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708)
2023(10799)
2022(9142)
2021(8469)
2020(7224)
2019(16467)
2018(16057)
2017(30935)
2016(17089)
2015(18904)
2014(18881)
2013(18843)
2012(17552)
2011(15959)
2010(16037)
2009(15171)
2008(15299)
2007(14035)
2006(12140)
2005(10583)
作者
(52837)
(44935)
(44464)
(42298)
(27892)
(21803)
(20132)
(17716)
(16666)
(15615)
(15208)
(14733)
(14247)
(14063)
(13877)
(13864)
(13716)
(13003)
(12903)
(12653)
(11564)
(11012)
(10840)
(10347)
(10172)
(10052)
(9998)
(9767)
(9130)
(9107)
学科
(74143)
经济(74063)
(53502)
(46422)
管理(43070)
方法(32376)
(32186)
企业(32186)
农业(30501)
数学(29297)
数学方法(29077)
业经(19509)
中国(18151)
(17445)
(15245)
贸易(15244)
(15153)
(14859)
地方(14528)
(14489)
(11096)
银行(11044)
(11009)
技术(10548)
(10475)
环境(10366)
(10346)
金融(10344)
农业经济(10240)
(10128)
机构
学院(253104)
大学(249855)
(106034)
经济(104029)
管理(95712)
研究(86788)
理学(83873)
理学院(82921)
管理学(81477)
管理学院(81017)
(71500)
中国(66007)
科学(56767)
农业(55998)
(51269)
业大(49858)
(46258)
(44592)
研究所(42435)
中心(41213)
(37798)
财经(36077)
农业大学(35201)
(32897)
经济学(31944)
(31399)
北京(31289)
师范(30955)
(29484)
(29436)
基金
项目(173346)
科学(134725)
基金(125760)
研究(120627)
(112386)
国家(111339)
科学基金(93455)
社会(77411)
社会科(73029)
社会科学(73002)
(69646)
基金项目(67927)
自然(61728)
自然科(60294)
自然科学(60269)
自然科学基金(59227)
(58131)
教育(53645)
资助(49904)
编号(48634)
重点(39081)
(39021)
(38413)
(38262)
成果(37807)
(36225)
科研(34137)
计划(34052)
创新(33884)
(33709)
期刊
(116616)
经济(116616)
(73245)
研究(66105)
农业(49217)
学报(48999)
中国(46303)
科学(42188)
大学(35927)
学学(34676)
(33063)
管理(27840)
业经(25878)
(24845)
金融(24845)
(24067)
技术(18813)
教育(18296)
问题(17361)
财经(17130)
经济研究(17111)
(15919)
(14600)
业大(14315)
农村(14196)
(14196)
农业经济(13847)
世界(13414)
技术经济(12938)
农业大学(12732)
共检索到36148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浙江社会科学  [作者] 刘玉侠  石峰浩  
上世纪80年代以来,农村剩余劳动力大规模向城市转移的同时,也出现了大量回流现象。本文在广泛调研基础上,对农民工回流动因予以分析比较,将回流动因分为"个人发展需要"、"家庭责任需要"、"生存安全需要"、"文化价值取向所致"四种类型。为深入研究不同回流动因对城镇化及农村发展的影响,将"个人发展需要"和"文化价值取向所致"归为主动回流,"家庭责任需要"和"生存安全需要"归为被动回流。进一步研究认为,回流动因是影响农民工城镇化落脚点的主要因素,其未来城镇化的落脚点因回流动因不同,或回流动因相同而回流地所在地区不同
[期刊] 西南金融  [作者] 韩文丽  
在各级政府积极促进农民工返乡创业的大背景下,本文通过实地调查对四川农民工返乡农民的结构、回流动因进行研究,揭示了总体上农民工的就业意愿仍以外流为主,返乡回流农民工呈现出以女性、低教育水平、低技能的较高年龄组劳动力被动回流为主体的基本特征,并分析了其对农民工返乡创业战略实施的影响,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罗兴奇  
当前,新生代农民工"回流"市民化现象日趋凸显,大量新生代农民工选择流出地城市或城镇作为未来的定居地。这种选择不仅源自于制度性安排的推动和个人利益最大化的经济理性选择,更是城市现代性、外部结构因素的推拉效应、农民工理性需求和社会认同的心理机制共同作用的结果,这种选择将对"流出地"带来政策导向效应、产业转型驱动效应、人力资源集聚效应和家庭纽带整合效应等一系列影响。
[期刊] 浙江社会科学  [作者] 刘玉侠  陈瑞伞  
随着时代发展,越来越多的新生代农民工返回家乡。新、老两代农民工由于所处年代不同,经历不同,他们之间有着较明显的差异。为了比较新、老两代回流农民工之间的代际差异,基于课题组对安徽、贵州、浙江三个省份28个村庄的广泛调研和数据分析结果,我们发现新、老两代回流农民工在回流动因、思想观念、技能水平、职业选择、政治参与、生活方式等方面均存在差异。通过对两类群体差异的比较分析,政府可以有针对性地对回流农民工进行政策指引,发挥新生代回流农民工优势,鼓励其创业、参与乡村治理等;引导老一代回流农民工由传统农民向现代型农民转变,同时重视解决老一代回流农民工关注的社会保障问题,这些将对实现乡村振兴战略和新型城镇化建设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期刊] 财经论丛  [作者] 赵海涛  刘乃全  
本文采用上海财经大学“千村调查”抽样数据,基于最大似然估计方法,考察农民工跨城市二次流动和回流返乡的影响因素,以纠正样本的选择性偏误。研究结果发现,近六成的农民工发生二次流动,且表现“抱团流动”的典型特征,获取更高的收入和更好的工作待遇成为农民工跨城市二次流动的最主要原因;照顾老人孩子和结婚是农民工回流返乡的最主要原因。农村劳动力的城乡流动、跨城市二次流动和回流返乡表现明显的差异,与城乡流动相反,女性、年龄越大、受教育程度较低的农民工更倾向于二次流动,而家庭负担较重、外出务工期间无家人陪同的农民工更容易回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郭力  陈浩  曹亚  
基于中国中部地区6省农户调查数据,本文利用Logit模型对影响中部地区农民工跨省流动意愿的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发现:已婚、受教育水平较高、有职业技能、家庭耕地少、居住地在偏远乡村的农民工倾向跨省流动。与省内就业相比,跨省流动农民工的工资水平较高,主要从事制造、建筑等行业,但是,其工作稳定性和工作环境有待改善。联系当前产业梯度转移加快和劳动力趋于短缺、农民工回流加速的背景,本文认为,应加快产业梯度转移和结构调整,改善农民工工资待遇和生活环境,提高区域城镇化水平。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石智雷  杨云彦  
本文根据对湖北省1483位女性农民工的调查数据,采用统计描述的方法分析了金融危机影响下女性农民工回流及在外就业状况,并利用计量经济学方法,分析了决定女性农民工易受金融危机影响的主要因素。实证结果显示,金融危机主要影响的是中国东部沿海地区的加工制造业,尤其是在其中工作的年轻、低技能女性农民工;就业流动较频繁的女性农民工在金融危机中失去工作的可能性更大一些。具有一技之长则有助于女性农民工就业,但是,当前的技能培训对农民工的就业帮助不大。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石秀珠  
中西部地区外出农民工回流是继"民工潮"后,我国又一新的人口流动现象。文章通过对现阶段我国中西部地区外出农民工回流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从政策支持、产业承接、技能培训、自主创业和新农村建设等方面,提出了解决当前农民工再就业问题的途径。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雷阳阳  
本文在劳动力市场分割视角下,利用中山大学"中国劳动力动态调查"数据,通过二元Logistic模型实证研究人力资本对农民工回流的影响。研究发现,在垄断行业和竞争性行业中,受教育程度越高,身体越健康,农民工回流的概率越低;在垄断行业中,农民工是否获得职业资格证书对农民工回流没有显著影响,而在竞争性行业中,农民工是否获得职业资格证书对农民工回流有非常显著的影响,二者呈正相关关系。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高更和  曾文凤  刘明月  
基于河南省抽样调查的529份农民工回流问卷数据,采用统计分析和二元logistic模型对农民工的回流区位选择及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本村、本乡镇和本县城是省际流动农民工回流区位的主要选择地,本乡镇和本县城也是农民工回流创业的首选区位,而本市、外市回流农民工较少。农民工回流区位选择的主要机制是务家和经济收益的平衡。影响省际流动农民工回流区位选择的主要因素为农民工年龄、家庭中小学生数量、家庭农民工数量、人均耕地面积等。农民工流动与回流实际上均为农民工在地理空间中的位置选择与变动,其取决于不同区位的粘性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高更和  曾文凤  刘明月  
基于河南省抽样调查的529份农民工回流问卷数据,采用统计分析和二元logistic模型对农民工的回流区位选择及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本村、本乡镇和本县城是省际流动农民工回流区位的主要选择地,本乡镇和本县城也是农民工回流创业的首选区位,而本市、外市回流农民工较少。农民工回流区位选择的主要机制是务家和经济收益的平衡。影响省际流动农民工回流区位选择的主要因素为农民工年龄、家庭中小学生数量、家庭农民工数量、人均耕地面积等。农民工流动与回流实际上均为农民工在地理空间中的位置选择与变动,其取决于不同区位的粘性大小。
[期刊] 消费经济  [作者] 王艳  李祥妹  王琭璠  
本文通过建立农民工消费函数、采用多应变量回归估计方法,就农民工流动类型对其消费的定量影响进行探讨。研究表明,首先,农民工消费以维持型支出为主,发展、享乐型支出比例较低;其次,不同流动类型农民工家庭的消费支出存在显著差异:携带孩子的农民工家庭,其人均文教娱乐消费比例显著高于单身或携带配偶的类型;最后,家庭型流动在消费上具有经济性,有利于农民工消费结构升级。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李梅  高明国  
2008年以来,在国际金融危机的传导作用下,我国相当部分农民工因就业困难而回流。农民工回流群体主要由一些人力资源禀赋较高、就业的专业性与区域性较强的农民工组成,且主要集中在南部沿海的出口加工型企业中。然而,重新外出、进行以兼业为主导的非农化转型以及对城镇化的向往和努力是包括回流群体在内的农民工群体的发展趋势。因此,相关政策的设计应从完善农村社会保障、加大城乡基础设施与公共物品投资、发展小城镇等方面寻求突破与发展。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李文忠  焦爱英  何继新  
如同大批农民工外出务工一样,农民工的返乡回流对我国城乡统筹发展同样产生重大影响。本文在充分借鉴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设计调查问卷,以406名外出农民工的调查数据为样本,建立Logit模型,采用SPSS13.0分析软件对外出农民工选择性返乡意愿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和说明,并就农民工返乡回流对村镇空间结构的影响予以了阐述。
[期刊]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肖冬华  姚会元  
近年来,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中国出现了罕见的农民工回流现象。拟运用CES生产函数模型对当前农民工回流问题进行实证解析,发现农民工回流主要受六大因素影响,农民工回流人数与城市产出水平、城市工资水平、资本价格成反比,与农村收入、农村劳动力外出打工付出的成本、城市失业劳动力总量成正比。模型的启示:应妥善防范和化解农民工大规模回流的消极影响,加大对中小企业的扶持力度;切实做好农民工维权工作;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与新农村的建设;加大农民工创业帮扶力度;做好农民工再就业工作。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