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2879)
- 2023(18382)
- 2022(15710)
- 2021(14772)
- 2020(12155)
- 2019(28080)
- 2018(27619)
- 2017(53648)
- 2016(28667)
- 2015(32206)
- 2014(32025)
- 2013(31242)
- 2012(28873)
- 2011(25843)
- 2010(26018)
- 2009(23778)
- 2008(23035)
- 2007(20319)
- 2006(18041)
- 2005(15533)
- 学科
- 济(118779)
- 经济(118645)
- 业(85597)
- 管理(80566)
- 企(63127)
- 企业(63127)
- 方法(53782)
- 农(52577)
- 数学(47729)
- 数学方法(47137)
- 农业(34843)
- 中国(31142)
- 财(30646)
- 业经(29523)
- 贸(24810)
- 贸易(24801)
- 易(24217)
- 地方(23832)
- 制(22034)
- 学(22013)
- 技术(18299)
- 策(18269)
- 务(17983)
- 财务(17906)
- 财务管理(17859)
- 理论(17503)
- 银(17352)
- 银行(17317)
- 环境(17236)
- 企业财务(16917)
- 机构
- 学院(403058)
- 大学(400983)
- 济(166904)
- 经济(163484)
- 管理(163151)
- 理学(142070)
- 理学院(140621)
- 管理学(138213)
- 管理学院(137476)
- 研究(131363)
- 中国(100384)
- 京(83118)
- 科学(78681)
- 财(75889)
- 农(75124)
- 所(63481)
- 业大(62075)
- 中心(62007)
- 财经(60659)
- 江(58738)
- 研究所(57649)
- 农业(57356)
- 经(55619)
- 范(52623)
- 师范(52204)
- 北京(51686)
- 经济学(49987)
- 院(47558)
- 州(47016)
- 经济学院(45339)
- 基金
- 项目(278833)
- 科学(220700)
- 研究(207755)
- 基金(203791)
- 家(176229)
- 国家(174526)
- 科学基金(151215)
- 社会(132583)
- 社会科(125471)
- 社会科学(125440)
- 省(107938)
- 基金项目(107466)
- 自然(96614)
- 教育(94936)
- 自然科(94345)
- 自然科学(94324)
- 自然科学基金(92653)
- 划(89995)
- 编号(85875)
- 资助(83654)
- 成果(68992)
- 部(62401)
- 重点(61469)
- 发(59552)
- 课题(57709)
- 创(57695)
- 国家社会(54915)
- 教育部(53975)
- 创新(53740)
- 人文(53121)
- 期刊
- 济(181720)
- 经济(181720)
- 研究(117481)
- 中国(75129)
- 农(75078)
- 学报(60664)
- 科学(56772)
- 财(56145)
- 管理(56144)
- 农业(51159)
- 大学(48007)
- 学学(45343)
- 教育(42920)
- 融(38734)
- 金融(38734)
- 技术(35274)
- 业经(34561)
- 财经(28774)
- 经济研究(27518)
- 问题(24995)
- 经(24508)
- 业(24193)
- 版(20243)
- 图书(19935)
- 技术经济(19303)
- 理论(19217)
- 科技(18829)
- 贸(18670)
- 世界(18590)
- 统计(18090)
共检索到58914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傅熠华
文章实证调查全国农民工农村宅基地退出决策行为,借助Logistic分析,梳理出显著影响其宅基地退出的决策因子:家庭年收入、打工人数、参加新农保人数以及对宅基地保障性的认同度等。在诸决策因子的影响下,农民工基于"正常生活的功利"原则,兼具保障性与激励性考量。参加新农保人数、宅基地保障性之认同突出反映农民工的保障性考量;家庭年收入主要体现农民工的保障性考量;打工人数作为激励性考量,其影响权重最高。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许恒周 吴冠岑 郭玉燕 密长林
基于2012年在天津农民工的问卷调查数据,运用Logistic回归模型,在代际差异的视角下,考察了相关因素对农民工宅基地退出意愿的影响。研究发现:是否持有农村宅基地证对于新生代农民工宅基地退出意愿具有显著影响,但对于第一代农民工而言,该变量系数并不显著。但从系数符号来看,宅基地确权对于农民工宅基地权益的保障具有积极作用;此外,还得出年龄、性别、教育程度、非农就业率和宅基地距离城镇距离对两代农民工宅基地退出意愿影响显著不同。在此基础上,得出相应的政策启示。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蔡俊 雷蕾 刘道垒 王伟业 项锦雯
研究目的:探究农民工家庭化迁移对宅基地退出意愿影响及城市融入的中介作用,为完善新型城镇化机制和深化宅基地制度改革提供参考。研究方法:基于新迁移经济学理论构建理论分析框架,利用珠三角6个核心地市的典型调研数据,采用有序Logit模型、中介效应模型实证研究假说。研究结果:(1)家庭化迁移显著提升农民工宅基地退出意愿;(2)城市融入4个维度中介效应显著,中介效应占比排序为:心理融入>经济融入>社会融入>居住融入,其中,居住融入最弱并呈现“遮掩效应”;(3)不同代际迁移阶段以及宅基地退出模式中,4个维度中介效应呈现次序分异。研究结论:从深化城乡联动改革、健全城市融入机制和公共服务体系、差别化宅基地退出政策等入手,完善新型城镇化机制与宅基地退出政策。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张怡然 邱道持 李艳 骆东奇 石永明
本文利用重庆市开县357位农民工问卷调查的基础数据,建立有序Probit模型以分析农民工进城落户与宅基地退出的影响因素。研究表明,农村宅基地具有保障安居、以房养老、储备家庭财产以及支持副业生产等效用,农民工退出农村宅基地的意愿主要受宅基地的保障功能、经济补偿期望值、家庭经济收入状况、技能培训状况、家庭赡养人口状况等因素的影响。因此,在制定农民工进城落户与宅基地退出政策时,应适时建立统筹城乡的农村宅基地退出补偿机制,解除农民工退出宅基地的后顾之忧。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许恒周 殷红春 石淑芹
在2011年天津市农民工调查数据的基础上,本文借鉴推拉理论重新梳理影响农民工城乡迁移与宅基地退出意愿的因素,建立了农民工宅基地退出影响因素的推拉分析框架,并通过实证研究析出和显化在不同代际农民工城乡迁移和宅基地退出过程中起关键作用的因素。研究发现:在推力因素方面,对第一代农民工宅基地退出意愿产生较大影响的因素主要是年龄、受教育程度、宅基地在住房养老中的作用、供养系数和对农村基础设施满意程度;对新生代农民工宅基地退出意愿产生较大影响的因素主要有性别、教育程度、供养系数和对农村基础设施满意程度。在拉力因素方面,对第一代农民工宅基地退出意愿产生较大影响的因素主要是有无专业培训经历或证书、是否签订劳动...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海龙
随着新型城镇化和工业化的快速推进,越来越多的农民进入城市,与此同时大量农村宅基地则被闲置。为确保农村土地资源利用效率,亟须对农村宅基地资源进行整合与再配置。然而,笔者在调研中发现,农户自愿退出农村宅基地的意愿并不强烈。那么,制约农户退出宅基地的影响因素有哪些?如何构建宅基地退出机制、引导农户自愿退出宅基地?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杨雪锋 董晓晨
宅基地流转是优化农村建设用地管理的重要途径,也涉及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和居住方式转变等问题。目前进城农民工放弃宅基地现象较为普遍,引起学界关注,有关其影响因素的研究文献日增,但是对于不同代际农民工退出宅基地意愿差异分析并不多见。基于人口迁移的推拉理论,本文在杭州市城区浙江籍农民工退出宅基地意愿调查数据的基础上,利用SPSS的二元Logistic模型,分析不同代际农民工退出宅基地意愿的影响因素。本文研究发现,不同代际农民工的推力和拉力因素影响程度不同,从而表现出不同的退出意愿。本文建议针对影响因素的差异性,采取相应的政策措施,通过增强农村推力和城市拉力,减弱农村拉力和城市推力,引导农民工退出旧宅基...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汪超
新时代的美好生活蕴涵了农民工家庭享有尊严生活而又体面劳动的实质自由之意,然其绵延的家庭离散式日常生活实践提出了“何以可能,又何以弥合”之问。文章运用阿玛蒂亚·森的自由发展观,从自由的建构性与工具性层面解读农民工家庭离散问题,提出城市导向的发展政策聚焦于农民工家庭的经济自由,影响了农民工家庭在经济条件、政治自由、社会机会、透明性保证和防护性保障等方面的工具性自由与可行能力。农民工家庭的经济自由与实质自由的悖论则进一步说明,单纯发展经济的政策弊端及对农民工家庭需求缺乏合理预期。研究启示:要在拓展需求信息基础上,以构成实质自由的功能性活动为价值标准,从建构经济自由与实质自由的融合统一体来合理预期修复与弥合农民工家庭离散这一问题的公共政策。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汪超
新时代的美好生活蕴涵了农民工家庭享有尊严生活而又体面劳动的实质自由之意,然其绵延的家庭离散式日常生活实践提出了“何以可能,又何以弥合”之问。文章运用阿玛蒂亚·森的自由发展观,从自由的建构性与工具性层面解读农民工家庭离散问题,提出城市导向的发展政策聚焦于农民工家庭的经济自由,影响了农民工家庭在经济条件、政治自由、社会机会、透明性保证和防护性保障等方面的工具性自由与可行能力。农民工家庭的经济自由与实质自由的悖论则进一步说明,单纯发展经济的政策弊端及对农民工家庭需求缺乏合理预期。研究启示:要在拓展需求信息基础上,以构成实质自由的功能性活动为价值标准,从建构经济自由与实质自由的融合统一体来合理预期修复与弥合农民工家庭离散这一问题的公共政策。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曲衍波 姜广辉 张凤荣
农村宅基地是农村建设用地中规模最大的一类土地利用类型。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为其成员无偿提供宅基地,保障农民住房基本权利,其性质是一种"集体福利"。在中国人多地少的基本国情下,农村宅基地实行"一户一宅"的供给制度。但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农村人口大量外流,加上农村集体建设用地管理制度改革滞后,农村宅基地以及农房闲置、低效利用呈加剧态势。数据显示,2000—2016年中国农村常住人口减少2.19亿,但宅基地规模反而增加了400万hm~2;同时,全国约有10%的村庄内部"一户多宅"和宅基地闲置现象较为普遍。
[期刊] 国土资源科技管理
[作者]
范辉 刘卫东 单娜娜
宅基地退出是提高土地利用效益、优化土地资源配置的迫切要求。对宅基地退出的探索,有利于我国土地制度改革的方向、农民土地权益维护和政府与市场边界的划分等问题的解决。研究从宅基地的退出意愿、退出机制、退出模式和退出补偿方面,梳理了国内关于宅基地退出的已有研究成果。同时,从社会公平与正义、重视土地"利用主义"、引领土地制度改革和强调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等视角,对宅基地退出制度的未来改革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
农村土地 宅基地退出 退出机制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彭长生
农民分化的类型和程度导致农民对宅基地的功能诉求产生差异,进而对其宅基地退出中的补偿模式选择意愿产生重要影响。通过对安徽省6个县582个农户的问卷调查分析发现,在受访者中,有24%的农民选择货币化补偿模式。通过建立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对宅基地退出补偿模式选择意愿的影响因素进行计量分析发现,户主的空间流动、年龄,学历是否为高中及以上,家庭人口数、子女中是否有男孩对货币化补偿模式选择意愿有显著的负向影响,用以度量收入分化的非农就业、家庭年收入、是否在城镇中拥有住房等变量,以及是否参加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对货币化补偿模式选择意愿有显著的正向影响。文章的实证研究结果还表明,农民分化对货币化补偿模式选...
关键词:
农民分化 宅基地 退出 货币化补偿
[期刊] 西部论坛
[作者]
韦彩玲 蓝飞行 宫常欢
作为处于一定社会经济形态中的经济主体,农户和政府的行为选择是其价值理性和工具理性综合权衡的结果。基于在广西农村的抽样调查分析发现:"安土重迁""落叶归根"等传统观念以及"祖宅意识"降低了部分农业转移人口(尤其是老年人)的宅基地退出意愿,在城市生产生活的稳定性和保障性较弱的农业转移人口宅基地退出意愿较低,还有的农业转移人口由于不确定远期利益得失而不愿意退出宅基地。对此,地方政府一方面应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壮大集体经济"的价值理性,在"自愿有偿"的原则下积极推进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并通过有效利用集体土地彰显宅基地退出带来的个人利益、集体利益和社会利益,引导农户合理退出宅基地;另一方面要坚持"量力而行""因时因地制宜""多举并行"的工具理性,不但要在补偿标准上尽量满足农户的现实需求,更要以持续提升农业转移人口的市民化能力和程度以及农户退出宅基地后的生产生活质量为重心,有序推进农村宅基地退出工作。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张泽颖 孙灵
当前我国农村宅基地普遍存在着低效闲置的问题,构建起农村宅基地退出机制能够有效地解决这一问题。在本文中,笔者对农村宅基地在退出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进行总结,在深入分析的基础上,提出我国农村宅基地退出的推力与补偿机制,指出在构建补偿机制的过程中应从农民的切身利益出发,做出科学的规划,提高农民的福利,实现公平的补偿与利益分配。只有这样,农村宅基地退出才会拥有足够的推力,获得农民的支持与配合。
关键词:
农村宅基地 退出补偿机制
[期刊] 国土资源科技管理
[作者]
范辉 谢文全
宅基地以保值增值的方式退出,有利于优化城乡土地资源配置、提高土地利用效益,也是实现宅基地顺利退出的关键。从宅基地的价值、产权结构、增值收益分配和农民地位等角度探索了宅基地保值增值的内涵。从农民财产、宅基地属性演变、农民收入变化、融资能力和农村市场发育等角度分析了宅基地保值增值的意义。宅基地的保值增值退出,对缓解新增建设用地矛盾、城乡统一土地市场建设、土地增值收益分配制度改革、明晰政府与市场的边界、农民社会地位提升等具有重要的意义。现阶段,宅基地以保值增值退出在宅基地退出后的供需平衡、宅基地产权结构、市场化
关键词:
宅基地退出 保值增值 增减挂钩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