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0637)
2023(15419)
2022(13027)
2021(12213)
2020(10238)
2019(23882)
2018(23525)
2017(45251)
2016(24555)
2015(28026)
2014(28144)
2013(27580)
2012(25315)
2011(22797)
2010(23174)
2009(21361)
2008(21154)
2007(19007)
2006(16454)
2005(14257)
作者
(70926)
(59516)
(59007)
(56277)
(37567)
(28582)
(27019)
(23427)
(22408)
(21076)
(20157)
(20049)
(18619)
(18581)
(18239)
(18184)
(18129)
(17458)
(17099)
(17097)
(14668)
(14617)
(14513)
(13713)
(13381)
(13376)
(13178)
(13054)
(12051)
(11856)
学科
(104851)
经济(104749)
(72965)
管理(70248)
(51560)
企业(51560)
(48645)
方法(48635)
数学(43461)
数学方法(42755)
农业(32179)
中国(28178)
业经(25079)
(24456)
地方(21538)
(19230)
(18886)
(17844)
贸易(17828)
(17334)
理论(16752)
环境(15365)
(15188)
技术(15120)
(15072)
财务(15006)
财务管理(14968)
(14823)
企业财务(14153)
(14056)
机构
学院(352940)
大学(347951)
(142137)
管理(140011)
经济(138931)
理学(121809)
理学院(120523)
管理学(118065)
管理学院(117426)
研究(112360)
中国(86231)
(72902)
(72226)
科学(70663)
(62067)
业大(57413)
(56172)
农业(55897)
中心(54991)
(53384)
研究所(51087)
财经(49903)
(45979)
师范(45532)
(45442)
北京(44866)
(42536)
经济学(42517)
(40060)
经济管理(39004)
基金
项目(241562)
科学(190837)
研究(175826)
基金(175031)
(152251)
国家(150969)
科学基金(130931)
社会(111256)
社会科(105214)
社会科学(105181)
(96273)
基金项目(92994)
自然(85788)
自然科(83777)
自然科学(83753)
自然科学基金(82210)
教育(81670)
(79851)
编号(73238)
资助(71734)
成果(57472)
重点(54033)
(53296)
(52452)
(50076)
课题(49416)
创新(46698)
科研(46278)
国家社会(45737)
教育部(45419)
期刊
(154430)
经济(154430)
研究(94731)
(71335)
中国(69501)
学报(53898)
科学(50381)
农业(48478)
(47773)
管理(46837)
大学(41451)
学学(38930)
教育(37230)
技术(33365)
业经(31524)
(30076)
金融(30076)
(24491)
财经(23512)
问题(23006)
经济研究(22589)
(20168)
统计(19127)
资源(18377)
(18066)
图书(17985)
技术经济(17950)
(17519)
理论(15900)
决策(15837)
共检索到51048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韩雅慧   张在冉  
通过构建农民工在务工地的城市生活质量感知因子,反映当前农民工对于生存、安全、享受等方面的价值追求,以回应当前农民工对美好生活的高质量诉求。并基于工作需求-资源模型,检验收入、工作整体满意度和社会保险对农民工城市生活质量感知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其他条件不变时,对结构方程的系数进行标准化处理后,工作整体满意度对农民工的城市生活质量感知影响已经显著大于年收入对数对农民工城市生活质量感知的显著影响,表明进城农民工对美好生活的诉求发生根本性转变,从生存阶段过渡到了发展阶段;养老保险、住房公积金都对农民工城市生活质量感知产生了显著的正向影响,扩展回归模型处理了选择偏误和内生性处理后,结论依然稳健。据此提出,微观上企业要转变管理理念,提升农民工收入的同时,更要积极改进工作设计、进行工作轮换、优化工作环境、重视职业安全等人力资源实践,从整体上改善农民工的工作满意度;宏观上持续扩大农民工社会保险覆盖面、简化办理流程等措施满足和提升农民工城市生活质量感知。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李鹏  
作为"民工荒"现象背后的行为主体——新生代农民工,其群体特征和就业行为显著异于传统农民工,而这些差异导致了区域间劳动力供给和转移的不确定性增加。本文基于城市经济学的生活质量(QOL)视角对新生代农民工的流动趋势做出探索,通过考察其就业与居住的空间匹配和效用最大化目标,测算2008年和2009年中国100座城市农民工的QOL数据,考察在城市差异化特征下新生代农民工的择业流动行为。研究发现,大中城市并未给农民工带来城市地位匹配的整体生活质量水平,中西部城市与东部城市差距缩小,对农民工生活就业吸引力日益增大。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淦未宇  徐细雄  
新生代农民工城市融合是我国新型城镇化建设面临的重大现实问题,也是学术界关注的热点。运用典型案例研究方法,从微观企业视角探讨了组织支持、工作生活质量与新生代农民工城市融合之间的关系,并基于此构建了一个新生代农民工城市融合的理论框架。基于海底捞的案例研究发现:(1)不同于老一辈农民工单一的经济诉求,新生代农民工在城市融合进程中更加注重工作生活质量的整体提升;(2)用工企业是帮助农民工实现城市融合的微观载体,企业提供的组织支持是新生代农民工提升工作生活质量的主要源泉;(3)新生代农民工工作生活质量的关键维度包括公平的酬劳、工作与家庭生活平衡、身份认同及归属感、职业成长机会。研究结论为新生代农民工城市融合提供了来自微观实现路径的经验证据,同时为组织支持理论和工作生活质量理论贡献了中国情景的新知识,也对缓解企业的农民工用工难题具有一定的实践价值。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国家统计局课题组  
为了解我国城市农民工生活质量状况,为党和政府制定有关政策提供参考依据,2006年8月,国家统计局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了一次城市农民工生活质量状况的专项调查。调查结果表明:当前,城市农民工工作和生活条件普遍较差。他们劳动强度大,生活开销大;文化程度低,社会保障低;工作环境差,生活条件差;文化娱乐少,技能培训少。尽管如此,但多数农民工仍认可目前生存的现状,对未来生活充满希望。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常韬  许萍  张立军  
本文基于2012年全国20个省区市的农民工样本调查数据,从农民工生活与教育、就业与社会保障、总体满意度及影响因素三大方面分析当前农民工生活质量现状,揭示当前农民工生活质量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针对性的建议,为政府有关部门制定相关政策提供参考依据。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刘渝琳  刘明  
文章以重庆市农民工为调查对象,分析了农民工生活质量现状,采用因子分析与回归分析揭示影响农民工生活质量的主要因素并对农民工生活质量进行合理性评价。在此基础上,通过模拟方案分析寻求亟待提升的对农民工生活质量有拉动作用的影响因素,指出建立与完善农民工社会保障制度对提升农民工生活质量具有重大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王春兰  袁红霞  
[期刊] 浙江社会科学  [作者] 刘静  张锦华  
农民工市民化是新时代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利用2014年全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调查社会融合与心理健康专题数据,采用需求可识别双变量Probit和HLM模型测度并分析了农民工市民化程度及其城市异质性。研究发现:第一,我国农民工市民化程度较低,仅为46.05%。在需求侧,提升教育程度、参加技能培训、改善居住环境可以增强农民工的市民化意愿;在供给侧,教育程度高、进入城市早、省内迁移、具有相对固定居所和基本社会保障的农民工市民化供给更强。第二,我国农民工市民化程度因城而异,城市异质所导致的市民化差异高达30.22%。城市因素不仅可以直接影响农民工平均市民化程度,还可结构性地调整农民工个体层面因素与其市民化程度之间的关联强度。要提升农民工市民化水平,关键要为农民工树立人力资本培养意识、提供稳定居所和社会保障,并鼓励就近就地迁移。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国家统计局课题组  章国荣  盛来运  王冉  
本课题对农民工生活质量的影响因素进行回归分析;同时引入农民工的主观评价来拓展研究的深度,在此基础上提出提高农民工生活质量的政策建议。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国家统计局课题组  章国荣  盛来运  王冉  
中国农民工的生活质量到底处于一个什么水平?有何特点?为了研究这一问题,本课题建立了一套农民工生活质量指标体系,从多个方面对城市农民工的生活质量进行了详细测算。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刘渝林  万丽娟  
农民工是具有中国特色的"非工非农"群体,对这一群体的研究还十分欠缺。本文在对重庆市农民工抽样调查的基础上分析其生活质量的现状及特征,揭示了农民工生活质量不高的外在原因与内在矛盾,揭示并提炼出影响农民工生活质量诸多因素中的制度因素,以其作为问题分析的关键,指出建立与完善农民工社会保障制度与改革户籍制度对提升农民工生活质量有着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李树  邓睿  
乡俗惯性的延续往往被认为是农民工适应城市文化与融入城市社会的不利因素,但其对农民工城市生活体验的影响究竟如何,尚未得到充分的经验证实。文章利用流动人口动态监测数据实证分析了乡俗惯性对农民工主观生活质量的影响。研究发现:(1)在纠正了潜在的内生性偏误后,乡俗惯性对农民工的生活满意度、精神健康、社会善意倾向等主观生活质量指标均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从而印证了农民工乡土本色的积极作用。(2)进一步的机制检验表明,乡俗惯性的保留能够使农民工更积极地加入务工地的老乡会,借助于这种跨地域正式社会网络组织的资源支持和风险分担功能,可以有效提升农民工的主观生活质量。(3)乡俗惯性对农民工主观生活质量的提升效应可能会因城市居民的积极接纳态度而变得更为强烈,且这种提升效应存在一定的代际差异。上述结论说明,充分尊重文化多样性,塑造农民工的传统文化自信,提高农民工的文化适应能力,规范化发展以乡土文化为依托的农民工城市初级社会网络组织,能够帮助这一群体在记住乡愁的同时更好地融入城市社会。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曾文  张小林  向梨丽  李红波  朱彬  
在对县域城市生活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及其权重进行讨论的基础上,以县域为单元分析了江苏省城市生活质量的空间分异格局并对其成因进行了经济学解析。研究表明,江苏省县域城市生活质量总体呈现出南高北低、南北内部高低交错分布的空间分异格局;各分指标的空间分异情况不尽相同;同时生活质量表现出在苏锡常地区"高—高"集聚,东北沿海地区"低—低"集聚,南京地区"高—低"集聚的特征;受到当前中国所处的快速经济发展阶段以及政治经济体制的影响,城市生活质量的高低取决于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强弱,表现为经济发达的地区城市生活质量一般较高。在未来的城市发展中,地方政府应加大提升城市生活质量方面的财政支出,在保证经济发展的同时更加关注生活质量各方面的提高,真正做到以人为本。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唐跃文  李海波  陈政  周宇霞  
随着新型城镇化的深入发展,农民工城市融入问题日渐突出,本文在考虑交互影响的情况下,探讨城市特征、就业福利和城市融入的关系。首先从理论上梳理城市特征、就业福利与城市融入间的交互关系;进而,运用结构方程模型对三者之间的交互关系以及城市融入各维度的同质性进行实证检验,结果显示:(1)就业福利对城市融入具有显著影响,就业福利每增加1个单位,行为融入和心理融入分别增加0.124和0.208个单位。(2)城市特征对农民工的就业福利和城市融入的直接影响都显著为正,并对城市融入具有显著的间接正效应;(3)心理融入和行为融入在表征城市融入上具有同质性。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方聪龙  芮正云  
随着中国农业富余劳动力减少和人口老龄化程度提高,主要依靠非均等化基本公共服务压低成本来推动城镇化快速发展的模式不可持续,农民工市民化进程将深刻影响城镇化的质量和社会的和谐稳定。本文主要从收入和城市融合度两个维度来解释农民工生活满意度的变化情况。基于上海市2013年1212个调查样本的实证分析表明,家庭收入、相对收入、城市融合度(主要是社会环境、公共服务、居住环境)等因素对农民工生活满意度具有显著的正面影响。居住年限越长,农民工的城市融合度对生活满意度的影响越大。未来做好农民工服务工作,应根据其居住年限和对城市的贡献,提供以市场价格购买城市服务的机会。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