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783)
- 2023(8099)
- 2022(6848)
- 2021(6424)
- 2020(5374)
- 2019(11884)
- 2018(11887)
- 2017(23505)
- 2016(12728)
- 2015(14118)
- 2014(14103)
- 2013(13962)
- 2012(12836)
- 2011(11710)
- 2010(11871)
- 2009(11419)
- 2008(11408)
- 2007(10550)
- 2006(9704)
- 2005(8751)
- 学科
- 济(54358)
- 经济(54187)
- 业(47853)
- 农(45698)
- 管理(37785)
- 农业(30185)
- 企(28879)
- 企业(28879)
- 业经(19379)
- 制(17427)
- 方法(17297)
- 财(16068)
- 中国(14257)
- 数学(13200)
- 数学方法(13087)
- 体(12741)
- 土地(11626)
- 发(10184)
- 农业经济(10169)
- 地方(10001)
- 学(9856)
- 体制(9651)
- 策(9599)
- 村(9349)
- 农村(9341)
- 务(8798)
- 财务(8749)
- 财务管理(8725)
- 银(8671)
- 银行(8665)
- 机构
- 学院(182192)
- 大学(178371)
- 济(79023)
- 经济(77420)
- 管理(71633)
- 理学(61603)
- 理学院(61002)
- 研究(60396)
- 管理学(60128)
- 管理学院(59816)
- 中国(49139)
- 农(48399)
- 财(38031)
- 京(37133)
- 农业(36523)
- 科学(34134)
- 业大(31843)
- 所(29863)
- 江(29382)
- 中心(29322)
- 财经(28927)
- 研究所(26238)
- 经(26161)
- 范(23009)
- 经济学(22982)
- 师范(22865)
- 农业大学(22788)
- 北京(22540)
- 州(22211)
- 经济管理(21946)
- 基金
- 项目(117820)
- 科学(94356)
- 研究(91702)
- 基金(86577)
- 家(73634)
- 国家(72840)
- 科学基金(63362)
- 社会(62267)
- 社会科(57634)
- 社会科学(57616)
- 省(46745)
- 基金项目(46250)
- 教育(40669)
- 编号(38970)
- 划(37828)
- 自然(37753)
- 自然科(36791)
- 自然科学(36781)
- 自然科学基金(36157)
- 资助(33191)
- 成果(31939)
- 制(29989)
- 农(28657)
- 部(27868)
- 重点(25778)
- 课题(25747)
- 发(25591)
- 国家社会(25506)
- 性(24567)
- 创(24520)
- 期刊
- 济(99014)
- 经济(99014)
- 农(54308)
- 研究(53972)
- 中国(46318)
- 农业(36439)
- 财(30391)
- 科学(26325)
- 学报(25942)
- 管理(23238)
- 业经(21736)
- 大学(21649)
- 融(21033)
- 金融(21033)
- 学学(20643)
- 教育(18280)
- 业(16409)
- 财经(14801)
- 农村(14354)
- 村(14354)
- 问题(14111)
- 技术(14108)
- 农业经济(13975)
- 经(12632)
- 经济研究(11875)
- 版(11184)
- 世界(11125)
- 经济问题(10310)
- 社会(9866)
- 农村经济(9416)
共检索到28619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吕化周
为农民社会保障提供充足、稳定的资金来源是构建农民社会保障长效机制的唯一有效途径。深化土地制度改革,须遵循延续土地保障功能原则、"谁受益谁保障"原则、土地流转后收益水平不降低原则、强化土地流转后农民土地收益权原则等四大原则。围绕农民土地承包权构建农民社会保障长效机制,不仅要理清思路,准确把握"土地流转"的实质,而且还要强化农民土地长期收益权以及土地资本增值归属权,同时,调整建立健全有关法律制度,规范土地流转有序进行,为构建土地流转后农民社会保障长效机制提供制度保障。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金淑彬
随着我国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的进一步加快,大量的农业用地转化为城市用地,从而产生了大量的失地农民。本文从失地农民社会保障的现状出发,对建立失地农民社会保障长效机制的对策作了较为深入的研究和探讨。
关键词:
失地农民 社会保障 长效机制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孔令强 严虹霞 乔祥利
对现阶段中国农民来说,土地不仅是最基本的农业生产资料,更是家庭社会保障的重要载体。在给予失地农民的实际收益补偿中,应该充分考虑到土地社会保障功能的价值,并通过对土地征收、转用和出让后的巨大增值效益分配调节,构建失地农民的社会保障机制,以有效解决土地承载的社会保障功能的延续问题。
关键词:
失地农民 社会保障 机制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吴爽
城市化背景下,越来越多的农民进城落户,农村土地承包权有偿退出法律机制的构建是顺应时代发展的新尝试。现有法律缺乏明确的集体经济组织成立、变更和解散的法律规定,对集体成员资格的取得和丧失规定不明确。同时,缺乏对于承包权行使过程中的具体规定,包括退出补偿法定标准及方式,导致具体操作常常于法无据。而对于承包权退出这一问题,我国法律与政策的规定又不尽一致。因此,承包地退出可能会产生一定的法律风险、制度风险以及社会风险。在退出过程的不同阶段应注意不同类型的风险防范,建立承包地退出风险保障机制等。破解这一问题的出路在于构建合理的退出与补偿机制:构建多元化的农民承包权有偿退出方式,明确补偿对象和多渠道资金来源,构建科学合理的补偿标准等。
关键词:
承包权 退出机制 补偿机制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吴爽
城市化背景下,越来越多的农民进城落户,农村土地承包权有偿退出法律机制的构建是顺应时代发展的新尝试。现有法律缺乏明确的集体经济组织成立、变更和解散的法律规定,对集体成员资格的取得和丧失规定不明确。同时,缺乏对于承包权行使过程中的具体规定,包括退出补偿法定标准及方式,导致具体操作常常于法无据。而对于承包权退出这一问题,我国法律与政策的规定又不尽一致。因此,承包地退出可能会产生一定的法律风险、制度风险以及社会风险。在退出过程的不同阶段应注意不同类型的风险防范,建立承包地退出风险保障机制等。破解这一问题的出路在于
关键词:
承包权 退出机制 补偿机制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贺书霞
社会转型中农民对公平的诉求手段发生的转变是当代农民社会保障制度建设的客观基础。农民对公平的诉求手段由土地均分转向了国家统一的、普惠型的社会保障制度。在传统农业社会,农业是农民收入的重要来源,土地均分是保障农民公平的基本手段。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土地的相对收益逐渐降低,城乡贫富差距日益扩大,社会保障制度成为统筹城乡发展的重要载体,农民的社会保障制度可及性是实现社会公平的重要手段。
关键词:
土地流转 土地保障 农民社会保障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于海琳
土地经营权流转作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手段,不仅形成了失地农民这样一个弱势群体,而且也需要通过构建失地农民的社会保障体系而得到实现。而在这样的背景下,原有的社会保障体系也暴露出了更多的问题。惟其如此,面对新的问题和机遇,就必须充分考虑失地农民社会保障体系的必要性,吸收国内外失地农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的经验教训,充分考虑到农村失地农民根本利益和长远利益,本着消解我国存在的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的思路,构建失地农民特有的社会保障体系并提高社会保险收益,以更好地实现土地经营权流转,推动城乡一体化战略的实施。
关键词:
土地经营权流转 失地农民 社会保障体系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徐永林
我国广大农民的根本性社会保障资源是土地。 50余年农民社会保障历程的曲折演变。目前农民社会保障取得的主要成绩及存在的问题 ,以及今后一段时期内农民社会保障改革完善的思考。
关键词:
农民土地保障 发展现状 改革完善思考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李江苏 骆华松 毕安平
"十五"期间,我国在城镇企业职工社会保障事业方面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但是我国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发展滞后。土地作为农民的生命线,其社会保障作用难以发挥。家庭作为农民生、老、病、死的靠山,其社会保障功能十分脆弱。"三农"为社会经济建设做出贡献,却没有得到等值回报。农村人口老龄化问题突出,对农村传统保障产生巨大冲击。这些客观现实,决定了政府在"十一五"期间,应该根据一定的原则,采用一些措施,为农民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障制度。
关键词:
农民 社会保障 社会保障制度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王云
在我国土地制度改革进程中,失地农民作为特殊群体出现。千百年来,土地是农民生存的基本保障,失去土地导致这一部分群体面临严重的社会保障问题。随着城镇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会有越来越多的农民失去土地,因此必须建立健全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医疗、养老、劳动就业等制度,在促进失地农民社会保障多元化的同时,不断推进城乡社会保障的一体化。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齐恩平 何澄
我国现行法律对集体土地所有权的权属规定不明确,这是导致失地农民权益受损的一个基本原因。理论界对于赋予集体土地所有权以不同主体的四种方案都不同程度上存在着弊端,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失地农民的权益保护问题。农地使用权是一种典型的用益物权,确立农地使用权并推动农地产权交易可以从长远角度保障农民的基本权益。天津滨海新区的土地改革也可以采用此方案。
关键词:
集体土地 所有权 农地使用权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包利民 程漱兰 崔卫杰 梁希震 贺达水
居民社会保障的城乡差别是我国城乡二元分割格局的一个特征。当农村经济体制由集体变革为土地家庭承包经营后,原本依赖集体经济的农民最低生活出现真空,政府开始承担起农村最低社会保障的更大责任。从城乡二元分割走向城乡统筹,是中国农民社会保障制度建立的历史契机。本文利用相关分析,得出应按公共性和运行成本,依靠政府的长效机制建立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并逐步建立全民保障体系。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相蒙 于毅
由于产业特殊性和历史原因,农民在我国处于相对弱势地位,农民生存权保障需要国家以法律机制积极保障。本文从农地入股视角切入,阐明了农地入股中国家从哪些方面需要保护的农民生存权,从市场法律环境、企业决策与风险关联机制和非市场因素干涉等方面剖析农地入股在为农民带来收益的同时可能造成的威胁,并从经济法调整角度提供了可行的理论和制度构建对策。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李梦明
建立符合市场经济要求的农村集体经济运营新机制是发展农业规模经济的前奏。在土地流转的过程中,以养老为代表的社会保障体系的完善,是助推土地流转的"保健因素",农民的社会保障的不足不仅与建设公平正义的和谐社会不相符,也将无形中成为阻碍土地流转的障碍。为此,必须通过社会保障相关法律的完善与出台,进一步完善农民社会保障体系,提升农民的社会保障标准,解决农民土地流转的后顾之忧。
关键词:
土地流转 社会保障 新农保 法制建设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张闯
现代社会保障制度是近代西方工业化的产物,我国经济结构的形成和二元户籍制度的确立使社会保障权基于不同的社会保障制度的安排出现了差别,农民社会保障权被排除在社会保障的范围之外。通过对经济实力与建立农民社会保障权悖反的分析、家庭保障论和土地保障论观念的解读,剖析了农民社会保障权无法实现的错误观念。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