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589)
2023(8022)
2022(6776)
2021(6613)
2020(5415)
2019(12181)
2018(11734)
2017(22530)
2016(12487)
2015(13571)
2014(13312)
2013(13255)
2012(12368)
2011(11387)
2010(11696)
2009(10579)
2008(10751)
2007(9845)
2006(8912)
2005(7934)
作者
(36124)
(31286)
(30329)
(28904)
(19304)
(14984)
(13588)
(11919)
(11625)
(11006)
(10809)
(10307)
(9857)
(9795)
(9744)
(9207)
(9150)
(8849)
(8820)
(8742)
(7797)
(7713)
(7592)
(7372)
(7029)
(6926)
(6917)
(6816)
(6351)
(6330)
学科
(51463)
经济(51392)
(47935)
(45985)
农业(32303)
管理(29060)
(23318)
企业(23318)
方法(17803)
业经(16378)
数学(15370)
数学方法(15140)
中国(13116)
(12359)
(11829)
(10918)
地方(10443)
农业经济(10238)
(9699)
收入(9625)
(9313)
(9261)
农村(9252)
技术(9160)
(8928)
(8144)
贸易(8142)
(8135)
分配(8122)
银行(8112)
机构
学院(180888)
大学(175886)
(73566)
经济(72133)
管理(66694)
研究(64837)
理学(58519)
理学院(57862)
管理学(56732)
管理学院(56424)
(55990)
中国(48804)
农业(42818)
科学(40786)
(35901)
业大(35563)
(33761)
(31946)
研究所(30867)
中心(30066)
(27947)
农业大学(26250)
财经(25385)
(24764)
师范(24506)
(23258)
(22146)
(22024)
(21883)
(21699)
基金
项目(123664)
科学(97783)
研究(91477)
基金(89911)
(79764)
国家(78927)
科学基金(66366)
社会(58608)
社会科(54994)
社会科学(54974)
(49873)
基金项目(47868)
自然(42065)
教育(41362)
(41188)
自然科(41082)
自然科学(41067)
自然科学基金(40367)
编号(37771)
资助(35092)
(32191)
成果(31088)
重点(28255)
(28223)
(27584)
(26079)
课题(26079)
(25737)
国家社会(24463)
创新(24386)
期刊
(87792)
经济(87792)
(61882)
研究(48971)
农业(41716)
中国(39372)
学报(33247)
科学(30588)
大学(25694)
学学(24738)
(22667)
业经(20818)
(20003)
金融(20003)
教育(19963)
管理(19575)
(19007)
农村(14086)
(14086)
农业经济(13977)
技术(13820)
问题(12936)
(12821)
财经(12220)
世界(11151)
经济研究(10830)
业大(10784)
(10425)
经济问题(9658)
农业大学(9637)
共检索到26808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刘风  
农民合作社作为农村发展的重要经济载体,其反脆弱性在农村贫困治理领域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在联结农民个体、聚拢闲散资源方面,农民合作社是重要抓手:一方面,通过把单个的农民集合起来,增加农民群体共同抵御社会风险的能力,提高农民群体面对市场经济带来的不确定性和不稳定性的抗逆力;另一方面,农民合作社发挥实体平台作用,将农村较为优良的资源聚集起来,发挥资源整合效应,提高农村优质资源的利用率,提高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降低农产品的市场交易成本,提高农产品的市场占有率。文章剖析农民合作社社员在组织能力、管理能力、自我发展能力等方面的反脆弱性,探讨农民合作社在整合经济、社会以及文化等资源方面的反脆弱性发展,进而论述在农村反贫困战略中,农民合作社的贫困治理能力。农民合作社的反脆弱性,为其参与贫困治理提供了可能性,其反脆弱性发展为农村贫困治理增加了可及性,农民合作社的贫困治理能力日趋提高。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郭露  刘梨进  
全面脱贫后,防止返贫将成为我国下一阶段扶贫工作关注的重点。而农民合作社作为解决农村贫困的有效工具,科学评估其能否降低农村家庭未来陷入贫困的概率,从而有效阻断贫困至关重要。本文基于中国劳动力动态调查数据库(CLDS)三期微观面板数据,采用倾向得分匹配双重差分(PSM-DID)及三重差分(DDD)的方法检验加入农民合作社对农村家庭贫困脆弱性的影响,以期测度其在未来阻断农村家庭返贫的效果。研究结果表明,加入农民合作社能够显著降低农村家庭的贫困脆弱性,进而有效阻断返贫;并且户主受教育时间越长以及农村距离市场越近,农民合作社降低农户家庭贫困脆弱性的效应越大。此外,不同类型的合作社以及不同地区的合作社影响家庭贫困脆弱性的效应也具有异质性。进一步的机制检验表明,农民合作社通过增加农户收入、增加农户对社会的信任度以及提供隐性担保等方式来降低家庭的贫困脆弱性,从而能够有效降低家庭在未来陷入贫困的概率。
[期刊] 改革  [作者] 郭劲光  
无论是从国际到国内、还是从宏观到微观,无不存在着脆弱性贫困的根源。传统的以贫困线为标准来进行扶贫、反贫的经济性贫困逻辑已经不能满足现实反贫的要求,更为准确而合理的标准应当是以脆弱性为核心的脆弱性贫困思想,从而找到防范和消除贫困的新的突破口,并据此提出相应的治理思路。
[期刊]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徐超  宫兵  
有关自主创业与农民贫困的研究多集中于讨论创业的即期效应而忽视了远期效果。借助CHIP2013微观调查数据,实证检验我国农民自主创业对贫困脆弱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农民自主创业能够显著降低家庭未来陷入贫困的概率,这一作用在非贫困家庭是有效的,而对贫困家庭并不显著。使用不同的匹配方法和创业指标进行的稳健性检验也支持了前述结果。本研究的主要贡献在于用前瞻性视角对农民创业的减贫效果进行了再评估,希望对政府合理制定相关政策方针提供有益参考。
[期刊]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徐超  宫兵  
有关自主创业与农民贫困的研究多集中于讨论创业的即期效应而忽视了远期效果。借助CHIP2013微观调查数据,实证检验我国农民自主创业对贫困脆弱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农民自主创业能够显著降低家庭未来陷入贫困的概率,这一作用在非贫困家庭是有效的,而对贫困家庭并不显著。使用不同的匹配方法和创业指标进行的稳健性检验也支持了前述结果。本研究的主要贡献在于用前瞻性视角对农民创业的减贫效果进行了再评估,希望对政府合理制定相关政策方针提供有益参考。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方迎风  邹薇  
本文建立了健康冲击、"能力"投资与消费平滑的动态最优框架,考察个体健康资本关于健康投入与外部冲击的动态方程,并展开相应的实证分析,探讨个体在面对外部冲击时如何在"能力"投资与消费之间进行最优配置决策。研究发现,受到财富约束的个体在面临冲击以致收入下降时,会偏重当期消费、能力投资不足;在面对健康冲击时,个体的劳动所得下降,非劳动所得则因转移收入增加而增加,但面对社区总体冲击时,非劳动所得与劳动所得都将显著下降。健康冲击会导致生产性支出与健康投资下降,原因是健康冲击严重影响个体的收入和财富约束,使得个体偏重当期消费;有医疗保险的个体面对健康冲击时收入或支出的波动相对较大,但是贫困人群或地区具有医疗...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潘泽江  
湘粤桂边瑶区是我国典型的集中连片特困民族地区,当前该区域农户贫困状态正由经济性渐趋脆弱性。本文借鉴Chaudhuri的贫困脆弱性测度模型,通过对样本点590户农户的一手数据实施测算,发现该瑶区的农户脆弱性系数明显高于全国平均数,区域内也存在较大的差异。最后,结合该区域实情,提出了变更贫困识别、突出地理区域整体联动、实施资源资本化等脆弱性治理的发展思路。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赵立娟  康晓虹  史俊宏  
关注耕地转出行为对农户贫困脆弱性的影响,对于农民家庭的持久脱贫及农村反贫困政策的制定意义重大。基于CFPS两期全国整合样本的面板数据,在对农户贫困脆弱性进行测算的基础上,运用倍差法、OLS模型及倾向得分匹配倍差法,实证检验耕地转出对农民家庭贫困脆弱性的影响及其区域差异。结果表明:(1)耕地转出行为的发生降低了农户的贫困脆弱性,是一种有效的扶贫手段,在帮助部分农户抵御收入风险上起到了积极作用;(2)耕地转出规模的扩大并未显著改善农户的贫困脆弱性状况;(3)控制变量也对农户贫困脆弱性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影响,其中户主性别、户主年龄和家庭住房净资产显著正向影响农户的贫困脆弱性水平,而户主受教育程度、家庭劳动力数、健康状况、现金和存款数及当地经济发展水平等变量显著负向影响农户的贫困脆弱性水平;(4)耕地转出行为对农民家庭贫困脆弱性的影响呈现出一定的区域差异性,对东、中和东北地区农户贫困脆弱性的降低起到了显著促进作用,但对西部地区农户的减贫作用并不明显。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赵立娟  康晓虹  史俊宏  
关注耕地转出行为对农户贫困脆弱性的影响,对于农民家庭的持久脱贫及农村反贫困政策的制定意义重大。基于CFPS两期全国整合样本的面板数据,在对农户贫困脆弱性进行测算的基础上,运用倍差法、OLS模型及倾向得分匹配倍差法,实证检验耕地转出对农民家庭贫困脆弱性的影响及其区域差异。结果表明:(1)耕地转出行为的发生降低了农户的贫困脆弱性,是一种有效的扶贫手段,在帮助部分农户抵御收入风险上起到了积极作用;(2)耕地转出规模的扩大并未显著改善农户的贫困脆弱性状况;(3)控制变量也对农户贫困脆弱性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影响,其中户主性别、户主年龄和家庭住房净资产显著正向影响农户的贫困脆弱性水平,而户主受教育程度、家庭劳动力数、健康状况、现金和存款数及当地经济发展水平等变量显著负向影响农户的贫困脆弱性水平;(4)耕地转出行为对农民家庭贫困脆弱性的影响呈现出一定的区域差异性,对东、中和东北地区农户贫困脆弱性的降低起到了显著促进作用,但对西部地区农户的减贫作用并不明显。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韩峥  
通过讨论脆弱性的概念及探讨其与贫困的关系 ,提出脆弱性是贫困的重要特征 ,也是返贫的主要原因之一。当前农村低收入和贫困人口所具有的较高的脆弱性构成了稳定脱贫的主要障碍。作者提出应将脆弱性作为新的切入点开展扶贫工作。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彭继权  吴海涛  秦小迪  
研究目的:探究土地流转对农户贫困脆弱性的影响,为防范农户陷入贫困和解决农村贫困提供理论和实证依据。研究方法:本文借助2016年湖北省1682个农户实地调查数据,基于倾向得分匹配法(PSM)和回归方程的Shapley值分解法,分别考察国定贫困线、1.9美元贫困线和3.1美元贫困线下不同类型土地有无转出和转出面积对农户贫困脆弱性的影响。研究结果:土地转出能够显著降低农户的贫困脆弱性,且农户贫困脆弱性随着转出土地面积的增加而降低;从土地转出的异质性来看,水田转出对缓解农户贫困脆弱性的效果更为明显,旱地转出的效果次之。研究结论:应进一步加快农村土地流转,释放农村剩余劳动力,不断增加农户收入,从而降低农户贫困脆弱性。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和月月  周常春  
评估农户的生计脆弱性,有利于明确脆弱性表现、脆弱人群分布以及脆弱性成因。文章以云南省巧家县、大姚县、龙陵县、红河县4个国家贫困县为研究对象,基于"风险-适应-敏感性"框架,构建了农户生计脆弱性评价指标体系,利用478户农户调查数据,采用综合指数法和熵值法计算和评价云南省贫困地区农户的生计脆弱性。结果表明:整体上农户生计脆弱性值为正值,表明农户应对风险的能力低于所遭遇的风险,生计脆弱性比较大,其与农户遭遇的自然灾害风险和市场风险具有直接的联系。结果发现,农业户的生计脆弱性最大,非农业户的生计脆弱性最小,表明随着家庭非农就业的增加,农户生计脆弱性逐渐减小。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梁凡  朱玉春  
基于秦巴山区40个村庄638户农户的调查数据,在对农户的贫困脆弱性水平测度的基础上,运用分层线性模型实证分析了资源禀赋对农户贫困脆弱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秦巴山区农户的脆弱发生率显著高于贫困发生率;人力资本、物质资产、金融资产和社会资本都会显著降低农户贫困脆弱性的发生率,自然资产对农户脆弱性的影响为负;村庄外出务工比重、清洁用水比重等都会降低农户脆弱性;村庄经济发展水平和公共基础设施水平会促进家庭人力资本和金融资产对脆弱性的缓解作用,但对社会资本降低脆弱性的作用会产生反向影响。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郭晓莉  李录堂  贾蕊  
基于陕西省生态移民的实地调研数据,采用预期贫困脆弱性(VEP)方法测度生态移民户的贫困脆弱性,并通过探索性因子分析法测量受访移民户社会资本指数,在此基础上,运用Tobit回归模型和分位数回归方法,检验社会资本对生态移民贫困脆弱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第一,社会资本的增加能够显著降低移民户的贫困脆弱性;社会资本的两个维度——邻里互助和亲友互惠,对贫困脆弱性有显著正向影响,邻里互助对高脆弱性移民户的影响效应较大,而亲友互惠对中等脆弱性移民户的影响效应较大。第二,户主健康状况、外出务工人数和家庭拥有的物质资产都会对贫困脆弱性产生正向影响。第三,户主年龄和家庭规模会对贫困脆弱性产生负向影响,女性户主比男性户主的脆弱性高。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刘明月  冯晓龙  汪三贵  
测度易地扶贫搬迁农户的脆弱性,对贫困进行事前干预,不仅能增强扶贫政策的精准度和长效性,还能降低减贫政策成本。本文利用8省16县1050户农户实地调查数据,基于期望贫困的脆弱性测度方法,对易地扶贫搬迁农户的贫困脆弱性进行测度。研究结果表明:在现行中国农村贫困标准下,2015年、2016年农户的平均贫困脆弱率分别为54.29%、47.62%,且整体上处于下降趋势;与未搬迁农户脆弱率变动相比,已搬迁农户的脆弱率下降幅度更大;搬迁农户的贫困脆弱性具有明显的地区差异;户主年龄在65岁以上、未上过学、家庭抚养比在75%及以上、劳动力数量在6个及以上的家庭未来最容易陷入贫困。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