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325)
2023(7599)
2022(6367)
2021(5986)
2020(4924)
2019(10979)
2018(10751)
2017(21314)
2016(11834)
2015(13139)
2014(13005)
2013(12988)
2012(12176)
2011(11268)
2010(11519)
2009(10746)
2008(10958)
2007(10240)
2006(9359)
2005(8452)
作者
(35171)
(30224)
(30003)
(28364)
(18757)
(14505)
(13291)
(11622)
(11525)
(10713)
(10420)
(10243)
(9627)
(9624)
(9576)
(8892)
(8742)
(8663)
(8596)
(8526)
(7679)
(7518)
(7518)
(7266)
(6841)
(6756)
(6751)
(6491)
(6122)
(6099)
学科
(54806)
经济(54748)
(45907)
(42199)
农业(30038)
管理(28309)
(21683)
企业(21683)
方法(20974)
数学(18577)
数学方法(18428)
业经(16194)
中国(14210)
(12835)
(11228)
(11034)
地方(10118)
农业经济(10094)
(9630)
(9481)
劳动(9464)
(9366)
(9365)
贸易(9359)
(9069)
农村(9057)
(9048)
(8612)
(8411)
(8404)
机构
学院(178622)
大学(175741)
(77052)
经济(75619)
管理(68272)
研究(64109)
理学(59336)
理学院(58684)
管理学(57650)
管理学院(57356)
(52971)
中国(51574)
农业(40446)
科学(39003)
(36434)
(33946)
(33678)
业大(33523)
研究所(30487)
中心(29926)
(27789)
财经(27196)
(24859)
农业大学(24663)
(23405)
师范(23203)
经济学(22890)
北京(22313)
(21778)
(21461)
基金
项目(117840)
科学(94014)
基金(87970)
研究(85502)
(77738)
国家(76994)
科学基金(65374)
社会(56256)
社会科(52735)
社会科学(52718)
基金项目(46979)
(45417)
自然(42169)
自然科(41198)
自然科学(41184)
自然科学基金(40488)
(38034)
教育(37558)
资助(34852)
编号(34768)
(30544)
成果(27991)
(27230)
重点(26598)
(25943)
(23927)
国家社会(23447)
课题(23082)
教育部(22671)
(22621)
期刊
(93269)
经济(93269)
(57825)
研究(51051)
农业(38941)
中国(37909)
学报(30828)
科学(30157)
大学(24124)
(23740)
学学(23393)
(22094)
金融(22094)
业经(21270)
管理(20714)
(17850)
财经(13862)
农村(13818)
(13818)
农业经济(13633)
问题(13505)
教育(13361)
技术(12260)
(11799)
世界(11784)
经济研究(11782)
(11703)
资源(10035)
经济问题(9788)
业大(9569)
共检索到27165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求索  [作者] 安凡所  
资源和权利的倾斜决定劳动契约区别于其他要素市场契约,劳动契约是内部、外部环境变化内生演化的产物。农民工作为庞大的就业群体,在劳动力市场上表现出灵活性有余而安全性不足。农民工低人力资本禀赋与边缘产业的耦合导致劳动力市场的分层,农民工高流动性与小微企业用工高灵活性的耦合加剧了劳动力市场的分化。劳动力市场的异质性决定了需要加强农民工底线权益的保护,农民工劳动力市场的政府规制应遵循分类治理原则。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张云河  
农民工权益是一个有机联系的完整体系,农民工权益保护是一个系统工程,劳动契约"法定"与"约定"的双重面相聚合,为构建农民工权益保障的劳动契约统一分析框架提供了可能。劳动契约分析框架下的农民工权益保障和实现首先取决于农民工自身的不懈努力,其次取决于农民工与用人单位间的拉锯博弈,最后还有赖于政府的裁决或保护。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梁伟军  李虹韦  刘乐  
从交易成本经济学视角分析,农民工与私营企业劳动关系的实质是市场化的劳动交易关系,劳动交易的目标在于节约交易成本,提高交易效率。实证研究发现:农民工与私营企业劳动交易特征主要表现为农民工人力资产专用性较低、劳动交易不确定性较低、劳动交易频率较低,劳动交易契约类型以古典、新古典契约为主;契约治理结构以双方、第三方治理为主;劳动交易契约类型与治理结构整体上匹配,交易效率较高;农民工年龄对劳动交易效率具有显著影响。提高农民工与私营企业劳动交易效率,应以优化劳动交易契约类型及治理结构为路径,强化农民工文化技能培训,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梁伟军  李虹韦  刘乐  
从交易成本经济学视角分析,农民工与私营企业劳动关系的实质是市场化的劳动交易关系,劳动交易的目标在于节约交易成本,提高交易效率。实证研究发现:农民工与私营企业劳动交易特征主要表现为农民工人力资产专用性较低、劳动交易不确定性较低、劳动交易频率较低,劳动交易契约类型以古典、新古典契约为主;契约治理结构以双方、第三方治理为主;劳动交易契约类型与治理结构整体上匹配,交易效率较高;农民工年龄对劳动交易效率具有显著影响。提高农民工与私营企业劳动交易效率,应以优化劳动交易契约类型及治理结构为路径,强化农民工文化技能培训,提高农民工人力资产专用性;调整企业绩效考核制度,改善劳动交易不确定性;提升农民工组织化能力,适度提高劳动交易频率;完善劳动交易契约治理结构,增强契约治理效能。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田松青  
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取消了一系列对农民工就业的限制性规定,加大了对农民工的保护力度,但是,农村户口劳动力和城镇户口劳动力的工资决定机制仍然存在差别,农民工依然处于次级劳动力市场,就业部门分割不但没有弥合,反而有扩大的趋势,这说明基于户口差别的劳动力市场分割仍有扩大的趋势。也就是说,虽然针对农民工的外生性制度有了很大改进,但现实的农民工在劳动力市场的地位并没有得到改善。这要求我们在制度变迁过程中,应充分考虑制度变迁的路径依赖,考虑内生性制度变迁的渐进性以及与外生性制度变迁相比的滞后性。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徐旭晖  
农民工在城市劳动力市场遭受就业歧视已经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其表现形式也多种多样。广州市作为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首选地之一,农民工就业歧视具有一定的代表性。文章旨在分析歧视的表现形式和原因,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和建议。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孙婧芳  
本文利用中国社会科学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的中国城市劳动力调查,从就业进入、工资影响因素和工资歧视三个方面对2001年、2010年城市劳动力市场中户籍歧视的变化进行研究。对农民工和城市本地劳动力教育回报率的比较发现,农民工的教育回报率大幅提高,与相同学历的城市本地劳动力的教育回报率相似。农民工的工资决定机制与城市本地劳动力正在趋同。2010年农民工面临的就业隔离比2001年大幅下降,而且在各部门内部小时工资的歧视也大幅下降。然而,当农民工进入公有单位时依然受到较强歧视,就业隔离依然存在,因此,城市劳动力市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陈宪  黄健柏  
本文在对中国劳动力市场分割分析的基础上,实证分析了劳动力市场分割对农民工就业的影响。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中国劳动力市场分割联合对农民工就业有显著影响,农民工就业与劳动力市场城乡分割和行业分割负相关。进一步研究表明,不考虑地区分割变量情况下在农民工就业与其他三类分割变量之间建立的模型更为优化可靠。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孙婧芳  
本文利用中国社会科学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的中国城市劳动力调查,从就业进入、工资影响因素和工资歧视三个方面对2001年、2010年城市劳动力市场中户籍歧视的变化进行研究。对农民工和城市本地劳动力教育回报率的比较发现,农民工的教育回报率大幅提高,与相同学历的城市本地劳动力的教育回报率相似。农民工的工资决定机制与城市本地劳动力正在趋同。2010年农民工面临的就业隔离比2001年大幅下降,而且在各部门内部小时工资的歧视也大幅下降。然而,当农民工进入公有单位时依然受到较强歧视,就业隔离依然存在,因此,城市劳动力市场需要进一步健全,仍需规范公有单位的用工和招聘制度。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孙婧芳  
中国的乡城劳动力流动除具有发展中国家的劳动力流动特征外,还具有明显的政策痕迹。本文综述了不同政策背景和劳动力市场背景下中国城镇劳动力市场对农民工的歧视,并主要关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城市劳动力市场歧视的政策起源及其演变;二是不同背景下城市劳动力市场的歧视;三是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张太宇  张桂文  
本文将农民工社会保障制度的经济效应分析建立在劳动力市场供求理论的经典框架之上,突出了农民工社会保障对劳动力需求作用机理的分析,即从对企业用工需求的影响和对劳动力需求总量的影响两个方面展开。在研究过程中,还大胆尝试利用效率工资思想对农民工社会保障的劳动力需求效应进行分析。与已有的研究文献相比较,本文试图从劳动经济学视角对农民工社会保障问题进行理论探索,展扩理论分析的空间,充实相关领域研究内容。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莫荣  
农民工的数量为1.26亿人,已成为产业工人的重要组成部分。农民工以青年男性为主,多数没有接受过任何形式的技能培训,主要从事制造业和建筑业。他们的工作时间过长,月平均收入不到城镇单位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的50%,面临失业的风险较大。现有的针对农民工的就业服务、职业培训还远不能适应农民工的需求和形势发展的要求,农民工的劳动权益也有待进一步改善。建议:(1)率先完善统筹城乡就业的相关制度和机制;(2)建立面向全体劳动者的职业培训制度;(3)完善劳动关系协调机制、工资正常增长机制和支付保障机制;(4)完善农民工和农村劳动力的社会保障制度。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张广宇  杜书云  
"歧视"概念及有关模型是分析劳动力市场的重要理论工具。对郑州市的测算表明,考虑到福利补贴等因素,许多岗位根本就不存在农民工对本地人的"逆歧视",至少替代效应不像仅就货币工资来说表现出来的那么大。如果全部取消国家对城市居民的就业和福利特权,至少在非正规就业等特定领域,农民工将表现出更强的就业竞争力。应深化相关制度改革,对农民实行补偿性人力资本投资政策。
[期刊] 改革  [作者] 李浩  
从"民工潮"到"民工荒"再到新一轮的"民工荒",农民工劳动力供给行为呈现动态变化过程。劳动力转移和就业的不同时期,包括劳动力供给主体、劳动力供给的区域结构、劳动力供给的代际差异等诸多方面都呈现出不同的特征。农民工劳动力供给行为的动态变化有利于实现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的均衡配置;有利于进一步推动生产方式的变革;有利于加快产业转移和产业升级;有利于建立针对不同代农民工群体的回流和畅流机制,全面解决农民工就业问题,拓宽农民工的就业出路。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苏燕平  谷小勇  杨学军  
农民工就业问题是我国解决"三农"问题和推进城市化的关键,难点在于农民工就业的弱势特征。本文从劳动力产权的角度分析了农民工就业弱势的原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完善农民工劳动力产权和维护农民工权益的几点思考。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