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795)
2023(11234)
2022(9673)
2021(9181)
2020(7713)
2019(17946)
2018(17691)
2017(34773)
2016(19008)
2015(21382)
2014(21522)
2013(21276)
2012(20255)
2011(18481)
2010(19025)
2009(18041)
2008(18259)
2007(16968)
2006(15115)
2005(13574)
作者
(55267)
(46970)
(46482)
(44398)
(29638)
(22445)
(21206)
(18162)
(17570)
(16843)
(15843)
(15566)
(14830)
(14770)
(14713)
(14420)
(14346)
(13618)
(13563)
(13405)
(11722)
(11692)
(11510)
(10851)
(10710)
(10589)
(10570)
(10212)
(9567)
(9558)
学科
(84015)
经济(83929)
(59623)
管理(49102)
(47872)
(38267)
企业(38267)
方法(34660)
农业(31548)
数学(30223)
数学方法(29885)
中国(21825)
业经(21090)
(20482)
(17304)
地方(16813)
(16664)
(16439)
贸易(16435)
(16010)
(14859)
(13464)
银行(13436)
(12873)
(12551)
金融(12547)
(12313)
理论(12178)
及其(11655)
(11597)
机构
学院(281208)
大学(278372)
(121745)
经济(119228)
管理(107991)
研究(96385)
理学(92728)
理学院(91740)
管理学(90217)
管理学院(89685)
中国(74658)
(64186)
(57791)
科学(57581)
(55878)
(49621)
农业(49465)
中心(45767)
业大(45621)
研究所(44722)
(44093)
财经(43517)
(39493)
(37188)
经济学(37021)
师范(36898)
北京(36150)
(34329)
经济学院(33433)
(32968)
基金
项目(179591)
科学(140971)
研究(134850)
基金(129562)
(112307)
国家(110948)
科学基金(94098)
社会(85753)
社会科(80856)
社会科学(80833)
(70836)
基金项目(67902)
教育(61057)
(58641)
自然(58621)
自然科(57187)
自然科学(57167)
编号(57097)
自然科学基金(56159)
资助(53213)
成果(47609)
(40928)
(40016)
重点(39898)
课题(38344)
(36823)
(35650)
国家社会(35048)
(34962)
教育部(34746)
期刊
(142004)
经济(142004)
研究(83524)
(66548)
中国(55710)
农业(44853)
学报(43267)
(41837)
科学(40127)
管理(35119)
大学(33389)
学学(31511)
(30262)
金融(30262)
教育(28368)
业经(28017)
技术(23174)
(21913)
财经(21312)
经济研究(20905)
问题(19917)
(18361)
世界(15786)
(15460)
农村(15153)
(15153)
农业经济(14590)
技术经济(14489)
(14073)
经济问题(13764)
共检索到42697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李强  
近年来,农民工以家庭形式进入城市务工经商逐渐增加,经典的迁移理论对城乡劳动力流动现象给出了令人满意的解释,但是传统模型更多关注个体,而缺少对家庭进行整体性分析。本文以农民工举家迁移的决策机制为基础构建了一个多期动态模型,模型以生活成本为核心,分析了对城市生活成本信息的积累与修正,以及城市社会网络规模的变化对举家迁移的影响。模型表明农民工家庭中最初迁移者对城市信息的积累和家庭社会网络的扩大能够降低迁移成本不确定带来的风险,并促进举家迁移的发生。随后本文使用一项在北京市的农民工调查数据对上述模型进行了实证检验。是否举家迁移的Probit模型表明家庭结构、自经营的协同效应和务工的机会成本等影响迁移成...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孙战文  杨学成  
农民工市民化进程中家庭式流动的趋势日趋明显。本文基于农民工家庭"成本—收入"预算约束构建静态家庭效用最大化模型,采用库恩—塔克条件和边际净收益分析得到农民工家庭迁移净收益,并进一步构建短期和长期农民工家庭迁移净收益条件模型。通过运用山东调查数据对该"成本—收入"数理模型的实证检验发现,处于迁移不同阶段的农民工家庭面临不同的"成本—收入"约束,其中定居城市决策阶段是农民工家庭向城市迁移过程中的最艰难阶段;农民工家庭迁移城市是一个长期的、艰苦的过程,使一个家庭完成其市民化过程至少需要一二十年的时间。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邹一南  
利用2017年全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数据,探讨农民工自雇就业对其实现举家迁移的影响。研究发现:自雇农民工比受雇农民工更倾向于举家迁移,这一现象在女性、新生代、未受过高等教育、跨省迁移和高收入的农民工身上表现得更为明显。在运用工具变量控制潜在内生性、采取倾向得分匹配法纠正选择性偏误后,上述结论仍然稳健。同时,自雇就业也有利于农民工选择其他家庭化迁移程度较高的迁移模式,自雇就业对农民工家庭化迁移的正向影响随着家庭化迁移程度的提高而提高。农民工自雇就业促进举家迁移主要是通过城市独立居住和农村土地转出的家庭空间资源再配置机制实现,而配偶不工作和老人随迁等家庭劳动力资源再配置机制的作用相对较弱。研究结论表明,通过积极扶持自雇就业等灵活就业形式可以有效促进农民工实现举家迁移,为自雇就业农民工提供城市居住、农地转出等方面的便利有助于这一机制的实现,而城市则应针对性地制定符合自雇就业农民工特点的公共服务政策。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赵明龙   杨柠泽   周静   刘博  
农民工举家迁移不仅是我国以人为核心新型城镇化的关键,而且还是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核心。基于2014-2020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的数据,采用OLS模型分析了数字素养对农民工举家迁移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数字素养对农民工举家迁移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即提升数字素养能够促进农民工举家迁移;与其他农民工相比,数字素养对高学历、已婚的农民工举家迁移的影响更大。为此,政府应全面培育农民工数字素养,激活举家迁移主体的内生动力;完善数字信息服务体系,打造农民工数字素养标准;完善农民工公共服务体系,统筹推进县域城市融合发展。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管煜茹  董晓林  
家庭时间配置对举家迁移农民工自身发展、城市融入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透过家庭研究视角,利用结构化理论的分析框架,从“结构—行动”互构层面探索农民工时间配置的决策逻辑。基于典型案例的研究发现,举家迁移农民工家庭时间配置的优化因为家庭结构的制约而受到外部阻力,又因为夫妻间的分配与磨合而产生内部矛盾。进一步选取结构、经济和文化三重角度归纳出了困境产生的深层次原因,包括“回不去”的农村、随迁子女人力资本投资和城市的学习效应,从政策完善和家庭应对两个方面挖掘出了可能的突围路径,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薛晴  蔡秋宇  
一、引言"十三五"期间(2016~2020年)提出,到2020年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60%、户籍人口城镇化率达到45%。如何才能顺利实现这一目标,加速城镇化进程,其中一个重要的内容就是提高农村劳动力人口向城镇的转移。因此,加快在城市务工的农村人口向城市人口的转移,积极推进农民工城镇化势在必行。我国社会长期处于二元经济结构下,从20世纪90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薛晴  蔡秋宇  
一、引言"十三五"期间(20162020年)提出,到2020年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60%、户籍人口城镇化率达到45%。如何才能顺利实现这一目标,加速城镇化进程,其中一个重要的内容就是提高农村劳动力人口向城镇的转移。因此,加快在城市务工的农村人口向城市人口的转移,积极推进农民工城镇化势在必行。我国社会长期处于二元经济结构下,从20世纪90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陈忠斌  黄露露  
基于中国居民收入调查(CHIP)2002、2007、2008和中国劳动力动态调查(CLDS)2014的农民工数据,采用统计描述和Probit回归分析考察了农民工的居住方式对举家迁移决策的影响及其动态变化过程。实证结果表明:自购房和独立租赁住房的农民工最有可能实现举家迁移,居住在工厂宿舍和建筑工地的农民工难以实现举家迁移;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的农民工最有可能实现举家迁移;在工业部门就业的农民工难以实现举家迁移;家中有老人需要赡养的农民工难以实现举家迁移。考虑到城市房价的飙涨,农民工实现举家迁移成为城市市民的主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孟欣  赵栖泽  
本文基于新经济迁移理论,建立了农民家庭城乡配置劳动力与举家迁移的决策模型;通过模型求解,展示了家庭城乡配置劳动力的三种决策,并认为劳动比较收入是决定和影响上述决策的核心变量;通过进一步分析劳动比较收入变量,本文认为发展现代农业,培育和健全农业要素市场,赋予农民更多的财产权利,可以降低劳动力进城打工的机会成本,促进劳动力城乡转移;同时缓解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将有助于农民家庭做出举家迁移城镇的决策,推动中国城镇化进程。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吴兴陆  亓名杰  
调查发现 ,农民工定居城市的意愿并不十分强烈。这反映出迁移决策影响因素的多样性和层次性。城市较高的收入预期是吸引农民工流入城市的直接动因 ,但农民工的迁移决策 ,特别是持久性迁移决策更多地受社会的、文化的、心理的和个人特征因素的影响。本文依据对浙江省农民工的调查结果进行分析 ,揭示了社会文化方面的因素对农民工留城定居的影响 ,为制定相应政策提供依据。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李强  
农民工的家庭化迁移是中国城市化发展的重要趋势。家庭化迁移和城乡迁移同时发生的"双重迁移"对农民工家庭造成了重大的影响,特别是对于家庭中的女性"双重迁移"引发不同以往的就业决策,并改变了农民工家庭的生活状态。文章在新家庭经济学的分析框架下,实证分析"双重迁移"中各类因素对女性就业选择和工资的影响。结果发现,家庭化迁移会减少女性居家就业和外出就业概率,降低女性就业水平。分析表明学前教育、技能培训等公共服务的可获得性能够提高流动妇女的劳动参与率,而在职培训和教育水平在提高女性农民工收入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孙战文  
本文针对目前农民工家庭成员有序迁移和代际迁移交互影响的现象,基于山东省农民工家庭调研数据,立足研究家庭成员间有序迁移的时间间隔,实现农民工家庭有序迁移与代际迁移现象的分割研究,并探索影响有序迁移和代际迁移动态演进的因素。研究表明,农民工家庭首个农民工迁移表现出与中国农民工流动的宏观趋势和代际特征密切相关的三阶段特征;首个农民工的个体特征不仅影响到自身迁移,还决定后续成员迁移的实现;农民工家庭处于生命周期前、中、后期时,家庭成员结构、年龄结构和支出结构均对迁移产生不同影响,也反映出第一、二代农民工家庭和农民工家庭内第一、二代成员迁移对成员有序迁移直至举家迁移所产生的影响。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朱明芬  
本文基于在杭州务工的543名农民工1995~2008年的追述式抽样调查数据,分析农民工家庭人口迁移态势、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发现,在近14年中,杭州外来农民工家庭人口迁移发生率总体上呈逐年上升的态势,夫妻携子女迁移的情形日益增多,人口迁移间距越来越短,入迁居住方式更加城市化。除了个人特征外,以新迁移理论为依据的家庭因素对农民工家庭人口迁移行为有较好的解释能力。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陈会广  刘忠原  石晓平  
农民工城乡迁移已成为当前我国城乡二元经济社会结构转型中的重要现象和组成部分。本文在土地权益二分为资源禀赋性权益和社会保障性权益的基础上,将土地权益及其社会保险效应纳入经典的Todaro模型进行中国化改进,利用南京市调查数据进行分析后认为,土地权益尤其是土地保障机制的发挥影响着农民工的城乡决策,只要土地的社会保障功能对农民工仍起作用,户籍、城镇社会保障仍是其市民化的制度障碍,面向农民工市民化的土地退出机制设计就需受此约束而不应贸然推进。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李晓阳 黄毅祥 许秀川  
新型城镇化具有创造潜在内需的持续动力.其核心是以人为本.关键点为农民工市民化。本研究以重庆市9个主城区868个农民工的调研数据为样本.在分析当前农民工结构、素质及未来发展预期的基础上.从转户意愿、放弃宅基地意愿、在务工地定居意愿3个维度对农民工“候鸟式”迁移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并研究了新老农民工的代际差异。结果表明.农民工年龄、性别、文化程度、承包地的种植方式、城乡差距、城市打工过程中的居住条件、工作压力等7个因素对其在城乡之间循环流动有重要影响。而宅基地作为农民工最后退路的保障.或因对宅基地的未来收益看涨.大多农民工不愿意放弃宅基地。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