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119)
- 2023(8528)
- 2022(7077)
- 2021(6731)
- 2020(5642)
- 2019(12701)
- 2018(12731)
- 2017(24937)
- 2016(13775)
- 2015(14774)
- 2014(14710)
- 2013(14540)
- 2012(13510)
- 2011(12321)
- 2010(12605)
- 2009(11953)
- 2008(11714)
- 2007(10736)
- 2006(9852)
- 2005(8975)
- 学科
- 济(53285)
- 经济(53193)
- 农(46699)
- 业(46190)
- 管理(36175)
- 农业(31059)
- 企(24806)
- 企业(24806)
- 业经(17762)
- 制(17747)
- 方法(15424)
- 财(14519)
- 中国(14011)
- 数学(13373)
- 数学方法(13219)
- 地方(12827)
- 体(12753)
- 农业经济(10582)
- 发(10566)
- 学(10443)
- 银(9904)
- 银行(9887)
- 土地(9750)
- 行(9531)
- 体制(9525)
- 村(9379)
- 农村(9367)
- 融(9124)
- 金融(9120)
- 环境(8760)
- 机构
- 学院(189531)
- 大学(185234)
- 济(80493)
- 经济(78834)
- 管理(72250)
- 研究(67283)
- 理学(61893)
- 理学院(61223)
- 管理学(60297)
- 管理学院(59957)
- 中国(54477)
- 农(53707)
- 农业(40879)
- 科学(40469)
- 京(38346)
- 财(37888)
- 业大(35048)
- 所(34409)
- 中心(32441)
- 江(30810)
- 研究所(30790)
- 财经(28292)
- 经(25633)
- 省(25518)
- 农业大学(25194)
- 范(24730)
- 师范(24528)
- 院(23494)
- 经济学(23460)
- 北京(23400)
- 基金
- 项目(126152)
- 科学(99737)
- 研究(95573)
- 基金(91627)
- 家(79974)
- 国家(79175)
- 科学基金(67285)
- 社会(61679)
- 社会科(57902)
- 社会科学(57888)
- 省(50477)
- 基金项目(49142)
- 自然(41484)
- 教育(41450)
- 划(41015)
- 编号(40461)
- 自然科(40383)
- 自然科学(40376)
- 自然科学基金(39672)
- 资助(35342)
- 成果(32903)
- 农(30740)
- 制(30100)
- 部(28725)
- 发(28629)
- 重点(28326)
- 课题(26895)
- 创(26067)
- 国家社会(25696)
- 性(25105)
- 期刊
- 济(99905)
- 经济(99905)
- 农(58730)
- 研究(55274)
- 中国(45516)
- 农业(39530)
- 学报(30319)
- 科学(29051)
- 财(28739)
- 大学(24500)
- 学学(23496)
- 融(23374)
- 金融(23374)
- 管理(22574)
- 业经(22209)
- 业(18550)
- 教育(17577)
- 农村(14771)
- 村(14771)
- 技术(14486)
- 问题(14222)
- 农业经济(14149)
- 财经(13781)
- 经济研究(12306)
- 版(11947)
- 经(11693)
- 世界(11650)
- 资源(10803)
- 经济问题(10455)
- 农村经济(9635)
共检索到29893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桂华
我国现行农地制度脱胎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农地制度内含促进农业生产经营的初始目标。实践中,农地制度的产权改革目标与土地利用目标并不完全统一,尤其是二轮土地承包之后的政策调整偏向土地财产权保护一端,固化了土地细碎格局并影响农业经营体系创新。城镇化与农业技术进步凸显前期政策的负面效应并带来农民地权新诉求,下一步农地制度改革的重点是回归改善农业生产经营的初始目标。沙洋县在坚持现有政策框架前提下所探索的"按户连片"做法,较好地将财产权保护与农业经营改善目标统一起来,属于回应农民真实地权诉求的制度供给。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桂华
我国现行农地制度脱胎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农地制度内含促进农业生产经营的初始目标。实践中,农地制度的产权改革目标与土地利用目标并不完全统一,尤其是二轮土地承包之后的政策调整偏向土地财产权保护一端,固化了土地细碎格局并影响农业经营体系创新。城镇化与农业技术进步凸显前期政策的负面效应并带来农民地权新诉求,下一步农地制度改革的重点是回归改善农业生产经营的初始目标。沙洋县在坚持现有政策框架前提下所探索的"按户连片"做法,较好地将财产权保护与农业经营改善目标统一起来,属于回应农民真实地权诉求的制度供给。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王海娟
由于分散细碎的地权无法有效整合,农地利用存在"反公地悲剧",突出表现为公共品供给困境及农地细碎化问题。湖北沙洋县通过农地调整制度创新,将分散的农民个体组织起来形成集体行动,按照"少数服从多数"民主决策原则有效整合细碎化地权,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农地利用的"反公地悲剧"问题。这表明农地调整具有协调农民利益关系促进农地利用的效率功能,这源于集体所有制的制度基础及其产权整合的制度优势。随着社会化大生产的发展,土地分散承包的弊端日益凸显,集体所有制的产权整合功能更为重要。当前的农地制度改革应赋予集体经济组织一定的农地调整权利,回应农民的诉求和促进现代农业发展。
关键词:
农地制度 农地调整 效率逻辑 反公地悲剧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申端锋
新时期的小型农田水利建设出现了一系列问题,如大中小型水利系统脱节;市场化管理失序;农民用水户协会水土不服,无法发挥作用等,导致农田水利建设缺乏统一规划,农民被排除在外,管理混乱;妨碍了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提高,致使农业干旱连年发生。新时期农田水利的治理是一项系统工程,要从农田水利建设和管理两方面入手,统一规划。建议国家财政出资建立农田水利治理专项补贴,恢复统筹灌溉模式;恢复水利工程管理单位的事业单位性质,重构管理运行机制;强化乡镇水利服务中心的职权,恢复其管理职能;设置新的村民小组长,加强基层治理体系建设;
关键词:
农田水利 税费改革 准公共品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贺雪峰 郭亮
本文以在湖北省沙洋县农田水利调查为基础,分析了与农田水利有关的五大利益主体的行为逻辑,探讨了当前农田水利陷入困境的原因,并提出了解决当前农田水利困境的政策建议。文章认为,中国人均一亩三分、户均不过十亩的小农经营条件下面,离开村社这个最小的有效灌溉单位,国家无论向农村投入多少水利资金,都无法解决农田灌溉问题。文章的结论是,国家当前对农田水利的投资,不只是要用于工程设施建设,而且要着眼于机制建设。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李伟松 李江风 姚尧 谭旭
农村居民点用地整治适宜性评价是农村居民点整治分区规划的基础。以湖北省荆门市沙洋县官垱镇为例,基于三生空间格局重构的视角,采用GIS空间分析法和农户调查法对农村居民点土地整治进行适宜性评价和整治类型划分,为农村土地整治、新农村建设政策提供支持。研究结果表明:(1)运用GIS叠加分析的方法,对农村居民点整治适宜性进行合理评价,并将适宜性结果划分为高度适宜、中度适宜、低度适宜和不适宜4种类型。4种类型的面积分别为226.15,282.16,537.53,228.92 hm2。(2)根据适宜性评价结果,采用农户调查法,将土地整治类型划分为城镇吸纳型、挖潜型、保留型、迁弃型,并在空间上做出具体的时序安排...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林辉煌
农田水利的实现在于保持大水利与小水利的对接,而基层组织是最为关键的中间环节。随着基层组织的弱化,其作为水利治理单位的地位被架空了,导致大小水利相互脱节,从而形成"治理性缺水"的现象,这是当前中国农田水利困局的根本原因。水利问题关系粮食安全和国家安全,必须加强基层组织建设,从而突破"治理性缺水"的困境。
关键词:
农田水利 基层组织 治理性缺水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黄延廷 南佳艺
目前我国农户的地权诉求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即由地权稳定、自主经营向农地资源的优化配置和高效利用转化。这一变化的内在动力是农户急切希望改变承包地过于细碎化以及改善农业生产经营基本条件。考察我国农地制度的发展史可以发现,我国农地制度变迁的基本逻辑就是农户的地权诉求决定农地制度的发展方向,这一点在当下一些地方的农地制度创新试验和经验中再次得到证明。今后我国农地制度创新必须遵循这一逻辑,根据我国农户地权诉求的变化,实施农户自愿前提下的承包地连片重划,争取国家对承包地重划制度的支持,强化农民集体民主决策制度,地方政府也要给予必要的支持。
关键词:
农地制度 地权诉求 土地改革 制度创新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丁建军 黄国辅
当前我国中西部农村,特别是江汉平原地区,由于村级组织的涣散,村民的原子化以及"一事一议"制度的难以落实,原有的水利设施毁损严重,村级组织无力统筹村内小水利的灌溉以及与国家大水利的衔接,从而极易形成非旱即涝、旱涝急转的局面。本文作者通过对湖北沙洋王坪村农民土地合作社成立前后的调查比较,认为日趋原子化的农村难以解决灌溉问题,而通过农民土地合作能轻易破解困局。
关键词:
王坪村 土地合作社 原子化村庄 水利灌溉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赵一夫 薛莉
20世纪中期以来,台湾地区开展了三次农地制度改革。其中,农地重划和"小地主大佃农"政策在台湾地区农业经营方式转变尤其是促进规模化经营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与当前大陆推动的农村土地流转虽然在制度基础和实施办法上有所差异,但政策目标具有相似性,其改革做法具有参考价值。大陆加快农村土地流转,既要坚持强调经营主体多元化,更要强调农地农用的原则;规范土地整理工作;发挥好政府的主导作用;搭建有效的中介服务平台;给予配套的金融服务支持;分阶段、分区域试验和推广先进做法。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谢雪群 杨钢桥 赵微
目前中国的农地整理项目的运作模式是一种"自上而下"的模式,主要由政府出资和指导,农民作为主要的受益主体参与较少,被定位为项目决策的接受者,导致农民群体的真实利益诉求不能很好地显现出来,极大地影响了农地整理项目的实施效果。因此,该文试图通过对湖北省部分县市农地整理项目区域农民的随机调查,分析目前农地整理过程中农民的利益诉求,并采用模糊综合评判法对农民的利益诉求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利益诉求"较强烈"的农民占的比例最大,达到36.60%;利益诉求"很强烈"和迫切的农民占到14.00%;诉求态度"一般"的农民比例为28.20%;利益诉求"较弱"的农民比例为18.70%;利益诉求"很弱"的农民比例为...
关键词:
农地整理 农民 利益诉求 湖北省
[期刊] 长江大学学报(社科版)
[作者]
谢俊杰 游京颖
以政策评估理论为分析框架,基于对湖北省103个样本县市区进行摸底调查,运用因子分析方法,将数据中13项统计指标降维为制度评价、征地任务、个人缴费与集体补助、补贴与补偿、养老待遇5个公因子,对湖北省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制度的实施效果进行综合测评。结果发现,《湖北省人民政府关于被征地农民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指导意见》贯彻执行后,进一步维护了被征地农民权益,规范并统一了全省标准,但仍需强调主体责任问题。因此,提出进一步突出政府责任主体、细化对接新老制度,以及优化经办流程等政策建议。
关键词:
被征地农民 养老保险 实施效果 制度测评
[期刊] 地方财政研究
[作者]
刘涛
随着中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农村问题被提到较高的公共层面去解决,其中农民的地权私有化问题成为讨论的焦点。本文认为在当前农民高度分化的基础上,应当继续坚持当前"统分结合"的基本经营体制,完善土地集体所有制,增强村社集体的土地调整能力,提高村庄公共品供给能力,维护耕者的土地经营权,对农村发展和社会稳定提供基础性保障。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张坤 王征兵
在我国,农民的政治参与水平既影响着农村的和谐稳定,又事关中国整个农村政治文化的发展进程。在陕西南部的山区农村,由于农民的参政权利有限,参政渠道单一,参政范围狭窄,参政制度不完备,严重地影响了民主建设进程。大力发展经济,加强民间合作组织和基层民主建设,改善农民政治参与环境,是提高农民政治参与水平,推动整个农村政治文化现代化发展的根本途径。
关键词:
政治参与 山区农民 基层民主建设
[期刊] 建筑经济
[作者]
魏光琼 董道军
采用调查研究法,以某土地开发整理项目评标为例,针对评标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分析其产生的原因并提出解决措施:由注册建造师对投标文件的编制质量负责;提供拟派驻此项目的专业技术人员的相关证件;规范业绩证明和社会保险缴费证明的内容和格式;为评委提供网上查验证件真伪的便利。
关键词:
评标 资格后审 土地开发整理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