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730)
2023(11199)
2022(9286)
2021(8814)
2020(6748)
2019(15447)
2018(15455)
2017(27461)
2016(15799)
2015(17652)
2014(17571)
2013(16743)
2012(16094)
2011(14788)
2010(15444)
2009(13874)
2008(13556)
2007(12594)
2006(11633)
2005(10820)
作者
(42509)
(35847)
(35427)
(33397)
(22525)
(17350)
(16110)
(13942)
(13875)
(12931)
(12275)
(11970)
(11499)
(11329)
(11152)
(10857)
(10657)
(10399)
(10338)
(10205)
(9376)
(8987)
(8698)
(8566)
(8416)
(8086)
(8055)
(7835)
(7334)
(7290)
学科
(63496)
经济(63333)
(46734)
(41872)
农业(31415)
管理(28502)
中国(27264)
教育(21484)
地方(20733)
(20445)
企业(20445)
业经(20194)
方法(15771)
(15692)
理论(14165)
(13041)
发展(12893)
(12883)
(12766)
数学(11504)
数学方法(11359)
农业经济(11089)
(10944)
银行(10933)
(10882)
金融(10881)
(10750)
技术(10700)
(10275)
(10132)
机构
学院(213330)
大学(210172)
(84405)
研究(83137)
经济(82353)
管理(72795)
理学(61069)
理学院(60234)
中国(59540)
管理学(59154)
管理学院(58732)
(52349)
科学(48244)
(47346)
(42085)
(40334)
师范(40085)
农业(39334)
中心(37846)
研究所(37644)
(36881)
(36861)
业大(34442)
教育(34420)
师范大学(32140)
北京(30993)
(29070)
(28637)
财经(27610)
(26728)
基金
项目(132678)
研究(110508)
科学(104908)
基金(89481)
(76829)
国家(75540)
社会(68823)
社会科(63524)
社会科学(63507)
科学基金(62930)
(55984)
教育(55863)
编号(50288)
(46692)
基金项目(46477)
成果(43469)
课题(37542)
(36127)
自然(34839)
资助(34206)
自然科(33907)
自然科学(33901)
自然科学基金(33283)
(31514)
重点(30908)
(30580)
(30472)
发展(30096)
(29538)
(29257)
期刊
(112453)
经济(112453)
研究(76797)
中国(64446)
教育(59065)
(58063)
农业(39449)
学报(30505)
科学(29635)
大学(25565)
(25450)
管理(24858)
业经(24547)
(23905)
金融(23905)
技术(22924)
学学(22418)
(18910)
职业(15498)
问题(15307)
经济研究(14688)
农业经济(14566)
农村(14459)
(14459)
财经(13288)
世界(12814)
(11908)
论坛(11908)
(11823)
(11536)
共检索到36112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翟慧慧  
家庭教育不同于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相比于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来说它更具有普遍性和终身性。但是家庭教育又和学校教育以及社会教育分不开,家庭教育以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为基础,同时也把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相结合。提高农民的素质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家庭是农村的细胞,是农村发展的重要基础,是开展农民教育的重要场所。农民家庭教育的开展有利于培养新时代的农民,而且对于整个社会的发展也有着不容忽视的意义。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李永萍  
中国农村的"半工半耕"结构是在改革开放以来逐渐形成并渐趋稳定的,是工业化和城市化背景下农民家庭主要的经济模式。农民与土地的关系决定了"半耕"的状态,农民与市场的关系则决定了"半工"的状态。农民与土地的关系以及农民与市场的关系的区域差异塑造出了强弱有别的、差异化的"半工半耕"形态。"半工半耕"的强度直接影响了农民家庭的资源积累能力,奠定了农民家庭发展的基础。经验视野中的"半工半耕"具有丰富的社会学意涵,它不仅是理解转型期农民家庭和村庄社会的重要维度,而且也是理解中国农村经济社会结构变迁的重要维度。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李永萍  
现代性进村推动了农民家庭再生产模式的转型,重构了家庭再生产过程的资源配置逻辑、权力互动方式和价值实现路径。农民家庭的内部动员和资源凝聚回应了扩大化家庭再生产的发展性目标。家庭功能在"恩往下流"的资源配置模式中强化,形成家庭功能对家庭政治与家庭伦理的吸纳效应。因此,现代性压力激活了家庭的功能之维,重构了家庭运行的基本动力,塑造了转型家庭的实践形态——功能性家庭。基于"功能——结构——伦理"的配置,功能性家庭揭示了家庭转型过程中"传统"与"现代"因素的复杂关联,展现了中国家庭制度的弹性,推动了农民家庭的转型。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朱云  
中国社会现代化转型背景下,农村家庭从传统简单再生产进入现代复杂再生产,农民家庭代际差异显现。西方家庭现代化理论认为工业化以来的经济生产变革促成家庭的个体本位。然而,中国农民家庭代际差异表现出的父子代际生活模式不同,实质上区别于西方家庭的独立化趋向,具有"分"与"合"的双重面向,表现为代际间分"工"合作、"分"中有"合"、形"分"实"合"的家庭现代化转型实践,促成家庭资源优化、权力结构重塑和价值观念再造。中国家庭代际差异凝合家庭现代化转型策略的同时也蕴藏着潜在风险。基于此,在家庭现代转型和家庭扩大化再生产的张力下,中国家庭代际差异重新组织了家庭生活实践制度,弹性的家庭代际差异制度使农民在城乡社会流动中具有充足韧性和保障。
[期刊] 教育学报  [作者] 曾晓东  
教育作为社会事业的组成部分,社会分层现象必然对它产生深远影响。通过对家庭教育支出进行分类别分析,得出三个关键性的结论。首先,学校收取的两类教育费用的阶层差异相对较小,分布均匀,收费治理已经取得明显收效;其次,家庭教育支出的阶层差异主要反映在选择性教育支出项目上,择校和课外辅导支出反映出明显的阶层偏好;第三,交付学校用于购买必要学习用品和住宿的费用在各类家庭中的差别不大,但是,对低收入家庭是较沉重的负担。在数据分析的基础上,还就家庭教育支出的政策意义和社会意义进行了研究,指出改进教育预算制度、对学习用品和住宿进行补贴是提高财政投入效率的有效措施。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宗秋荣  
由中国教育学会、国家基础教育实验中心主办,中国教育学会家庭教育专业委员会、浙江省金华市教育局承办的“中国家庭教育发展论坛”于2004年5月20~21日在浙江省金华市召开。参加会议的有来自我国大陆和台湾地区的专家学者及教育工作者。中国教育学会家庭教育专业委员会理事长赵忠心教授、台湾嘉义大学家庭教育研究所所长林淑玲教授等11位专家学者对中国家庭教育发展的核心议题作了学术报告,并同与会者进行了深层次的对话。
[期刊] 教育科学  [作者] 杨卫  
在学校、家庭、社会一体化教育机制中,学校对家庭教育的指导和咨询、因其具有学校与家庭教育的最佳结合的特点,从而成为一体化教育机制中的重要构成部分.然而,正如任何事物一样,如果某一形式和手段在别处被认为是有效的,而被移植后却未必显现其优势.究其原因,优化的形式和手段必须以优化的内容和过程为基本前提和客观基础.本文试图从传统的家庭教育指导模式和发展的家庭教育指导模式的比较,以及发展的家庭教育指导的实施等方面,在理论与实践结合上,提出若干初步研究意见.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胡晓映  
传统到现代是重要的历史发展轴线,家庭作为社会最基本的单元,深受社会转型的影响。中国地域广阔,不同区域差异化的经济发展状况、文化基础等型塑了差异化家庭实践样态,是研究家庭转型的重要土壤。深入到家庭转型实践之中,可以发现,当前农民家庭多种样态并存,形成复杂的家庭实践。本文构建“传统-现代”模型,以家庭资源禀赋和文化伦理基础作为基本维度,将家庭分为强禀赋-伦理型、弱禀赋-伦理型、弱禀赋-情感型、强禀赋-情感型四种类型,形成父代权威型、父代挤压型、生活情感型、互动合作型四种转型期家庭样态。研究发现,农民家庭转型并非单因素影响的结果,而是家庭资源禀赋强度与文化伦理转型程度的综合产物,进而导致当前农民家庭呈连续的“谱系式”现代化转型样态。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胡晓映  
传统到现代是重要的历史发展轴线,家庭作为社会最基本的单元,深受社会转型的影响。中国地域广阔,不同区域差异化的经济发展状况、文化基础等型塑了差异化家庭实践样态,是研究家庭转型的重要土壤。深入到家庭转型实践之中,可以发现,当前农民家庭多种样态并存,形成复杂的家庭实践。本文构建“传统-现代”模型,以家庭资源禀赋和文化伦理基础作为基本维度,将家庭分为强禀赋-伦理型、弱禀赋-伦理型、弱禀赋-情感型、强禀赋-情感型四种类型,形成父代权威型、父代挤压型、生活情感型、互动合作型四种转型期家庭样态。研究发现,农民家庭转型并非单因素影响的结果,而是家庭资源禀赋强度与文化伦理转型程度的综合产物,进而导致当前农民家庭呈连续的“谱系式”现代化转型样态。
[期刊] 中国远程教育  [作者] 马良生  叶兆祥  
从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大视野,看广播电视大学开展"创建示范性基层电大(教学点)项目"工作,充分认识其重要性、必要性、导向性、迫切性,对于提高认识,增强开展创建活动的积极性,并以此为抓手,进一步加强基层电大建设,进而提升电大系统整体实力,增强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王茜   吴重涵  
现代家庭教育知识体系是历史的和社会建构的。当前,家庭教育呈现出家庭对儿童的综合性影响快速增大,而父母教养的直接作用相对减弱的“二元悖论”特征,对传统理论将家庭教育简单视为父母教养的理念提出了新的挑战。在现代学科知识生产视角下,作为多门学科边界互涉、具有交叉学科特质的家庭教育学科,其知识体系具有科学理论与实践理论的双重属性,既需要在学理层面加强家庭教育知识体系的科学性建设,也需要在实践层面突出有效指导家庭教育实践的功能性建设。学理层面,突破以父母有目的的教养为主体的传统家庭教育理论,建立“家庭组织制度、家庭生活过程、父母教养实践”综合影响的嵌套结构知识体系;实践层面,在解释性理论支撑下,引入价值因素,构建以学理为支撑的多学科融合操作性知识体系,通过具体原则和行为规范帮助实践主体评价和反思自身行为。由此,现代家庭的结构、生活和内外部关系构成了“现代家庭教育大网”。这是一个以心理学、社会学为“双核心”多学科交叉知识描绘的图景,是一个以科学支撑和价值介入为基础,旨在为实践服务的知识体系。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梅燕京  
在我国,农民问题一直是贯穿其历史过程的大问题。农民是我国社会人口构成的主体,也是社会构成的主体。离开农民谈我国社会的发展就是一句空话。我国的社会结构、政治制度、观念形态和运动方式任其如何变化发展,都离不开农民这个“根”。社会的运动与趋势,都是这一社会阶层意志、动向的直接、间接的反映。无论是治理还是研究我国社会的发展,丢弃了农民这个主体,就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探索我国社会的发展方向,也离不开对农民的分析研究。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黄图伦  
随着农民工数量的急剧增长,农民工子女家庭教育问题成为一个值得我们关注和研究的重要课题。当前,农民工子女家庭教育存在教育观念落后、教育内容片面、教育方式单一等问题。本文从多角度对这些问题的产生原因进行剖析和反思,并以家庭、学校、政府三方为着眼点,提出了农民工子女家庭教育的改进策略。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迟巍  钱晓烨  吴斌珍  
家庭教育负担微观上影响居民生活,宏观上制约我国经济转型,是一个重要的研究议题。采用国家统计局在2007年对21个城市的城镇居民家庭入户教育调查数据,本文分析了家庭教育支出水平和负担的影响因素,获得以下实证结果:首先,低收入家庭的教育负担更重。其次,义务教育阶段的家庭教育负担要明显小于非义务教育阶段的家庭教育负担。此外,教育负担存在显著的地区差异。根据以上结论,本文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