以生存为特征的低层次阶段,牢牢依靠强关系,行动具有情感理性的意涵;在以发展为特征的高层次阶段,更多依靠弱关系并运用策略选择性地使之向强关系转化,工具理性在此行动中逐渐占据主导地位。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卓玛草  孔祥利  
笔者利用2015年对农民工进行的实地抽样问卷调查数据,定量研究了农民工求职是否使用社会关系及所使用关系的效力,系统验证了关系强度、"关系人"以及关系资源对农民工工资收入的影响。研究表明,近83%的农民工依靠社会关系网络实现流动与就业;无论利用强关系还是弱关系,都对其收入有显著正向影响,其中基于血缘和地缘的亲朋及老乡"关系人"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社会关系网络影响农民工收入的真正原因是农民工可以从其中获取不同性质的资源,包括信息和人情;关系资源的不同收入效应决定了社会资本的作用方式及结果。基于上述结论,笔者提出建立和完善以政府为主导、社会组织参与的农民工服务体系,加快建设统一劳动力市场以促进就业公...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陆文聪  谢昌财  
文章采用中国家庭收入调查(CHIP)数据,根据准实验研究设计原理将初次外出的新农民工按其拥有的社会关系与信息网络差异分为7个不同情境的处理组与对照组,运用熵均衡处理方法估算组间收入差异,以分析社会网络对初次外出新农民工收入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亲戚关系对新农民工的收入效应强于熟人关系,但老乡信息网络比血缘信息网络更利于新农民工找到收入更高的工作;既有亲戚关系又有老乡信息网络的新农民工的平均收入比其他新农民工高50%以上。新农民工在初次务工城市通过强关系的人情资源与老乡网络的信息渠道实现就业是成本低、效率高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陆文聪  谢昌财  
文章采用中国家庭收入调查(CHIP)数据,根据准实验研究设计原理将初次外出的新农民工按其拥有的社会关系与信息网络差异分为7个不同情境的处理组与对照组,运用熵均衡处理方法估算组间收入差异,以分析社会网络对初次外出新农民工收入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亲戚关系对新农民工的收入效应强于熟人关系,但老乡信息网络比血缘信息网络更利于新农民工找到收入更高的工作;既有亲戚关系又有老乡信息网络的新农民工的平均收入比其他新农民工高50%以上。新农民工在初次务工城市通过强关系的人情资源与老乡网络的信息渠道实现就业是成本低、效率高、效果好的路径。基于这些结论,文章建议构建以政府为主导、以企业为基石、以社区为纽带的多元社会网络支持体系,打破新农民工传统闭塞的人际交流圈,重构其在务工城市的新型社会网络。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王明  
农民工已成为我国社会中一个庞大的特殊群体,关于这个群体的社会保障问题也异常复杂,我们通过对各地农民的调查研究发现,不同层次和类型的农民工对社会保障的需求不尽相同,本文针对不同层次农民工生存现状及保障需求倾向进行比较分析,并提出了实行分层保障机制的政策建议。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王春超  张呈磊  周先波  
基于中国珠三角地区实地调查数据,文章分析了农民工社会关系网以及朋友圈对其工资的影响。在研究农民工社会关系网对其工资影响的基础上,文章探讨朋友圈中的教育网差效应和职业网差效应对其工资的影响机理和程度。研究发现:整体上看,农民工个人社会网络对其工资有正向影响;农民工最好朋友的教育程度和职业地位对农民工工资具有显著正向影响。更进一步,朋友圈内教育网差效应的表现跟农民工与该朋友的社会距离有关,社会距离越近,此种效应相对越大;而职业网差效应的表现跟农民工与朋友的社会距离关系不大。在排除自选择因素以及考虑教育的内生性问题、工资与教育网差及职业网差的联立关系后,上述结论仍然成立。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涂锦  吴亦诚  
农民工作业行为一直是施工管理的核心。农民工的作业行为是在边学边干中形成的,是典型的自组织结果。通过对工程项目320个农民工个体的调查我们发现:工程项目农民工的社会关系对农民工的作业行为有显著影响。同时这两者之间还存在着以农民工主观感受为中介变量传导的中介效应。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张一凡  冯长春  
以北京市海淀区建筑工人为研究对象,研究了农民工的社会关系网络情况。从网络规模、种类、强度、影响等方面对500余位进城农民工发放问卷进行调查,并深入分析了网络在农民工寻找住房、就业、社会融入等过程中的运作机制和效用。研究发现:农民工来京后社会关系网络的规模均有扩大;不同种类的网络对农民工的帮助程度不同;社会关系网络与农民工的居住、就业及在城市中的归属感有紧密联系;良好的城市社会互动是社会关系网络对农民工产生积极影响的前提;社会关系成员之间的亲近和信任所产生出的聚合力是社会关系网络发挥作用的基础。不同强度的社会关系网络所发挥的积极影响不同。在一定程度上,社会关系网络对农民工也有负面、消极的影响。这...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王春超  张玲  周先波  
本文构建一个两期招聘理论模型,研究社会关系网对我国农民工工资的作用机制。理论研究发现:厂商通过推荐方式招聘员工能减少信息缺失,使厂商和劳动者都获得额外收益;随着劳动者关系网的扩大,第二期劳动者的聘约工资增加,但影响呈边际效应递减。此外,农民工关系网质量的提高有助于提升其工资。本文采用RUMi C数据,从社会关系网的规模和质量角度检验理论结论,结果支持关于社会关系网和聘约工资倒U关系的论断。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王春超  张玲  周先波  
本文构建一个两期招聘理论模型,研究社会关系网对我国农民工工资的作用机制。理论研究发现:厂商通过推荐方式招聘员工能减少信息缺失,使厂商和劳动者都获得额外收益;随着劳动者关系网的扩大,第二期劳动者的聘约工资增加,但影响呈边际效应递减。此外,农民工关系网质量的提高有助于提升其工资。本文采用RUMi C数据,从社会关系网的规模和质量角度检验理论结论,结果支持关于社会关系网和聘约工资倒U关系的论断。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叶静怡  薄诗雨  刘丛  周晔馨  
本文在身份定位模型框架下研究社会网络层次对农民工工资水平的影响。基于2009年北京市农民工调查数据的计量结果,支持了高层次社会网络影响归属该网络的农民工、使得后者工资水平提高的假设;支持了高层次社会网络除了帮助农民工找工作之外,也可以在就业后通过影响行为模式和生产率来提高工资水平的假设。本文用倾向得分匹配的平均处置效应处理可能的内生性偏误,结论通过了较为严格的稳健性检验。政府鼓励农民工构建基于城市就业和生活的新型社会关系以及高质量的社会网络,不仅可能提高农民工的劳动生产率和相应的工资水平,而且可能提高整个国家人力资本投资的回报水平和劳动生产率水平。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白描  
社会关系是构成福祉的一个重要维度。本文以农民作为研究对象,利用实地调查资料,从主观福祉和客观福祉两个角度分别选取相关指标对农民社会关系现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客观福祉层面,受访农民对正式的社会组织的认知和参与程度普遍较低,他们的社会关系仍以非正式联结的形式为主。总体而言,农民在日常生活中依靠最多的是血缘关系和地缘关系,其次才是亲缘关系,而业缘关系在农民非正式的社会关系中所占地位有限。在主观福祉层面,受访农民对其家庭关系、夫妻关系以及人际关系的满意程度普遍较高,并且该指标在个体之间差异不大。为了提高农民的福祉水平,在制定相关福祉政策时应瞄准农民家庭关系与夫妻关系的改善情况。
[期刊] 中国农村观察  [作者] 白描  苑鹏  
社会关系是农民福利的有机组成部分。本文利用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民福利研究"课题组2012年在山东省、陕西省和河南省的农民调查数据,从正式社会关系和非正式社会关系两个方面考察农民社会关系的现状。在身处家里临时有急事、急需借钱、托人帮忙找工作、家里办红白事以及产生家庭纠纷需要化解这五种情境时,农民想到最多的是找与自己有血缘关系和地缘关系的人帮忙,其次是找与自己有亲缘关系的人帮忙。进一步以农民的社会关系作为因变量建立有序Logit模型,结果表明:受教育程度越高或人均消费支出越高,农民的社会关系越广泛;从事非农业的农民比从事农业的农民拥有更广泛的社会关系;而患有长期慢性病的农民比未患有长期慢性病的农民拥...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饶静  
本文以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为理论依据,结合农民工融城过程中的实际问题进行分析,从生理需求、安全需求、归属与爱的需求、尊重需求以及自我实现需求5个方面总结出农民工融城过程中具有的特点,并从农民工自身角度、企业角度以及政府角度对农民工融城问题提出解决措施与建议。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余思新  曹亚雄  
农民工市民化不只是居住、生活空间的城市化,也不只是户口的文本化,而是一个由物质上贫瘠走向丰裕、从小农文化意识为主走向现代城市文明为主、从政治权力边缘化到包括政治权利在内的各项权益得以逐步满足以及心理上从对城市排斥转变到主动接受、喜爱并融入城市的"四位一体"变迁过程。由于农民工自身素质的差异、所处社会环境的不同及农民工市民化需求的层次性、复杂性,决定了其市民化进程中利益诉求的多样性、转化程度的层次性、转化道路的差异性,决定了农民工市民化绝不是一项轻而易举、一朝一夕的事情,而是一项渐进的、分阶段的、复杂的、艰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