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999)
- 2023(10997)
- 2022(9008)
- 2021(7894)
- 2020(6786)
- 2019(14986)
- 2018(14864)
- 2017(29901)
- 2016(15462)
- 2015(17264)
- 2014(17345)
- 2013(17640)
- 2012(16302)
- 2011(14532)
- 2010(14978)
- 2009(14434)
- 2008(14214)
- 2007(13121)
- 2006(12167)
- 2005(11196)
- 学科
- 济(99086)
- 经济(98989)
- 业(81310)
- 企(64573)
- 企业(64573)
- 管理(56873)
- 农(45190)
- 方法(33232)
- 业经(30402)
- 农业(30189)
- 财(27207)
- 数学(25652)
- 数学方法(25581)
- 地方(21834)
- 中国(21090)
- 制(17711)
- 务(16886)
- 财务(16882)
- 财务管理(16866)
- 企业财务(15894)
- 技术(15534)
- 策(15525)
- 体(14649)
- 划(13499)
- 和(13382)
- 发(13092)
- 贸(12657)
- 贸易(12647)
- 地方经济(12359)
- 易(12242)
- 机构
- 学院(238651)
- 大学(228098)
- 济(123511)
- 经济(121721)
- 管理(98163)
- 理学(84067)
- 理学院(83390)
- 管理学(82669)
- 管理学院(82233)
- 研究(77193)
- 中国(64561)
- 财(53783)
- 农(49214)
- 京(45326)
- 财经(42161)
- 科学(40453)
- 经济学(38902)
- 经(38199)
- 所(38049)
- 江(37958)
- 农业(36883)
- 中心(35477)
- 经济学院(34990)
- 业大(34557)
- 研究所(33565)
- 经济管理(30591)
- 财经大学(30316)
- 州(28562)
- 北京(28003)
- 商学(27948)
- 基金
- 项目(147308)
- 科学(119106)
- 研究(112353)
- 基金(110321)
- 家(92895)
- 国家(91916)
- 科学基金(81796)
- 社会(79264)
- 社会科(74997)
- 社会科学(74976)
- 省(58787)
- 基金项目(58660)
- 自然(48174)
- 教育(47436)
- 自然科(47104)
- 自然科学(47094)
- 自然科学基金(46333)
- 划(45282)
- 编号(44459)
- 资助(43627)
- 业(35224)
- 发(34722)
- 国家社会(33832)
- 成果(33656)
- 部(33610)
- 创(33270)
- 重点(31644)
- 制(30894)
- 创新(30303)
- 人文(30240)
- 期刊
- 济(154498)
- 经济(154498)
- 研究(74303)
- 农(53081)
- 中国(45331)
- 财(43813)
- 管理(39560)
- 农业(35347)
- 科学(29982)
- 业经(29430)
- 学报(27131)
- 融(26863)
- 金融(26863)
- 经济研究(24094)
- 大学(22986)
- 学学(22780)
- 财经(22317)
- 技术(21969)
- 问题(20342)
- 经(19488)
- 业(17990)
- 技术经济(17098)
- 世界(16289)
- 农村(14705)
- 村(14705)
- 农业经济(14215)
- 经济问题(13974)
- 商业(13136)
- 贸(12952)
- 现代(12859)
共检索到37279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陈贵富
本文构筑二元劳动力市场理论模型分析显示,农民工增加会提高非农业部门GDP增长、扩大城镇技术劳动力与非技术劳动力部门间收入差距。采用1993—2007年29个省份的省际动态面板数据,利用GMM模型对农民工增加与城镇技术劳动力与非技术劳动力部门间收入差距动态关系进行实证分析显示,农民工的增加会提高全国非农业部门GDP增长、会扩大全国城镇单位技术劳动力行业与非技术劳动力行业之间收入差距,农民工的增加对非农业部门GDP增长与城镇平均劳动报酬差距的影响存在明显的地域性特征。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杨浩然 刘悦 刘合光
文章以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对农业总产出增长贡献率作为衡量指标,比较了中美两国农业部门在经济结构转型背景下的发展水平。分析发现,中国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对农业总产出增长贡献率低于美国,但中国全要素生产率增长贡献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已取代要素投入数量的增长,成为农业部门产出增长的主要动力。中美两国的经济结构转型阶段不同,在一定程度上解释了两国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贡献率之间的差异。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周传豹
笔者把农业部门内种植业、畜牧业和渔业的生产结构变迁分解为合理化和高级化两个方面,构建了关于新时期我国农业结构调整与农业增长和农业生产周期的模型,并对我国农业"结构红利"的存在做了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在"快"增长效应方面,不管是农业部门内部的短期调整还是农业生产外延的长期扩张,均有利于农业增长潜力的释放;而在"稳"增长方面,农业结构的扭曲程度越高越不利于形成对农产品市场的平稳预期,如果不对农业结构扭曲做深度的调整,有理由预期未来我国农产品市场的周期震荡仍将持续甚至加剧;而农业结构的高级化有利于农业生产的
关键词:
结构红利 农业增长 农业周期 转型农业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周传豹
笔者把农业部门内种植业、畜牧业和渔业的生产结构变迁分解为合理化和高级化两个方面,构建了关于新时期我国农业结构调整与农业增长和农业生产周期的模型,并对我国农业"结构红利"的存在做了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在"快"增长效应方面,不管是农业部门内部的短期调整还是农业生产外延的长期扩张,均有利于农业增长潜力的释放;而在"稳"增长方面,农业结构的扭曲程度越高越不利于形成对农产品市场的平稳预期,如果不对农业结构扭曲做深度的调整,有理由预期未来我国农产品市场的周期震荡仍将持续甚至加剧;而农业结构的高级化有利于农业生产的稳定,这主要是由于高级化的过程内生于农产品市场的日益成熟和法律法规的完善,农业结构高级化的本质就是以市场来抗衡市场。因此,政府在制定农业发展战略时,应在强调农业各部门结构合理化的同时,推进农业结构的高级化,充分发挥农业结构红利对农业经济增长的持续推动作用。
关键词:
结构红利 农业增长 农业周期 转型农业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范丽霞 李谷成 蔡根女 冯中朝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政策优势发挥殆尽后,到底是什么因素支撑了中国农村经济的长期增长?这是一个值得令人深思的命题。本文在利用全国和湖北省农村固定观察点所形成的村域微观数据的基础上,试图来回答这一问题,并得出了一些有益的结论。本文认为,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的中国农村所进行的工业化、非农化选择了一条建立小规模、劳动密集型、本地化企业的发展道路,充分发挥了劳动力丰富的比较优势;农村工业化、城镇化所带来的农村就业结构转换和产业结构调整支撑了中国农村经济的长期增长;增长的关键是劳动力从农业到非农部门的再配置与自由化。
关键词:
经济增长 农村工业化 劳动力转移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邢春冰
本文利用2005年全国人口普查数据考察了城镇地区农民工与城镇职工的收入差距。结果表明,农民工的平均劳动收入水平显著低于城镇职工;从个人特征来看,农民工的教育水平主要集中在初中和小学,平均教育水平远远低于城镇职工;农民工的年龄结构更加年轻;农民工更多的集中在制造业和服务业,所从事的工作主要是与生产和服务有关的职业。进一步的Oaxaca-Blinder分解结果表明,农民工与城镇职工小时收入的差异有90%左右是由劳动者的特征差异造成的,价格差异所导致的收入差异仅为10%。在所有的分解结果中,教育水平始终是造成两者收入差距的最主要原因。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陈宏 银路
农业部门与国民经济其它部门经济效益的关系研究成都电子科技大学管理工程系陈宏,银路一、引言农业是人类社会衣食之源,生存之本,其兴衰成败,关系到整个国民经济的的全局。农业部门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础部门,一方面直接提供人民生活所必需的粮食和食物,一方面为各部门...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佟大建 应瑞瑶
提高农民工的收入并不断缩小其与城镇职工的工资差距对扩大中等收入群体规模和扎实推动共同富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运用2017年全国流动人口卫生计生动态监测调查流动人口问卷(C)和户籍人口问卷(D)数据,从农民工收入增长及与城镇职工工资差距缩小的视角探究了居住证的共同富裕效应。研究发现,(1)持有居住证可显著提高农民工的收入并缩小农民工与城镇职工工资差距,即居住证具有显著的共同富裕效应,上述结论在多种稳健性检验下依然成立。(2)进一步研究表明,职业地位提升、社会资本积累、身份认同提高是居住证提高农民工收入和缩小与城镇职工工资差距的作用机制。(3)异质性分析发现,居住证对跨省流动、受教育水平低、有劳动合同、新一代农民工收入增长和与城镇职工工资差距缩小的作用更强。综上,本文认为应破除居住证的申领门槛并提高持证者的权益,为推动共同富裕提供坚实基础。
关键词:
居住证 农民工 工资差距 共同富裕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刘名祝
经济实体化有两个条件 :一是相对独立性 ,二是可提供社会所需产品或服务。经济实体化程度决定于生产力发展水平 ,与生产力和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在我国 ,随着农业的发展和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推进 ,农业部门经济实体化已成为一种必然趋势 ,而且目前也具有一定的客观条件。有关各个方面应采取积极有效措施促进早日实现农业部门经济实体化。
关键词:
农业部门 经济实体化 目标 意义 措施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邢春冰 罗楚亮
根据人口普查数据,本文利用DFL分解和综合技能模型两种半参数方法讨论了农民工与城镇职工小时工资收入差距的形成原因。结果表明,假设农民工具有与城镇职工相同的回报系数(技能价格),其反事实平均收入水平不仅不会上升,反而略有下降;农民工内部的收入差距将有所上升。综合技能模型的结果表明农民工的技能回报具有非线性形式,高技能者的回报率高于低技能者。该模型的结果同时说明了测量误差问题的重要性。
关键词:
农民工 收入差距 半参数方法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何勤 艾小青 冯虹
本文对比分析了2008-2013年间我国农民工和城镇职工的收入及增长情况,农民工收入的增长要快于城镇职工,比值计算的两者收入差距在缩小。进一步的,基于劳动力市场中的行业分布,利用泰尔指数测度了两个群体之间的收入差距,发现群体收入差距大于行业收入差距,即群体属性,农民工还是城镇职工的身份对收入差距的影响比行业选择更大。短期内需要建立城乡协调的劳动力市场,长期发展需要建立统一的劳动力市场,创造公平的市场环境;不断完善农民工的利益表达机制,建立农民工发展成果共享机制,创造公平的分配环境;通过增加社会保险福利,提高农民工的整体收入;逐步推进户籍制度改革,建立以居住地为基本单元的人口管理和服务体制,提供...
关键词:
行业分割 农民工 泰尔指数 收入差距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孔祥利 张欣丽
基于农民工城市工资性收入和农村收入的二元性,本文采用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077份农民工消费调研数据,实证分析了工资性收入与农村收入及差距对农民工消费及城镇化的影响。结果表明:农村收入对消费的促进作用大于工资性收入,城乡收入二元差异抑制了消费,社会保障制度对农民工消费的促进作用有限。为此,要增加农民工农村财产性收入,促进城乡社会保障制度一体化,释放农民工消费潜能,加快其市民化进程。
关键词:
农民工消费 工资性收入 农村收入 城镇化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李俊霖 莫晓芳
本文运用1978-2002年中国城镇居民收入分配差距、消费需求与经济增长数据,通过计量模型对三者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数据表明我国城镇居民收入分配差距持续扩大是经济增长过程中消费需求不足的重要原因。
关键词:
收入分配 消费需求 经济增长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过建春
本文通过海南农业部门模型 ,介绍一种农业政策分析和决策分析工具。其目的在于创建一个区域性非线性农业部门模型 ,为省级农业政策分析和预测决策提供一种较系统的、科学的定量化分析工具。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陈珣 徐舒
本文从动态同化(assimilation)的新视角,研究了农民工与城镇职工的工资差距。文章针对该问题特有的数据结构,构建了一种新的非线性工具变量回归方法,对移民工资同化研究中固有的内生性问题进行了纠正。实证结果显示,农民工在城镇每多待一年,其相对工资将增加1.4%。这表明不同初始工资的农民工需要经过10—58年后才能达到与城镇职工同等的工资水平。高学历不会显著增加农民工的工资同化速度,只是增加了其初始工资水平,培训和社会关系对农民工的工资同化速度有显著影响。本文的研究结论表明,农民工不仅初始相对工资低,而且工资同化速度慢,因而在城镇劳动力市场上将长期处于劣势地位。这反映出改善农民工务工环境、消...
关键词:
农民工 工资差距 动态同化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