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580)
- 2023(9288)
- 2022(7470)
- 2021(7194)
- 2020(5794)
- 2019(12929)
- 2018(12511)
- 2017(24759)
- 2016(13581)
- 2015(14748)
- 2014(14808)
- 2013(15003)
- 2012(13880)
- 2011(12043)
- 2010(12069)
- 2009(11026)
- 2008(11057)
- 2007(9930)
- 2006(8751)
- 2005(7570)
- 学科
- 济(58578)
- 经济(58449)
- 农(46247)
- 业(44944)
- 管理(33668)
- 农业(30687)
- 财(28641)
- 企(22921)
- 企业(22921)
- 方法(20721)
- 数学(19081)
- 数学方法(18937)
- 中国(16727)
- 业经(15969)
- 地方(14276)
- 制(14144)
- 财政(13246)
- 收入(12428)
- 学(11698)
- 务(11459)
- 财务(11414)
- 财务管理(11362)
- 土地(11308)
- 企业财务(10848)
- 政(10753)
- 体(10577)
- 农业经济(10478)
- 发(10464)
- 策(9885)
- 村(9490)
- 机构
- 学院(185214)
- 大学(178074)
- 济(80746)
- 经济(79258)
- 管理(67523)
- 研究(64437)
- 理学(58615)
- 理学院(58013)
- 管理学(57083)
- 管理学院(56776)
- 农(53551)
- 中国(51196)
- 财(44317)
- 农业(40794)
- 科学(39285)
- 京(36273)
- 业大(34613)
- 所(33311)
- 财经(31005)
- 中心(30570)
- 研究所(29709)
- 江(28974)
- 经(28280)
- 农业大学(25277)
- 经济学(25059)
- 省(24324)
- 经济学院(22919)
- 范(22838)
- 师范(22638)
- 院(22377)
- 基金
- 项目(123962)
- 科学(97246)
- 研究(92971)
- 基金(89845)
- 家(78545)
- 国家(77769)
- 科学基金(65684)
- 社会(60926)
- 社会科(57324)
- 社会科学(57308)
- 省(49854)
- 基金项目(47569)
- 教育(40850)
- 划(40197)
- 自然(39775)
- 自然科(38782)
- 自然科学(38771)
- 编号(38457)
- 自然科学基金(38069)
- 资助(35429)
- 农(31276)
- 成果(30835)
- 发(28408)
- 部(28266)
- 重点(27797)
- 性(26883)
- 课题(26109)
- 国家社会(26006)
- 创(25691)
- 制(24804)
共检索到28438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张传华
完善土地财产权制度,提高农民土地财产性收入比重,是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的有效方法。土地是农民最重要的财产,在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过程中,土地财产具有较大的增收潜力。然而受制于农村土地转让的制约,土地财产权难以实现,使得城乡居民财产性收入差距持续拉大。为促进农民财产性收入增加,应从强化农民土地产权主体地位、加快推进农村征地制度改革、扩大经营性土地开发范围、搭建农村建设用地交易平台、扩大农民土地抵押贷款试点、规范城乡建设用地增减平衡机制等方面采取有力措施。
关键词:
土地 财产性收入 农民 路径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夏宁 夏锋
创造条件让更多农民获得财产性收入的核心是推动土地要素的市场化改革,建立城乡统一的土地产权制度。发挥土地保值增值的作用,首要任务是赋予农民物权性质的土地产权,进而实现农地产权的商品化、货币化,促进土地流转,并结合不同地区实际大力发展土地股份合作制。针对城镇化进程中保护失地农民财产权益的紧迫性,重要的是提高农民在土地交易过程中的谈判地位。
关键词:
土地 财产性收入 制度障碍 改革路径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王文烂
本文运用制度分析方法研究了农民财产性收入增长的制度障碍,指出农民缺乏财产性收入并不是因为农民家庭没有财产,而是因为农民家庭所拥有的财产缺乏合法所有权制度的保障,这使得农民家庭拥有的资源是一种僵化资产,无法转化为能够带来价值增值的资本。因此,解决农民财产性收入增长问题的关键是建立起一种能够将农民拥有的资产转化为资本的所有权制度。
关键词:
农民 财产性收入 制度障碍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孟庆荣
当前我国农民工资性收入、家庭经营性收入和转移性收入增长空间越来越小情况下,增加财产性收入是农民增收的有效途径。但由于源泉障碍、思想障碍、制度障碍、基础障碍等原因,导致农民财产性收入增长缓慢,拥有量少,必须认真分析和对待。
关键词:
农民 财产性收入 制约因素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费之光
随着城镇化进程的推进,在实施城乡建设用地指标后,大大缓解了土地资源压力。但结合实际情况来讲,在具体操作中产生了很多难以确保农民基本权利的问题。这些问题的出现大大影响了我国土地政策推行,也影响着我国城镇化进程的发展。基于此,本文浅谈了农民财产性收入与转移性收入增长的路径,以供借鉴。
关键词:
农民财产性收入 转移性收入 路径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刘鸿渊 刘可
经济新常态下,扩大内需,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城乡和谐发展是中国现代化进程的核心问题。本文将农民收入增长的研究重点集中在其财产性收入的制度和环境条件分析上,研究结果表明:受制于既有的农村产权制度和环境条件,农民财产性收入增加面临制度与环境双重困境,且两者互为因果,影响和制约着农民财产性收入的持续稳定增长,因此,必须以改革创新农村产权制度为突破口,加强环境建设,为农民财产性收入增长创造良好的条件。
关键词:
财产性收入 农民收入 农村产权 结构分析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程欣
财产性收入作为农民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更好地落实乡村振兴战略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因此,构建促进农民财产性收入增长机制是必然要求。一方面,建议完善关于农村宅基地、土地流转等的配套制度,增加农民的补偿性收入;另一方面,完善农村金融信贷业务,推进农村多元化产业发展,为农民获得财产性收入创造空间。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杨晓光
农民,土地作为其根本保障,是农民最重要和最主要的财产。农民因为土地的产权主体不清晰,产权内容不明确,土地的市场化功能发挥不充分,未能真正拥有土地的物权权利,因而无法完全享受土地所能带来的财产性收入。本文通过对安徽省经济发达地区合肥市高新区的调研,依据当地农民在获得土地财产性收入方面的实际情况,分析问题,探讨并提出增加农民土地财产性收入的方法与对策,即明晰农村土地产权并赋予产权主体相应的权能;合理加快土地流转进程,挖掘土地的市场化功能;大力发展农村土地股份合作制经营方式;完善法律制度建设与监督等,最终有利于保障和提高农民的土地财产性收入。
关键词:
农民 地权 财产性收入 调研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郭洪仙
9亿农民的消费状况与我国经济持续增长存在着内在的、强劲的互动关系。增加农民收入、提振农民消费能力、扩大农民消费是实现包容性增长的客观要求。以往已实施多年的增加农民收入的政策及措施的边际效应已明显衰减。若要实现以消费为主的内需型经济发展模式的转换,大幅度地增加农民收入,增强农民消费能力,就必须进行以确认农民各项基本权利为前提、以赋予农民土地所有权为基础、以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为目的的制度性创新。
关键词:
包容性增长、农民 消费力 财产性收入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冯招容
农民收入问题 ,事关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战略性问题。影响农民收入的因素是多方面的 ,农村经济体制不完善 ,是其中一个重要的因素。经济体制不完善 ,制约生产要素的积累、投入与资源配置 ,直接影响农民收入。以制度创新 ,克服、消除体制性障碍 ,确保农民收入增长。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樊丽淑 杨义群 贾东生
一、影响农民收入增长的制度障碍因素分析 1、历史上形成的城乡“二元体制”是造成农民收入难以提高的重要因素。我国自1978年农村实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等一系列改革以来,极大地解放了农村劳动力,农村经济飞速发展,农业产值绝对总量不断增加,农民收入水平大幅度提高。但与此同时,农业产值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相对份额却呈不断下降趋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马协武,邓晓冰,杜本红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杨庆媛 杨人豪 曾黎 陈伊多
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是采用市场机制配置农村建设用地,实现其权益价值的重要途径,对于农民增加土地财产性收入起积极作用。文章基于成都市郫都区实践,分析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收益分配以及入市促进农民土地财产性收入增长的效果及机制。研究表明:(1)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使农村集体建设用地的经济价值得以显化并增值,在此过程中,政府进行了基础设施的投入,以土地增值收益调节金的方式获得收益;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凭借土地所有权和经营权获得土地收益,并以2∶8的比例在农民个人和集体之间分配,成为农民个人及集体的土地财产性收益;(2)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后,农民获得"租金(现金分红)、股金、薪金和公益金",即农民获得土地财产性收益的同时,也增加了农民的工资性收入,拓展了农民增收的渠道,入市当年农民人均直接获取土地财产性收益2 086元;(3)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助推农民增收存在存量土地资源不够多、制度不够全等制约因素,需进一步完善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制度供给,促进农民土地财产性收入持续增长。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杨庆媛 杨人豪 曾黎 陈伊多
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是采用市场机制配置农村建设用地,实现其权益价值的重要途径,对于农民增加土地财产性收入起积极作用。文章基于成都市郫都区实践,分析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收益分配以及入市促进农民土地财产性收入增长的效果及机制。研究表明:(1)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使农村集体建设用地的经济价值得以显化并增值,在此过程中,政府进行了基础设施的投入,以土地增值收益调节金的方式获得收益;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凭借土地所有权和经营权获得土地收益,并以2∶8的比例在农民个人和集体之间分配,成为农民个人及集体的土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何绍周 彭博 马也
农民财产性收入是农民收入增长中极具潜力的部分。当前,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面临着资源禀赋、制度安排等多方面的制约,其中制度性制约又是主要因素。一些制度安排或者是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市场作用的发挥,或者是由于界定不够清晰等原因对农民的财产权利保护不够有力,从而对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造成制约。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需要针对这些制度性的约束进行实践探索,通过进一步建立和完善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提高征地补偿标准等途径多管齐下。
关键词:
财产性收入 制度性 农民收入 约束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