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624)
- 2023(8120)
- 2022(6751)
- 2021(6442)
- 2020(5624)
- 2019(13227)
- 2018(13375)
- 2017(26565)
- 2016(14571)
- 2015(16836)
- 2014(16985)
- 2013(17092)
- 2012(16002)
- 2011(14557)
- 2010(14986)
- 2009(14060)
- 2008(14207)
- 2007(13287)
- 2006(11681)
- 2005(10394)
- 学科
- 济(63736)
- 经济(63682)
- 业(46194)
- 农(46178)
- 管理(34502)
- 农业(30443)
- 方法(26115)
- 企(25242)
- 企业(25242)
- 数学(23329)
- 数学方法(23129)
- 业经(17567)
- 中国(15748)
- 财(13548)
- 地方(13334)
- 制(13195)
- 贸(12245)
- 贸易(12241)
- 学(11951)
- 易(11929)
- 发(10261)
- 农业经济(10196)
- 银(9381)
- 银行(9357)
- 策(9231)
- 村(9094)
- 农村(9084)
- 体(9002)
- 行(8924)
- 融(8903)
- 机构
- 学院(216416)
- 大学(210602)
- 济(88811)
- 经济(86873)
- 管理(81109)
- 研究(71374)
- 理学(69687)
- 理学院(68968)
- 管理学(67810)
- 管理学院(67433)
- 农(58558)
- 中国(56158)
- 农业(45199)
- 科学(44824)
- 京(43837)
- 业大(39645)
- 财(38052)
- 所(37707)
- 中心(34933)
- 江(34315)
- 研究所(34014)
- 财经(30111)
- 范(27979)
- 农业大学(27723)
- 师范(27715)
- 北京(27224)
- 经(27224)
- 州(26843)
- 经济学(26068)
- 经济管理(25251)
- 基金
- 项目(138694)
- 科学(106746)
- 研究(104103)
- 基金(96920)
- 家(84020)
- 国家(83205)
- 科学基金(69750)
- 社会(63716)
- 社会科(59808)
- 社会科学(59784)
- 省(57141)
- 基金项目(52070)
- 教育(47174)
- 划(46453)
- 编号(45904)
- 自然(43649)
- 自然科(42525)
- 自然科学(42511)
- 自然科学基金(41733)
- 资助(39066)
- 成果(36981)
- 农(33226)
- 发(31531)
- 重点(31051)
- 部(30887)
- 课题(30639)
- 创(28881)
- 创新(26945)
- 性(26681)
- 科研(26411)
- 期刊
- 济(104960)
- 经济(104960)
- 农(62366)
- 研究(58823)
- 中国(44525)
- 农业(42089)
- 学报(35371)
- 科学(31980)
- 财(29031)
- 大学(26948)
- 学学(25653)
- 业经(24130)
- 管理(23754)
- 教育(22670)
- 融(22491)
- 金融(22491)
- 业(20584)
- 技术(19415)
- 问题(15535)
- 财经(14458)
- 农村(14200)
- 村(14200)
- 经济研究(14089)
- 农业经济(13984)
- 版(13265)
- 经(12341)
- 世界(11868)
- 经济问题(11299)
- 技术经济(11238)
- 资源(10377)
共检索到32079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宁军
农民工“自救式犯罪”是指当农民工的生存、发展受到威胁或合法权益遭受侵害时,他们以犯罪的手段来维护自己的权利和权益而产生的犯罪。法律使用成本过高、立法不完善、执法不严、监督不力是导致农民工“自救式犯罪”的根本原因,法律意识淡薄是导致这种犯罪发生的主观原因。只有不断健全民主、完善立法、加大执法力度、增加救济渠道,才能根本上预防和减少农民工“自救式犯罪”的发生。
关键词:
“自救式犯罪” 法律成因 农民工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王欣 王雷 孔庆波 赵秋红
利用10省份调查数据,在推导出农民工犯罪倾向理论模型基础上,分析农民工服刑人员和不涉罪普通农民工之间在个人特征、家庭特征和行为特征三个维度上变量的总体和内部差异。研究发现:(1)男性、年龄较小、受教育水平低、家庭收入少、母亲受教育水平低、兄弟姐妹个数多、失业严重、曾有违纪违法行为的农民工犯罪倾向高;(2)社会保险状况和犯罪被发现可能性影响不涉罪农民工犯罪倾向;(3)家庭成员犯罪史和刑罚打击力度影响服刑人员农民工犯罪倾向。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王欣 王雷 孔庆波 赵秋红
利用10省份调查数据,在推导出农民工犯罪倾向理论模型基础上,分析农民工服刑人员和不涉罪普通农民工之间在个人特征、家庭特征和行为特征三个维度上变量的总体和内部差异。研究发现:(1)男性、年龄较小、受教育水平低、家庭收入少、母亲受教育水平低、兄弟姐妹个数多、失业严重、曾有违纪违法行为的农民工犯罪倾向高;(2)社会保险状况和犯罪被发现可能性影响不涉罪农民工犯罪倾向;(3)家庭成员犯罪史和刑罚打击力度影响服刑人员农民工犯罪倾向。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王欣 王雷 孔庆波 赵秋红
利用10省份调查数据,在推导出农民工犯罪倾向理论模型基础上,分析农民工服刑人员和不涉罪普通农民工之间在个人特征、家庭特征和行为特征三个维度上变量的总体和内部差异。研究发现:(1)男性、年龄较小、受教育水平低、家庭收入少、母亲受教育水平低、兄弟姐妹个数多、失业严重、曾有违纪违法行为的农民工犯罪倾向高;(2)社会保险状况和犯罪被发现可能性影响不涉罪农民工犯罪倾向;(3)家庭成员犯罪史和刑罚打击力度影响服刑人员农民工犯罪倾向。
[期刊] 经济学(季刊)
[作者]
张丹丹 王也 Xin Meng Lisa Cameron
基于监狱调查数据,本文分析了农村户籍服刑人员和普通农民工之间,以及服刑人员内部在个人基本信息、性格特质和家庭背景三个维度上的差异。研究发现农民工罪犯主要参与暴力犯罪和盗窃。与农民工相比,服刑人员总体上年纪小,教育不足,认知能力和性格特征存在缺陷,兄弟姐妹多,母亲教育程度低。区分不同犯罪类型,以上特征多表现在暴力犯和盗窃犯身上;而涉毒犯和经济犯的特征为进城时间长、认知能力强和无差异的年龄及母亲教育程度。
关键词:
犯罪 农民工 性格特质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张宝义,宋严
农民工犯罪人口呈不断增长的趋势,其来源地省份随城市化进程表现为一定的“梯次性”,犯罪人口的性别严重失衡,犯罪年龄与文化程度低于城市居民犯罪人口。农民工犯罪人口中的初犯和偶犯居较高水平,谋生方式由以往的分散式就业向“打工”方向集中。农民工犯罪人口的经济生活水平处于较低的状态。
关键词:
农民工 犯罪人口 社会结构
[期刊] 教育与经济
[作者]
吴颖 崔玉平
基于教育培训非货币收益的视角,依据苏州市农民工的微观调查数据,实证分析了教育培训对农民工犯罪倾向性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发现:(1)教育培训对农民工市民化具有正效应,即农民工市民化水平会随着教育培训水平的提高而提升;(2)教育培训对农民工犯罪倾向性具有负效应,即农民工犯罪倾向性会随着教育培训水平的提高而降低;(3)农民工市民化部分中介了教育培训对犯罪倾向性的负效应,即在控制教育培训的情况下,农民工市民化水平越高,其犯罪倾向性越低;(4)在结构关系模型中,中介效应和直接效应占总效应的比例分别为41. 85%、58. 15%。在此基础上阐明对农民工犯罪倾向性的抑制作用是教育培训带来非货币收益的重要表现,发展农民工教育培训以及联合推进市民化有助于预防城市犯罪问题。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张成玉
土地犯罪与法律责任研究张成玉1997年3月14日,八届人大五次会议通过了修订的《刑法》。新的《刑法》根据我国实际情况,在刑法分则中增设了有关土地犯罪的条款,对加强土地管理和保护耕地、严厉打击各种土地违法犯罪行为提供了强有力的保证,标志着我国土地法制管...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吴培娥
随着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网络在不同程度上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也给社会带来了诸多问题,网络犯罪是其中最为严重的问题之一。本文主要通过对网络犯罪产生的社会背景和危害性进行分析,并阐述了网络犯罪法律防控的必要性和急迫性,在此基础上,提出建立以法律防控为主体的网络犯罪综合防控体系的相关建议。
关键词:
网络犯罪 法律防控 防控体系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徐金华
农民工是我国现代化进程的必然产物,以劳资关系为核心的农民工问题,正在影响并制约着我国经济和谐发展。,但我国劳动法律针对农民工这一特殊群体所提供的保护存在不足。对此,本文分析了我国农民工劳资关系权益的法律问题,并提出了对策建议。
关键词:
农民工 劳动法 劳动权益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印伟
作为一种犯罪现象,旅游犯罪指发生在旅游过程中与旅游者、旅游活动或旅游环境有关所有犯罪现象的总和,而旅游犯罪场是犯罪场的一种具体形态,指存在于具有旅游犯罪心理的潜在犯罪人的内心体验中,促成旅游犯罪原因实现为旅游犯罪行为的特定背景。鉴于旅游犯罪场是旅游犯罪原因与旅游犯罪行为之间的衔接点,所以相比旅游犯罪原因,旅游犯罪场离旅游犯罪行为更近,也更容易控制,这就在形式上弥补了旅游犯罪原因与旅游犯罪控制之间的结构缺损,并且为旅游犯罪的控制提供了新的方法论。因而,控制旅游犯罪场是控制旅游犯罪的一个有效途径,而控制旅游犯
关键词:
旅游犯罪 犯罪场 分析 控制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尹振国
农村职务犯罪主要是指农村基层组织人员职务犯罪,其法律适用存在诸多难题,如"农村基层组织"及其"人员"的认定、公务与集体事务的区分、公共财产和集体财产混同,不同性质的违法数额能否相加、农村基层组织人员能否成为渎职罪的犯罪主体不明确,职务犯罪案件管辖机构不统一等。在对立法和司法解释上的疑难问题加以归纳的基础上,提出合理界定"农村基层组织人员"范畴、正确区分公务和集体自制事物、区别侵占公共财产或集体财产的行为性质、明确不同性质的违法数额不能累加、明确渎职犯罪主体不包括农村基层组织人员等对策。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冯哲
农民工法律援助制度在维护农民工合法权益过程中,面临很多问题。如农民工自身权利意思淡薄、法律援助机构设置及人员配备不足、资金缺乏以及法律援助制度本身缺陷等等。因此,本文提出了如下改革建议:完善法律援助相关立法、强化农民工社会人身份、建立法律援助资金保障与监管制度、完善施援主体建以及建立区际、部门间协作机制。
关键词:
农民工 法律援助 困境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李长健 辛晨
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归根结底为利益关系。从哲学的主客体二元对立出发,利益是独立于主体世界而存在。利益是人的本能追求,是人们奋斗的动力之源。转型社会下各种利益群体逐渐显化、利益矛盾空前尖锐、利益需求的多元化不断显现,因此同样作为社会主体之一的农民工的利益理应也愈引起全社会的关注。以利益参与、利益发展、利益和谐为逻辑起点,我们透彻分析了农民工的政治、经济、文化利益中的障碍,以动力、基础、主导、发展为基点提出了"四位一体"的利益生成和利益驱动机制、利益表达和利益代表机制、利益分配和利益保障机制、利益协调和利益共享机制的构建与完善。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