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518)
- 2023(15261)
- 2022(13121)
- 2021(12560)
- 2020(10232)
- 2019(23718)
- 2018(23962)
- 2017(45032)
- 2016(25406)
- 2015(28541)
- 2014(28823)
- 2013(28228)
- 2012(25839)
- 2011(23352)
- 2010(23489)
- 2009(21371)
- 2008(20768)
- 2007(18580)
- 2006(16564)
- 2005(14450)
- 学科
- 济(97487)
- 经济(97378)
- 业(69934)
- 管理(63708)
- 农(51017)
- 企(47855)
- 企业(47855)
- 方法(42191)
- 数学(36959)
- 数学方法(36549)
- 农业(33979)
- 中国(29145)
- 业经(25231)
- 财(23627)
- 学(23552)
- 教育(23055)
- 地方(20767)
- 理论(17903)
- 制(17708)
- 发(16779)
- 技术(15988)
- 贸(15536)
- 贸易(15528)
- 易(15123)
- 和(14712)
- 环境(14398)
- 策(13896)
- 务(13860)
- 财务(13798)
- 财务管理(13772)
- 机构
- 大学(353623)
- 学院(352027)
- 管理(135255)
- 济(134190)
- 经济(131094)
- 研究(121564)
- 理学(117764)
- 理学院(116405)
- 管理学(114334)
- 管理学院(113669)
- 中国(86083)
- 科学(76859)
- 京(76242)
- 农(74992)
- 所(61844)
- 财(60683)
- 业大(58736)
- 农业(57585)
- 研究所(56479)
- 中心(55159)
- 范(54276)
- 师范(53868)
- 江(53012)
- 财经(48490)
- 北京(48182)
- 经(44300)
- 师范大学(43599)
- 院(42928)
- 州(42487)
- 教育(39707)
- 基金
- 项目(241651)
- 科学(190185)
- 研究(181261)
- 基金(172941)
- 家(150820)
- 国家(149403)
- 科学基金(127017)
- 社会(112112)
- 社会科(105687)
- 社会科学(105658)
- 省(95876)
- 基金项目(91925)
- 教育(86867)
- 自然(81576)
- 划(81266)
- 自然科(79526)
- 自然科学(79506)
- 自然科学基金(78099)
- 编号(76890)
- 资助(70117)
- 成果(63949)
- 部(54627)
- 重点(54613)
- 课题(53645)
- 发(53024)
- 创(49765)
- 教育部(46526)
- 创新(46173)
- 性(45807)
- 科研(45706)
- 期刊
- 济(149361)
- 经济(149361)
- 研究(108913)
- 农(75998)
- 中国(75511)
- 教育(61732)
- 学报(59446)
- 科学(53542)
- 农业(52046)
- 大学(45437)
- 管理(43823)
- 财(43729)
- 学学(41709)
- 技术(31693)
- 业经(29318)
- 融(28716)
- 金融(28716)
- 业(24582)
- 财经(22581)
- 经济研究(21194)
- 问题(20545)
- 经(19175)
- 图书(18886)
- 版(18660)
- 资源(16858)
- 科技(16676)
- 业大(16422)
- 技术经济(16324)
- 理论(15794)
- 农业经济(15249)
共检索到52083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张小青 龚晓玲
知识贫困是导致收入贫困和人类贫困的重要原因,发展农村教育,提高农民科学文化素质,是实现农民收入持续增长的根本途径。稀有、匮乏是农村教育资源的最大特点,但同时又存在农村教育资源的多重浪费。因此,必须从国情出发,开发利用好农村现有教育资源,避免农村教育资源的功能性、结构性、不经济性和人为性浪费,实现农村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提高农村教育资源的使用效益。
关键词:
农民增收 农村教育资源 效益相关性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程静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郑建华 罗从清
农村土地使用权流转与农民增收是“三农”问题中两个互动的基本点 :一方面 ,农民增收会促进农村土地使用权的流转 ;另一方面 ,农村土地使用权的流转 ,也会促进农民收入的增加。本文对这两个方面进行了初步论证 ,进而提出了一些对策措施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杨辉
目前中国农'村人力资源没有得到充分的开发和利用,限制了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应通过加强对农民的教育、培训,完善农村的教育环境,积累农村人力资本等途径,来有效开发利用农村人力资源,以此提高农民的综合素质,进一步增加农民的收入,使农民真正富起来。
关键词:
农村人力资源 农民增收 农民素质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完善农村义务教育财政保障机制”课题组
普及农村义务教育是提高农村劳动力素质,提高农业生产率,最终提高农村居民收入的根本所在。本文在回顾前人关于教育与收入之间关系的理论和实证分析的基础上,从农村义务教育对于农村居民农业和非农业两部分收入的影响入手,建立了一个测算普及农村义务教育对农民增收的贡献率模型,从实证角度得出结论:农村义务教育的普及率提高1个百分点,农村居民收入至少会增加6.5%;继续教育对于接受义务教育的农村居民长期保持增收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农村义务教育 农民增收 贡献率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刘安萍
农民收入问题是“三农”问题的关键和核心。从目前中国农民收入状态看,问题不在于城乡居民收入是否存在差距、差距有多大,而是农民收入结构是否合理、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和改进思路等一系列的问题。
关键词:
农民增收 非农就业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王海滨
一、农民增收的机遇和挑战。农民增收难是当前农业和农村面临的最根本、最突出问题。有效破解这一难题,不断促进农民收入持续较快增长,是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客观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杜旭宇
农村分配与农民增收的关联最为直接,效应最为明显。分配与农民增收之间的关联是复杂和多面的,必须针对具体的分配政策或手段,从正负两个方面、全景式地展示和分析;在此基础上强化正相关,弱化负相关,最大限度地发挥分配对农民增收的积极作用,抑制其消极作用。
关键词:
农村分配 农民增收 正相关 负相关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贾安有 白金中 阎业楠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刘朝瑞
农民收入问题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的一个重点和难点。鉴于政策自身的特殊作用 ,应当全方位深化农村改革 ,选择可行的政策措施 ,加强政策的执行力度 ,把确保农民增收放在核心地位
关键词:
农民收入 改革 政策 执行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刘永焕
促进农业发展和农民增收是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目标,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为实现这一目标提供了新的思路。探讨农村三产融合与农民增收的互动机制,将有力破解农业发展瓶颈问题,是进一步推动农村农业现代化发展的重要手段。农村三产融合与农民增收之间需构建更为积极有效的联合、发展和保障机制,以促进三产融合和农民增收的有效互动。
关键词:
农村三产融合 农民增收 互动机制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陈明
提高农民收入一直是我国解决"三农"问题的核心,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关键时期,把提升农村地区金融服务水平、改善农村金融环境作为促进农民增收的精准发力点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在农村金融服务视角下对我国农民增收问题进行研究发现,一方面,几十年来我国农村居民的收入水平持续升高,但是人均可支配收入还处在非常低的水平,增长速度缓慢并且收入差距明显。另一方面,我国在提升农村金融服务的水平方面获得了显著的成绩,然而在广大农村地区,农村金融服务在促进农民收入提高的过程中依然存在着很多问题需要去解决。
关键词:
农村金融服务 农民增收 对策建议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马德生 王丽芹
从改革开放以来农民收入来源变化与构成特点分析,可以发现在农民人均纯收入构成中,通过非农就业所获得的收入已成为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的主体,其中通过劳动力转移形成的工资性收入对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的贡献最大。因此,积极鼓励和引导农村劳动力转移,是促进农民增收最直接、最有效的现实选择。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曹菲
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对我国农村经济与社会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当前,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存在着很多问题,诸如总量不够充足、结构不尽合理、效率有待提升等,这些问题阻碍了我国当前农村的经济发展以及农民的收入增长。本文在分析问题产生根源的基础上,提出了创新我国农村公共产品供给机制的对策及建议。
关键词:
农村公共产品 农民收入增长 创新供给机制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林德明
本文首先应用苏州实际GNP、资本存量、劳动力的序列数据直观分析了农民收入的趋势和源泉.在此基础上应用C-D生产函数建立农民收入的计量经济学模型.并估计出各要素的边际产出弹性,随后进一步应用索洛余值法估计科技进步对农民收入增长的贡献,并对计量结果进行了简要的理论分析,并据此提出了相应的结论。
关键词:
科技进步 农民 收入增长 实证研究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