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0177)
2023(14711)
2022(12428)
2021(11493)
2020(9313)
2019(21320)
2018(20902)
2017(40072)
2016(22028)
2015(24551)
2014(24748)
2013(24428)
2012(22956)
2011(20860)
2010(21497)
2009(20028)
2008(19931)
2007(18302)
2006(16722)
2005(15620)
作者
(62484)
(52920)
(52209)
(49520)
(33304)
(25335)
(23567)
(20467)
(20184)
(19151)
(18149)
(17713)
(17176)
(16835)
(16759)
(16100)
(15380)
(15249)
(15223)
(15171)
(13593)
(13205)
(12780)
(12392)
(11961)
(11850)
(11802)
(11690)
(10803)
(10370)
学科
(97389)
经济(97254)
(69092)
管理(61610)
(49308)
(45757)
企业(45757)
农业(33089)
方法(30550)
中国(29577)
地方(26325)
数学(26255)
数学方法(25984)
(25776)
业经(25115)
(23936)
(18424)
(16979)
银行(16954)
(16889)
(16797)
(16572)
贸易(16556)
(16538)
金融(16534)
(16355)
(16016)
(14767)
财务(14725)
财务管理(14681)
机构
学院(313443)
大学(306564)
(132150)
经济(129277)
管理(114997)
研究(111356)
理学(96707)
理学院(95612)
管理学(94127)
管理学院(93575)
中国(88770)
(66209)
(66143)
科学(64946)
(64884)
(57057)
中心(51941)
(51900)
农业(50398)
研究所(50289)
财经(48779)
业大(48333)
(44003)
(42160)
北京(42052)
师范(41782)
(40907)
(40004)
经济学(39385)
(38625)
基金
项目(195457)
科学(153858)
研究(149605)
基金(139389)
(120519)
国家(119339)
科学基金(101606)
社会(95428)
社会科(90017)
社会科学(89999)
(78546)
基金项目(73442)
教育(68064)
(64457)
编号(63163)
自然(61940)
自然科(60362)
自然科学(60350)
自然科学基金(59297)
资助(55581)
成果(52175)
(47381)
课题(44444)
重点(44288)
(43704)
(41813)
(40653)
(39382)
国家社会(39313)
发展(38631)
期刊
(165028)
经济(165028)
研究(99381)
中国(79279)
(68427)
(51787)
学报(45883)
农业(45728)
科学(44803)
管理(42592)
教育(39339)
(38215)
金融(38215)
大学(36294)
学学(34149)
业经(31374)
技术(27923)
财经(24513)
经济研究(23795)
(22660)
问题(22288)
(21019)
世界(16836)
(16520)
农村(16434)
(16434)
农业经济(15564)
(15456)
经济问题(15285)
技术经济(15077)
共检索到50971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国土资源科技管理  [作者] 李永安  
当前,农民农地发展权收益缺失,原因在于农民缺乏主体性,没有同国家和大资本博弈的实力。通过农地股份合作的组织模式,可以使农民依托组织的力量,增加农民追加农地投资使农地升值的能力,增加实现土地发展权(增值)收益在农民中分配的可能性。从而,打破由国家或大资本在"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下,通过追加投资形成土地发展权收益的垄断局面,改变城乡资源格局不均衡的状态,更好地实现社会公平和城乡一体化发展。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傅晨  
农地股份合作制的制度创新傅晨发轫于沿海发达地区的农地股份合作制是蕴涵着适应市场经济产权制度变革需求和农民群众创新精神的制度变迁,其不仅有可能成为沿海发达地区农地制度选择的普遍模式,也昭示着其他地方农业制度创新的前景。本文分析了农地股份合作制度变迁的起...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吴进明  
本文分析了通过股份合作制实现土地规模经营的基本做法和必须具备的条件,通过股份合作制实现农地规模经营,是建立在农村土地市场流转机制的基础上,不是对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否定,而是以其为基础,保留了家庭经营的内核,扩大了农地的经营规模,而又仍然坚持了地权均等的原则。因此,通过股份合作制实现土地规模经营,是一种有生命力的农地制度创新。最后,本文提出了强化农民的土地使用权、做好地籍的调查和整理、建立和完善农村土地登记制度、改革户籍管理制度、坚持农民自愿互利原则等进一步完善土地股份合作制的建议。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钱忠好  曲福田  
本文运用科斯的分析思路对农地股份合作制进行了制度解析。在分析农地股份合作制外部利润对当事人制度创新行为的影响以及农地股份合作制效率损失的制度规则之源基础上,作者指出,农地股份合作制的制度创新源于当事人对外部利润的追逐以及由此形成的制度创新一致同意,农地股份合作制制度规则的不完善导致了农地股份合作制的效率损失,农地股份合作制生成、发展或衰败源于外部利润和效率损失之间的对比。要推动农地股份合作制的生成和发展,就必须努力提升其外部利润、减少效率损失。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傅晨  
土地股份合作制是农地产权制度的创新华南农业大学经贸学院副院长、副教授傅晨简要概括,当前我国农村土地制度的矛盾可以归结为上地统筹使用与土地分散承包的矛盾,其实质是农村现代化与现行家庭均包土地制度的矛盾。解决这一矛盾,既要革新分户均包的土地制度,又必须维...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照文那木拉  
文章认为,现行农地股份合作制的股份设置存在着国家股、集体股带来的产权问题及各生产要素入股机制不健全等弊端。针对这些弊端,作者主张:(1)不配置国家股;(2)改造集体股,关键是明晰产权关系;(3)选择入股生产要素。同时,文章还对个人土地股、集体土地股,其他生产要素股的流转方式进行了理论探索,认为:(1)个人持有土地股流转方式应是无调整、有流动的股份管理方式;(2)集体土地股的流转途径有集体与集体之间、集体与国家之间、集体与农户之间;(3)资金股,技术股要根据农业股份合作企业的章程流转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周锦廷  唐慧斌  
农村股份合作制是集股份制和合作制特征及内涵为一体的一种崭新的经济组织和财产制度。它发育于80年代中期商品经济较活跃的地区,主要涉及广州天河、深圳宝安、浙江温州、安徽阜阳和山东周村等地区。到80年代末期,由于股份合作制呈现出旺盛生命力,受到各方人士的关注。由于各地造就制度的基础和环境不一样,农村股份制存在类型差别也就完全符合顺其自然发展的逻辑。在理论界至今尚不形成统一分类的背景下,我们认为从产权制度和组织形式角度划分是一种现实和科学的选择。概括起来不外乎两类:即社区型股份合作制和企业型股份合作制。前者是指在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朱明辉  
农村股份合作制企业土地管理问题的探讨朱明辉无锡市土地局一、问题的提出苏南地区农村股份合作制企业,大都是依托现有乡镇企业改制转轨发展产生的。乡镇企业发展到一定程度,普遍面临的问题一是发展资金不足,二是如何使企业在竞争日显激烈的市场经济中能生存、发展和壮...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农村股份合作制问题探讨本刊编辑部编者按:由农业经济问题杂志社、辽宁省农业和农村工作办公室、辽宁省农业经济学会共同主办的关于农村股份合作经济问题研讨会,于3月10日在辽宁省沈阳市举行。农业经济问题杂志社社长武兆瑞、辽宁省农业和农村工作办公室副主任刘志民...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北京农大农经学院农业双层经营课题组  
前不久,北京农业大学农经学院农业双层经营课题组举办了“农村股份合作制”学术讨论会。参加会议的有来自广东、浙江、上海、山东等农村股份合作制试点地区的代表,也有来自全国各地从事理论研究工作的代表。会上,代表们对目前我国各地兴起的农村股份合作制进行了介绍,开展了热烈的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冀县卿  
渌洋湖土地股份合作社之所以成功,不仅在于通过赋予农民企业家企业控制权实现了企业控制权与企业家才能的匹配,而且通过监督、产权合约等正式规则的设计以及企业家道德、声誉等非正式规则的建设有效地抑制了农民企业家的机会主义行为。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陈会广  钱忠好  
研究目的:建立农民土地权利的财产与自由概念框架,可以为理解地权转股权的过程及其内含合作组织替代农户的农村土地股份合作制创新提供新政治经济学逻辑基础。研究方法:制度分析法。研究结果:农民的剩余权以及退出自由的大小,取决于他与国家、集体的谈判能力以及他们之间达成契约及其经济后果。研究结论:土地股份合作社的发展必须获得农民的系统支持,既为他们提供保底分红的剩余权保障又提供具有安全阀门功能的退出自由,土地股份合作社才能成为有效率的经济组织。今后土地股份合作的健康发展,取决于剩余权与退出权保障机制的政策供给。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刘秀娟  许月明  
农地股份合作制是指农地承包方自愿联合起来,用土地承包经营权入股,农民全部或者部分放弃土地经营,由集体经济组织或者专业的土地经营者统一支配土地从事农业合作生产,农民分享土地股权收益的经营制度。农地股份合作制是在实践中探索出的一种土地流转方式,一种以价值形态的股份代替实物形态的土地进行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刘柱  崔民选  
1978年以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使农业生产效率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提高,在这种分散经营的模式下,农产品的商品化程度比较低,与规模经营相比以家庭为单位的生产方式的效率很低。进一步提高农业生产活动的效率必须依赖生产方式的转变,只有这样才能加速农业现代化进程,提高农业生产的技术水平,发挥规模效应。股份合作制正是应转变农业生产方式的要求出现的,不仅有利于农业生产走向规模化经营,还有利于降低农业活动中的交易费用,此外,股份合作制推广有利于保障农民获得农地的非农化收益。但农地股份合作制在发展中也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