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429)
- 2023(13399)
- 2022(11598)
- 2021(10937)
- 2020(9056)
- 2019(20816)
- 2018(20759)
- 2017(40608)
- 2016(21954)
- 2015(24519)
- 2014(24521)
- 2013(24607)
- 2012(22380)
- 2011(20217)
- 2010(20025)
- 2009(18267)
- 2008(17624)
- 2007(15685)
- 2006(13619)
- 2005(11709)
- 学科
- 济(90338)
- 经济(90239)
- 业(67106)
- 管理(58162)
- 农(48015)
- 企(45175)
- 企业(45175)
- 方法(40380)
- 数学(35521)
- 数学方法(35163)
- 农业(32019)
- 财(23756)
- 业经(23266)
- 中国(22746)
- 学(19235)
- 地方(18363)
- 制(16964)
- 贸(15133)
- 贸易(15128)
- 易(14734)
- 技术(14390)
- 理论(13244)
- 环境(13175)
- 银(13120)
- 银行(13077)
- 发(12742)
- 收入(12642)
- 务(12638)
- 策(12632)
- 财务(12578)
- 机构
- 学院(313392)
- 大学(312272)
- 济(127286)
- 管理(126856)
- 经济(124684)
- 理学(111683)
- 理学院(110508)
- 管理学(108675)
- 管理学院(108116)
- 研究(103958)
- 中国(76390)
- 农(69641)
- 科学(65752)
- 京(64973)
- 财(55140)
- 业大(54365)
- 农业(53623)
- 所(52165)
- 研究所(47909)
- 中心(47842)
- 财经(44958)
- 江(44373)
- 经(41259)
- 范(40615)
- 师范(40259)
- 北京(40111)
- 经济学(37660)
- 院(36671)
- 州(35836)
- 经济管理(35267)
- 基金
- 项目(222300)
- 科学(175204)
- 基金(162676)
- 研究(162318)
- 家(142017)
- 国家(140772)
- 科学基金(120974)
- 社会(103206)
- 社会科(97511)
- 社会科学(97486)
- 基金项目(87503)
- 省(86971)
- 自然(78759)
- 自然科(76937)
- 自然科学(76919)
- 自然科学基金(75540)
- 教育(72739)
- 划(72284)
- 编号(66545)
- 资助(65894)
- 成果(52938)
- 部(49577)
- 重点(48873)
- 发(47637)
- 创(46022)
- 课题(44075)
- 创新(42881)
- 国家社会(42564)
- 科研(42460)
- 教育部(42098)
- 期刊
- 济(137710)
- 经济(137710)
- 研究(88740)
- 农(70899)
- 中国(56235)
- 学报(52936)
- 科学(48628)
- 农业(48381)
- 管理(40963)
- 大学(40502)
- 财(39067)
- 学学(38596)
- 教育(30343)
- 业经(27898)
- 融(27324)
- 金融(27324)
- 技术(24788)
- 业(22526)
- 财经(21160)
- 经济研究(20253)
- 问题(19405)
- 经(17966)
- 版(16761)
- 科技(15851)
- 业大(15072)
- 理论(14998)
- 技术经济(14956)
- 图书(14707)
- 农业经济(14400)
- 现代(14158)
共检索到44191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陈丽华 张卫国 于连超
迁移具有促进农民工代际收入流动性的作用。本文运用中国家庭收入调查项目(CHIP)数据,结合理论和实证分析农民工代际收入流动性的迁移效应以及传递机制异质性。研究结果表明,农民工代际收入流动性存在迁移效应,随着迁移距离增加,代际收入流动性呈先升高后降低的倒U型趋势,其中迁移区位为本乡镇的代际收入流动性最低,迁移区位为市外省内的代际收入流动性最高。同时,农民工代际收入传递机制作用效果存在迁移异质性。因此,政府应进一步引导农村劳动力自由、合理流动,提升劳动力要素空间配置效率,以阻断农村流动劳动力群体代际低收入传递。
关键词:
农民 代际收入流动性 迁移效应 传递机制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卓玛草 孔祥利
考察农民工代际收入流动性以及父代是否外出务工对代际收入流动性的影响,发现父代未外出务工与子代农民工之间的代际收入流动性高于父代外出务工的两代农民工家庭。进一步使用Eriksson"条件收入弹性"中间变量法,从人力资本、社会资本、职业代际传递三条路径对代际收入流动系数进行分解并考察各路径的贡献率,结果发现:对父代未外出务工样本,人力资本是代际收入传递的直接路径,社会资本是间接路径;对父代外出务工样本,代际职业传递和社会资本传递加强了代际间收入传递,其中代际职业传递路径的贡献率最高。最后,利用倾向匹配法(ATT)处理了社会资本的内生性偏差,通过了严格的稳健性检验,表明社会资本水平较高的农民工收入高...
[期刊]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李勇辉 李小琴
利用CFPS数据对人力资本投资、劳动力迁移与代际收入流动性的相关关系进行探讨,通过logiStiCS模型和逐步回归分析发现教育在迁移决策中起到了重要推动作用并且迁移可以大幅度提高代际收入流动性。进一步分析发现,无论是对于迁移人群还是未迁移人群,人力资本投资都是提高代际收入流动性的有效方式。因此,要促进代际收入流动性提高,防止阶层固化,必须合理分配教育资源,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并且对落后地区加强职业培训及就业指导,降低高等教育的门槛,促进劳动力的迁移。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李亚琴 李开荣
在经过多年的渐进式的、诱导式的制度变迁以及我国有超过一半的农民工希望在城里定居的背景环境下,本文认为在制度供给许可和农民工有着强烈需求的情况下,可从城市、农村、农民和政府等多个维度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迁移的有效性,使已经迁移出去的、目前采取"候鸟式"迁移的农民工适时市民化。这对城市化、新农村建设和构建和谐社会有着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
农民工 定居性迁移 有效性
[期刊] 外国经济与管理
[作者]
程名望 史清华 许洁
本文基于上海市1446份农民工调查样本,采用主成分分析和计量分析方法,研究了农民工流动性转移和永久性迁移的影响因素及差异。研究发现:农村因素不是影响农民迁移的核心因素,其核心影响因素在输入地(即城镇)。因此,侧重于从城镇吸引力角度制定有利于农民工永久性迁移的政策,并提高农村劳动力的整体素质,应该是政策制定的根本落脚点。本文对于研究农村劳动力从流动性转移到永久性迁移的本质性转变,以及城镇化道路的推进路径和模式选择具有借鉴意义。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白南生 李靖
本文利用北京市700多名农民工就业史数据对其进城后的就业流动状态、原因和结果进行了深入的分析。结果表明,农民工就业流动频繁,当前单位的平均工龄仅约为3年,流动状态随着进城务工年限的增长不断趋于稳定,但特定单位工龄对工作稳定性反而产生显著负影响。收入低是农民工流动的最主要原因,但流动原因日益多元化,尤其是新生代农民工离职原因和老一代农民工形成显著差异。文章还对就业流动结果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主动的离职有可能实现向上流动,而30岁以上农民工更有可能经历向下流动,从建筑业等行业流出则有更可能经历向下流动。
关键词:
农民工 就业流动 流动结果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张锦华 刘静
迁移对农民工教育回报率的提升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本文利用2015年全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数据,在理论和实证层面解析并检验了农民工教育回报迁移效应的存在性和异质性,并运用处理效应模型克服了选择偏差。研究发现:第一,农民工的教育回报存在迁移效应。与本地农民工相比,外出农民工虽然整体受教育程度偏低,但却获得了更高的教育回报。第二,农民工教育回报的迁移效应存在门槛值。只有达到一定的教育程度,农民工才能通过迁移获得更高的教育回报。第三,在剥离了城市层面的因素后,农民工教育回报的迁移效应依然存在。在大城市,这一效应表现
关键词:
农民工 教育回报 迁移效应 选择偏差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吴学榕 杨奇明 李德洗 赵哲
本文利用2015年农民工监测调查数据,实证研究农民工收入的代际流动性,并考察教育和外出务工对农民工代际间收入流动性的可能影响。基于对数线性回归模型的估计结果表明,农民工收入的代际弹性在0.261至0.292之间。利用TS2SLS方法进行估计,则会使农民工代际收入弹性提高40.48%,达到0.406。按照子辈受教育程度和是否外出务工对样本进行分组,进一步探讨教育和外出务工对农民工代际收入流动的影响。整体上看,受教育程度的提高和外出就业均能够显著降低农民工代际收入的传递系数,进而提高农民工收入的代际流动性。提高农民工子女的受教育程度以及促进新一代农民工外出就业应能够显著改善低收入家庭子辈农民工的收入状况,促进农村地区代际收入流动。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李德山 俞煌 张磊
随着户籍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入,新生代农民工的流动迁移呈现出新的特征,他们在迁移决策的过程中会受到父辈流迁经历的影响。本文根据2016全国流动人口卫生计生动态监测数据(四川卷),首先运用Logit回归模型,分析了新生代农民工户口迁移意愿的代际影响的三种作用机制,然后采用PSM模型构建"反事实"实验进一步验证父代流迁经历对子代户口迁移意愿的影响。研究结果发现:(1)父代流迁经历对子代户口迁移意愿具有直接的正向影响;(2)家庭禀赋中的经济资本、社会资本与父代流迁经历的交互作用也会间接影响子代的户口迁移意愿,但影响的作用机制各不相同。因此,应不断完善流动人口的就业、子女教育以及社会保障等方面的制度体系,促进新生代流动人口的社会融入感。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孙战文
本文针对目前农民工家庭成员有序迁移和代际迁移交互影响的现象,基于山东省农民工家庭调研数据,立足研究家庭成员间有序迁移的时间间隔,实现农民工家庭有序迁移与代际迁移现象的分割研究,并探索影响有序迁移和代际迁移动态演进的因素。研究表明,农民工家庭首个农民工迁移表现出与中国农民工流动的宏观趋势和代际特征密切相关的三阶段特征;首个农民工的个体特征不仅影响到自身迁移,还决定后续成员迁移的实现;农民工家庭处于生命周期前、中、后期时,家庭成员结构、年龄结构和支出结构均对迁移产生不同影响,也反映出第一、二代农民工家庭和农民工家庭内第一、二代成员迁移对成员有序迁移直至举家迁移所产生的影响。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严斌剑 王琪瑶
文章基于1988~2007年中国住户收入项目的四次微观调查数据,采用拓展的对数收入模型,研究中国城乡代际收入流动性的变迁及其影响因素。研究表明:城镇的代际收入弹性呈现倒"U"形变化,近年来城镇的代际收入弹性虽有下降,但仍高于农村;受教育程度对子代收入有较大影响;父代从事第二产业的代际收入弹性最大,父代从事第三产业的代际收入弹性最小;近年来东部地区的代际收入弹性最大,中部地区的代际收入弹性最小。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孙三百 黄薇 洪俊杰
未考虑人口迁移影响的代际收入弹性估计存在偏误。本文将人口迁移与区域特性纳入代际收入弹性估计方程,并运用迁移概率作为局部工具变量进行估计,发现迁移者的代际收入弹性不到未迁移者的一半。而当前我国代际收入流动的主要问题在于部分人群面临"代际低收入传承陷阱",他们可以通过迁移从而增加就业机会等方式摆脱这一陷阱,这至少可以使一代人免受代际低收入传承的困扰。进一步分析迁移对代际收入传递路径的影响,结果表明教育在可识别的代际收入传递路径中贡献最大,而迁移强化了这一影响。鉴于人口迁移对代际收入流动的重要影响,政府部门有必要进一步采取措施降低劳动力自由迁移的障碍,并合理分配教育资源,以增进社会公平程度。
关键词:
代际收入流动 人口迁移 局部工具变量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商春荣 虞芹琴
依据广东、江苏农民工的调查数据研究了农民工永久性迁移模式。研究发现,相对于个人迁移,家庭迁移因配偶、子女迁移形成的家庭团聚效应及女性配偶非农就业形成的收入增加效应而更具有行为性永久迁移倾向,但没有明显的制度性迁移意愿。制度性迁移意愿除了与迁移者受教育程度相关外,主要取决于农民工年老回流、长期居留城市、放弃农村户籍与土地的意愿。虽然行为性和制度性永久迁移机制不同,但二者存在一定的关联:实现了行为性永久迁移并不必然导致制度性永久迁移,具有制度性永久迁移意愿的农民工家庭,行为性永久迁移意愿也比较强烈。
关键词:
农民工 迁移模式 迁移主体 永久性迁移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陈俊峰 杨轩
对农民工迁移意愿进行考察是分析农民工流动趋势的重要前提。目前,国内学界的相关研究已取得较大进展,但影响力大、有代表性的研究仍比较欠缺。通过回顾既有的研究成果,对农民工迁移意愿的现状及影响因素进行了描述与归结,对今后的相关研究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
农民工 迁移意愿 回顾 展望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刘保奎 冯长春 申兵
居住问题是制约农民工市民化的重要现实瓶颈。本文以问卷及访谈数据为基础,采用行为地理学方法,从频率、空间距离和方向、决策、效果等维度分析了北京外来农民工迁居特征,兼与西方城市家庭迁居进行比较。结论认为,农民工以务工为目的,受时间和预算约束大、信息渠道少、工作不稳定,迁居决策仓促,因而需要通过居住区位调整来破解约束并适应工作变动,结果上呈现出高频率、短距离、不充分的迁居特征,并且迁居前后居住状况无显著改善。
关键词:
农民工 居住迁移 住房 北京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