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2056)
2023(17414)
2022(14549)
2021(13550)
2020(11235)
2019(25435)
2018(25152)
2017(47891)
2016(25798)
2015(29068)
2014(28872)
2013(27920)
2012(25273)
2011(22626)
2010(22882)
2009(21008)
2008(20604)
2007(18428)
2006(16124)
2005(14368)
作者
(71527)
(60200)
(59621)
(56903)
(37703)
(28657)
(27007)
(23442)
(22743)
(21208)
(20339)
(20215)
(18978)
(18789)
(18614)
(18395)
(17714)
(17620)
(17174)
(17106)
(14886)
(14743)
(14539)
(13948)
(13461)
(13345)
(13185)
(13164)
(12012)
(11836)
学科
(104715)
经济(104566)
(80044)
管理(78411)
(59488)
企业(59488)
(49572)
方法(44862)
数学(38859)
数学方法(38177)
农业(32639)
(28594)
业经(28021)
中国(27164)
(25238)
(19322)
(18893)
理论(18688)
地方(18490)
(18218)
贸易(18204)
(17740)
(17509)
银行(17480)
(17465)
财务(17386)
财务管理(17342)
(16700)
企业财务(16467)
技术(16369)
机构
学院(362521)
大学(358239)
(148684)
经济(145604)
管理(142288)
理学(123362)
理学院(122180)
管理学(119822)
管理学院(119171)
研究(116449)
中国(90643)
(73996)
(71692)
(70114)
科学(69162)
业大(56778)
(56583)
中心(55901)
农业(55132)
财经(55102)
(54638)
研究所(51041)
(50137)
(45385)
北京(45362)
经济学(45031)
师范(44895)
(42833)
(42220)
财经大学(40754)
基金
项目(246309)
科学(195412)
研究(183546)
基金(179315)
(155633)
国家(154297)
科学基金(133729)
社会(117659)
社会科(111281)
社会科学(111257)
(97390)
基金项目(93758)
教育(85508)
自然(85145)
自然科(83204)
自然科学(83184)
自然科学基金(81681)
(80787)
编号(75700)
资助(72578)
成果(61133)
重点(55543)
(55369)
(52732)
课题(51992)
(51867)
(49988)
国家社会(48913)
创新(48456)
教育部(47822)
期刊
(165735)
经济(165735)
研究(102056)
中国(74749)
(72315)
(55584)
学报(54369)
管理(51823)
科学(50687)
农业(48909)
大学(43481)
教育(41463)
学学(41312)
(35294)
金融(35294)
技术(34087)
业经(32225)
财经(27256)
(24356)
经济研究(24297)
(23359)
问题(22390)
(19120)
技术经济(17075)
统计(17041)
世界(16918)
科技(16414)
理论(16180)
农村(15870)
(15870)
共检索到53499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刘刚  张晓林  
农民合作社是控制农产品质量安全的有效载体,但农民合作社的规模和内部治理机制对农产品质量控制的效果有着重要影响。基于集体行动理论,将农民合作社的农产品质量控制视作合作社集体行动的结果,分析合作社的规模与农产品质量控制的关系,探讨基于农产品质量控制的合作社内部治理机制问题。结果表明,合作社应保持一定规模以实现规模经济效益,通过更多的盈余返还增强农户生产高质量农产品的动力;但合作社的规模过大不利于农产品质量控制。同时,合作社应构建基于农产品质量控制的内部治理机制,包括通过准入管理合理控制合作社规模、完善基于农产品质量控制的合作社退出管理、设计合理的农户生产行为约束机制、增强合作社农产品的排他属性和质...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李凯  周洁红  陈潇  
当前我国农产品优质优价机制尚未建立,实现安全农产品溢价存在一定困难,而农民专业合作社内部又存在成员异质性明显、治理结构不够完善等问题,集体行动理论表明合作社很可能由于无法解决搭便车问题而陷入质量安全控制不力的困境。本文基于浙江省76家农民专业合作社调研数据对合作社质量安全控制水平进行了分析,并依托扩展的集体行动分析框架对合作社规模、结构、治理规则与合作社质量安全控制的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合作社在农产品质量安全控制方面有积极作用,但不同合作社质量安全控制水平差异较大,且这种差异与其规模、成员异质性显著相关。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钟真  穆娜娜  齐介礼  
本文通过对三家奶农合作社的案例分析发现,农民合作社的内部信任对农产品质量安全控制效果具有积极影响。其中,人际信任通过促进社员与农民合作社之间的资源共享影响农民合作社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控制效果;而制度信任则通过规范和约束社员的行为来影响农民合作社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控制效果。虽然两种信任对农民合作社农产品质量安全控制效果都具有促进作用,但两者的作用程度存在差异,且人际信任的效果未必大于制度信任的效果。这些结论对推动农民合作社内部信任体系的建设和完善,提高农民合作社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高锁平  裴红罗  
本文分析了农产品质量安全控制的难点和成因,介绍了上盘西兰花合作社农产品质量安全控制的主要做法及取得的成效,解析了合作社得以控制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内在机制,认为合作社有效控制农产品质量安全,保障社员的经济利益是根本,建立高效的监督机制是关键,提高社员安全生产意识和技能是基础。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刘刚  张晓林  
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解决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不仅是保障广大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也是发展现代农业的需要。当前我国农业的小规模分散经营给农产品质量控制带来了较大困难,农民合作社可以提高农户的组织化程度,有利于加强对农产品生产源头的组织和治理,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从本质上看,农产品的内在属性和农产品市场结构是造成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的深层次原因。农民合作社内部的利益共享机制、重复博弈机制、关系嵌入机制及权力约束机制可以有效缓解信息不对称问题,控制农户生产行为。农民合作社通过组织标准化生产、为农户提供安全生产服务、加强质量监督控制以及建立质量激励机制,既可以保障农户利益,强化其质量...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顾莉丽  郭庆海  
分散的小规模经营是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产生的重要制度因素,农民合作社可以有效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本文以吉林省农民合作社为例,实证分析了农民合作社在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中的功能和运作机制。研究结果表明:农民合作社通过组织约束、利益驱动、技术和信息服务等诱导与约束机制发挥农业产前环节生产资料安全管理、农业生产过程中产品安全生产管理、农产品产后质量安全管理的功能,是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的有效主体。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赵建欣  王俊阁  
分散经营的小规模农户在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方面存在诸多困难,而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是把小农户组织起来进行生产,并保证农产品源头安全成本最低和最有效的经济组织。本文在对浙江临海合作组织调研的基础上,深入剖析其为保证农产品质量而采取的具体措施和制度安排,旨在为其它地区合作组织增强质量控制功能提供经验借鉴,为政府相关部门规范合作组织行为提供实证参考依据。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杨光华  贺东航  朱春燕  
本文的研究基于集体行动理论展开,主要通过分析福建省和海南省的二个农民专业合作社案例,力求真实、直观地反映群体规模与合作社发展的关系。研究表明,奥尔森的"集体行动逻辑"隐含着集体行动的目标和任务不可细分的假设;群体规模与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绩效没有直接关系,大小规模的合作社都可能良好发展。本文认为,一方面,小规模农民专业合作社具有一定的设立和发展优势,农民专业合作社在发展中不要盲目扩大组织规模,部分合作社保持小规模是合理的;另一方面,群体规模扩大未必制约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还可能形成规模效应和范围经济,农民专业合作社应该在发展中合理分权、分层,发展成为"分权制企业",以摆脱"集体行动困境"。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杨光华  朱春燕  
我国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规模普遍偏小。而群体规模影响集体行动的观点不利于合作社的发展。实际上,规模扩大未必影响合作社的绩效。在规模扩大过程中,合作社可以采用横向分部门分地区、纵向分层级的方式设立相应的组织机构,并严格控制工作人员和核心成员数量,以此来限制单个群体规模。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方国柱  祁春节  贺钰  
保障粮食和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是实现经济发展、保障社会稳定、维护国家安全的基础,也是增进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的本质要求。新时代背景下,粮食和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的内涵不仅包括宏观上数量、质量、结构和生态的保证,更包含微观上居民对能量和营养充足且健康膳食的可得性和可持续性。作为一项公共事业,粮食和重要农产品保供治理涉及生产者和消费者、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主产区和主销区等多个主体,容易造成因“搭便车”“规避责任”“机会主义行为”导致的集体行动困境问题。当前以政府为主导的分权式治理模式存在制度泛化和监督不足问题,缺乏多方利益驱动和激励机制,未能形成政府、市场和社会公众多元主体共同参与的治理格局。因此,需要从新制度供给、可信承诺和相互监督三个方面完善治理机制,通过协调社会各方的利益和行为,促进“有为政府”“有效市场”和“自发秩序”的有机协同,从而全方位实现粮食和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
[期刊] 物流技术  [作者] 罗明  陈勇  
"农超对接"模式减少了流通的中间环节,为改善农产品质量安全状况创造了条件。但由于种种原因,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现状仍然不尽如人意。从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律法规、监管体系、质量追溯体系等六个方面,对"农超对接"模式下如何构建农产品质量安全保障机制提出建议,以期推动"农趣对接"模式的发展,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李中东  支军  
本文以农产品质量安全的技术控制理论分析为基础,提出了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的技术控制框架、控制范围和控制内容。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纪良纲  
当前我国多种农产品流通模式并存,既有"农户+产地批发市场+销地批发市场+零售商+消费者"的传统模式,也有"合作社+零售商+消费者""家庭农场+超市+消费者"的现代模式,还出现了"农业公司+会员(消费者)""农场+消费者"的定制模式。农产品流通模式不同,流通环节多少与流通渠道长短存在差异,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任笔墨  任晓冬  熊康宁  
合作社一般为互助和益贫型合作经济组织,然而现在很多合作社的益贫效果难以有效发挥。本文在集体行动理论指导下,通过案例分析表明,不同组织类型合作社的益贫效果差异显著,有效组织益贫的集体行动能促使益贫效果的发挥,合作社各参与主体的益贫倾向与话语权共同决定合作社的益贫效果,因此,提升合作社益贫效果的路径应是强制性加入有益贫倾向的主体,提升益贫主体的资源禀赋。两种路径分别通过强制性措施和选择性激励打破集体行动的困境,将合作社成员的个人行为转化为具有益贫效果的集体行动,使合作社的益贫效果得以有效发挥。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马少华  欧晓明  
本文以企业社会责任为视角,分析了农业企业社会责任行为与农产品质量安全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并利用成本——收益法,构建了农业企业履行农产品质量安全责任的均衡模型,从微观层面探索了农业企业履行农产品质量安全责任的激励和约束条件。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构建农产品质量安全机制的关键在于:以农业企业为核心,政府、农户以及消费者多方联动的相互制衡机制的构建。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