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3301)
2023(4487)
2022(3886)
2021(3843)
2020(3208)
2019(7029)
2018(7025)
2017(13984)
2016(7840)
2015(8773)
2014(8941)
2013(9073)
2012(8586)
2011(7854)
2010(8154)
2009(7795)
2008(7714)
2007(7242)
2006(6812)
2005(6203)
作者
(22596)
(19934)
(19020)
(18282)
(12029)
(9540)
(8542)
(7489)
(7462)
(6942)
(6795)
(6637)
(6240)
(6108)
(6059)
(5811)
(5808)
(5728)
(5395)
(5365)
(4908)
(4903)
(4744)
(4682)
(4478)
(4472)
(4281)
(4215)
(4085)
(3903)
学科
(44627)
(36769)
经济(36721)
(29622)
农业(29545)
管理(16274)
业经(12817)
土地(11455)
农业经济(9897)
中国(9684)
地方(9519)
(9479)
(9135)
(9129)
企业(9129)
农村(9128)
(8902)
方法(8117)
(8019)
数学(7247)
(7105)
劳动(7102)
数学方法(7083)
发展(7046)
(7034)
(6888)
(6864)
收入(6672)
(6493)
人口(6443)
机构
学院(114747)
大学(108570)
(49004)
经济(47929)
(43614)
管理(43104)
研究(41472)
理学(36125)
中国(35837)
理学院(35746)
管理学(35147)
管理学院(34972)
农业(32910)
科学(25351)
业大(25310)
(23797)
(22248)
中心(21033)
(20719)
(20269)
农业大学(20077)
研究所(19573)
(17101)
(15562)
(15455)
(15376)
师范(15376)
财经(15335)
经济管理(15226)
北京(14609)
基金
项目(70717)
研究(54999)
科学(54865)
基金(49699)
(42916)
国家(42400)
科学基金(35418)
社会(34777)
社会科(32345)
社会科学(32334)
(29295)
基金项目(26665)
(26242)
编号(25055)
(23060)
教育(22881)
自然(21306)
自然科(20624)
自然科学(20618)
自然科学基金(20208)
成果(19971)
资助(19268)
(16970)
课题(16317)
(16063)
重点(15472)
(14738)
(14667)
(14351)
发展(14140)
期刊
(67743)
经济(67743)
(50419)
农业(33949)
研究(33539)
中国(31165)
科学(18296)
业经(18122)
学报(17988)
(15967)
金融(15967)
(15172)
大学(14369)
(14363)
学学(13845)
农业经济(13723)
农村(13612)
(13612)
管理(11024)
问题(10884)
教育(10084)
农村经济(9086)
技术(8897)
资源(8716)
世界(8579)
经济问题(8380)
(8236)
社会(7232)
财经(7026)
经济研究(6707)
共检索到19031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刘凤芹  
本文从法学和经济学的角度分析了我国目前农村土地制度中各项产权的归属、控制及其由此而导致的法律文件的演变和修正,对农地合约和法律演变的约因、缔约过程及由此导致的资源配置状态和共有资源流失等问题进行了探讨,并对该领域里的一些观点:土地私有化、土地保障论等给予评述,提出了低成本维护农民产权和剥夺村委会经济权利等政策建议。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潘光辉  
在新农村建设中,农村土地利用问题的核心可以归结到农民土地权利的赋权与保护。对土地资源特性和农民行为特性的分析表明,保护农民的土地权利既是可能的也是必要的,同时,保护农民的土地权利也是加快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措施。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刘兆军  
研究目的:以中国首部《国家人权行动计划》(2009—2010年)确立的农民土地权利保障目标为依据,探究人权理念下农民土地权利保护的应有完善。研究方法:人权法与物权法交叉视角下的文献资料法,规范分析与实证分析相结合。研究结果:农民土地权利具有特殊的人权价值,虽然对其保护取得成就,但其进步中的问题仍然突出,以征地和乡土势力严重侵害农民土地权利并影响农民的生存与发展为甚。欲充分保障农民在土地上的人权,必先寻求此问题的破解之道。研究结论:在尊重和保护农民人权的时代诉求下,农民土地权利的保护更需不断强化赋权后的维权功效、充分实现征地中的还权于民。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陈珂  周荣伟  王春平  吴德富  李国栋  
集体林地流转应切实保护农民土地权益。分析了农民林地流转中所涉及的相关权益;指出当前农民林地流转中存在着选择权受到限制和收益权遭受侵害的表现;从林权制度存在缺陷等5个方面分析农民林地流转权益遭受侵害的原因,从完善林业产权制度及林地流转制度等方面提出保护农民土地权益的对策。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王春平  高云  彭静  
土地是“一切生产和一切存在的源泉”(马克思,1867)。针对我国耕地资源贫乏和市场化及城市化进程中耕地严重流失的现状,1986年制订并经1998年修订的《土地管理法》把“保护、开发土地资源,合理利用土地,切实保护耕地”作为立法宗旨,新世纪以来国家更是采取了“世界上最严厉的耕地保护制度”,然而,耕地非农化的势头并未有效遏制,特别是近年来又出现了近乎灾难性的“圈地热潮”,国土资源部的统计表明,1986年至1995年十年间全国耕地累积减少7500余万亩,而1996年至2003年仅仅八年多时间,农用地就减少1亿亩。尽管这种“圈地”与当年英国圈地运动的“羊吃人”有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吴志刚  
研究目的:为有效解决农民土地权益保障问题提供一个新的路径。研究方法:现象溯因法,实证分析法和比较研究法。研究结果:农民土地权益是"农民"基于土地所享有的"权益",而非农民享有的"土地权益",其不仅包括农民土地经济权益、农民土地政治权益、农民土地社会权益和农民土地文化权益等实体权益,还包括农民土地程序权益。农民土地权益的基本权利属性决定了农民土地权益具有公法性质,并随之也决定了保障农民土地权益不应只是私法的任务,也应是公法的任务。研究结论:只有将农民土地权益提升至基本权利的高度,才能实现有效保护农民土地权益和国家耕地安全的重任。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吴九兴  王秀兰  
造成失地农民土地权益受损的原因主要是集体土地产权模糊、国家法律政策之间的冲突、农民自治组织性差、经济人政府利益驱动等。为保护失地农民土地权益可采取以下措施:明晰农民土地产权,强化法律保护;创设土地发展权,改革土地征用制度;提高农民自治组织化程度,增加与政府对话的筹码;严格土地征用程序,增加征地成本,约束政府征地行为。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刘远熙  
现代农业的发展要求土地资源合理配置,而土地流转依法、合理、有序进行是实现土地资源合理配置的关键条件。土地流转也是农民土地财产权实现的内在要求和农业发展的现实要求。由于存在行政强制、社会服务不到位、农民法律意识淡薄等不利因素,致使土地流转存在诸多问题,并给农民土地权益造成很大损害。完善相关法律制度、充分发展村民民主、减少行政干预、加强服务管理,是土地流转和农民土地权益得以保护的关键环节,也是土地流转市场化的必然要求。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杜明义  
目前,我国城乡统筹发展中农地市场不完善等问题损害了农民土地权益。为此应健全农地市场制度与机制,如完善农地法律制度,确立市场交易规则;健全政府规制机制,严格市场监督、规范仲裁;建立土地合作组织,鼓励合作组织市场运作;扶持农地市场中介,逐步完备农地融资市场;提高人力资本水平,完善城乡统一社保体系等。惟其这样才能有效保护农民土地权益,顺利推进城乡统筹发展。
[期刊] 林业经济问题  [作者] 肖建华  卢昌强  
生物多样性管理经历了从个别物种保护、物种和栖息地保护到自然保护区保护的发展阶段。建立自然保护区已成为中国生物多样性管理的重要手段,但自然保护区的建立对当地居民的生计构成了潜在威胁。应当通过增加自然保护区的财政投入,完善自然保护区集体土地征用制度,实行自然保护区社区共管等措施,实现自然保护区管理与农民土地权益保护之间的和谐发展。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张玉瑶  
为响应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土地改革政策,面对农村集体建设用地中成员权的保护问题,从农民相关权益受损现状、原因着手分析,为切实保护农民权益,完善权利保护救济机制,做出相关提议。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黄进才  
城市化是人类文明进步的标志,也是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随着各地工业化、城市化步伐的不断加快,大量的农村集体土地被流转,成为非农用地;大量的农民成了失地农民。由于我国农村土地集体所有权主体设置虚化、征地目标泛化;征地补偿不合理、征地程序不民主和缺乏司法救济权等法律内在的缺陷,致使失地的农民不仅享受不到社会进步所带来的利益,反而成了"种田无地,就业无岗,劳保无份"的"三无"游民,其结果必然阻碍城市化的进程,影响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因此如何从法治角度保护失地农民的土地权益是个十分重要的任务。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张伟  李长健  
研究目的:总结美国农民土地权益保护方式和特点,对美国农民土地权益保护机制进行分析,为中国农民土地权益保护提供借鉴意义。研究方法:文献研究法。研究结果:美国土地交易和土地立法实践形成了美国农民土地权益"三层次"保护机制,即美国农民土地权益保护机制价值层、机制制度层、机制实体层。研究结论:美国农民土地权益"三层次"保护机制对中国有借鉴作用;中国应建立法治化、市场化、国际化和现代化的农民土地权益保护机制价值层;加快颁布实施《农村集体土地征收补偿条例》,完善中国农民土地权益保护机制制度层;发展集体经济组织,创新中国农民土地权益保护机制实体层。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张娟  张笑寒  
有效地保障农民的土地权益能促进农村社会的稳定、和谐社会的建设。农民的土地权益长期受到侵犯,农民损失土地经济的权益主要流向了各级政府的财政。从宪法到部门法难以形成保障农民土地权益的法律体系;执法不严、侵害农民土地权益违法行为的低风险、官员的价值取向、法律滞后等因素共同影响着农民的土地权益保障。因而,有效地保障农民的土地权益,立法需要着眼于现有法律的完善,以及新法律的制定,并完备法律体系,加大违法的惩处力度。
[期刊] 国土资源科技管理  [作者] 范辉  刘卫东  吴泽斌  
梳理国内外农民土地权益领域的研究进展,从农民土地权益的界定、受损的表现形式和原因、研究方法、研究视角和对策等6个方面进行了概括。研究结果表明:1学术界对农民土地权益的界定没有达成共识;2从城乡二元土地制度、地权稳定性、地方政府行为监管、土地收益分配制度等方面,对农民土地权益受损的表现形式、原因和对策等进行了探索;3研究方法以规范分析方法为主,还包括计量经济分析、案例分析、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等方法;4研究视角以宏微观经济学为主,并包含法学、新制度经济学、福利经济学和心理学等学科。总结了已有研究的不足之处,并探讨了今后农民土地权益领域研究发展的方向。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