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376)
- 2023(11384)
- 2022(9510)
- 2021(8605)
- 2020(7313)
- 2019(16323)
- 2018(16236)
- 2017(32238)
- 2016(17053)
- 2015(18100)
- 2014(18014)
- 2013(18231)
- 2012(16713)
- 2011(14615)
- 2010(14982)
- 2009(14509)
- 2008(14524)
- 2007(13538)
- 2006(11995)
- 2005(10849)
- 学科
- 业(89079)
- 济(76706)
- 经济(76618)
- 企(72254)
- 企业(72254)
- 管理(61441)
- 农(45177)
- 方法(32452)
- 农业(30104)
- 业经(29080)
- 财(25828)
- 数学(24676)
- 数学方法(24548)
- 技术(20243)
- 务(18707)
- 财务(18700)
- 财务管理(18684)
- 中国(18364)
- 企业财务(17752)
- 制(17156)
- 策(15356)
- 体(13523)
- 技术管理(13505)
- 地方(13444)
- 划(13164)
- 贸(13128)
- 贸易(13117)
- 理论(12842)
- 易(12819)
- 和(12613)
- 机构
- 学院(245829)
- 大学(236094)
- 济(110998)
- 经济(109195)
- 管理(102716)
- 理学(88642)
- 理学院(87926)
- 管理学(86978)
- 管理学院(86528)
- 研究(75218)
- 中国(63991)
- 农(55165)
- 财(52074)
- 京(47036)
- 科学(43032)
- 农业(41959)
- 财经(40926)
- 业大(39302)
- 江(39113)
- 经(37167)
- 所(37090)
- 中心(36339)
- 经济学(33306)
- 研究所(33060)
- 经济管理(30445)
- 经济学院(30324)
- 州(30268)
- 财经大学(29711)
- 商学(29017)
- 商学院(28777)
- 基金
- 项目(159291)
- 科学(128746)
- 研究(119218)
- 基金(118476)
- 家(101717)
- 国家(100675)
- 科学基金(88997)
- 社会(80725)
- 社会科(76409)
- 社会科学(76392)
- 省(64832)
- 基金项目(63350)
- 自然(55603)
- 自然科(54441)
- 自然科学(54430)
- 自然科学基金(53605)
- 教育(51813)
- 划(51257)
- 编号(47110)
- 资助(46244)
- 创(39943)
- 业(39055)
- 创新(36299)
- 成果(36225)
- 部(35859)
- 发(35515)
- 重点(34628)
- 国家社会(33889)
- 制(32974)
- 性(32460)
- 期刊
- 济(130503)
- 经济(130503)
- 研究(72417)
- 农(58601)
- 中国(48572)
- 财(42620)
- 管理(41117)
- 农业(38896)
- 科学(34288)
- 学报(33403)
- 融(30302)
- 金融(30302)
- 业经(28188)
- 大学(26849)
- 学学(26176)
- 技术(22098)
- 业(20684)
- 财经(20608)
- 经济研究(19151)
- 经(17748)
- 问题(17494)
- 教育(16521)
- 技术经济(15763)
- 农村(14742)
- 村(14742)
- 农业经济(13771)
- 世界(13598)
- 科技(12940)
- 商业(12607)
- 现代(12552)
共检索到37250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彭克强 刘锡良
本文基于四川省16市32县7158农户经济金融调查数据,运用TobiT模型和ProbiT模型实证考察了四川粮食主产区农户增收对其正规信贷可得性和非农创业意愿的影响效应。结果显示:随着人均收入水平的持续提升,农户正规信贷获得额显著增加,但同时其主观感受到的正规信贷约束非但没有减轻,反而明显加重;而农民增收对农户非农创业意愿的显著正向效应可以合理地解释该矛盾性现象。就是说,随着农村劳务经济的自发兴起,农户人均收入出现较快增长,农民非农创业意愿逐步增强,从而造成广大农户正规信贷可得性出现上述悖逆现象。该实证结论对于我们深入理解和更好贯彻国务院近期出台的一系列农民工返乡创业政策举措,客观反思现行农村经...
[期刊] 投资研究
[作者]
彭克强 古世奎 邱雁
本文基于四川省粮食主产区域农户调查数据,运用非线性逐步回归分析技术分别估计TobiT模型和ProbiT模型,实证考察粮食主产区域农民增收对农户正规信贷可得性的影响。结果显示,农民增收对农户正规信贷可得性具有双向影响,即农户人均收入增长在显著增加其正规信贷获得额的同时,也明显提高了自身面临的正规信贷约束程度。这表明现阶段中国广大农户在经济属性上已具备浓厚的理性小农色彩。该实证结论对于深刻理解国家近期出台的一系列农民就近创业扶持政策,都具有重要启示意义。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彭克强 张琳 邱雁
本文基于四川省16农业大市32农业大县农户系统调查数据,采用Tobit模型和Probit模型实证考察了四川粮食主产区域农户收入增长对其正规信贷可得性的影响效应,并在此基础上检验了当前四川传统农区农户的经济属性。全样本研究表明:农民增收有助于增加农户正规信贷获得额,但未能有效缓解农户面临的正规信贷约束,还明显加重了这一约束;而分位数回归结果显示,只有高收入农户增收才显著增加其正规信贷获得额,也只有中等收入农户增收才会加剧自身的正规信贷抑制。显然,低收入农户比较接近于生存小农,而中、高收入农户更贴近理性小农。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彭克强 张琳 邱雁
本文基于四川省16农业大市32农业大县农户系统调查数据,采用Tobit模型和Probit模型实证考察了四川粮食主产区域农户收入增长对其正规信贷可得性的影响效应,并在此基础上检验了当前四川传统农区农户的经济属性。全样本研究表明:农民增收有助于增加农户正规信贷获得额,但未能有效缓解农户面临的正规信贷约束,还明显加重了这一约束;而分位数回归结果显示,只有高收入农户增收才显著增加其正规信贷获得额,也只有中等收入农户增收才会加剧自身的正规信贷抑制。显然,低收入农户比较接近于生存小农,而中、高收入农户更贴近理性小农。在推进农村金融改革和农村金融制度创新中,应高度重视并切实搞好面向中等收入农户的信贷服务工作。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彭克强 邱雁
基于四川省粮食主产区域农户调查数据,运用非线性逐步回归分析技术分别估计Tobit模型和Probit模型,实证考察粮食主产区域农民增收对农户正规信贷可得性的影响。结果显示,农民增收对农户正规信贷可得性具有双向影响。建议:着眼高收入农户信贷需求,全面加强农村信贷体制机制产品创新;以中青年户主为重点对象,搞好传统农区农民知识技能培训工作;以缓解信息不对称为重点,扎实推进农村金融改革发展各项工作;适应农村信贷市场新常态,构建农户创业信贷供求关系稳定机制。
关键词:
农户 人均收入 正规信贷可得性 农民创业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彭克强 邱雁
基于四川省粮食主产区域农户调查数据,运用非线性逐步回归分析技术分别估计Tobit模型和Probit模型,实证考察粮食主产区域农民增收对农户正规信贷可得性的影响。结果显示,农民增收对农户正规信贷可得性具有双向影响。建议:着眼高收入农户信贷需求,全面加强农村信贷体制机制产品创新;以中青年户主为重点对象,搞好传统农区农民知识技能培训工作;以缓解信息不对称为重点,扎实推进农村金融改革发展各项工作;适应农村信贷市场新常态,构建农户创业信贷供求关系稳定机制。
关键词:
农户 人均收入 正规信贷可得性 农民创业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孙浩男 夏咏
农民参与非农创业不仅是促进农民非农就业的重要方式,也是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可靠途径。为研究信贷排斥对农民创业的影响,本文采用中国家庭收入调查(CHIP)2013年的数据,考虑到模型可能存在内生性问题,选取县级及以下银行分支机构数量作为工具变量,使用工具变量法进行检验。研究发现,信贷排斥显著地降低了农民创业的可能性。异质性分析表明,信贷排斥对中部地区农民和二、三线城市农民创业有显著的负向影响,这可能是因为中部地区以及二、三线城市缺乏融资渠道,更依赖于正规金融,因而信贷排斥会显著地降低农民创业的可能性,同时信贷排斥也阻碍了农民在日常消费行业进行创业。
关键词:
职业选择 信贷排斥 工具变量 异质性分析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潘北啸 丁志勇
增加农民收入是“三农”工作的中心任务,互联网使用增加了农产品产量和农业生产力,提高了农产品价格,突破了时空限制,重塑了农产品流通渠道,帮助更多农特产品走向市场,带动农民增收。基于2019年中国家庭金融调查数据,通过两阶段最小二乘法(2SLS)探究了互联网使用对农户农业收入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农户使用互联网对家庭农业收入具有正向显著影响,同时提升了网络销售农产品占比。进一步研究发现,互联网使用主要增加了家庭的经济作物收入和林木种植收入。农户接触互联网渠道越多,农业增收效应越显著。中介效应分析表明,互联网使用通过提升农业信贷可得性、增加社会资本等渠道促进家庭农业增收。异质性分析发现,互联网使用对家庭农业增收的效应主要存在于西部地区、东北地区、四五线城市和户主受教育年限小于9年的家庭。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莫媛 钱颖
基于江苏省2015年633户创业农户的调查数据,运用需求可观察的双变量Probit模型对银农关系深度、广度和密度与创业农户正规信贷可得性之间的内在机制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关系深度中的信用社社员和信用户身份对创业农户正规信贷可得性存在显著的正向作用,关系密度中的银农距离和拖欠款经历则存在显著的负向作用,关系广度在竞争度低的农村信贷市场上负向作用不显著。此外,对于个体户和企业形式的创业项目来说,大部分金融机构仍将能否提供抵押物作为是否放贷的主要依据,而增加地方金融资源供给、引入市场竞争有助于提高创业农户获得正规贷款的概率。
关键词:
创业农户 银农关系 信贷可得性 正规金融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冯梦黎
文章基于2013—2020年我国省级面板数据,建立动态面板回归模型,实证检验了数字普惠金融、农村创业与农民增收三者之间的作用关系。结果表明,数字普惠金融对农民增收和农村创业的作用具有异质性,数字普惠金融的不同特征和类型影响差异较大;数字普惠金融使用深度的信贷功能通过农民创业对农民增收有促进作用,但对于东、中、西部地区的影响具有差异性。基于此,提出要重点关注数字普惠金融对农民内生动力的提升作用;根据东、中、西部地区发展阶段特征,针对数字普惠金融的重点影响特征和功能,不断完善服务提供方式和途径;重点针对各地区建立健全创业帮扶机制。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陈钰莹
基于2015—2021年全国1 548个县域的面板数据,将设立国家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设定为准自然实验,采用多时点双重差分法,探讨农村产业融合发展对农民收入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表明:农村产业融合显著促进了农民增收;农村产业融合能通过促进县域创业活动来提高农民收入;在农业县和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县域,农村产业融合的农民增收效应更明显。最后通过案例分析指出,各地要根据资源禀赋因地制宜选择融合发展模式。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张聪群 王玉钏
增加农民收入是一个带有根本性、全局性和政治性的问题。解决农民收入增长缓慢问题 ,不仅要排近忧 ,更要解远虑 ,大量劳动力滞留于农业领域是制约我国农民收入持续稳定增长的症结。农民增收的根本出路在于农业劳动力的非农化 ,减少农民才能富裕农民。加快乡镇企业结构调整和体制创新 ,积极稳妥地实施农村城镇化战略 ,是实现我国农业劳动力非农化和农村人口城镇化的切实可行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
农民收入 根本出路 农业劳动力 非农化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刘安萍
农民收入问题是“三农”问题的关键和核心。从目前中国农民收入状态看,问题不在于城乡居民收入是否存在差距、差距有多大,而是农民收入结构是否合理、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和改进思路等一系列的问题。
关键词:
农民增收 非农就业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杨世芳 文会中 苏正芳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