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856)
- 2023(9769)
- 2022(8308)
- 2021(7677)
- 2020(6853)
- 2019(15812)
- 2018(15674)
- 2017(31800)
- 2016(17564)
- 2015(20114)
- 2014(20334)
- 2013(20598)
- 2012(19358)
- 2011(17339)
- 2010(17595)
- 2009(16582)
- 2008(16719)
- 2007(15504)
- 2006(13607)
- 2005(12214)
- 学科
- 济(83401)
- 经济(83317)
- 业(54673)
- 农(47244)
- 管理(43166)
- 方法(38756)
- 数学(35444)
- 数学方法(35204)
- 企(32835)
- 企业(32835)
- 农业(31065)
- 中国(22072)
- 财(19573)
- 业经(19298)
- 地方(18161)
- 制(15657)
- 贸(14781)
- 贸易(14776)
- 易(14324)
- 学(14287)
- 发(12614)
- 银(11368)
- 银行(11344)
- 融(11162)
- 金融(11160)
- 务(11114)
- 财务(11099)
- 财务管理(11063)
- 行(10771)
- 体(10560)
- 机构
- 学院(258429)
- 大学(256264)
- 济(112810)
- 经济(110618)
- 管理(99682)
- 理学(86523)
- 研究(86087)
- 理学院(85590)
- 管理学(84319)
- 管理学院(83825)
- 中国(67059)
- 农(62665)
- 京(53095)
- 科学(51968)
- 财(49780)
- 农业(48318)
- 所(44237)
- 业大(44220)
- 中心(42342)
- 江(40443)
- 财经(39998)
- 研究所(39866)
- 经(36502)
- 经济学(35305)
- 范(33241)
- 北京(33052)
- 师范(32929)
- 经济学院(32291)
- 州(31378)
- 农业大学(29921)
- 基金
- 项目(170276)
- 科学(134014)
- 研究(125131)
- 基金(124170)
- 家(107220)
- 国家(106236)
- 科学基金(90907)
- 社会(80917)
- 社会科(76359)
- 社会科学(76333)
- 省(66937)
- 基金项目(66479)
- 自然(57376)
- 教育(56914)
- 自然科(56042)
- 自然科学(56023)
- 划(55688)
- 自然科学基金(55043)
- 编号(51636)
- 资助(51180)
- 成果(41450)
- 部(39402)
- 发(37793)
- 重点(37791)
- 农(35122)
- 课题(34890)
- 创(34762)
- 国家社会(33445)
- 教育部(33408)
- 人文(32757)
- 期刊
- 济(127180)
- 经济(127180)
- 研究(73401)
- 农(64970)
- 中国(51596)
- 农业(43687)
- 学报(40663)
- 科学(37399)
- 财(37295)
- 大学(31546)
- 学学(30153)
- 管理(29665)
- 融(28094)
- 金融(28094)
- 业经(26101)
- 教育(22172)
- 业(20862)
- 技术(20602)
- 财经(19987)
- 问题(19136)
- 经济研究(18228)
- 经(17061)
- 农村(14927)
- 村(14927)
- 农业经济(14362)
- 版(14317)
- 世界(14196)
- 技术经济(13479)
- 统计(13271)
- 经济问题(13004)
共检索到38288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杨欣 方天堃 于学文
随着经济的发展,科技水平的提高,城镇化水平不断加快,农村劳动力供给过剩以及城市劳动力相对短缺导致了农民工这一群体的出现。农民工从外在就业表像看融入了城市社会生活,为城镇补充了劳动力这一基本的要素,带来了经济总量的增长与经济结构的变化。但同时也存在着一定的分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张秋秋 金刚
本文运用2011年针对辽宁省沈阳市964名新生代农民工的调查数据,利用最优尺度分析方法对新生代农民工就业能力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年龄、受教育程度和就业前接受培训情况是影响新生代农民工就业能力的显著因素。同时,不同年龄、不同学历水平、不同技能的新生代农民工就业能力的影响因素存在明显差异,需要区别对待。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黄庆玲 张广胜
本文运用2012年辽宁省沈阳市310名新生代农民工的问卷访谈数据,利用交互分析和mlogit回归方法对新生代农民工多元定居意愿及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调查结果表明,在沈阳务工的新生代农民工"留城"与"回乡"意愿各占样本的近一半,另家乡中小城市成为其未来城市定居去向的重要选择。不同年龄、性别、婚姻状态、家庭年收入、职业类型及来源地的新生代农民工未来定居地选择具有明显差异。
关键词:
新生代农民工 沈阳 定居 家乡县级市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郭震
文章以我国经济增长方式转变过程中,不断扩大的收入差距为背景,在2012年中国居民收入调查数据基础上,比较了农民工和城镇职工在不同单位、行业的就业机会,并测算了农民工就业歧视程度。研究结果表明,农民工在不同类型单位、不同行业存在不同程度的就业歧视。从农民工就业歧视的部门分布来看,公有制部门农民工就业歧视较严重,私营企业和自由职业者不存在就业歧视。从农民工就业歧视的行业分布来看,政府机关、金融保险行业就业歧视较大;餐饮业就业歧视较小,制造业、建筑业、其他服务业、零售业不存在就业歧视。
关键词:
农民工 就业歧视 劳动力市场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杨肖丽 景再方
本文通过对沈阳市农民工的实证调查数据进行回归,研究农民工的迁移距离与职业类型之间的相关关系。研究显示,农民工的职业类型与迁移距离显著相关,随着农民工职业类型的上升,迁移距离增加;超过一半的农民工选择近距离迁移,长距离迁移的农民工比例较小,但职业类型较高;具有某些专长、能够从事更高收入职业的农民工为了寻找更好的就业机会而更有可能长距离迁移;男性农民工比女性迁移距离更远;有两个孩子的农民工比其他农民工的迁移距离更远。
关键词:
农民工 职业类型 迁移距离 回归分析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戚迪明 张广胜
农民工职业流动是否对其城市定居产生影响?本文基于辽宁省沈阳市农民工的微观数据,构建了一个农民工城市定居意愿的计量模型,实证分析农民工职业流动与其城市定居意愿之间的相关关系。研究显示,职业稳定性、受教育年限、婚姻状况、居住状况、老家离打工城市距离和务工城市中是否有亲戚都对农民工城市定居意愿具有重要的解释作用;农民工职业流动因素中职业稳定性与定居意愿呈显著正向关系,即农民工在城市务工期间其每份工作的时间越长,其城市定居意愿越强;农民工的职业流动率和职业流动的类型对定居意愿影响不显著。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陈宪 黄健柏
本文在对中国劳动力市场分割分析的基础上,实证分析了劳动力市场分割对农民工就业的影响。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中国劳动力市场分割联合对农民工就业有显著影响,农民工就业与劳动力市场城乡分割和行业分割负相关。进一步研究表明,不考虑地区分割变量情况下在农民工就业与其他三类分割变量之间建立的模型更为优化可靠。
关键词:
劳动力市场分割 农民工 就业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于学文 杨欣
利用沈阳市281份农民工抽样调查样本,以职业流动次数作为衡量劳动力职业稳定性的指标,运用负二项回归对农民工职业稳定状况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受教育程度、就业距离及工作年限是影响农民工职业稳定性的主要因素。对受教育程度较低的劳动者来说,人力资本水平的提升会加速职业流动。
关键词:
职业稳定性 流动 农民工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杨欣 王秋兵 于学文
本文基于沈阳市271份调查数据,对城市次级劳动力市场的农民工的日工作时间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认为,通过增加培训等人力资本提升的措施对降低农民工的工作强度具有显著影响。
关键词:
工作强度 农民工 就业质量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杨肖丽 景再方
随着经济的发展,农民工群体日益分化成长期稳定定居在城市的群体和仍然处于频繁流动中的群体两部分。采用五个变量将农民工分为暂时迁移和永久迁移两种迁移模式,并选取不同的变量解释其经济地位和社会地位,采用似不相关回归法对暂时迁移和永久迁移农民工的经济地位和社会地位的差异进行计量分析。结果表明,暂时迁移与永久迁移群体在经济地位与社会地位的某些方面存在显著差异,永久迁移者的消费水平高于暂时迁移者,其职业声望显著高于暂时迁移者,且在居住方式上显著优于暂时迁移农民工。
关键词:
迁移模式 农民工 经济地位 社会地位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刘晶晶
随着新生代农民工就业队伍的不断扩大,新生代农民工在就业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越来越多。国内专家学者对新生代农民工的研究基本是新生代农民工的收入状况、消费水平及结构、社会保障、进城务工原因、农民工自身及其子女的教育以及户籍制度等问题。很少基于个体研究新生代农民工的可就业能力,所以本研究主要就是基于新生代农民工的个体就业能力。
关键词:
新生代农民工 就业能力 个体因素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栾云云 张广胜
目前,新生代正成为农民工群体中社会各界越来越关注的特殊部分,他们带着憧憬和梦想走进城市,在市民化进程中其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已经潜移默化的受到了城市市民的影响。分析新生代农民工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的变化和特征,对于有针对性的提出实现农民工市民化的途径和对策,推进农民工市民化进程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新生代农民工 市民化 生活方式 价值观念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苏燕平 谷小勇 杨学军
农民工就业问题是我国解决"三农"问题和推进城市化的关键,难点在于农民工就业的弱势特征。本文从劳动力产权的角度分析了农民工就业弱势的原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完善农民工劳动力产权和维护农民工权益的几点思考。
关键词:
农民工 劳动力产权 就业弱势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宋玉静
本文从农业经济增长、农民收入增加和土地产出率提升等三个研究视角出发,通过运用最小二乘法构建不同的线性回归模型,深入分析了“十二五”时期以来沈阳市农村劳动力转移对农村经济发展产生的影响效应。实证研究结果表明,随着沈阳市农村劳动力转移数量的增加,对农业经济增长、农民收入增加和土地产出率提升均产生不同程度的促进作用,并从积极开展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加快建立健全全方位农村劳动力就业保障等方面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杨欣 胡曼曼 于学文
农民工城市融入问题已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焦点。社区作为基本的社会单元,是农民工融入城市提升归属感最为重要的通道。社交网络是建立维持与他人联系的重要方式,直接决定了农民工社区融入状况。本文基于沈阳市530份实地调研数据,运用回归分析方法,系统探究社交网络对沈阳市农民工社区归属感的影响。结果认为:社交网络及其中的互动频率、关系强度、互惠交换均对沈阳市农民工的社区归属感有显著正向影响。
关键词:
社区归属感 社交网络 农民工 社区居民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