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783)
2023(9370)
2022(7526)
2021(7085)
2020(5448)
2019(12106)
2018(11602)
2017(22772)
2016(11892)
2015(13081)
2014(12749)
2013(12627)
2012(11562)
2011(10557)
2010(10954)
2009(10671)
2008(9475)
2007(8745)
2006(8054)
2005(7220)
作者
(32134)
(27196)
(26605)
(25453)
(16764)
(12947)
(12095)
(10560)
(10425)
(9277)
(9257)
(8991)
(8338)
(8230)
(8167)
(8140)
(7825)
(7732)
(7669)
(7638)
(6618)
(6534)
(6446)
(6367)
(6254)
(6083)
(6031)
(5843)
(5437)
(5375)
学科
(53470)
经济(53308)
(45589)
(41351)
农业(30594)
管理(28027)
中国(25398)
(24836)
金融(24835)
(22485)
银行(22476)
(22463)
企业(22463)
(21907)
业经(19738)
地方(16062)
方法(16049)
(14543)
数学(12036)
数学方法(11961)
(11729)
中国金融(10928)
(10797)
农业经济(10644)
(10073)
理论(9882)
(9032)
农村(9016)
发展(8686)
(8674)
机构
学院(167742)
大学(160789)
(73263)
经济(71622)
管理(64688)
研究(56532)
理学(55767)
理学院(55201)
管理学(54503)
管理学院(54203)
中国(50706)
(45267)
农业(34049)
(32763)
科学(32044)
(31991)
中心(29276)
业大(29008)
(26962)
(25802)
财经(25358)
研究所(24112)
(23142)
经济学(21994)
(21932)
师范(21778)
(21091)
农业大学(20645)
经济管理(20332)
经济学院(19868)
基金
项目(111838)
科学(89687)
研究(87410)
基金(81414)
(69066)
国家(68310)
科学基金(59807)
社会(59805)
社会科(55357)
社会科学(55337)
(45455)
基金项目(43933)
教育(37438)
编号(37317)
(36222)
自然(35022)
自然科(34220)
自然科学(34217)
自然科学基金(33598)
资助(30352)
成果(29300)
(27900)
(26673)
(24690)
课题(24638)
重点(24512)
国家社会(24500)
(23965)
(23203)
(22597)
期刊
(89427)
经济(89427)
(51450)
研究(50253)
中国(37412)
农业(34103)
(33066)
金融(33066)
科学(23047)
学报(22272)
(22215)
业经(20936)
管理(19064)
大学(18613)
学学(18003)
(14838)
教育(14723)
问题(14518)
农村(14221)
(14221)
农业经济(13726)
技术(12343)
财经(12127)
经济研究(11107)
(10410)
世界(9955)
经济问题(9576)
(9523)
现代(9128)
农村经济(8920)
共检索到26007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黄佳鹏  
深入分析农民工具体务工与生活实践,发现农民工的社会融入依托多重组织整合,其组织整合深嵌于产业形态、关系结构、精英连接及有效治理需求,因而具有深厚的经济基础、关系基础、人力资本及制度基础。不同于传统主流的"权利—冲突"视角,基于"功能—融合"角度,探讨在多重组织体系下农民工群体与当地村民及基层政府的主体互动样态,揭示农民工内部互助、社会交往扩展及其社区归属感培育的实践机制。从流入地基层治理而言,多重组织体系的形塑成为地方基层治理的重要"抓手",降低与分散了农民工个体的协调成本,最终实现"以外管外"的治理秩序。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姚进忠  
农民工城市融入面临诸多困境,其实质是农民工权利缺乏。实现农民工赋权是解决农民工城市融入困境、服务社会建设大局的关键之举。社区为本的社会工作为农民工赋权建构了一个动态的、立体化的实现路径。借助全方位、多维度的服务体系,以农民工能力建设为核心目标,着力实现人性解放、社会发展,从三个角度建构出一套可行的农民工城市融入的赋权路径。
[期刊] 税务与经济  [作者] 咸星兰  金喜在  
农民工的城市融入是指农民工由农村进入城市之后,从身份、职业、生活方式、文化、价值观等方面进行改变与调整,逐渐适应城市社会和市民生活,被城市社会和市民认同接纳,继而平等享有市民待遇的一个动态过程;同时,在这个过程中农民工自身也随之完成市民身份自我认同的心理转变。目前我国新生代农民工存在经济融入程度低、人力资本层次低与公共服务缺失等城市融入难问题。应从破解新生代农民工城市融入的制约因素入手,以提高就业层次、政府财政补贴、分担城市融入的社会成本、提高人力资本等"渐进式"路径,推进新生代农民工城市融入的进程。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许佳佳  
和谐的社会心态是新生代农民工有效融入城市的心理基础,但现实的发展困境使得该群体在社会认知、社会情绪、社会价值观和社会行为意向方面都存在突出的问题。基于此,必须深化制度改革、完善心理疏导机制、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和社会支持系统建设,以打破该群体的社会心态困境。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张小莉  邓佳斌  黄英  
社区融入是新生代农民工民主意识培育、民主行为形成的重要起点。然而,新生代农民工还面临诸如制度障碍、文化障碍、素质障碍等多方面的融入障碍,破解融入障碍并构建一条合理的融入路径势在必行。社区营造视角下的新生代农民工融入路径构建,实质是以社区规划、社区参与、社区文化为重要依托,以主体尊重、合作治理、认同的构建为核心目标,旨在让农民工"扎根"社区,共同维护城乡建设成果,共同建设稳定和谐的社区关系。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许佳佳  
由于心理环境因素的影响,新生代农民工对社会环境的判断较为悲观,发展积极性受阻,城市适应能力不足,难以摆脱边缘化处境,从而制约了其城市融入的步伐,为此,可以从认知能力的提升、情绪调节能力的优化、现代性价值成分的内化及行为逻辑的调整四个方面着手,构建较为完备的心理环境调适系统。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冯晓英  
2007年11月15日,《城市问题》编委工作会议在北京新闻大厦举行。在此次会议上,与会编委建议发挥《城市问题》作为综合性学术期刊在城市科学领域的优势,以《城市问题》为园地组织学术论坛、笔谈会或小型研讨会,就北京或其他区域城市发展中有争议的问题展开研讨与争鸣,从而反映城市问题研究方方面面的情况,推动理论发展,促进学术交流。新年伊始,本刊邀请编委笔谈,现将部分编委之笔谈刊登于2008年第1期《城市问题》,以推动理论发展,促进学术交流。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刘辉武  
文化资本包括以行为方式、语言风格、品位与生活方式、价值观念等为形式的文化能力型文化资本和以文凭、职业证书等为形式的制度化文化资本。农民工文化资本的缺乏直接制约了其融入城市主体社会,同时,文化资本的缺乏影响其人力资本、社会资本的积累,并导致市民对农民工的文化排斥,进一步阻碍其城市融入。因此,政府和农民工自身都应做出某种努力,提高农民工的文化资本,实现其城市融入,完成市民化过程。
[期刊] 开放导报  [作者] 丁宪浩  
新二元社会结构降低和谐社会构建质量,延缓和谐社会构建速度,加大和谐社会构建成本,应通过积极推动农民工的社会融入,才能尽快弱化消除这一新二元结构。影响农民工社会融入的主要障碍有制度障碍经济障碍、公民素质障碍和文化障碍。实现农民工社会融入目标,需分阶段进行,根据不同阶段的目标任务分别采取相应的措施。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许佳佳  
城市社区作为城市社会的缩影,为农民工提供了具体的生活场域,因此,农民工的社区融入很大程度上反映了其城市融入的状况。然而,当前社区分治模式的存在、社区交往圈的封闭以及社区利益表达机制的不健全,不同程度地制约了农民工群体社区融入的步伐,从而影响了其城市融入的进程。为此,应创新社区治理模式,完善社区内交往互动机制,健全社区利益表达机制,以尽快消除农民工社区融入的诸多壁垒。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李超   郭沛  
基于3 167份农民工调查数据,采用有序Logistic模型计量分析方法,探讨农民工社会网络、定居意愿对其城市认同和身份认同等城市心理融入的影响。结果表明:初级社会网络、次级社会网络和社会网络强度都与城市认同和身份认同水平显著正向相关,城市认同对身份认同起到间接影响;定居意愿显著正向影响城市心理融入水平,同时定居意愿与社会网络存在交互影响。在独居和半迁移模式中,初级社会网络、次级社会网络和社会网络强度都显著正向影响身份认同和城市认同水平;而对于全家迁移的农民工来说,社会网络强度没有显著影响身份认同和城市认同水平,表明全家迁移对农民工社会关系具有部分替代作用。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易善武  
随着代际交替的出现,新生代农民工已经成为农民工的主体。新生代农民工在融入城市过程中面临着户籍、住房、心理、权益保护、知识技能等障碍,这需要政府、社会和新生代农民工自身等多方面建立支持系统,以突破融入城市的障碍,确保其在城市"呆下去",从而实现城镇化与新农村建设之间良性互动的局面。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纪泽民  
城市化的本质是外来人口真正融入城市生活而实现市民化的过程。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农民工的城市融入问题日益成为城市政府管理面临的具有挑战性的问题。解决农民工城市融入问题不应是一种模式,而应是多种模式的共存。天津滨海新区在解决外来人口城市融入问题上探索了多元化的融入模式,包括企业员工蓝白领公寓模式、农民工"建设者之家"模式、优秀外来建设者奖励模式、青年农民工社区融入模式等,这种多元化模式为其它城市解决外来务工人员城市融入问题提供了借鉴。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杨风  
本文利用对济南市农民工城市性融入的调研资料,从经济适应、身份认同、文化适应、行为适应四个层面分析了农民工城市性融入状况,归纳了农民工城市性融入的四大障碍(即户籍制度障碍、观念障碍、社会资本障碍以及人力资本障碍),提出了促进农民工城市性融入的对策与建议。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刘红岩  
包容性发展已成为新时代的发展理念与发展模式。参与和共享是包容性发展理念的核心要义。面对农民工在城市遭遇排斥的非包容性发展局面,根据包容性发展理念设计反排斥的融入路径十分必要。要使农民工融入城市社会,参与和共享是可能的较好的切入维度。据此,要让农民工参与经济发展活动、参与公共决策等公共治理活动、参与并建设社会关系网络;在参与的基础上,共享经济成果、公共服务、社会保障和多元文化,逐步达到融入城市社会、成为新市民和推进城镇化的目标。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