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680)
- 2023(14884)
- 2022(12677)
- 2021(11830)
- 2020(10073)
- 2019(22975)
- 2018(23074)
- 2017(45235)
- 2016(24443)
- 2015(27650)
- 2014(27664)
- 2013(27961)
- 2012(25488)
- 2011(22941)
- 2010(23184)
- 2009(21966)
- 2008(21862)
- 2007(19644)
- 2006(17724)
- 2005(15816)
- 学科
- 济(105974)
- 经济(105842)
- 业(102062)
- 企(84449)
- 企业(84449)
- 管理(83103)
- 农(48079)
- 方法(47039)
- 数学(37666)
- 数学方法(37344)
- 业经(34478)
- 农业(31916)
- 财(31810)
- 中国(27845)
- 制(23168)
- 务(22623)
- 财务(22563)
- 财务管理(22535)
- 企业财务(21330)
- 技术(20472)
- 贸(19250)
- 贸易(19238)
- 易(18757)
- 策(18541)
- 地方(18521)
- 和(18466)
- 理论(17934)
- 学(17484)
- 划(17420)
- 体(17105)
- 机构
- 学院(363142)
- 大学(358223)
- 管理(151578)
- 济(151385)
- 经济(148354)
- 理学(130726)
- 理学院(129487)
- 管理学(127770)
- 管理学院(127121)
- 研究(113567)
- 中国(89477)
- 京(75707)
- 财(70242)
- 农(68145)
- 科学(67553)
- 所(56343)
- 财经(56121)
- 业大(56055)
- 江(54091)
- 中心(52277)
- 农业(52232)
- 经(50844)
- 研究所(50647)
- 北京(47494)
- 经济学(43996)
- 范(43975)
- 师范(43661)
- 州(43496)
- 经济管理(41425)
- 财经大学(41156)
- 基金
- 项目(237851)
- 科学(188383)
- 研究(178661)
- 基金(173184)
- 家(148347)
- 国家(146939)
- 科学基金(128101)
- 社会(113911)
- 社会科(107671)
- 社会科学(107643)
- 省(93942)
- 基金项目(92732)
- 自然(81712)
- 教育(79936)
- 自然科(79789)
- 自然科学(79769)
- 自然科学基金(78379)
- 划(76697)
- 编号(75016)
- 资助(70339)
- 成果(59646)
- 部(52935)
- 重点(51692)
- 创(51273)
- 发(51188)
- 课题(49364)
- 创新(47178)
- 业(46343)
- 国家社会(46209)
- 制(45628)
- 期刊
- 济(174720)
- 经济(174720)
- 研究(106737)
- 农(67997)
- 中国(65863)
- 管理(57256)
- 财(54396)
- 学报(51492)
- 科学(49953)
- 农业(46038)
- 大学(40279)
- 学学(38315)
- 融(34698)
- 金融(34698)
- 业经(34471)
- 教育(33946)
- 技术(32268)
- 财经(27362)
- 经济研究(25467)
- 问题(23957)
- 业(23380)
- 经(23343)
- 技术经济(20288)
- 理论(18288)
- 现代(18118)
- 商业(17943)
- 科技(17015)
- 版(16929)
- 实践(16509)
- 践(16509)
共检索到53586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彭红碧
我国农民工工资水平形成于农民工与企业的博弈过程中,其高低取决于双方的博弈力量。农民工在宏观、中观、微观三个层面的弱势性决定了其相对博弈力量几乎为零,其工资水平处于较低的位置,并呈现出扭曲性偏低的特征。这是我国城乡分割和重城轻乡制度安排的必然结果,而改革传统的城乡制度安排、消除农民工博弈力量的制度约束、使其工资水平真正成为市场机制作用的结果则是提高农民工工资水平的政策出路。
关键词:
农民工工资 博弈弱势 低水平 制度性扭曲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彭红碧
我国农民工工资水平不以其劳动力供求为导向而长期偏低甚至被扭曲、及其与社会经济发展不一致所透露的非公平性,直接取决于农民工在其工资决定中的弱势地位,包括供求弱势、机会成本弱势、人力资本弱势和劳动力市场属性弱势。而农民工的弱势性又根源于具有显著城市偏向和歧视因素特征的城乡关系,正是后者通过对农业生产收益、公共产品供给等方面的制约决定了农民工的上述弱势。农民工工资水平问题实际上根源于重城轻农、抑农的城乡关系,而改变这种城乡关系、构建新型城乡关系则是实现农民工工资水平公平性的前提。
[期刊] 建筑经济
[作者]
张建设 侯芳 徐悠 张玉
以建筑业农民工工资水平为研究对象,基于现行劳动法规及职工工作制度,对农民工实际工资进行了月工作天数、日工作小时、"五险一金"等方面的修正,得出了农民工实际工资对应的法定工作制度下的标准工资,并将该标准工资与典型地区最低工资标准及2013年应届大学毕业生企业就业岗位工资进行了对比分析。分析表明,现阶段我国建筑业农民工工资应该还有合理的提升空间。
关键词:
建筑业 行业管理研究 农民工 工资水平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王建国 李实
本文基于最新的2011年和2012年流动人口监测调查数据,主要考察了城市规模对农民工工资水平的影响。结果发现,首先,大城市的农民工工资水平比小城市高,但这很大程度上并不是因为他们的技能水平更高。其次,城市规模扩张能提高农民工工资水平。农民工工资对城市规模的弹性系数在4.0%~4.2%之间,但该系数明显低于已有文献报告的城市当地工人的相应系数。最后,综合考虑到城市间的工资、生活成本和便利性差异等,农民工从大城市获得的真实实际工资或效用水平更高。改革户籍制度,减少农民工的空间流动性障碍,将使得农民工更受益于大城市。本文控制了农民工潜在的城市选择性偏差,克服了当前城市规模的潜在内生性。
关键词:
城市规模 农民工 工资 生活成本 便利性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徐永新
文章认为,就业歧视、农民工素质偏低、城市化滞后和产业结构不合理以及有关部门调控监管不力等是造成农民工工资水平偏低的重要原因。深化就业制度改革、加快城市化进程和第三产业发展、加大对农民工培训力度、建立健全农民工工资正常增长机制等,是推动农民工资性收入持续增长的重要举措。
关键词:
农民工 农民工资性收入 就业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叶静怡 薄诗雨 刘丛 周晔馨
本文在身份定位模型框架下研究社会网络层次对农民工工资水平的影响。基于2009年北京市农民工调查数据的计量结果,支持了高层次社会网络影响归属该网络的农民工、使得后者工资水平提高的假设;支持了高层次社会网络除了帮助农民工找工作之外,也可以在就业后通过影响行为模式和生产率来提高工资水平的假设。本文用倾向得分匹配的平均处置效应处理可能的内生性偏误,结论通过了较为严格的稳健性检验。政府鼓励农民工构建基于城市就业和生活的新型社会关系以及高质量的社会网络,不仅可能提高农民工的劳动生产率和相应的工资水平,而且可能提高整个国家人力资本投资的回报水平和劳动生产率水平。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李晓宁 马启民 昝梦莹
采用博弈论和新古典经济学的价值分析方法,研究我国在初次分配过程中农民工工资长期被压低的问题,认为我国农民工工资是被严重扭曲的,这必然造成了农民工权益损失;通过分析企业之间以及企业与农民工之间的不公平博弈,认为企业会一致采取扭曲农民工工资的联盟行动,而农民工在博弈过程中往往是被动、弱势的;另外分析了我国买方垄断的农民工劳动力市场的不合理定价机制,认为农民工实际得到的报酬低于企业的边际收益,说明企业存在对农民工的"剥削"问题。因此,我国农民工工资形成机制是不公平的,需要通过改革措施将农民工工资提高到合理水平。
关键词:
农民工工资 价格扭曲 博弈 买方垄断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魏丹
农民工劳动力市场供求变化影响下,建筑业农民工的工资水平近年来有所提升,但群体内部呈现明显分化现象,且工资水平差距越来越大。福建L小工地个案的调查研究表明:分包层级、技术差异及性别差异因素决定了建筑业农民工资收入水平,农民工内部群体工资收入水平分化非常明显,整体上呈现分包层高收入、普通工人中等收入和女性工人低收入的特征。因此,在现有分包机制难以改变的情况下,改善建筑业农民工内部收入差距的途径在于:加强农民工培训,提高农民工技术水平;重建建筑业文化,开发女性农民工人力资本。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章元 陆铭
本文基于中国22个省份的农户调查数据研究了社会网络在城市劳动力市场上对于农民工工资水平的影响,并利用农民工祖辈的社会背景及是否来自革命老区作为工具变量考察了社会网络可能具有的内生性是否会导致估计偏误。本文发现:只有非常微弱的证据表明拥有更多的社会网络能够直接提高农民工在城市劳动力市场上的工资水平,它在具有较高竞争性的城市劳动力市场上的主要作用是配给工作,但并不能直接改变劳动力市场的均衡价格水平,它只能通过影响农民工的工作类型而间接地影响他们的工资水平。
关键词:
社会网络 劳动力流动 农民工工资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夏怡然
文章通过构建可变必需支出约束下的农民工劳动供给模型,对经典的劳动供给理论进行了修正,并利用浙江省温州市农民工的调查数据对模型进行了实证检验。文章指出,由于农民工的劳动供给受到必需支出的约束,经典劳动供给曲线将在低工资水平处出现一个拐点,在拐点工资率以下,农民工的劳动供给与工资率之间存在反向变动关系,当工资率下降时,农民工将适当地压缩必需支出,增加劳动时间,减少闲暇时间;当工资率上升时,农民工将适当地提高必需支出,减少劳动时间,增加闲暇时间。另外,非劳动收入、可支配的时间总量、物价水平等外生变量也将影响农民工的劳动供给。
关键词:
农民工 劳动供给 可变必需支出
[期刊] 世界经济文汇
[作者]
章元 李锐 王后 陈亮
本文基于一个来自中国农村的民工样本实证分析了利用家庭层面和社区层面的社会网络对于民工就业的地点、工作类型以及工资水平的影响,主要的研究结论如下:首先,利用社区层面的社会网络外出就业,基本上不能直接增加民工从事非农就业的机会,也不能直接增加民工的工资;其次,利用家庭层面的社会网络,也不能直接增加民工从事非农就业的机会和提高他们的工资水平,但是却可以增强他们的流动性,使得他们能够跨越更远的距离,到达离经济增长的"核心"地区更近的劳动力市场,从而在那里找到更多的机会从事非农就业,以及找到更高工资的工作岗位。这表明家庭层面社会网络对民工工资水平只具有间接效应,而不具有明显的直接效应。这一结果加深了我们...
关键词:
社会网络 民工 工资水平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易露霞 黄蓉
我国农民工工资在1985-1995年非常平稳,但从1996年开始不断上涨,特别是2004年以后出现加速上涨的态势。农民工工资上涨对工业、农业和城市建设等都产生了影响。农民工工资变动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刘易斯拐点、生活成本上升和中央惠农政策等。在不断增加农民工工资的情况下,政府在制定政策应该促进产业升级、提高农民工技能和促进新农村建设等。
关键词:
农民工工资 影响因素 惠农政策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孟艳春
本文通过对农民工工资构成分析 ,试图说明农民工工资已远远低于其劳动力价值。农民工的低工资成就了“三大资本”的发展壮大 ,也将造就中国“世界工厂”的地位。从目前中国的政策取向看 ,农民工在劳资关系中的从属地位还难以扭转
[期刊] 改革
[作者]
农民工城市贫困项目课题组 李善同
利用国家统计局2004年对31个省(市、区)的69000个农村住户和7100多个行政村的外出务工人员调查资料,以及项目组2007年在广州、北京、南京、兰州4城市的问卷调查数据和在广州、亳州和西安等地的实地调研情况,对近年来农民工总体特征及贫困状况、收入水平变动、农民工子女的教育问题、农民工在城市中的医疗保健和住房状况等进行考察和分析。结果表明,现阶段我国农民工面临着严重的贫困问题。必须采取进一步的政策措施,为农民工的生存发展提供更好的保障和服务,提高其生活水平,促进社会公平和社会和谐发展。
关键词:
农民工 工资水平 子女教育 住房 医疗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柯炳生
本文针对农民工工资水平的不断增长对现在和未来可能带来的深刻影响进行分析和预测。近年来,我国农民工工资一直保持着高速增长趋势,在2008—2018年间提高了两倍多,从绝对值看平均每年月工资提高200元以上。农民工工资收入水平的不断增长有着突出的积极作用,其中最重要的是确保了近年来农民收入的持续高速增长,但同时也拉动了农村劳动力价格水平,拉动了农产品生产成本上涨,农业机械化水平亦同时呈快速提升态势,也使得土地的社会保障功能明显地下降了,这有利于土地的流转。农民工工资的提高对农村居住状态的影响,现在是潜在的,未来将日益显性化,农民工尤其是新生代农民工城市化的意愿日益强化,越来越多的外出农民工已经开始在老家所在的中小城市尤其是县城和中心镇购买商品房,农村宅基地的两难困境也会迎刃而解。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