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062)
- 2023(8629)
- 2022(7373)
- 2021(6981)
- 2020(6063)
- 2019(14091)
- 2018(13763)
- 2017(27098)
- 2016(14911)
- 2015(16946)
- 2014(17023)
- 2013(17209)
- 2012(16256)
- 2011(14835)
- 2010(15085)
- 2009(14239)
- 2008(14511)
- 2007(13446)
- 2006(11699)
- 2005(10466)
- 学科
- 济(67547)
- 经济(67485)
- 农(46235)
- 业(45259)
- 管理(32931)
- 农业(30476)
- 方法(27739)
- 数学(25020)
- 数学方法(24803)
- 企(24158)
- 企业(24158)
- 业经(17188)
- 中国(16421)
- 地方(16003)
- 学(14237)
- 财(14119)
- 制(13647)
- 贸(13464)
- 贸易(13458)
- 易(13093)
- 发(10522)
- 农业经济(10228)
- 银(9790)
- 银行(9763)
- 体(9414)
- 行(9356)
- 融(9331)
- 金融(9329)
- 策(9180)
- 村(9125)
- 机构
- 学院(221244)
- 大学(217361)
- 济(93183)
- 经济(91227)
- 管理(82163)
- 研究(78467)
- 理学(70834)
- 理学院(70008)
- 管理学(68705)
- 管理学院(68297)
- 农(61429)
- 中国(60657)
- 科学(50149)
- 农业(47424)
- 京(45537)
- 所(41675)
- 业大(41488)
- 财(39820)
- 研究所(38005)
- 中心(37736)
- 江(34859)
- 财经(31519)
- 范(29288)
- 农业大学(29090)
- 师范(29019)
- 经(28602)
- 北京(28245)
- 经济学(27822)
- 州(27168)
- 院(26884)
- 基金
- 项目(146559)
- 科学(113963)
- 研究(106123)
- 基金(105207)
- 家(92910)
- 国家(92083)
- 科学基金(76934)
- 社会(66220)
- 社会科(62282)
- 社会科学(62259)
- 省(58511)
- 基金项目(56691)
- 自然(49662)
- 划(48830)
- 自然科(48367)
- 自然科学(48350)
- 自然科学基金(47459)
- 教育(46765)
- 编号(44779)
- 资助(42215)
- 成果(35740)
- 农(34328)
- 发(33472)
- 重点(33284)
- 部(32641)
- 课题(29865)
- 创(29810)
- 科研(28417)
- 创新(27939)
- 计划(27350)
- 期刊
- 济(108302)
- 经济(108302)
- 农(64171)
- 研究(62065)
- 中国(43488)
- 农业(43216)
- 学报(38503)
- 科学(35336)
- 财(28929)
- 大学(28903)
- 学学(27713)
- 业经(23904)
- 管理(23156)
- 融(22899)
- 金融(22899)
- 业(21120)
- 教育(18437)
- 技术(17396)
- 问题(16399)
- 经济研究(15097)
- 财经(14716)
- 农村(14224)
- 村(14224)
- 农业经济(13911)
- 版(13562)
- 经(12615)
- 世界(12585)
- 资源(12575)
- 经济问题(11552)
- 技术经济(11324)
共检索到32961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常进雄 赵海涛
文章利用2013年上海财经大学"千村调查"项目所获得的微观数据,在人力资本理论的框架下对农民工的二次跨区流动进行分析,结果发现,外出务工的农民工二次跨区流动比较频繁,64.0%的农民工有二次跨区流动经历,频繁的二次跨区流动有利于增加流动者的收益。农民工的二次跨区流动虽然是一种人力资本投资,但与一次乡城流动存在较大差异。年龄偏大、人力资本拥有量偏低的农民工更可能进行二次跨区流动,这些发现与传统人力资本理论的解释不完全一致。其主要原因在于中国的户籍制度扭曲了农民工的二次跨区流动。
关键词:
农民工 二次跨区流动 工资 人力资本
[期刊] 财经论丛
[作者]
赵海涛 刘乃全
本文采用上海财经大学“千村调查”抽样数据,基于最大似然估计方法,考察农民工跨城市二次流动和回流返乡的影响因素,以纠正样本的选择性偏误。研究结果发现,近六成的农民工发生二次流动,且表现“抱团流动”的典型特征,获取更高的收入和更好的工作待遇成为农民工跨城市二次流动的最主要原因;照顾老人孩子和结婚是农民工回流返乡的最主要原因。农村劳动力的城乡流动、跨城市二次流动和回流返乡表现明显的差异,与城乡流动相反,女性、年龄越大、受教育程度较低的农民工更倾向于二次流动,而家庭负担较重、外出务工期间无家人陪同的农民工更容易回
关键词:
农民工 二次流动 回流返乡 户籍制度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梁宏
文章利用2010年"农民工权益保护理论与实践研究"的外来工抽样调查数据资料,按照年龄及少年儿童时期有无流动或留守经历,在新生代农民工中界定出深受父母"乡-城流动"和"外出打工"影响的第二代农民工,并对他们的各种特征进行了对比分析。分析发现,第二代农民工的现状与流动或留守经历高度关联,他们更可能成为城市和农村之间真正的"两栖人";同时,"乡-城流动"、"外出打工"的代际传承并未使第二代农民工获益,并未提升他们对城市的认同。对此,本文建议继续密切关注流动和留守儿童;并且,在新生代农民工问题的研究和解决中,要关注有过流动或留守经历的第二代农民工;另外,建立对流动和留守儿童以及新生代农民工的生命历程资料搜集系统。
[期刊] 产经评论
[作者]
梁雄军 林云 刘平青 丁守海
在中国经济体制和社会结构"双转型"过程中,1989年首次出现的"民工潮"问题在短短十几年里突然转变为"民工荒"现象,有其多方面原因。本文以农民工"二次流动"为视角,发展出引发和影响"民工荒"现象的系列变量,应用SPSS11.5对浙、闽、津三省(区)五城市1550位农民工的问卷调查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检验,发现导致农民工"换企业流动"和"换地区流动"的8个因素将引发"民工荒",农民工个体的利益诉求、心理品格和企业管理效能以及政府政策行为等因素也对"民工荒"现象产生影响,且企业"用工荒"是区域"民工荒"前兆;在此
关键词:
“民工荒” 引发因素 影响因素 一般机理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朱玉蓉 杨锦秀
作者以278位农民工为被试,考察了伙伴群体效应、风险态度和农民工二次流动的关系。结果发现:农民工二次流动对伙伴群体效应的依赖程度较高,风险态度对农民工二次流动意向的直接影响不显著,但其对与伙伴群体效应和农民工二次流动意向的关系有调节作用。风险偏好程度较低的农民工,更倾向于通过伙伴群体效应减少二次流动的不确定性,因而其二次流动意向受伙伴群体效应的影响更大。
关键词:
伙伴群体效应 风险态度 农民工二次流动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毛哲山
具有规模较大中下层是我国"金字塔"型社会结构的现实。如何提升农民工阶层资源获得能力并上升到社会中间阶层,是改变我国社会结构下层过大和促进社会稳定的关键环节。本文以城乡二元制度为基本背景,以资源为分析维度,实证分析农民工阶层在资源分配以及向上流动中受到的制度性影响,探讨如何通过制度创新,提升其收入水平,并为其向中间阶层流动打通上升渠道。
关键词:
农民工 社会阶层 特征 流动
[期刊] 消费经济
[作者]
王艳 李祥妹 王琭璠
本文通过建立农民工消费函数、采用多应变量回归估计方法,就农民工流动类型对其消费的定量影响进行探讨。研究表明,首先,农民工消费以维持型支出为主,发展、享乐型支出比例较低;其次,不同流动类型农民工家庭的消费支出存在显著差异:携带孩子的农民工家庭,其人均文教娱乐消费比例显著高于单身或携带配偶的类型;最后,家庭型流动在消费上具有经济性,有利于农民工消费结构升级。
关键词:
农民工 消费 流动类型 多应变量回归
[期刊]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周晔馨 叶静怡 曹和平
基于北京市2009年微观调查数据,首次测量了农民工个人社会资本各因子间的相对重要性、构建了综合指数,并为边燕杰的网络社会资本操作化定义找到了经验依据。研究发现,农民工社会网络存在性别和代际差异,女性在各方面都劣于男性农民工,新生代在大多数维度上都优于老一代;农民工整体内部以及性别、代际内部均存在较大的社会资本的不平等;新生代农民工的新型社会资本比老一代的规模更大并有发展上的优势。
关键词:
社会网络 社会资本 因子分析 分布特征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周加欢 冯健 唐杰
新生代农民工作为农民工群体中的新生力量,是一个值得关注的群体。近年来关于农民工居住状况的研究成果逐渐增多,但关于新生代农民工居住状况的研究数据相对稀缺,尤其是缺乏对于其内部细分群体的居住状况分析。本文基于采集自全国30个省新生代农民工的两千余份问卷调查数据,探讨新生代农民工的居住特点及其影响因素。研究表明,新生代农民工居住具有以下特征:住所获取方式主要依靠单位提供和个人租赁,居住面积和设施条件较过去有所改善,居住状况在不同收入水平、行业和流入地之间存在分异,居住稳定性有所提高,迁居大城市的意愿强于迁居中小城镇。通过进一步分析发现居住特征与就业状况、流动类型和思想观念密切相关。就业、流动和观念三大因素,通过客观支付能力和主观支付意愿两个渠道,对新生代农民工的居住选择产生影响。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李树茁 任义科 费尔德曼 杨绪松
文章采用深圳外来农村流动人口专项调查的整体网络数据,以社会网络为视角,分别从二人层次、三人层次以及整体网络层次,分析不同类型农民工群体的社会支持网和社会讨论网的网络特征。研究发现,农民工社会支持网的二方关系、三方关系及整体网络特征指标均明显高于社会讨论网;由于受性别、职业和年龄等因素影响,不同地点、同一类型社会网络特征以及同一地点、不同类型的社会网络特征均有不同程度的差异。
关键词:
农民工 社会网络 整体网络 特征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周加欢 冯健 唐杰
新生代农民工作为农民工群体中的新生力量,是一个值得关注的群体。近年来关于农民工居住状况的研究成果逐渐增多,但关于新生代农民工居住状况的研究数据相对稀缺,尤其是缺乏对于其内部细分群体的居住状况分析。本文基于采集自全国30个省新生代农民工的两千余份问卷调查数据,探讨新生代农民工的居住特点及其影响因素。研究表明,新生代农民工居住具有以下特征:住所获取方式主要依靠单位提供和个人租赁,居住面积和设施条件较过去有所改善,居住状况在不同收入水平、行业和流入地之间存在分异,居住稳定性有所提高,迁居大城市的意愿强于迁居中小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马草原 李宇淼 孙思洋
本文通过构建量化空间一般均衡模型,使用2000—2015年4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研究了农民工“跨地区”流动对劳动力空间配置的影响及产出效应。研究发现,户籍制度阻隔下农民工只能在城市“暂住”,这种“城市过客”特征使得农民工不必背负城市公共福利背后隐含的迁移成本,显著提升了其跨地区的流动性,客观上优化了中国劳动力的空间配置效率。反事实分析表明,与城市劳动力较低的跨地区流动性相比,农民工跨地区充分流动通过要素空间配置的优化对GDP的年均贡献达1.26%。2010年之后,农民工市民化进程加速,越来越多的农民工实现了城市定居,享受到部分城市社会保障和公共福利。然而,社会保障的属地化管理提高了农民工跨地区流动的机会成本,城市就业的“锁定效应”引致2010—2015年农民工跨地区流动性的大幅下降,导致GDP损失0.50%。本文的研究表明,在引导农民工进城定居、扩大社会保障覆盖面的同时,要充分认识到农村劳动力跨地区流动性大幅下降对要素配置效率的不利影响。本文为破除阻碍劳动力跨地区流动的体制机制、通过提升公共福利的可携带性减轻就业“锁定效应”提供了重要的政策启示。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马齐旖旎 文静 米红
农民工是我国体制转型的特殊产物,改革开放后,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流迁催生了"农民工"的概念。2018年,我国农民工的总量达2.88亿,占全国总人口的20.70%。农民工已成为我国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农民工的市民化将提高户籍人口城镇化率至64.04%。大湾区是我国最发达的城市群,历来都是农民工进城务工的首选之地。本文根据2011年-2017年"流动人口动态监测数据",对大湾区九市农民工的人口流动情况进行梳理,发现大湾区九市农民工的发展早于全国5年,并且该区域农民工的市民化意愿强烈,但该趋势并不稳固,农民工的返乡倾向明显、城市身份认同程度较差,农民工"虚城市化"与"半城市化"的状态明显。由此,本文从个人、经济、社会三个方面的因素对农民工的市民化意愿进行研究,提出大湾区九市农民工市民化治理的路径,促进市民化意愿保持在较高水平以及农民工的"彻底"市民化。
关键词:
大湾区九市 农民工 市民化 影响因素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许世存
本文对《青年农民工:流动与就业》一书进行了剖析和评价,此书以务实和预判为基础,采用的研究逻辑、研究内容、研究主题、研究方法科学准确,深入分析了青年农民工在城乡之间的流动、就业、工作与生活方面的现状和态势,提出了预见性建议,笔者认为该书在城乡二元户籍制度下的新型产业工人就业与流动的研究上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
青年农民工 流动态势 就业状况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