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867)
- 2023(11046)
- 2022(9466)
- 2021(9044)
- 2020(7680)
- 2019(17744)
- 2018(17391)
- 2017(33967)
- 2016(17550)
- 2015(19327)
- 2014(18808)
- 2013(18454)
- 2012(16652)
- 2011(14845)
- 2010(14729)
- 2009(13491)
- 2008(12863)
- 2007(11104)
- 2006(9688)
- 2005(8306)
- 学科
- 济(77327)
- 经济(77246)
- 业(56697)
- 管理(46757)
- 农(46520)
- 企(36979)
- 企业(36979)
- 方法(34396)
- 农业(30801)
- 数学(30001)
- 数学方法(29551)
- 业经(20789)
- 中国(18132)
- 财(17532)
- 制(13807)
- 学(13776)
- 地方(13641)
- 贸(12553)
- 贸易(12546)
- 理论(12382)
- 易(12230)
- 技术(11782)
- 策(11398)
- 发(10906)
- 体(10519)
- 务(10397)
- 农业经济(10376)
- 财务(10350)
- 财务管理(10330)
- 银(10048)
- 机构
- 学院(241870)
- 大学(239029)
- 济(105194)
- 经济(103396)
- 管理(99606)
- 理学(87819)
- 理学院(87034)
- 管理学(85464)
- 管理学院(85023)
- 研究(75206)
- 中国(58733)
- 农(53597)
- 京(48186)
- 财(45374)
- 科学(43762)
- 农业(40552)
- 业大(40395)
- 中心(36925)
- 财经(36752)
- 所(35388)
- 江(34629)
- 经(33797)
- 研究所(32156)
- 经济学(31797)
- 范(30626)
- 师范(30351)
- 经济管理(29285)
- 北京(29196)
- 经济学院(28753)
- 财经大学(27227)
- 基金
- 项目(169848)
- 科学(136638)
- 研究(127024)
- 基金(126335)
- 家(108955)
- 国家(107984)
- 科学基金(94844)
- 社会(83670)
- 社会科(79058)
- 社会科学(79040)
- 基金项目(67227)
- 省(66420)
- 自然(60363)
- 自然科(59031)
- 自然科学(59017)
- 教育(58286)
- 自然科学基金(57974)
- 划(54551)
- 编号(51938)
- 资助(50163)
- 成果(40102)
- 部(38925)
- 重点(37577)
- 发(36658)
- 创(36229)
- 国家社会(35171)
- 教育部(33962)
- 课题(33894)
- 创新(33705)
- 人文(33681)
- 期刊
- 济(114246)
- 经济(114246)
- 研究(66145)
- 农(56953)
- 中国(45407)
- 农业(38595)
- 学报(34942)
- 财(34285)
- 科学(34068)
- 管理(33717)
- 大学(29130)
- 学学(27645)
- 业经(25471)
- 教育(23989)
- 融(22250)
- 金融(22250)
- 技术(22073)
- 业(18131)
- 财经(17929)
- 问题(16614)
- 经济研究(15940)
- 经(15354)
- 农村(14006)
- 村(14006)
- 农业经济(13752)
- 版(13000)
- 世界(12738)
- 技术经济(12099)
- 经济问题(12050)
- 统计(10945)
共检索到34669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作者]
袁方 史清华 卓建伟
基于Sen的可行能力理论,本文结合因子分析模型、Logit模型和夏普里分解方法,从功能性活动视角出发,构建了农民工回流决策行为的分解框架。在此基础上,运用2009年至2012年上海实地调研数据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显示:(1)农民工的回流比例较高。2009年选择回流的农民工占43.79%,到2012年则增加到52.42%;(2)随着时间推移,拥有高等教育、或25-34岁、或入沪时间1-3年的农民工回流比例增加最多;(3)对农民工回流率贡献最大的三个可行能力指标分别是经济状况、生活状况和精神感受;(4)随着教育程度的提高,农民工回流大幅降低;随着年龄的增加,农民工回流逐步增加;随着进城时间的加长,...
关键词:
农民工 可行能力 回流 夏普利值分解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汪润泉 赵广川 刘玉萍
农民工进城后的就业具有高流动性特征,频繁地更换就业城市。本文利用全国流动人口监测调查数据解析了农民工在城市间流动就业的发生逻辑及其经济回报。研究发现,农民工在同一城市就业无法获得持续的工资增长,而通过在城市间的流动能够获得工资溢价,从而形成了跨城市流动就业的"推力"和"拉力";"岗位搜寻"与"社会保险权益贴现"是农民工通过城市流动获得工资溢价的两个作用机制,一方面,农民工在城市间的流动就业扩大了岗位搜寻范围,进而提高了进入高回报岗位的概率,另一方面,流动性强的农民工更倾向于放弃社会保险,并以此换取工资补偿。进一步分析发现,高学历与低学历农民工均能通过流动获得工资溢价,但前者的"岗位搜寻"机制更强,后者的"社会保险权益贴现"机制更强。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祝仲坤
本文基于推拉理论,从农村拉力和城市推力两个层面构建农民工返乡建房解释框架,剖析农民工返乡建房的逻辑,并以此透视农村地区"建房热"现象。研究表明,返乡建房是一个复杂的社会经济甚至文化心理现象,在农村拉力和城市推力的共同作用之下,农民工做出符合自身利益最大化的理性选择。颇具意味的是,对于部分农民工而言,返乡建房是为开展长期投资或是返乡创业等的主动选择;而对于多数农民工而言,城市之门难进,农村之根难断,返乡建房往往是进退失据下的无奈之举。
关键词:
建房热 推拉理论 解释框架 无奈之举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祝仲坤
本文基于推拉理论,从农村拉力和城市推力两个层面构建农民工返乡建房解释框架,剖析农民工返乡建房的逻辑,并以此透视农村地区"建房热"现象。研究表明,返乡建房是一个复杂的社会经济甚至文化心理现象,在农村拉力和城市推力的共同作用之下,农民工做出符合自身利益最大化的理性选择。颇具意味的是,对于部分农民工而言,返乡建房是为开展长期投资或是返乡创业等的主动选择;而对于多数农民工而言,城市之门难进,农村之根难断,返乡建房往往是进退失据下的无奈之举。
关键词:
建房热 推拉理论 解释框架 无奈之举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甘宇 李伟
关于创业榜样对创业意愿存在影响这一问题已获得诸多文献支持,但是创业榜样对创业绩效是否存在影响鲜有文献进行验证。本文利用898名返乡创业农民工的调查数据,讨论创业榜样与农民工返乡创业绩效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创业榜样的存在能显著提高农民工的返乡创业绩效。创业榜样影响农民工返乡创业绩效的机制在于,返乡创业者通过模仿创业榜样或接受创业榜样的指导提高自身的创业能力,进而显著改善创业绩效。进一步地,本文还发现,具有较高创业能力的人在创业培训中获得的收益少于较低创业能力的人,创业培训在创业榜样与返乡农民工创业绩效之间存在负向调节作用,即创业培训缩小了无创业榜样与有创业榜样的创业者之间的绩效差异。本文的政策含义有两个方面,一方面,充分激发本地成功创业者对返乡创业农民工的引领及带动作用;另一方面,继续扩大创业培训的供给,并根据学员创业能力的高低提供差异化和针对性的创业辅导。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李练军 邓连望
农村退出、城市进入以及城市融合是农民工市民化必须经过三个环节,相应地,农民工在三个不同市民化环节都必须具备相应的市民化能力。本文在现有文献回顾的基础上,将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能力分为土地退出补偿能力、城市就业能力和城市融入能力,并对目前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能力存在的困境进行了分析。最后,从人力资本、社会资本和城乡二元制度改革三个层面提出了新生农民工市民化能力提升的路径和政策建议。
关键词:
市民化能力 三环节 新生代农民工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孟颖颖
本文以有限理性为研究假设,基于经典理论下的农民工保险需求及参保行为分析框架,考察了城市融合进程中农民工风险偏好和社会保险需求的变动规律。并通过实证调研数据,验证了中国农民工城市融合过程中存在保险需求随财富水平增加不降反升的"悖论"现象。研究结果认为,随着融合阶段的推进,农民工风险偏好没有实现厌恶型向投机型的转变,有限理性假设下农民工理性行为和非理性行为的博弈过程是导致这一悖论出现的主要原因。其中,收入水平有限、制度认知不足、权力意识的缺乏与制度设计不合理是造成融合初期农民工保险需求不足的原因;现行城乡非均等化的公共服务体系及"社会比较"心理是导致融合后期农民工社会保险需求仍然较强的可能解释。
关键词:
有限理性 非均等化 风险偏好 保险需求
[期刊] 浙江社会科学
[作者]
叶俊焘
农民工留城意愿是市民化的基础,进而决定着转型时期我国人力资本的持续供给和动态匹配。依据森的理论和新制度经济学的相关成果,本文构建了一个可行能力和工具性自由的框架,利用浙江省3604名农民工的调查数据,基于能力视角对其留城意愿进行了再审视。结果显示,总体上看,农民工可行能力对留城意愿存在正向影响;具体而言,生存和发展的可行能力与农民工留城意愿正相关,适应的可行能力却没有显著影响,其中,在产业升级初期环境作用下,教育程度和职业层级的影响还呈现出U形特征。农民工所处城市的工具性自由在可行能力影响留城意愿的过程中
关键词:
可行能力 工具性自由 留城意愿 农民工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张雪松 许惠龙
企业理论研究往往关注三个基本问题:“企业为什么存在、企业和市场的边界是什么”;“为什么企业会有所不同,是什么原因导致了这种不同”;以及这些理论如何被应用于企业以获得持久的竞争优势。本文力图在这三个方面作出理论探索:一是从知识管理的角度回答企业理论的几个基本问题;二是建立一个基于知识传输的模型,并基于这个模型提出了四个可以检验的命题;三是讨论该模型对战略管理实践的启示。
关键词:
企业理论 知识管理 知识传输 企业战略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代佳欣
由城市农民工群体引发的罢工抗议、集体上访及改选企业工会等社会冲突事件的数量在近年来呈现出持续性攀升的发展态势。不同于既有农民工社会冲突成因研究文献所形成的为薪酬而抗争的"经济观"和群体特征影响抗争动机的"代际观",汲取Ralf.Dahrendorf对于社会冲突产生机理的合理理论内核,基于城市场域中的现实案例提出了一种农民工社会冲突成因的新解释,即城市公共资源配置失衡,并进一步将构成这一解释性框架的基本要素分解为事实性诱因和情感性诱因,提出城市公共制度、政策执行、财政资源、资源质量等的配置失衡是引发农民工社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代佳欣
由城市农民工群体引发的罢工抗议、集体上访及改选企业工会等社会冲突事件的数量在近年来呈现出持续性攀升的发展态势。不同于既有农民工社会冲突成因研究文献所形成的为薪酬而抗争的"经济观"和群体特征影响抗争动机的"代际观",汲取Ralf.Dahrendorf对于社会冲突产生机理的合理理论内核,基于城市场域中的现实案例提出了一种农民工社会冲突成因的新解释,即城市公共资源配置失衡,并进一步将构成这一解释性框架的基本要素分解为事实性诱因和情感性诱因,提出城市公共制度、政策执行、财政资源、资源质量等的配置失衡是引发农民工社会冲突的事实基础,而由此所累积习得的负面社会情感是特定矛盾情景中导致集体行动得以爆发或扩大的潜在要因。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范传贵
梁忠良的上班场所,有点憋屈地附着在一座高大厂房的墙根底下。一排矮小而狭长的铁皮房子,就夹在两座厂房的缝隙间。门前散乱地停着几辆电动三轮车。2012年5月11日上午,皮肤黝黑的梁忠良穿着深蓝色工作服,别着腰包,从铁皮房子里钻出来。自2003年来到北京,他已经在快递行业干了10年。在北京这座特大城市的每个角落,布满了像梁忠良这样的新生代底层农民工。与土地和农事的疏离,"80后"、"90后"的年龄,还有相比父辈所接受过的更多的教育,本应让他们带着理想心高气傲,但当面对这个车水马龙、流光溢彩的都市时,他们却自觉卑微如尘埃。弃学进京因为家里穷,梁忠良的学业在15岁初二那年结束。比他大4岁的哥哥则早
[期刊] 中国经济问题
[作者]
靳清 贾全星
"李约瑟之谜"的讨论已经很多,虽皆粲花之论,却难成气象。中国与欧洲如此霄壤之别的历史结果背后必然有其支配历史的现象。我们能够想得到的各种现象,比如社会制度、政治体制、生产方式、地理环境等,战争似乎更能担当这一角色,因为它关乎个人、民族、国家的生存与安全。中国没有先于西方发生工业革命,不是中国"做错了什么",而是"没做什么"。中国,这个天朝上邦乐于"正其谊","明其道",用朝贡体系襟带四周,所以容易成为"睡狮"。战争对技术的需求是急迫的、大量的、也是苛刻的。战争与技术发明、发现之间具有一定的数量关系,本文用计量的方法证明了这一点。
关键词:
李约瑟之谜 技术 战争 协整关系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雷阳阳
本文在劳动力市场分割视角下,利用中山大学"中国劳动力动态调查"数据,通过二元Logistic模型实证研究人力资本对农民工回流的影响。研究发现,在垄断行业和竞争性行业中,受教育程度越高,身体越健康,农民工回流的概率越低;在垄断行业中,农民工是否获得职业资格证书对农民工回流没有显著影响,而在竞争性行业中,农民工是否获得职业资格证书对农民工回流有非常显著的影响,二者呈正相关关系。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金沙
农村外出劳动力回流是"民工潮"后我国人口流动的又一显著现象。通过增加了自身能力因素的推拉模型可以发现,造成农村外出劳动力做出回流决策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其自身能力达不到城市用工部门要求所造成的,这不仅不利于农村劳动力收入的进一步提高,也影响到了我国工业化和城镇化的进一步发展,为此,必须集合政府、用工部门和其他社会部门的力量,加强对农村外出劳动力的教育培训,提高其素质,为我国工业化和城镇化的深入发展提供可靠人力资源保障。
关键词:
回流 推拉模型 教育培训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