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3681)
- 2023(19772)
- 2022(16262)
- 2021(14874)
- 2020(12654)
- 2019(28713)
- 2018(28272)
- 2017(54309)
- 2016(29752)
- 2015(33239)
- 2014(33169)
- 2013(32622)
- 2012(29839)
- 2011(26657)
- 2010(26639)
- 2009(25050)
- 2008(25004)
- 2007(22766)
- 2006(19908)
- 2005(17649)
- 学科
- 济(121567)
- 经济(121355)
- 业(87629)
- 管理(81059)
- 企(64720)
- 企业(64720)
- 方法(55294)
- 农(50237)
- 数学(47669)
- 数学方法(47084)
- 中国(34199)
- 农业(32977)
- 财(31409)
- 业经(30982)
- 学(26213)
- 制(24564)
- 贸(23007)
- 贸易(22998)
- 易(22374)
- 地方(22320)
- 银(20570)
- 银行(20494)
- 务(19843)
- 理论(19804)
- 财务(19790)
- 财务管理(19746)
- 行(19439)
- 融(19275)
- 金融(19270)
- 企业财务(18777)
- 机构
- 学院(428765)
- 大学(427441)
- 济(172875)
- 经济(169391)
- 管理(162577)
- 研究(143548)
- 理学(140673)
- 理学院(139093)
- 管理学(136395)
- 管理学院(135620)
- 中国(111801)
- 农(91751)
- 科学(91450)
- 京(89078)
- 财(79740)
- 所(74016)
- 农业(71709)
- 业大(71570)
- 中心(67680)
- 研究所(67509)
- 江(64990)
- 财经(64103)
- 经(58417)
- 范(55228)
- 北京(54954)
- 师范(54551)
- 经济学(53361)
- 州(51010)
- 院(50563)
- 经济学院(48355)
- 基金
- 项目(291357)
- 科学(228506)
- 基金(212687)
- 研究(205915)
- 家(188300)
- 国家(186682)
- 科学基金(158982)
- 社会(132620)
- 社会科(124772)
- 社会科学(124731)
- 省(114449)
- 基金项目(112767)
- 自然(104946)
- 自然科(102572)
- 自然科学(102535)
- 自然科学基金(100700)
- 划(96733)
- 教育(94638)
- 资助(86255)
- 编号(82119)
- 成果(66106)
- 重点(66070)
- 部(64127)
- 发(62428)
- 创(60419)
- 科研(56849)
- 创新(56542)
- 课题(56494)
- 国家社会(55121)
- 计划(54766)
- 期刊
- 济(189914)
- 经济(189914)
- 研究(119297)
- 农(88736)
- 中国(83355)
- 学报(76096)
- 科学(67673)
- 财(62129)
- 农业(59552)
- 大学(57199)
- 管理(56114)
- 学学(54611)
- 融(44579)
- 金融(44579)
- 教育(39769)
- 业经(35280)
- 技术(34940)
- 财经(31860)
- 业(30468)
- 经济研究(29114)
- 经(27256)
- 问题(26109)
- 版(23973)
- 技术经济(20630)
- 业大(20213)
- 统计(20021)
- 科技(19720)
- 世界(19448)
- 理论(19269)
- 商业(19025)
共检索到62784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聂建亮 钟涨宝
基于对中国5省样本农民的调查数据,分析了社会养老保险、劳动力市场化与农地重要性的关系。结果表明:虽然农民对农地重要性的评价高,但是社会养老保险的完善以及农村劳动力市场化进程将会降低农民对农地重要性的评价。社会养老保险可以消减农地的养老保障功能,从而降低农民对农地重要性的评价;劳动力市场化可以消减农地的就业保障功能,从而降低农民对农地重要性的评价;而劳动力市场化水平的提高又得益于农民人力资本的积累,因而人力资本也直接影响了农民对农地重要性的评价。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聂建亮 钟涨宝
市场化给传统农业经营带来了深刻的变革,本文利用对中国5省样本农民的调查数据,分析农村劳动力市场化、个体生命周期与农民经营农地意愿的关系,试图回应"将来谁来种地"的问题,以更准确地展望中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前景。研究发现,多数农民仍然愿意经营农地,但也有较高比例的农民持相异观念。回归分析的结果显示,农民经营农地的意愿受到农村劳动力市场化和农民个体生命周期的双重形塑。农民经营农地的意愿一方面受到农村劳动力市场化的强烈冲击而消减,从而使"将来谁来种地"成为问题;另一方面又受到农民个体生命周期的持久约束,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劳动力市场化对农民经营农地意愿的消减,这种抑制作用在个体生命周期的中后期表现得尤为明显,从而保证了农民经营农地意愿的存续,降低了"将来谁来种地"的问题化。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聂建亮 钟涨宝
市场化给传统农业经营带来了深刻的变革,本文利用对中国5省样本农民的调查数据,分析农村劳动力市场化、个体生命周期与农民经营农地意愿的关系,试图回应"将来谁来种地"的问题,以更准确地展望中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前景。研究发现,多数农民仍然愿意经营农地,但也有较高比例的农民持相异观念。回归分析的结果显示,农民经营农地的意愿受到农村劳动力市场化和农民个体生命周期的双重形塑。农民经营农地的意愿一方面受到农村劳动力市场化的强烈冲击而消减,从而使"将来谁来种地"成为问题;另一方面又受到农民个体生命周期的持久约束,一定程度上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王海江
本研究利用1995年民政部专家组调查数据,运用定量分析的方法,对影响农民参加社会养老保险的微观因素进行了分析。罗吉斯蒂(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在所有被考虑的自变量相同的情况下,年龄、子女数、家庭规模和所在村属于的省份,在统计上对农民是否参加社会养老保险具有显著的解释性。性别、婚姻状况、儿子数、受教育水平、职业状况和收入类变量,如家庭人均年收入、家庭年人均收支净值、家庭现有存款、家庭去年新增存款等,没有通过双变量关联性(度)检验,对因变量不具解释力。5对显著相关、且关联度较高的自变量交互作用在P=0.05的显著水平下也没有进入模型,在统计上对因变量缺乏解释力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沈毅 穆怀中 陈曦
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实施,减少了农民乡城流动就业制度性和体制性障碍,集中表现为农民在城乡劳动力市场就业中,不再盲目单以工资收入与社会保障享有量作为稳定就业决策标准,而是综合考虑就业机会、迁移成本、工作环境等因素,提高了劳动就业的理性和自主性。实证分析表明,自实施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以来,农民工就业流向出现结构变化,中西部和本地就业农民工数量和比例逐年增加,并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农民外出打工意愿。这有利于挤出人口城镇化的"水分",提高城市化的质量。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姚俊
文章以农民工的社会养老保险参保意愿作为研究对象,描述了农民工参加不同社会养老保险的意愿分布及农民工在选择社会养老保险类别上的差异性,分析了农民工选择不同社会养老保险类别的影响因素。研究发现,年龄、户籍现状、换单位次数成为影响农民工社会养老保险参保类别选择的显著因素。同时,在实证分析结果的基础上提出农民工社会养老保险推进过程中应注意的几个操作性问题。
关键词:
社会养老保险 农民工 参保意愿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胡金华 陈丽华 应瑞瑶
本研究基于福建省498位农村劳动力的有效问卷分析,测度了"网络规模"、"名义强度"、"实际强度"、"行业异质性"、"地区异质性"、"职位异质性"等6个个体社会网络维度。实证分析表明,除了"名义强度"之外,其他个人社会网络变量对农村劳动力的外出就业和回流行为存在着显著的影响,"网络规模"越大、"实际强度"越紧密、"行业异质性"越弱、"地区异质性"越强、"职位异质性"越强,该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的概率就越高,进城后回流的概率越低。个体社会网络对农村劳动力流向城市(外出)、融入城市(不回流)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
社会网络 农村劳动力转移 回流 影响因素
[期刊] 经济科学
[作者]
谭华清 周广肃 王大中
本文首次讨论了中国的新农保对于城乡劳动力转移的影响。利用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数据的分析表明,参加新农保的农村家庭要比没有参加新农保家庭外出的概率要高2%左右。新农保这一影响存在"保障"效应和"收入"效应等两种效应。对于未满60周岁的个人,新农保主要通过"保障"效应促进农民外出就业。因为未满60周岁不能马上获得养老金,但是由于购买了养老保险,未来的不确定性降低,从而促进农民外出就业。对于已经年满60周岁的个人,参加新农保能够马上获得稳定的养老金。这一笔收入有助这些老年人照顾自己以及家庭中的孩子,从而促进家庭中中青年的外出就业,这就是"收入"效应。最后,工具变量方法的结果也支持上述发现。
关键词:
新农保 城乡劳动力转移 养老金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张世花 吴春宝
本文以农户为视角,利用调查数据,通过建立Logit回归模型,对影响农户评价新型农村养老保险政策的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农户的个体以及家庭因素均影响农户评价新型农村养老保险政策。其中,农户的职业类型、身体健康状况以及农户居住的房屋类型是影响农户评价新型农村养老保险政策的主要因素。具体而言,农户对新型农村养老保险政策评价与农户的职业类型、身体状况存在负相关关系,而与农户的房屋类型呈正相关关系。在此基础上,笔者提出了改进新型养老保险政策的建议。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彭长生 王全忠 钟钰
本文利用农业部农村固定观察点2004—2014年全国村庄面板数据,采用统计描述和面板数据模型方法分析了农地流转差异的演变及驱动因素。研究表明,2014年全国平均流转率仅为16. 65%,东部和平原地区农地流转率相对较高,但整体上农地流转增速放缓;劳动力流动、经济发展程度和道路交通条件改善均对农地流转产生显著的正向影响。进一步的政策模拟分析表明,如果农村劳动力全部或接近全部流出,东部和平原地区农地流转率分别从2014年的24%和20%上升到40%和45%,中西部农村的农地流转率分别从12%和20%上升到20%和30%,而丘陵、山地的农地流转率只能分别从12%和13%上升到15%和20%。由此表明,农村人口减少并不必然推高农地流转率,区位、地势等自然地理条件也是影响农地流转的重要因素。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张务伟 张福明
本文运用最优尺度回归模型,对山东省的抽样调查数据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劳动者的家庭规模、家庭身份、年龄、受教育年限,农村土地市场、劳动力市场的发育程度,劳动者的务农时间、外出就业的收入和外出就业的目的,都是影响农村剩余劳动力就地转移、异地就业方式选择的重要变量。我国要解决以"民工荒"为表现形式的农村异地就业劳动力供给不足的问题,就目前来说,应该通过发展农村要素市场、提高农村剩余劳动力转入城市生活的期望值和把农村劳动力从家庭的羁绊中解放出来等措施以增加农村异地就业劳动力的供给;从长期看,政策着力应该在于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以相对减少对农村异地就业劳动力的需求。
关键词:
农村剩余劳动力 就地转移 异地就业
[期刊] 江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陈正光 骆正清 陆安
通过测算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与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整合的个人账户兜底成本和政府补贴成本,发现个人账户兜底成本增加规模约占土地出让金比例1.23%。入口缴费环节整合和出口支付养老金环节整合增加的政府补贴规模占土地出让金比例分别不超过4.2%和5.04%。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与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在入口缴费环节整合能防止政府出资责任虚化,同时便于养老保险关系转移接续。因此,入口缴费环节整合是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与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整合的优先政策选择。
关键词:
被征地农民 养老保险 制度整合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张行
作为我国社会保障体系重要组成的养老保险,为广大参与者提供了养老保障。除宏观层面的养老保障之外,养老保险对参与者个体的影响还体现在微观层面,即对个体劳动时间和工资率产生影响。通过对1991~2018年我国养老保险、劳动力市场数据进行对比分析之后发现,1995年前和1995年后、公共部门和私人部门、男性劳动力和女性劳动力、劳动力婚否特征差异等不同情况下养老保险对个体劳动时间和工资率的影响具有差异性。为了验证这些差异,首先通过宏观数据的变化来描述这种差异;其次通过差分回归分析来验证这种差异的具体表现;最后提出提高养老保险劳动力市场效用的建议。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张娟 唐城 吴秀敏
本文以新型农村养老保险试点区雅安市雨城区124户农户的调查数据为依据,运用Logistic模型,对农民参加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研究表明,农民的年龄、受教育程度、人均纯收入、耕地利用方式、对农村养老保险的了解程度等因素对农民参加农村养老保险意愿影响显著,农户类别、家庭基本支出比例等因素对农民参加农村养老保险意愿影响不显著。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孟洁
基于CGSS2013的3335个样本数据分析了子女结构和社会保障对农民养老责任主体认知的影响,结果表明:有子女的农民更倾向于选择子女或老人为养老责任主体,并且随着孩子数量的增加,倾向性明显增强;子女性别结构没有显著影响;有养老保险的农民认可政府或三方共担养老责任的倾向性更高,有医疗保险的农民更倾向于认为子女为责任主体或三方共担养老责任;对于社会保障的满意度越高,选择老人自己负责的倾向性越强烈。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