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336)
2023(8479)
2022(6955)
2021(6178)
2020(5357)
2019(11823)
2018(11847)
2017(23855)
2016(12643)
2015(13849)
2014(13597)
2013(13874)
2012(12750)
2011(11036)
2010(11300)
2009(11076)
2008(11124)
2007(10442)
2006(9537)
2005(8578)
作者
(34341)
(29329)
(29285)
(27421)
(18314)
(14015)
(12905)
(11448)
(11019)
(10499)
(10065)
(9623)
(9487)
(9113)
(9083)
(8756)
(8429)
(8427)
(8372)
(8308)
(7302)
(7203)
(7137)
(6911)
(6669)
(6601)
(6595)
(6342)
(5899)
(5858)
学科
(79123)
(63470)
经济(63390)
(62658)
企业(62658)
管理(48564)
(44325)
农业(29553)
业经(26848)
方法(25886)
(22473)
数学(18833)
数学方法(18780)
(16165)
财务(16160)
财务管理(16152)
企业财务(15258)
中国(14857)
技术(14813)
(13657)
(13630)
(11861)
(11550)
(11316)
税收(11178)
(11135)
(11035)
地方(10961)
(10687)
贸易(10681)
机构
学院(189136)
大学(178308)
(90003)
经济(88757)
管理(81288)
理学(70354)
理学院(69876)
管理学(69273)
管理学院(68950)
研究(55231)
中国(47247)
(45519)
(41137)
(34967)
农业(34260)
财经(32339)
业大(30763)
(30170)
科学(29751)
(29312)
(27036)
经济学(26958)
中心(26502)
经济管理(25528)
经济学院(24645)
研究所(23807)
财经大学(23105)
(22832)
商学(22758)
商学院(22581)
基金
项目(119474)
科学(96973)
研究(91648)
基金(89392)
(75286)
国家(74428)
科学基金(66702)
社会(63435)
社会科(59890)
社会科学(59876)
(48571)
基金项目(47965)
自然(40225)
自然科(39363)
自然科学(39356)
教育(38772)
自然科学基金(38739)
编号(37770)
(37210)
资助(34685)
(32717)
成果(28333)
(28285)
(27501)
(27281)
(27132)
国家社会(26680)
(26197)
创新(25499)
重点(25221)
期刊
(110089)
经济(110089)
研究(53988)
(50750)
中国(36486)
农业(34114)
(33791)
管理(31584)
业经(25640)
科学(24819)
学报(22732)
(19170)
金融(19170)
大学(19128)
学学(18936)
技术(17301)
(17276)
财经(16173)
经济研究(15515)
问题(15149)
(14028)
农村(13623)
(13623)
农业经济(13513)
技术经济(12847)
世界(12200)
经济问题(10834)
商业(10393)
现代(10242)
(9633)
共检索到28584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牟子平  吴文良  
我国农民收入增长缓慢的深层原因是农业劳动生产率低 ,而低效率的劳动生产率是由农业劳动力大量过剩、农业部门存在着工作分摊现象造成的。作者就此提出了解决这一矛盾的思路与政策建议。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谭泰乾  
重庆市人口多,农业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大,而农业对全部总产值的贡献低。有序转移富余农业劳动力,对重庆市社会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是重庆市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从农业劳动力转移的具体流向考察,有序转移富余农业劳动力促进农民增收重点体现在三个方面推进农业劳动力向地方中心城市转移;推进农业劳动力向乡镇城市转移;推进农业劳动力向重庆市外转移。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张聪群  王玉钏  
增加农民收入是一个带有根本性、全局性和政治性的问题。解决农民收入增长缓慢问题 ,不仅要排近忧 ,更要解远虑 ,大量劳动力滞留于农业领域是制约我国农民收入持续稳定增长的症结。农民增收的根本出路在于农业劳动力的非农化 ,减少农民才能富裕农民。加快乡镇企业结构调整和体制创新 ,积极稳妥地实施农村城镇化战略 ,是实现我国农业劳动力非农化和农村人口城镇化的切实可行的有效途径。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张杰飞  
既有研究仅关注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与农民增收之间的单向关系,本文利用我国1978-2011年时间序列数据,使用VAR模型对两者之间的互动关系进行实证研究发现:两者存在长期协整关系,且互为格兰杰长期因果关系;劳动力转移对农民增收产生促进作用,且长期影响较强,而农民增收对劳动力转移产生的促进作用较弱。由此得出启示:应进一步加大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力度,增加农民收入。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马德生  王丽芹  
从改革开放以来农民收入来源变化与构成特点分析,可以发现在农民人均纯收入构成中,通过非农就业所获得的收入已成为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的主体,其中通过劳动力转移形成的工资性收入对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的贡献最大。因此,积极鼓励和引导农村劳动力转移,是促进农民增收最直接、最有效的现实选择。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阳俊雄  
The recent slow down of the agricultural labour force transfer has become a major factor hampering the peasant's income growth. The author argues that the transfer of China's agricultural labour force has entered into a new stage, with challenges and chances co existed. The author believes that it is possible to sustain the peasants' income growth if appropriate measures were attached.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许经勇  
近年来我国农民收入增幅持续下降的深层原因 ,在于剩余农业劳动力转移严重受阻。而我国剩余农业劳动力转移的艰巨性 ,在相当程度上又是和我国所选择的超前工业化发展战略 ,以及与其相互依存的城乡二元经济社会结构联结在一起。要有效地解决我国剩余农业劳动力的转移 ,就必须遵循社会经济发展的一般规律 ,最大限度地发挥市场化、工业化和城市化对剩余农业劳动力转移的推动作用。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陈啸  宋陆军  
文章基于DEA-Malmquist指数方法,使用2004—2016年数据,基于农业劳动力转移的视角,分析了农村金融效率及农业劳动力转移对于农民收入的影响。结果发现,考察期内中国各地区农村金融效率均有所增长,东部地区农村金融的技术进步和技术效率均有所提高,中部和西部地区农村金融的技术进步有所恶化,技术效率有所提升。农村金融效率、农业劳动力转移和各控制变量均能够对农民增收产生显著影响。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李艳华  
农民问题是一个关系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问题,进入21世纪,农民问题最突出的是增加农民收入,而困扰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的最大障碍仍然是构成经济增长基本要素的劳动力与资本、土地、技术等问题,因此,科学、合理配置经济增长基本要素,切实解决农村劳动力过剩,成功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实现再就业,已是当前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所在。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李梦芬  王丽芹  
从改革开放以来农民收入来源变化与构成特点分析,可以发现在农民人均纯收入构成中,通过非农就业所获得的收入已成为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的主体,其中通过劳动力转移形成的工资性收入对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的贡献最大。因此,积极鼓励和引导农村劳动力转移,是促进农民增收最直接、最有效的现实选择。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李娟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彭岚  李祝玲  李波  
增加农民收入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中心任务,也是解决"三农"问题、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根本点和出发点。实践证明,农村劳动力转移为有效解决农民增收问题提供了有益思路,但由于客观环境、农民自身等方面的影响,农村劳动力转移仍面临诸多矛盾。如何有效推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尤其是一个欠发达省份如何通过劳动力转移加快农民收入的提高,实现二者的有机互动,是破解新农村建设难题中亟需进一步研究的重大课题。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康就升  
亦工亦农人口是自六十年代以来,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特别是农村社队企事业的发展而出现的新型人口类型。据统计,到1981年底,我国在农村从事社队企业和交通运输、建筑业、商业、服务业等企事业的亦工亦农人口达3,600多万人(尚未包括农村在城镇企事业单位工作和以自营形式从事非农业经济活动的亦工亦农人员,若把这两部分人加进去,我国目前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刘安萍  
农民收入问题是“三农”问题的关键和核心。从目前中国农民收入状态看,问题不在于城乡居民收入是否存在差距、差距有多大,而是农民收入结构是否合理、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和改进思路等一系列的问题。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张勇  
农业劳动力的顺利转移是中国深化改革和经济持续发展的前提,而劳动力转移主要受国家制度、政策、教育水平、地区收入差距和资本密度的影响。目前,中国农业劳动力转移的最大障碍仍然是地区保护和户籍限制以及由此造成的经济和教育资源分配的不平等;同时,对劳动力转移的传统偏见也在某种程度上形成了阻力。对农业劳动力转移的限制是中国很多地区贫困的根源之一,也是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所在。实证分析表明,农业劳动力转移不是城市居民收入下降和失业率上升的原因,而是城市经济增长、社会繁荣和就业率提高的一个重要源泉。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