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3731)
- 2023(19781)
- 2022(16929)
- 2021(15801)
- 2020(13061)
- 2019(29921)
- 2018(29743)
- 2017(57315)
- 2016(30998)
- 2015(34686)
- 2014(34611)
- 2013(34263)
- 2012(31695)
- 2011(28544)
- 2010(28792)
- 2009(26422)
- 2008(25919)
- 2007(23089)
- 2006(20603)
- 2005(18395)
- 学科
- 济(131277)
- 经济(131107)
- 业(91870)
- 管理(88720)
- 企(68695)
- 企业(68695)
- 农(53083)
- 方法(52695)
- 数学(45646)
- 数学方法(45057)
- 中国(36850)
- 农业(35264)
- 财(33511)
- 业经(32915)
- 地方(30474)
- 制(28816)
- 学(27139)
- 贸(22161)
- 贸易(22145)
- 易(21465)
- 银(21226)
- 银行(21174)
- 行(20293)
- 融(20132)
- 金融(20127)
- 环境(20124)
- 技术(20114)
- 体(20056)
- 务(20010)
- 财务(19924)
- 机构
- 学院(439637)
- 大学(438683)
- 济(179051)
- 经济(175111)
- 管理(172591)
- 研究(150158)
- 理学(148602)
- 理学院(146937)
- 管理学(144351)
- 管理学院(143556)
- 中国(114263)
- 京(94142)
- 科学(91534)
- 农(83656)
- 财(83145)
- 所(75029)
- 中心(69356)
- 业大(68806)
- 研究所(67755)
- 江(66855)
- 财经(65172)
- 农业(64069)
- 北京(59381)
- 经(59303)
- 范(58667)
- 师范(58096)
- 院(54577)
- 州(53404)
- 经济学(53145)
- 财经大学(48151)
- 基金
- 项目(297263)
- 科学(234407)
- 研究(219638)
- 基金(215261)
- 家(187096)
- 国家(185458)
- 科学基金(159573)
- 社会(139120)
- 社会科(131599)
- 社会科学(131564)
- 省(116691)
- 基金项目(114100)
- 自然(102536)
- 教育(100271)
- 自然科(100097)
- 自然科学(100074)
- 自然科学基金(98265)
- 划(97428)
- 编号(90434)
- 资助(87885)
- 成果(73129)
- 重点(66584)
- 发(66184)
- 部(65894)
- 课题(62255)
- 创(61351)
- 创新(57320)
- 国家社会(57180)
- 制(56494)
- 科研(56337)
- 期刊
- 济(205797)
- 经济(205797)
- 研究(131477)
- 中国(93162)
- 农(82164)
- 学报(68944)
- 科学(64982)
- 财(63464)
- 管理(62770)
- 农业(55672)
- 大学(53800)
- 学学(50824)
- 教育(49404)
- 融(42794)
- 金融(42794)
- 技术(39292)
- 业经(37787)
- 财经(31810)
- 经济研究(30542)
- 问题(27783)
- 经(27190)
- 业(26899)
- 版(22341)
- 技术经济(21391)
- 图书(21082)
- 科技(21020)
- 理论(20344)
- 现代(19888)
- 世界(19717)
- 资源(19690)
共检索到66328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李长健 张伟
农民土地权益保障核心在于农民土地利益的实现与发展,进而需完善农民土地权益的利益结构与利益机制。基于农村社区发展的视角,从农民土地权益的利益代表和利益表达、利益产生和利益分配、利益协调和利益保障、利益发展和利益共享等方面,构建农民土地权益的利益结构。在分析农户禀赋、农地流转风险、土地利益相关者、农村制度环境等农村社区发展要素对农民土地权益影响的基础上,创新农民培育、风险防范、纠纷解决、制度保障,构建农民土地权益的利益机制,使农民的土地权益得到保障,以推进农村社区的发展。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范辉 刘卫东 张恒义
现阶段征地中失地农民土地权益受到侵害主要是因为失地农民与地方政府之间存在权力-依赖关系,且双方对对方的影响和权力是不对称的。通过利益相关者的结盟,可以改善失地农民与地方政府权力之间的不对称程度。根据利益相关者理论和权力-依赖理论,提出从5个方面保护失地农民合理、合法权利。(1)征地补偿标准由市场确定。(2)完善土地产权权能,提升失地农民对地方政府的影响力。(3)失地农民通过与其他群体结盟(如媒体、网民、民间维权组织等),增强应对地方政府的力量。(4)在失地农民和地方政府之间实行相对封闭的链式管理,使其相互制约。(5)提高中央政府对地方政府的监管力度。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彭素 罗必良
基于农户视角,利用中国大陆26个省份问卷调查数据,运用结构方程模型从微观层面就农户自身能力及其可动员的资源对土地权益保护的影响进行实证分析,结果显示:农户在农村社区所拥有的政治资源以及参与合作社组织能够提高农户的农业经营满意度;农户自身拥有的谈判能力和缔约能力,以及通过参与合作社组织能够提高农户的农地流转满意度;农户拥有的政治资源能够提高农户的农地征用补偿满意度。
关键词:
农民土地权益 保护机制 农户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张毓富
解决"三农"问题是中国的重大课题。农村农业农民的问题关键是土地问题,制定农村集体土地流转法,兼顾国家集体个人土地增值利益分配,保障农民公平分享土地增值收益,同享社会保障,促进解决"3个1亿人"农转城并推动新型城镇化。
关键词:
规制 土地流转 保障 土地权益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张伟 李长健
研究目的:总结美国农民土地权益保护方式和特点,对美国农民土地权益保护机制进行分析,为中国农民土地权益保护提供借鉴意义。研究方法:文献研究法。研究结果:美国土地交易和土地立法实践形成了美国农民土地权益"三层次"保护机制,即美国农民土地权益保护机制价值层、机制制度层、机制实体层。研究结论:美国农民土地权益"三层次"保护机制对中国有借鉴作用;中国应建立法治化、市场化、国际化和现代化的农民土地权益保护机制价值层;加快颁布实施《农村集体土地征收补偿条例》,完善中国农民土地权益保护机制制度层;发展集体经济组织,创新中国农民土地权益保护机制实体层。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刘继红 金文成
本文从维护农民土地权益入手,分析了当前农村土地承包面临的新情况和新问题。提出完善农村土地承包经营制度,必须建立维护农民权益长效机制,包括建立农村土地承包规范管理机制,建立规范有序的土地流转机制,建立土地承包纠纷调节机制,建立农村土地承包违法违纪行为处分机制,建立规范的土地征占补偿保障机制,建立维护农民土地权益法律法规体系。
关键词:
农民土地权益 长效机制 土地承包经营制度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何虹
农村土地流转涉及到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农民土地承包经营权、农民宅基地使用权、以及农村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等农民土地权益问题,现有法律对上述问题的规定存在缺陷和空白。因此,需要完善法律、健全制度、创新机制,保护农民的土地权益不受侵害。
[期刊] 国土资源科技管理
[作者]
范辉 刘卫东 吴泽斌
梳理国内外农民土地权益领域的研究进展,从农民土地权益的界定、受损的表现形式和原因、研究方法、研究视角和对策等6个方面进行了概括。研究结果表明:1学术界对农民土地权益的界定没有达成共识;2从城乡二元土地制度、地权稳定性、地方政府行为监管、土地收益分配制度等方面,对农民土地权益受损的表现形式、原因和对策等进行了探索;3研究方法以规范分析方法为主,还包括计量经济分析、案例分析、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等方法;4研究视角以宏微观经济学为主,并包含法学、新制度经济学、福利经济学和心理学等学科。总结了已有研究的不足之处,并探讨了今后农民土地权益领域研究发展的方向。
关键词:
土地权益 失地农民 土地产权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刘刚
实现农民土地权益是农业经营体制机制创新的落脚点。现有农业经营体制机制在实现农民土地权益方面已取得了较好的绩效,但在新形势下又显不足。要通过创新农业经营体制机制,在更高水准上实现农民土地权益。增强家庭承包经营制的稳定性、公平性、效率性,稳妥推进土地流转机制创新,建立健全有利于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农业经营的长效机制。
关键词:
农民 土地权益 农业经营体制机制 创新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姜美善 商春荣
发达农村地区家庭承包制演化为社区性股份合作制,土地承包权演化为"准土地股权",村民的土地承包权演变为股份分红权及享受其它集体福利的权利。上世纪90年代末,股份合作制开始了股权固化及向公司化方向改革。在股份合作制的实施与发展中,不同妇女群体的权益状况不同,但在保护妇女权益方面,股份合作制的产权制度总体上比家庭承包制有进步,但它仍承袭了集体成员共有土地产权的一些特征,不能从根本上改变部分妇女被排斥的可能。股份合作制产权固化与公司化改造,则使股份合作制的演进方向与保护妇女权益相一致。
关键词:
妇女土地权益 股份合作制 股权固化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祝之舟
农村新增集体成员和原有集体成员一样,都是农村集体土地的所有权人,都有权承包集体土地、享受集体土地承包权益。新旧《农村土地承包法》均对此有所规定。但实践表明,基于利益驱动和制度漏洞,相关法律规范并未得到很好地实施,没有合理实现新增集体成员的土地权益。保障农村新增集体成员的土地权益,应当实施"增人有权益、减地有规则"的政策,建立土地保障和货币保障并行的实现机制,同时明确农户内部的成员权益传承机制。
关键词:
新增集体成员 土地权益 实现机制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杜明义
产权正义是产权权益保障的根本,我国在推进城乡统筹发展中,农地产权正义缺陷显现,损害了农民土地权益。为此,应从农地产权制度正义、产权行为正义、产权程序正义等方面,完善我国农地产权正义,有效保护好农民的土地权益,顺利推进城乡统筹发展。
关键词:
城乡统筹发展 农地产权正义 土地权益保护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吴九兴 王秀兰
造成失地农民土地权益受损的原因主要是集体土地产权模糊、国家法律政策之间的冲突、农民自治组织性差、经济人政府利益驱动等。为保护失地农民土地权益可采取以下措施:明晰农民土地产权,强化法律保护;创设土地发展权,改革土地征用制度;提高农民自治组织化程度,增加与政府对话的筹码;严格土地征用程序,增加征地成本,约束政府征地行为。
关键词:
土地产权 失地农民 土地权益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刘远熙
现代农业的发展要求土地资源合理配置,而土地流转依法、合理、有序进行是实现土地资源合理配置的关键条件。土地流转也是农民土地财产权实现的内在要求和农业发展的现实要求。由于存在行政强制、社会服务不到位、农民法律意识淡薄等不利因素,致使土地流转存在诸多问题,并给农民土地权益造成很大损害。完善相关法律制度、充分发展村民民主、减少行政干预、加强服务管理,是土地流转和农民土地权益得以保护的关键环节,也是土地流转市场化的必然要求。
关键词:
土地流转 流转方式 权益 保障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