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518)
2023(10779)
2022(8266)
2021(7702)
2020(6087)
2019(13380)
2018(13504)
2017(25084)
2016(13983)
2015(15896)
2014(15901)
2013(15317)
2012(14399)
2011(13084)
2010(13385)
2009(12544)
2008(12552)
2007(11923)
2006(11087)
2005(10208)
作者
(43046)
(36736)
(35984)
(34208)
(22798)
(17703)
(16166)
(14239)
(14112)
(13039)
(12599)
(12270)
(11708)
(11610)
(11463)
(11092)
(10889)
(10698)
(10553)
(10313)
(9302)
(9284)
(9103)
(8610)
(8490)
(8308)
(8198)
(7994)
(7617)
(7501)
学科
(59657)
经济(59583)
(49018)
(42973)
农业(32875)
管理(32696)
(22127)
企业(22127)
业经(21105)
中国(20084)
方法(17154)
地方(15125)
数学(14078)
数学方法(13842)
(13551)
(13365)
(13308)
农业经济(12556)
(12308)
发展(11632)
(11616)
(10202)
(10094)
(9601)
农村(9586)
(9254)
(9240)
贸易(9232)
银行(9221)
建设(9118)
机构
学院(203393)
大学(199327)
(79905)
经济(78027)
研究(75819)
管理(70640)
(61733)
理学(59802)
理学院(59095)
中国(58912)
管理学(57701)
管理学院(57392)
科学(48888)
农业(47495)
(44173)
(40300)
业大(40195)
研究所(36330)
中心(35577)
(34667)
(34663)
农业大学(29474)
(28664)
(28356)
师范(28269)
北京(27312)
(26851)
(26433)
财经(26025)
(24296)
基金
项目(132086)
科学(102111)
研究(97238)
基金(92657)
(82806)
国家(81922)
科学基金(67899)
社会(60644)
社会科(56600)
社会科学(56581)
(54240)
基金项目(48586)
(44324)
教育(43546)
自然(42869)
自然科(41832)
自然科学(41817)
编号(41455)
自然科学基金(41054)
资助(36597)
(34048)
成果(34016)
(30960)
重点(30301)
课题(29315)
(28469)
(26819)
(25189)
创新(25024)
国家社会(24778)
期刊
(105118)
经济(105118)
(67928)
研究(60165)
中国(53779)
农业(46031)
学报(40233)
科学(35434)
大学(31173)
学学(29303)
教育(27876)
(25073)
管理(24620)
业经(23706)
(22080)
金融(22080)
(21672)
技术(18772)
农业经济(15022)
农村(14920)
(14920)
问题(14804)
(14461)
经济研究(13618)
财经(12964)
业大(12909)
世界(12350)
农业大学(11474)
(11292)
图书(11095)
共检索到32938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何军  
以我国当前农业发展新阶段的特点和加入WTO后面临的机遇与挑战为背景,提出我国农业现代化的特定内涵是将粗放低效封闭式的自给性传统农业转变为具有协调均衡的经济结构、自动化和集约化的生产技术、企业化和信息化的经营管理体制和现代化的流通及消费模式的农业发展过程。进一步指出只有全面依靠科技进步,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才能尽快实现农业现代化,同时指出加快利用高新技术、创办农业高新技术示范园区、创新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是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重要途径,继而论述了高素质创新人才、技术创新和政策支持是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基本要素。
[期刊] 图书馆论坛  [作者] 刘柏云  李遐  
图书馆是最能体现文化功能的重要角色之一,是现代社会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标志,是城市文化建设的主要智力资源平台,它对保障市民的文化权利,受教育权利具有积极的意义,对城市环境、文化氛围和城市社区建设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期刊] 图书馆论坛  [作者] 习万球  
论述了我国现代化建设的本质,分析、探讨了文化对于现代化建设的支撑作用。在此基础上研究了图书馆在我国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刘俊显  罗贵榕  
在新时代发展背景下,农业现代化的建设就成了缓解城乡发展不平衡和"三农"发展不充分矛盾的重要内核。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是符合"农"情,有利于推进农村小康社会发展的优化选择。本文通过对农业现代化建设中存在的生产体系基本动力不足、产业体系一体化和信息化发展薄弱、经营体系可持续能力低等问题进行分析,在此问题基础上进一步构建现代农业生产体系、产业体系及经营体系,助推我国农村、农业的振兴以及可持续发展。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管春义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技进步是推动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源动力。农业科技人员肩负着农业现代化建设的光荣使命和历史责仕,各级领导要充分发挥和调动科技人员的积极性、创造性,为农业现代化建设者做出更大的贡献。 1、构建有利于发挥科技人员自身潜能的创业平台。根据当前当地农业发展的需要,选定对农业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拉动作用的重点项目给予重点的支持,在研发资金、科研条件、环境、设备等研发条件给予保证,为发挥科技人员自身潜能打造坚实的创业平台。 2、建立起有利于发挥科技人员潜能的保障和激励机制。提高科技人员的工资和住房待遇,特别是拔尖人才的待遇;实行竞聘上岗优化组合的人事聘用制度;改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葛蓓蓓  
作为农村劳动力流向城市的一种形式,城市拾荒农民工的地位是矛盾的;这种矛盾地位表现为拾荒农民工的"所劳"和"所得"之间严重失衡。分析了城市拾荒农民工通过特殊的生产方式,为城市的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增加农民收入、繁荣农村经济、促进城乡二元社会结构的融合,发挥的重要作用和做出的积极贡献;以及因为行业的性质、自身的素质,而得不到应有的社会认可与遭受到的社会歧视和偏见。从社会公平制度、城市拾荒农民工的素质,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崔玉蕾  
伴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社会生产力水平有了显著提升,产业结构也正在发生深刻变化。如何对我国农业经济管理进行改革,进而保证国民经济健康稳定是农业现代化建设的重中之重。通过文献查阅、实地调研等方式对我国农业现代化建设中的经济管理现状进行总结与分析,在此基础上对农业现代化建设中存在的经济管理问题进行探讨。提出加强政府引导、加大对农业现代化经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建立健全农业现代化建设中的经济管理体制、加强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建设、强化监督管理体制等对策,进而全面推进农业现代化建设。
[期刊] 开放导报  [作者] 杨恒生  
后金融危机时期,部分返乡农民工选择了留乡创业,成为新农村建设的新生资源,留乡创业农民工在建设新农村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有利于增加农民收入,调整农业结构,扩大经营规模,增加人力资源,成为新农村经济建设的推进者;有利于逐步转变农民的小农意识与生育观念,提高农民的权利意识,成为新农村文化建设的开拓者;有利于改变基层政权权力结构,加强对权力运行的监督,促进管理的民主化,决策的科学化,为乡镇改革增添新的力量,成为新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完善的践行者。
[期刊] 图书馆杂志  [作者] 吴怡青  
本文从我国图书馆现代化建设和现代图书馆业务活动的转变两个方面探讨了实施图书馆结构优化的必然性,并就如何实施图书馆结构优化问题提出了几点具体建议。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胡昭广  
软科学研究在首都现代化建设中建功立业北京市副市长胡昭广北京作为全国的政治和文化中心,北京的科技文化教育事业有着比较深厚的历史基础,高等院校、科研机构比较集中,在北京集聚着全国一流的人才,拥有比较雄厚的科技力量。这些,都为北京的软科学研究和发展提供了得...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庞震  
马克思曾经说过:河流和航运对创立大城市有“法术”般的力量。古今中外的历史早已证明:航道的疏通,航运事业的发展,不仅对大城市的崛起有“法术”般的作用,而且对促进对外经济文化发展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一、航运的历史地位我国海岸线长,在发展航运事业方面有悠久的历史。我们的祖先首先发明了指南针,不仅为航海增添了“眼睛”,也为世界各国航运事业写下了光辉的一页。从隋朝开始,我国就极其重视水上运输,招徕外商贸易,促进国内经济的繁荣。到了唐朝,水上交通运输已发展成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李荣启  李海波  
乡镇农技校在经济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山西高平市委农工部李荣启,李海波随着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具有综合性、多功能的乡镇农民文化技术学校应运而生。这是具有中国特色的农民教育学校,是“燎原计划”任务完成的主阵地,是促进经济发展的主渠道。如何发挥乡镇农...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吴春梅   孙明明  
中国农民价值观的迭代跃升,遵循新中国成立后的价值同质建构向改革开放后社会主义制度下的多元价值衍生、再向新时代多元基础上的价值共识诉求的转变趋势,并呈现出主体观向主体意识、利益观向公私协力、文明观向团体文明、生态观向尊重自然、道德观向现代情理的演化形态。以中国式现代化的五个基本特征为遵循,农民价值观迭代跃升的时代诉求聚焦于农民的主体观、利益观、文明观、生态观、道德观分别向自主自强、共赢共富、平等包容、和谐共生、向上向善的价值方向整体跃升。现阶段要从创新问题瞄准机制、遵循“指导-引领-人本”贯通原则、顺应“传承-借鉴-淬炼”递进理路、强化“政府-组织-农民”联动保障入手,进行系统整体推进,以实现全方位的价值跃升目标。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陈会广  陈昊  刘忠原  
农民工城乡迁移,是影响中国农业转型、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的重要变量。借鉴推拉理论梳理影响中国农民工城乡迁移意愿的因素,区分并显化土地权益在其中的作用,提出城乡收入、就业环境、土地权益三个假说。并利用南京市的农民工1062份样本调查数据,以农民工流动方向为参照确定留在城市与返回农村作为各自对照组,通过多项分类logit回归分析计量各因素对不同迁移方向意愿的推拉作用。研究发现,城乡收入差距成为农民工城乡迁移的巨大动力;城市就业环境的好坏虽直接影响到农民工的经济权益,但在家庭总收入最大化的目标下他们对恶劣就业环境有较强的耐受力;土地权益则在农民工城乡迁移中起到了社会保障的作用。总之,规避风险并寻求...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