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2895)
- 2023(3974)
- 2022(3354)
- 2021(3216)
- 2020(2652)
- 2019(5824)
- 2018(6008)
- 2017(12064)
- 2016(6559)
- 2015(7279)
- 2014(7259)
- 2013(7292)
- 2012(6666)
- 2011(6121)
- 2010(6332)
- 2009(5948)
- 2008(5787)
- 2007(5612)
- 2006(5167)
- 2005(4530)
- 学科
- 农(43603)
- 济(30758)
- 经济(30621)
- 农业(28945)
- 业(26704)
- 业经(13726)
- 管理(10861)
- 中国(10105)
- 农业经济(9634)
- 方法(9452)
- 村(8899)
- 农村(8895)
- 企(8120)
- 企业(8120)
- 制(7601)
- 发(7424)
- 劳(7341)
- 劳动(7339)
- 土地(6737)
- 数学(6673)
- 数学方法(6628)
- 地方(6579)
- 发展(6548)
- 展(6544)
- 收入(6471)
- 人口(6338)
- 农业劳动(6329)
- 策(6175)
- 建设(5893)
- 动力(5882)
- 机构
- 学院(93870)
- 大学(87822)
- 济(42448)
- 经济(41681)
- 农(39045)
- 管理(37020)
- 理学(32490)
- 理学院(32212)
- 研究(31775)
- 管理学(31743)
- 管理学院(31583)
- 农业(29226)
- 中国(26263)
- 业大(21591)
- 科学(18553)
- 农业大学(17706)
- 京(17636)
- 中心(16585)
- 财(16319)
- 所(16134)
- 江(15257)
- 研究所(14406)
- 经济管理(13990)
- 业(13728)
- 财经(12722)
- 省(12412)
- 范(12350)
- 发(12304)
- 师范(12301)
- 经(11607)
- 基金
- 项目(61558)
- 研究(49437)
- 科学(49013)
- 基金(44318)
- 家(37637)
- 国家(37117)
- 社会(34017)
- 科学基金(31910)
- 社会科(30501)
- 社会科学(30486)
- 省(25722)
- 农(24932)
- 基金项目(24064)
- 编号(22653)
- 教育(20995)
- 划(19748)
- 自然(18182)
- 自然科(17740)
- 自然科学(17736)
- 成果(17735)
- 自然科学基金(17437)
- 资助(16402)
- 发(14594)
- 部(14459)
- 业(14035)
- 课题(13912)
- 国家社会(13365)
- 制(13247)
- 性(13241)
- 重点(13029)
共检索到14608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肖云 王晓辉
农民工中低层灵活就业群体具有农民工和中低层灵活就业人员的"双重"弱势身份。我国的二元劳动力市场主要是通过户籍制度体现的城乡二元结构这一特殊形式呈现出来的,"两个二元"带来的多重社会排斥不仅严重违背了社会公平的原则,而且极大损害了农民工中低层灵活就业群体的权益,不利于灵活就业形式的发展。因此,如何消除社会排斥,是应当高度关注的重要问题。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肖云 文莉 胡同泽
灵活就业是我国需要大力发展的一种就业形式,它对于缓解就业压力具有重要的作用,对于中低层就业群体来说更有着重要的意义。目前灵活就业在数量上得到了一定的发展,但是否能得到内在的可持续性发展还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本文从中低层灵活就业群体就业意愿和就业环境主客观两方面进行评述,并从两者的整合来探讨灵活就业如何得以持续的发展。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高洁 肖云 胡同泽
非正规劳动组织(如社区、公益服务组织)由于它们所需要投入的资金不多、对技术和管理的要求低但创造的岗位多等特征,成为中低层群体灵活就业的新出路。但在具体的实践中,非正规劳动组织中的灵活就业还存在着一些问题,需要在法律、政策方面,管理体制方面,服务体系方面为其打造一个良好的就业平台,扫除就业障碍,切实有效地为中低层灵活就业群体解决就业问题。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高洁 肖云 胡同泽
在贫富差距逐渐拉大的今天,解决中低层群体的就业问题显得更为重要。非正规劳动组织(如社区、公益服务组织)由于它们所需要投入的资金不多、对技术和管理的要求低但创造的岗位多等特征,成为中低层群体灵活就业的新出路。但在具体的实践中,非正规劳动组织中的灵活就业还存在着一些问题,需要在法律、政策方面,管理体制方面,服务体系方面为其打造一个良好的就业平台,扫除就业障碍,切实有效地为中低层灵活就业群体解决就业问题。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肖云 刘昕 张丽娟
中低层灵活就业群体主要由下岗工人与农民工组成,他们是就业群体中的弱势群体,如何对他们进行更好的制度安排,促进灵活就业的发展,对于缓解就业压力有着积极的意义。中低层灵活就业中的两大类群体在就业方面既存在共性又存在区别,对此进行分析能更好地促进他们实现灵活就业,并为政府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提供参考。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李芹 刘万顺
建构了农民工就业歧视的"过程理论"分析模型,对农民工就业歧视现象的内在机理进行了分析,认为制度排斥和非制度排斥造成了就业歧视现象的存在。并对制度排斥和非制度排斥存在的理由进行了探讨,最后对促使农民工就业歧视现象式微的路径进行了理论和现实的探索。
关键词:
过程理论 社会排斥 身份认同
[期刊] 中国特殊教育
[作者]
刘会贵 龚波
农民工在我国当前经济社会发展中已成为一支重要力量。然而,随着国家现代化、城市化进程的深化和转型,农民工的社会排斥问题日益凸显,尤其是新生代农民工在当前经济社会发展中不断呈现出新的特点,他们的社会排斥问题也逐渐由个人发展问题扩大成为群体发展问题。本文立足当前新生代农民工的生活现状、社会需求及其群体特质反思其社会排斥,站在大教育的范畴,探索教育在推进新生代农民工社会融入进程中的作为机制,以求为特殊群体的社会排斥和教育作为、进而推动社会管理创新提供一些理论思考和实践探讨。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高帅 郭铖 张琴
社会排斥如何影响和制约农民工生计,人情支出成为农民工脱贫的助力还是束缚有待考量,针对农民工的多维脱贫研究有利于拓展贫困治理的思路。文章基于中国家庭追踪调查2010—2014年平衡面板数据,运用Biprobit模型分别分析了社会排斥、人情支出对农民工长期多维贫困和摆脱多维贫困的影响。结果表明,农民工摆脱多维贫困可从减少社会排斥着手,然而社会排斥却不是农民工长期多维贫困恶性循环的致因。人情支出较低成为农民工长期多维贫困的束缚,摆脱多维贫困却不能倚重增加人情支出。提升农民工主观福利感受对多维贫困治理具有能动作用,工作满意度提高对农民工多维脱贫产生积极影响,社会地位提升有利于减缓农民工长期多维贫困。
[期刊] 西部论坛
[作者]
肖云 王瑞杰 孙晓锦
年龄结构偏大、受教育程度偏低、经济收入偏少且不稳定、职业流动性较小等特征,使农民工低层灵活就业群体(如"棒棒"群体)在参加城镇职工医疗保险时面临缴费标准较高与缴费能力较低、流动性较强与医保关系转移接续难、参保意愿强烈与医疗保险知识欠缺等矛盾。应合理设置农民工灵活就业群体医疗保险的缴费标准;提升医疗保险统筹层次,实行全国"一卡通"制度;充分发挥社区在医疗保险中的作用,并采取综合措施控制医药费用。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丁明秀
与第一代农民工相比,新生代农民工的社会权利明显改善,但与城市市民相比,新生代农民工的社会权利依然贫困。为此,在分析社会排斥视域下新生代农民工遭遇到制度性的社会排斥造成其社会权利贫困的根源基础上,构建和完善新生代农民工社会权利的保障体系,消除限制歧视政策,增加制度保障,引导新生代农民工参与决策,完善利益表达机制是维护其社会权利的关键所在。
关键词:
社会排斥 新生代农民工 社会权利保障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龚晶 赵姜
本文基于对北京、河南、山东三地农民工的问卷调查,借鉴国外社会排斥的测度方法,建立指标体系,对农民工所遭遇的社会排斥状况进行了定量测度。结果显示,以100分作为全面融入标准,被调查农民工的平均得分仅为42.23分,且96.02%的调查对象得分都在60分以下,说明农民工受到的社会排斥永平较高,且具有普遍性。
关键词:
农民工 市民化 社会排斥 测度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钱正武
学界对农民工市民化进程缓慢的原因缺乏深入的分析,已有的研究多是分析农民工市民化进程中面临的具体障碍与现实困境,并未揭示出根本原因。农民工市民化进程缓慢的根本原因是社会排斥,具体表现为制度排斥、经济排斥、政治排斥、文化排斥、社会关系排斥。各方面的排斥相互影响与叠加,阻碍着农民工市民化的进程。
关键词:
农民工市民化 根本原因 社会排斥
[期刊] 中国图书馆学报
[作者]
张鹏翼
出生于80、90年代的"新生代"农民工已达1.6亿人,占全部外出农民工总数的60%。与第一代农民工相比,"新生代"农民工受教育程度较高,就业领域更广,更为迫切地想要融入城市生活。
[期刊]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作者]
现阶段我国人才工作中有一个突出问题值得注意:相当多的地方和单位都把人才工作的重点放在“高层次人才”方面,而有关中等层次、低层次人才的工作既没有计划,也很少被提及, 查各地方政府人事部门的网站, 其中公布的人才工作计划、意见、安排等等,情况基本如此。把高层次人才工作作为工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作者]
刘丽
在新生代农民工融入城市的过程中,社会资本与社会排斥共同构成了其"驻"与"返"判断的两个重要因素。不同的社会资本类型可以为新生代农民工提供更多的就业信息,拓宽新生代农民工的就业途径,为他们之间以及他们与相关组织系统之间建立信任关系,从而提高他们的活动效率。但是,新生代农民工在城市社会面临的政治、经济、制度、文化等方面的"社会排斥"却制约了这种资本的效力,从而阻碍了新生代农民工融入城市的进程。因此,新生代农民工要想留在城市完成继续社会化的过程,必须明确以下路径:从滞留(共栖),到城市适应,再到城市融入(竞争、合作、内化与认同等),最后实现融合(共生)。
关键词:
新生代农民工 社会资本 社会排斥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