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080)
- 2023(10109)
- 2022(8510)
- 2021(8278)
- 2020(6691)
- 2019(15691)
- 2018(15354)
- 2017(29399)
- 2016(16095)
- 2015(18257)
- 2014(17985)
- 2013(17678)
- 2012(16580)
- 2011(14976)
- 2010(15133)
- 2009(14140)
- 2008(14070)
- 2007(12620)
- 2006(11410)
- 2005(10177)
- 学科
- 济(73398)
- 经济(73332)
- 农(51389)
- 业(47300)
- 管理(36137)
- 农业(34074)
- 方法(28147)
- 企(25461)
- 企业(25461)
- 数学(25291)
- 数学方法(24793)
- 业经(19731)
- 地方(17827)
- 贸(17785)
- 贸易(17775)
- 易(17436)
- 中国(17360)
- 学(14333)
- 财(14043)
- 制(13051)
- 农业经济(12652)
- 发(12550)
- 出(12141)
- 土地(11971)
- 策(10372)
- 发展(9981)
- 展(9969)
- 村(9877)
- 农村(9852)
- 体(9602)
- 机构
- 学院(228102)
- 大学(222315)
- 济(93026)
- 经济(91048)
- 管理(85306)
- 研究(77672)
- 理学(73730)
- 理学院(72880)
- 管理学(71152)
- 管理学院(70767)
- 中国(61572)
- 农(60638)
- 科学(49086)
- 京(47574)
- 农业(46248)
- 业大(42096)
- 所(39401)
- 财(39311)
- 中心(37920)
- 江(35983)
- 研究所(35597)
- 范(31469)
- 师范(31218)
- 财经(30826)
- 农业大学(29123)
- 北京(28940)
- 州(28524)
- 经(27999)
- 经济学(27306)
- 省(27252)
- 基金
- 项目(153019)
- 科学(119971)
- 研究(113662)
- 基金(109830)
- 家(95989)
- 国家(95044)
- 科学基金(80696)
- 社会(72109)
- 社会科(67794)
- 社会科学(67778)
- 省(61710)
- 基金项目(58068)
- 自然(51177)
- 教育(50967)
- 划(50426)
- 自然科(49881)
- 自然科学(49871)
- 自然科学基金(48910)
- 编号(48143)
- 资助(44677)
- 成果(38278)
- 发(34329)
- 重点(33872)
- 部(33826)
- 农(33785)
- 课题(32554)
- 创(31018)
- 国家社会(29670)
- 创新(28951)
- 科研(28724)
- 期刊
- 济(111166)
- 经济(111166)
- 农(66066)
- 研究(63512)
- 中国(52023)
- 农业(45113)
- 学报(37615)
- 科学(35563)
- 大学(29647)
- 财(28265)
- 学学(28047)
- 管理(25956)
- 业经(24881)
- 教育(24205)
- 融(22357)
- 金融(22357)
- 业(21245)
- 技术(19852)
- 问题(17065)
- 农业经济(15495)
- 农村(15260)
- 村(15260)
- 版(14530)
- 经济研究(14460)
- 财经(14155)
- 资源(13745)
- 世界(12919)
- 经(12218)
- 贸(11820)
- 经济问题(11693)
共检索到34859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黄增付
本文通过对核心产粮区豫东地区典型村庄的调查,分析了农民土地转出中的道义理性选择及现实困境。研究发现,土地保障功能的稳健、雇佣小农的发展和国家"重农政策"的推进三因素推动了当地农民土地转出中道义理性选择的形成,即根据对转出后土地可随时收回程度的大小,而非经济理性原则选择流转方式。这种情况下,代耕成为农民最合理的转出选择,入股、合作成为次要选择,租赁、转让则是农民最抵触的选择。但是在官方主导下,土地流转的政府偏好取代了农民的道义理性选择准则,农民土地转出中面临与意愿相悖的选择困境,并导致一系列经济社会问题。对此,政府在土地流转中应明确自身角色,减少或避免行政干预,赋予自发性流转以主体性地位和规制新...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蔡银莺 王亚运 朱兰兰
在快速城市化及城乡社会经济转型过程中,城市边缘区农户家庭的耕地利用功能较传统方式已发生根本转变,农业劳动力的农地生存依赖性弱化、生计多元促进土地转出市场活跃。论文以武汉、成都及苏州1 022户农户调查数据为实证,分析城市边缘区农户家庭耕地利用功能对土地转出决策的影响。研究表明:1)城市边缘区农户家庭的耕地利用在食物生产、经济贡献及养老就业等传统功能上明显弱化,在满足家庭成员未来选择及后代馈赠需求等功能有所增强,且存在地区差异。2)城市边缘区农户土地转出意愿强烈,转出率达59.39%,土地转出存在地区差异。苏州乡镇经济发达、农民非农收入比例高,农户土地转出意愿最强烈、转出市场也最活跃;而武汉、成...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孔晴晴 陈玉福 唐海萍
我国平原农区农村空心化问题尤为突出,亟待开展综合整治工程。空心村综合整治需要规划先行,规划中需要充分了解并尊重农民的意愿。以山东省禹城市典型村庄为例,通过面对面的农户访谈和问卷调查,从生产、生活、生态、文化风俗等方面分析农民对空心村综合整治意愿。结果表明,在生产方面,100%农户希望将细碎的耕地进行整合和在本村镇附近就业,74.24%的农户支持土地流转;在居住生活方面,90%以上的农户支持社区分区规划、建养老院和停放农业机械的场所,70%左右的农户希望住宅有院落、私家车库和居住区人车分行;在生态环境方面,
关键词:
空心村 土地整治 乡村规划 农民意愿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孔晴晴 陈玉福 唐海萍
我国平原农区农村空心化问题尤为突出,亟待开展综合整治工程。空心村综合整治需要规划先行,规划中需要充分了解并尊重农民的意愿。以山东省禹城市典型村庄为例,通过面对面的农户访谈和问卷调查,从生产、生活、生态、文化风俗等方面分析农民对空心村综合整治意愿。结果表明,在生产方面,100%农户希望将细碎的耕地进行整合和在本村镇附近就业,74.24%的农户支持土地流转;在居住生活方面,90%以上的农户支持社区分区规划、建养老院和停放农业机械的场所,70%左右的农户希望住宅有院落、私家车库和居住区人车分行;在生态环境方面,绝大多数农户支持使用环保道路材料和污水处理设施,但多数农户基本没有垃圾分类的意识;在文化风俗方面,绝大多数农户认为应该简化婚丧嫁娶习俗、建设统一墓地,农户期望的文化娱乐活动主要有广场舞、球类运动、棋牌等。研究表明,农民有着自己对空心村整治规划、对未来生产生活状态的愿望表达和诉求。因此,在进行空心村综合整治规划时,需要做好功能分区、整合农地,社区规划要以民生为本、结合农村实际设计生活环境保护措施和乡村文化传承方式。
关键词:
空心村 土地整治 乡村规划 农民意愿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刘洁
农村工业化是在集体土地制度与传统城乡关系格局下进行的不可持续的发展模式,它的局限性和破坏性决定了典型农村不可能通过这种模式来实现发展目标。本文认为,典型农村的发展目标是建设与现代社会相适应的现代化的农村和农业,应在农村人口大量转移的前提下,依靠城市工业化和城市化,依靠城乡统筹发展来实现典型农村的可持续发展。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宋乃平 王磊 张庆霞 陈林
通过小区域、长时段的土地利用变化研究,将土地利用变化情景与土地利用变化过程相结合,以便从微观尺度揭示典型村域的土地利用变化机制。主要采用的研究方法是土地利用制图与农户调查结合,通过数据整理和分析探讨马儿庄村的土地利用变化机制。结果表明:马儿庄村近60年经历了由草地畜牧业为主的土地利用到以农为主、农牧结合土地利用的变化;前50年土地利用引起土地逐步退化,后10年土地迅速恢复。在人口增长和政策驱动下前50年耕地不断增加,1998年以来的扬黄水分和养分输入,使耕地面积下降。在利用过度和使用政策不当的作用下,草地在面积减少的同时质量大幅度下降,2003年禁牧之后迅速恢复。在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作用下沙地...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彭小霞
农民参与农村土地征收是行政法之理论基础——"平衡论"之必然要求。当前,农民参与土地征收的实践存在着参与主体不明确、参与事项范围狭窄、参与形式弱组织化等现实困境。破解农民参与农村土地征收中的现实困境需要采取如下策略:完善农村土地产权制度、保障农民在农村土地征收中的参与权、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建立健全参与型农村土地征收程序、构建合理的利益沟通与反馈机制。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陈卫华 吕萍
河南长垣试点对于如何在国家粮食生产核心区处理好农村土地"三项"改革与耕地保护的关系具有参考意义。基于调研,本文从统筹改革角度提炼长垣试点的制度性成果、改革经验,侧重从耕地保护视角审视改革存在的问题。分析发现:依法改革、市场配置、统筹协调、收益平衡和灵活入市等可为制度设计提供参考,而坚持党的领导、考虑内生需求、通权达变和"村财乡管"等可为改革推进提供借鉴。研究同时也发现还存在"耕占平衡"难、乡村规划和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建设用地指标交易的制度基础不稳定、契约长期性与试点临时性之间存在矛盾等难题,必须在试点续期中重点破解。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谢迪 吴春梅
本文构建了农民理性、村庄治理与农村公共服务效率关系的理论模型,并运用结构方程模型方法对湖北省5个村庄1098份有效问卷进行实证分析。研究证实了农民公共理性、村庄治理均对农村公共服务效率以及农民公共理性对村庄治理具有促进作用的已有研究结论;发现并验证了村庄治理在农民公共理性对农村公共服务效率的正向影响中起部分中介作用,揭示出公共性是三者之间内在关联的理论根基;发现并验证了村庄治理在农民个体理性对农村公共服务效率的正向影响中起完全中介作用,揭示出农民个体利益与村庄公共利益的有机结合是这种正相关关系产生的现实基础。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张忠学 于贵瑞
水资源短缺严重制约了华北高产粮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本文对华北地区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水问题况进行了阐述 ,对华北高产粮区的典型区域山东省桓台县农用水资源利用现状进行了分析 ,指出水资源浪费、污染严重 ,水资源管理不善是水资源利用过程中存在的最主要问题。并在区域、农户、农田三个层次上提出了农用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对策。
关键词:
华北 高产粮区 农用水资源 持续利用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李绍萍 张恒硕
基于2005—2018年东北产粮区静态农村综合环境治理效率的超效率SBM模型及黑龙江省13个地级市及地区动态农村综合环境治理效率Malmquist-GIS模型的测算数据,分析环境治理效率异质性演变的时空变化及地区差异特征。研究发现,研究期内静态农村综合环境治理效率呈波动徘徊变化,动态农村综合环境治理效率的时间变化呈上升、下降反复运动,空间变化呈东西向中部靠拢且整体向中部不断上升的态势,地级市及地区之间的农村环境治理效率变化差距较小。研究区内各农村地区经济发展程度与治理效率不完全匹配,治理过程中应以提升技术创新与投入资源的规模效益并重,优化环境治理资源配置与健全城乡环境协同治理机制并行,注重生态治理投入的同时应加强政府长效监督力度,推动产粮区农村经济增长与生态环境保护的统一。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李绍萍 张恒硕
基于2005—2018年东北产粮区静态农村综合环境治理效率的超效率SBM模型及黑龙江省13个地级市及地区动态农村综合环境治理效率Malmquist-GIS模型的测算数据,分析环境治理效率异质性演变的时空变化及地区差异特征。研究发现,研究期内静态农村综合环境治理效率呈波动徘徊变化,动态农村综合环境治理效率的时间变化呈上升、下降反复运动,空间变化呈东西向中部靠拢且整体向中部不断上升的态势,地级市及地区之间的农村环境治理效率变化差距较小。研究区内各农村地区经济发展程度与治理效率不完全匹配,治理过程中应以提升技术创新与投入资源的规模效益并重,优化环境治理资源配置与健全城乡环境协同治理机制并行,注重生态治理投入的同时应加强政府长效监督力度,推动产粮区农村经济增长与生态环境保护的统一。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甘臣林 陈璐 陈银蓉 张苗
本文基于农户满意度的视角,通过构建农户满意度指数模型探讨农地转出绩效的影响因素,并利用武汉、鄂州两市农地流转典型地区的调查数据,运用结构方程模型对两地农地转出绩效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定量研究。研究发现:农户对农地转出活动的感知质量是影响武汉、鄂州两地农地转出绩效的决定性因素。两地政府相关部门对农地流转活动给予的政府支持行为对农地转出绩效的提高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促进作用。农地转出活动中的可靠性因素对两地农地转出绩效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农地转出活动中的规范性措施与人员互动措施对两地农地转出绩效产生了一定的积极影响。两地农地转出后期的农户不满处理系统缺乏效率,负向影响了农地转出绩效。最后,根据研究结论,从改善农地转出绩效限制因素、提高农地转出绩效的角度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陈璐 甘臣林 梅昀 张苗
研究目的:探索农地转出中农户满意度的形成过程与机理,从农户主观感受视角来定量分析农地流转政策的制约因素。研究方法:基于顾客满意度指数(Customer Satisfaction Index,CSI)理论框架,构建农户农地流转满意度指数(Farmer Satisfaction Index,FSI)模型,运用结构方程模型(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SEM)进行定量分析。研究结果:农户对农地转出的感知质量是影响其满意度的决定因素,可靠性是关键因素,政府形象与印象感知是重要因素,人员互动是有效因素。研究结论:要加强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建设以确保农民获得公平的社会保障,规范流转程序、健全流转监督机制、保护农民利益,加强政府廉政建设以改善政府形象以提高农户满意度,促进农地转出。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陈璐 甘臣林 梅昀 张苗
研究目的:探索农地转出中农户满意度的形成过程与机理,从农户主观感受视角来定量分析农地流转政策的制约因素。研究方法:基于顾客满意度指数(Customer Satisfaction Index,CSI)理论框架,构建农户农地流转满意度指数(Farmer Satisfaction Index,FSI)模型,运用结构方程模型(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SEM)进行定量分析。研究结果:农户对农地转出的感知质量是影响其满意度的决定因素,可靠性是关键因素,政府形象与印象感知是重要因素,人员互动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推荐搜索
农村土地股份合作社:运行特征、现实困境和出路选择——以苏南上林村为个案
山区农民制度化政治参与的困境及路径选择——以陕南洋县金水镇诸村为例
非农就业、社会保障与农户土地转出——基于30镇49村476个农民的实证分析
我国职业农民培养的现实困境和路径选择
农家书屋政策执行的“内卷化”困境——基于全国267个村庄4078户农民的分析
山东省旅游扶贫村发展困境与路径分析——以典型案例村为例
北京地区村庄体系规划基础研究——北京市密云县典型村庄调研为例
农村土地问题不只是农民权利问题——以中部某省粮食主产区三个村庄的土地调整为例
乡村振兴视阈下中国农民合作社的发展现状、现实困境与路径选择
选择集视角下现代农民成长的困境与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