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513)
2023(12108)
2022(10638)
2021(10016)
2020(8335)
2019(19131)
2018(19230)
2017(37607)
2016(20302)
2015(22970)
2014(23123)
2013(23139)
2012(21159)
2011(18977)
2010(18907)
2009(17312)
2008(16719)
2007(14730)
2006(13000)
2005(11148)
作者
(58242)
(48706)
(47927)
(45785)
(30595)
(23243)
(21690)
(19218)
(18401)
(17017)
(16502)
(16234)
(15063)
(15049)
(14698)
(14580)
(14569)
(14272)
(13845)
(13558)
(12067)
(11781)
(11682)
(11256)
(10902)
(10836)
(10672)
(10621)
(9766)
(9628)
学科
(85538)
经济(85438)
(61115)
管理(54323)
(47243)
(40702)
企业(40702)
方法(37216)
数学(31703)
农业(31412)
数学方法(31391)
中国(23284)
业经(23002)
地方(19116)
(17572)
(16800)
(14702)
理论(13787)
(13764)
贸易(13758)
(13318)
环境(13068)
(12945)
(12780)
技术(12475)
教育(11635)
(11597)
(10938)
银行(10905)
(10841)
机构
学院(291379)
大学(288916)
管理(120444)
(115844)
经济(113239)
理学(105688)
理学院(104570)
管理学(102907)
管理学院(102395)
研究(94202)
中国(69880)
(62748)
(61007)
科学(59480)
业大(49639)
(48086)
农业(48054)
(46356)
中心(43742)
研究所(42405)
(41384)
财经(39507)
(39449)
师范(39184)
北京(37813)
(36097)
(33941)
经济管理(33428)
(33367)
经济学(32631)
基金
项目(204613)
科学(161589)
研究(151655)
基金(148683)
(128244)
国家(127045)
科学基金(110236)
社会(96181)
社会科(90668)
社会科学(90644)
基金项目(80805)
(80416)
自然(71381)
自然科(69710)
自然科学(69697)
自然科学基金(68437)
教育(67572)
(66364)
编号(64197)
资助(59369)
成果(50409)
(44962)
重点(44318)
(43969)
(42101)
课题(41940)
创新(39055)
国家社会(38731)
科研(38455)
人文(38351)
期刊
(131055)
经济(131055)
研究(83059)
(64663)
中国(52156)
学报(45106)
农业(44104)
科学(43001)
管理(38803)
大学(35055)
学学(33238)
(32425)
教育(29936)
业经(27797)
(24102)
金融(24102)
技术(23454)
(20274)
问题(19717)
经济研究(18076)
财经(17853)
图书(15289)
(15179)
(15041)
科技(14385)
农业经济(14280)
理论(14273)
现代(14086)
资源(14016)
技术经济(13981)
共检索到41331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占绍文  杜晓芬  
农民工是城镇化进程中形成的一个特殊群体,他们与市民处于同样的地理空间,消费水平却存在显著差异,尤其是文化消费水平,一直以来却很少引起人们的关注。本文采用问卷调查法与访谈法相结合以及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式,将农民工文化消费需求与其影响因素(文化认同、收入、出生阶段、受教育程度、日均工作时间)建立多元回归模型,进行相关数理分析,最终得出结论并给出对策。解决农民工文化消费水平普遍偏低的问题,必须加强农民工自身的城市文化认同、提高其收入、减轻其劳动强度等。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金晓彤  李杨  
本文基于全国31个省份的新生代农民工调查数据,并结合中国七个文化区域和国家统计年鉴中的四个区域的划分方法,对全国进行了五个文化区域的划分,即东北区域、华北区域、东南区域、中部区域和西部区域,分析了在不同文化区域务工的新生代农民工的消费行为,指出了新生代农民工在消费-储蓄比例、消费结构、自身人力资本投入、社会资本投入、高科技产品消费以及炫耀性消费之间的区域差异,并探究了新生代农民工消费行为区域差异的影响因素。研究结论有助于扩展和深化现有的研究成果。最后,本文还根据研究结论,从宏观和微观层面给政府和企业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赵利梅  
2010年中央一号文件第一次使用"新生代农民工"这个词,传递出中央对这个群体的高度关注。2013年中央一号文件强调,"要加大统筹城乡发展的力度,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维护好农民合法权益"。这都无疑表现出中央对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的重视。同时,新生代农民工作为一个重要的消费群体,消费行为具有鲜明的特征,例如多元化和超前消费。而这些消费行为主要受家庭、价值观、参考群体等因素的影响。因此,企业和政府应根据其消费特点和消费影响因素来制定相关的营销策略。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秦晓娟  
依据2236份农民工消费现状调查问卷数据的计量实证检验,从全国层面看,城镇化、自我市民身份认同对农民工消费水平具有显著正向影响;市民消费具有显著示范作用;而城市社会保障制度则没有显著影响。提出如下建议:应加快新型城镇化发展,增加农民工收入;凸显新型城镇化"以人为本"的核心,提高市民身份认同度;发挥市民的正向"示范"作用,提升农民工消费层次;稳步推进城市基本公共服务常住人口有步骤、分阶段的全覆盖,并"解套"农民工储蓄。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方学军  
农民工是我国转型时期的特殊群体,是中国现代化建设的主力军和城市化的重要推动力量。由于其特殊的生长环境和工作经历,他们在承担城市最艰苦繁重工作的同时,其精神文化生活也成为社会关注的一个焦点。本文运用调查统计的方法分析了农民工精神文化消费的现状及其影响因素,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办法。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金晓彤  李杨  
本文基于全国31个地区、198个城市的新生代农民工调查问卷数据,分析了我国东北、华北、西北、西南、华南、华东和华中7个文化区域的新生代农民工消费行为,指出了各个区域的新生代农民工在消费—储蓄比例、消费结构、自身人力资本投入、社会资本投入、高科技产品消费以及炫耀性消费之间的差异,并提出了相应的管理建议。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景晓芬  
公共文化空间对农民工了解城市生活和更深层次地融入城市有着重要意义,但农民工对公共文化空间的使用和消费水平较低,在公共文化空间消费过程中,并未形成有效的农民工与城市居民的交往。导致农民工公共文化空间消费水平偏低的因素有代际差异、教育程度、收入水平及时城市的认同程度等。解决这一问题可以从降低公共文化空间进入门槛、将农民工纳入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发挥公共文化空间的交往功能等方面入手。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占绍文  杜晓芬  
为了提高农民工在城镇化进程中的文化消费水平,采用问卷调查法与访谈法及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式,建立了农民工文化消费需求及其影响因素多元回归模型,进行了相关数理分析。在结论讨论的基础上提出了对策建议,指出要解决农民工文化消费水平普遍偏低的问题,必须加强农民工自身的城市文化认同、提高其收入、减轻其劳动强度等。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刘辉武  
文化资本包括以行为方式、语言风格、品位与生活方式、价值观念等为形式的文化能力型文化资本和以文凭、职业证书等为形式的制度化文化资本。农民工文化资本的缺乏直接制约了其融入城市主体社会,同时,文化资本的缺乏影响其人力资本、社会资本的积累,并导致市民对农民工的文化排斥,进一步阻碍其城市融入。因此,政府和农民工自身都应做出某种努力,提高农民工的文化资本,实现其城市融入,完成市民化过程。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黄小兵  黄静波  
在群体异质性视角下,对农民工社会融合的状况以及消费行为对其产生的影响进行比较研究。研究发现农民工总体社会融合程度不高,但具有较强的融入意愿,消费水平的提高对农民工社会融合存在明显促进作用。分类研究发现,消费行为仅对新生代农民工社会融合存在显著积极影响,而对老一代农民工的影响不显著,同时对男性农民工的作用强于女性农民工;理性型消费行为能够提高农民工社会融合程度,而冲动型消费行为却会阻碍农民工融入城市,但是节俭型和炫耀型消费行为对农民工社会融合不会产生显著影响。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刘启营  
农民工文化生活状况不仅关系其自身发展,还关系到社会的稳定和谐发展。农民工的文化消费状况则直接反映出自身的文化生活现状,具有鲜明的特点。本文以抽样问卷调查方法和社会观察法对青岛市农民工的文化消费内容、形式进行调研,分析其影响因素,并提出相关对策,以期为政府决策提供相关依据。
[期刊] 国家图书馆学刊  [作者] 洪秋兰  刘倩  
基于知识转移视角,选取知识存量变化、知识使用效果、知识创新程度及知识使用频率四项指标作为知识转移效果的衡量构面,确定以知识转移影响因素(知识特性因素、知识源因素、知识受体因素、转移情境因素)为自变量、知识转移效果为因变量的研究思路。然后以SPSS软件对实证数据进行新生代农民工群体内部知识转移差异性分析和知识转移效果与知识转移影响因子间的回归分析。差异性分析结果显示:女性、务工年限较长、学历较高的新生代农民工在知识转移中拥有较大的优势。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知识转移意愿、知识吸收意愿、知识内隐性、文化差异、知识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张务伟  张可成  
农民工在城市买房对其市民化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利用山东省2049位农民工调查问卷的数据,首先运用Logistic模型确定了农民工城市买房行为的影响因素,然后运用ISM模型厘清各影响因素间的关系和层次结构。研究结果表明,家庭耕地面积、家庭收入、父母帮助、性别、年龄、婚姻状况、受教育程度、非农工作经验、非农就业时间、从事行业、子女教育、单位是否提供住房和城市房价对农民工城市买房行为具有显著影响。其中,家庭收入、父母帮助、非农就业时间、从事行业、子女教育、单位是否提供住房和城市房价是表层因素;受教育程度、非农工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张务伟  张可成  
农民工在城市买房对其市民化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利用山东省2049位农民工调查问卷的数据,首先运用Logistic模型确定了农民工城市买房行为的影响因素,然后运用ISM模型厘清各影响因素间的关系和层次结构。研究结果表明,家庭耕地面积、家庭收入、父母帮助、性别、年龄、婚姻状况、受教育程度、非农工作经验、非农就业时间、从事行业、子女教育、单位是否提供住房和城市房价对农民工城市买房行为具有显著影响。其中,家庭收入、父母帮助、非农就业时间、从事行业、子女教育、单位是否提供住房和城市房价是表层因素;受教育程度、非农工作经验和家庭耕地面积是中层间接因素;而年龄、性别和婚姻状况是深层根源因素。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祝仲坤  冷晨昕  陶建平  
社区是城市社会的基本单元,是农民工融入城市社会的组织载体与空间场域。本文依托布迪厄提出的场域理论,基于社区场域这一独特视角,解析社区影响农民工城市身份认同的内在逻辑。在此基础上,利用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开展的2014年社会融合与心理专项调查进行实证检验。研究表明:社区状况是影响农民工城市身份认同的重要因素,居住在高端社区、社区内邻居以本地市民为主、社区内已建立健康档案有助于农民工认同城市身份。在运用倾向得分匹配法和逆向概率加权法纠正潜在的选择性偏误后,结论仍然成立。进一步来讲,社区状况对农民工城市身份认同的影响存在代际差异。社区类型、邻居构成情况对老一代农民工影响更大,健康档案、社区文体活动则对新生代农民工的影响更为明显。这表明,老一代农民工更加关注社区类型、邻居构成情况等社区的基础条件,新生代农民工则更加关注公共服务资源等社区软环境。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