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090)
- 2023(9842)
- 2022(7359)
- 2021(6906)
- 2020(5252)
- 2019(11629)
- 2018(11459)
- 2017(21667)
- 2016(11706)
- 2015(12803)
- 2014(12899)
- 2013(12393)
- 2012(10970)
- 2011(9983)
- 2010(10163)
- 2009(9652)
- 2008(9513)
- 2007(8831)
- 2006(8160)
- 2005(7504)
- 学科
- 济(52180)
- 经济(52119)
- 农(46703)
- 业(38592)
- 农业(31278)
- 管理(25021)
- 业经(18699)
- 企(18042)
- 企业(18042)
- 中国(17016)
- 方法(14584)
- 发(12080)
- 地方(12043)
- 数学(11799)
- 数学方法(11618)
- 制(11154)
- 农业经济(10717)
- 发展(10514)
- 展(10490)
- 财(9780)
- 学(9537)
- 村(9286)
- 农村(9272)
- 体(8799)
- 策(8603)
- 贸(8479)
- 贸易(8473)
- 收入(8357)
- 理论(8313)
- 易(8254)
- 机构
- 学院(169559)
- 大学(163297)
- 济(72181)
- 经济(70694)
- 管理(62172)
- 研究(58121)
- 理学(53662)
- 理学院(53163)
- 管理学(52172)
- 管理学院(51901)
- 农(47482)
- 中国(46117)
- 农业(35684)
- 科学(34038)
- 京(33715)
- 财(31004)
- 业大(30221)
- 所(28651)
- 中心(27625)
- 江(26829)
- 研究所(25783)
- 财经(24172)
- 范(24090)
- 师范(23926)
- 经(22045)
- 农业大学(21900)
- 经济学(21607)
- 州(21041)
- 北京(20642)
- 院(19933)
- 基金
- 项目(110520)
- 研究(87660)
- 科学(87594)
- 基金(78701)
- 家(67545)
- 国家(66746)
- 社会(57306)
- 科学基金(57149)
- 社会科(53653)
- 社会科学(53643)
- 省(45021)
- 基金项目(41000)
- 教育(38990)
- 编号(38625)
- 划(36030)
- 自然(32641)
- 自然科(31839)
- 自然科学(31832)
- 成果(31258)
- 自然科学基金(31257)
- 资助(29801)
- 农(28818)
- 发(26421)
- 课题(26048)
- 重点(24780)
- 部(24488)
- 国家社会(23920)
- 创(23078)
- 性(23024)
- 制(22887)
共检索到26028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当代经济研究
[作者]
王爱华 张珍
近年来,"回流式"城镇化成为新型城镇化进程中农民工市民化的新路径,其重要性日益彰显。"回流式"城镇化是解决传统农民工异地城镇化瓶颈、推动城乡协调发展、实现高质量城镇化的重要途径。农民工回流既有制度因素、经济因素和文化因素引起的被动回流,也有政策支持、中小城镇吸纳力增强等因素引起的主动回流。但目前我国"回流式"城镇化还存在着因中小城镇产业结构不合理、公共服务供给能力不足、政策配套支撑不够等因素导致的回流进程缓慢、回流质量不高、回流效应未能充分发挥的困境。借鉴国外人口流动的相关理论,结合我国城镇发展的特点和趋势,我们认为,主动承接劳动密集型产业转移、优化产业结构和公共资源配置、拓宽农民工中小城镇就业空间应是合理引导农民工回流、提升"回流式"城镇化质量的现实选择。
关键词:
农民工 “回流式”城镇化 现实困境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门丹 齐小兵
引导农村人口实现就近城镇化是推进我国新型城镇化战略的一个重要环节,其中主要存在两个问题:如何让农村人口愿意迁移到城镇以及农村人口如何在城镇定居下来。我国回流农民工规模庞大,与纯农业家庭以及农民工家庭相比在主观意愿上更愿意在城镇居住,并且拥有相应的城镇生活经验与技能。将回流农民工设定为推动农业人口就近城镇化的优先选择,有助于我国新型城镇化战略的实现。
关键词:
就近城镇化 新型城镇化 回流农民工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门丹 齐小兵
引导农村人口实现就近城镇化是推进我国新型城镇化战略的一个重要环节,其中主要存在两个问题:如何让农村人口愿意迁移到城镇以及农村人口如何在城镇定居下来。我国回流农民工规模庞大,与纯农业家庭以及农民工家庭相比在主观意愿上更愿意在城镇居住,并且拥有相应的城镇生活经验与技能。将回流农民工设定为推动农业人口就近城镇化的优先选择,有助于我国新型城镇化战略的实现。
关键词:
就近城镇化 新型城镇化 回流农民工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戚迪明 张广胜 杨肖丽 江金启
引导在大中城市务工农民工返乡到户籍所在的中小城镇,实现就近就地转移,是未来我国农民工市民化的重要途径之一。作者研究运用推拉理论对农民工回流式市民化进行理论分析,并运用辽宁省三县市的回流农民工数据,对农民工回流市民化进行考量,发现90.98%的回流农民工已成为回流县镇的永久迁移者,所有回流县镇农民工群体的市民化程度为78.72%。文章从发展县域经济、推进县镇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县镇居住条件及扶持回流农民工创业等方面提出政策建议,以期促进农民工回流式市民化。
关键词:
农民工 回流 市民化 政策选择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胡恒钊
在新型城镇化的进程中,农民工随迁子女面临着学校教育的断链、家庭教育的乏力、社会教育的排斥以及自身心理的危机等现实困境,应当破除城乡"二元"意识,推进教育一体化,充分彰显人文关怀,加强对其心理的疏导,构建多方联动机制,共同推进他们的教育融入,努力让他们每个人都充分享有平等接受教育的机会、享受城市发展所带来的文明成果,农民工随迁子女才能走出现实困境,成就一个出彩的人生。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张洁
农民工市民化战略的有效落实是实现我国从传统农业国走向现代化国家的关键。但城乡二元制度体系将试图身份城市化的农民工群体限定在进退两难的城乡边缘地带。研究探讨了农民工身份市民化的内涵及意义;从文化歧视、经济困境及政府政策错位等方面揭示城镇化视角下农民工身份市民化进程所遭遇的现实困境;给出社会文化重塑、经济保障及政府政策优化等推进农民工身份市民化战略的可行对策。
关键词:
新型城镇化 农民工 市民化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余智慧 陈鹏
职业本科高校与普通本科高校是具有同等重要地位的高校类型。但在科学逻辑的主导下,职业本科高校面临办学定位不清、专业设置与普通高校趋同、评价体系单一、社会认可度低等问题。对此,需要基于技术逻辑明确职业本科高校的办学定位,按照技术生成逻辑设置专业,建立基于技术的本质与特征的评估体系,健全技术技能人才社会保障机制,以推进职业本科高校的特色发展。
关键词:
职业本科高校 科学逻辑 技术逻辑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李强
通过对城市农民工在迈向非农职业过程中普遍停留在非正规就业状态的分析,指出了劳动保护和社会保障不完善、人力资本积累受阻、社会资本建构空间不足等阻碍市民化有序推进的现实问题。在此基础上,从非正规就业的视角出发,提出了如下建议:推进农民工市民化进程应该以强化劳动保护为先导逐步完善农民工社会保障体系;以推广职业资格和技能认证为重点对接农民工人力资本积累;以社会组织发展为动力加快培育农民工社会资本。
关键词:
农民工 市民化 非正规就业 路径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郑永兰 翟鸿健
文章在中国综合社会调查数据的基础上,对新生代农民工选择回流到户籍所在地的中小城市这一现象,通过Stata软件进行实证分析。结果显示,个人因素中年龄和教育程度有着显著影响;家庭因素中婚姻状况、女儿人数和外出劳动力数量有着显著影响;流入地因素中信息来源和受访地区有着显著影响;流出地因素中房屋产权拥有度有着显著影响。
关键词:
新生代农民工 “回流式”市民化 实证分析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郑永兰 翟鸿健
文章在中国综合社会调查数据的基础上,对新生代农民工选择回流到户籍所在地的中小城市这一现象,通过Stata软件进行实证分析。结果显示,个人因素中年龄和教育程度有着显著影响;家庭因素中婚姻状况、女儿人数和外出劳动力数量有着显著影响;流入地因素中信息来源和受访地区有着显著影响;流出地因素中房屋产权拥有度有着显著影响。
关键词:
新生代农民工 “回流式”市民化 实证分析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林松
受到产业集聚区建设起点、发展路径与目标等因素的影响,我国中西部地区产业集聚发展与以本地农村剩余劳动力为主体的企业员工流动之间出现内在的逻辑困境,直接影响到产业集聚区的长期发展。破解这种困境的有效途径之一,就是大力发挥区域产业集群文化的重要作用。要通过设立专门组织机构和人员,大力推动优秀企业文化建设,不断提高农民工人文素质等措施,着力培育与推广特色产业集群文化,以有效缓解农民工流动性与产业集聚发展之间的矛盾,从而推动我国中西部地区产业集聚区建设不断发展。
关键词:
产业集聚 农民工 流动性 集群文化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管小青
农民工在城镇化进程中,由于先天的经济资本、社会资本、文化资本劣势,导致其在城市中的脱贫能力较差,阻碍了其经济、身份及心理融入,并逐渐沦为城市边缘群体。职业教育在精准扶贫过程中,可以充分发挥其补偿性及发展性功能,通过提升农民工的人力资本、扩充社会关系网络及增强城市文化认同感来帮助农民工消除物质、能力及精神贫困。基于职业教育在精准扶贫中的显著作用,需要精准分析农民工实际需求,协同多方力量完善扶贫治理与监督机制,优化职业教育精准扶贫的供给,提升扶贫合力以及保障扶贫效能。
关键词:
职业教育 精准扶贫 农民工 城镇化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娄文龙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民工的住房问题是一个历久弥新的话题。农民工的住房制度嵌入于多元化制度场域中,其背后隐含着国家逻辑、政府逻辑、市场逻辑和生存逻辑,并且这四种逻辑相互交织和互动,最终导致农民工面临着住房制度化困境。因此,需要加强住房制度的顶层设计,并构建新的制度逻辑,达成农民工住房的多重制度逻辑间的动态平衡。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孙中伟
自1980年代以来,中国城镇化路径究竟应以"大城市优先还是小城市优先"一直存在争议,新型城镇化战略的实施再度引发了关于该问题的争论。文章旨在利用2012年江浙沪三地流动人口数据以及2013年7城市流动人口调查数据分析农民工的城市定居偏好,进而从微观视角探讨新型城镇化路径选择问题。结果显示农民工的城市定居意愿具有显著的大城市和省内城市偏好,其中省会城市比中小城市以及其他城市更有吸引力。因此,文章认为"大城市优先"的新型城镇化道路更能够得到农民工的响应和支持。当前中国的大城市无论数量和规模,还是发展质量都存在不足,重点建设一批大城市不仅可以吸引过剩流动人口,转移超大城市的人口压力,还可以通过大都市圈建设带动中小城市的发展。
关键词:
农民工 流动人口 定居意愿 新型城镇化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李仕波 陈开江
1.构建覆盖农民工的城镇住房保障体系。第一,须对城市住房制度进行进一步的改革,积极推动覆盖农民工群体的城市保障性住房体系的构建,以此改变农民工只能通过婚嫁、投资和技术移民等在城市落户定居的方式,推进农民工在城镇落户定居的进程。具体来说,可由政府制定相应政策,使公租房、廉租房的申请不再受户籍的限制,使在城市具有稳定工作的农民工可享有租住公租房、廉租房的福利。第二,鼓励和支持雇佣农民工数量较多的、具有经济能力的企业在符合规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