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9150)
2023(13378)
2022(11163)
2021(10790)
2020(8993)
2019(20999)
2018(20775)
2017(40119)
2016(21588)
2015(24411)
2014(24313)
2013(24085)
2012(22064)
2011(19734)
2010(19850)
2009(18251)
2008(18099)
2007(16079)
2006(13809)
2005(12034)
作者
(60121)
(51167)
(50548)
(48157)
(31893)
(24574)
(23146)
(20036)
(19287)
(18066)
(17306)
(17084)
(15784)
(15772)
(15751)
(15705)
(15621)
(14898)
(14713)
(14684)
(12552)
(12473)
(12362)
(11936)
(11622)
(11525)
(11312)
(11238)
(10282)
(10257)
学科
(94581)
经济(94489)
(66734)
管理(56921)
(51254)
(45377)
企业(45377)
方法(42359)
数学(38329)
数学方法(37873)
农业(33918)
业经(24063)
(23514)
中国(21618)
地方(18860)
(17820)
(17094)
(15850)
贸易(15843)
(15397)
(15089)
财务(15045)
财务管理(15013)
企业财务(14323)
(13679)
技术(13128)
(12843)
理论(12731)
农业经济(12585)
(12417)
机构
学院(304775)
大学(298566)
(124676)
经济(122143)
管理(120110)
理学(104381)
理学院(103346)
管理学(101504)
管理学院(100953)
研究(96332)
中国(75102)
(66907)
(60619)
科学(58894)
(55180)
农业(51317)
业大(50405)
中心(48055)
(47584)
(47581)
财经(44348)
研究所(43092)
(40415)
(38786)
师范(38406)
经济学(37075)
北京(37052)
(36810)
经济管理(34345)
(34196)
基金
项目(206526)
科学(162630)
研究(152797)
基金(149291)
(129175)
国家(128002)
科学基金(110655)
社会(96365)
社会科(90968)
社会科学(90941)
(83106)
基金项目(79926)
自然(71550)
教育(70981)
自然科(69848)
自然科学(69829)
自然科学基金(68596)
(68304)
编号(64036)
资助(60289)
成果(50510)
(46353)
重点(46187)
(44633)
(43332)
课题(43083)
创新(40395)
科研(39869)
教育部(39581)
国家社会(39443)
期刊
(137084)
经济(137084)
研究(80596)
(69345)
中国(60381)
农业(47109)
学报(46327)
(43951)
科学(43634)
管理(39141)
大学(36199)
学学(34428)
教育(30756)
(30067)
金融(30067)
业经(29342)
技术(28737)
(22628)
财经(21265)
问题(19650)
经济研究(19005)
(18060)
(16973)
农村(15411)
(15411)
农业经济(15308)
技术经济(14971)
世界(14594)
资源(14539)
统计(14354)
共检索到44076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黄增付  
在当前农村秩序失范的背景下,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具有村庄整合的重要功能。合作社的产生主要是出于推动农业产业化的经济目的,但成员共同利益和关系格局的形成促使内部整合的实现。在此基础上,合作社通过与村两委及基层政府、本村非社员村民和外村村民之间的博弈、互动进行外部整合。从村庄治理的角度而言,合作社村庄整合是构建村庄善治图景的有效路径。然而,由于合作社社会效应的外部性,村庄整合实践中还存在整合功能附属性、合作社地位弱势和实体经营不足等制约因素,需从多方入手完善合作社市场主体地位和促进合作社向综合主体的转型,以保障村庄整合的有序性及整合结果作为治理资源的效用发挥。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赵翠萍  侯鹏  刘阳  余燕  
基于河南省沈丘县一个普通农耕村的跟踪调研,对其土地股份合作社**的发生背景及产权设置、经营管理、盈余分配等主要做法进行了分析,认为,该合作社得以产生并稳定运营主要归因于农业生产主体的结构性弱化、家户农业经营的低效、农村能人的威权信任以及强化村级治理的现实需求。尽管合作社发展取得了经济以及社会方面的双重外部效应,但是,其在治理方式、制度规范、经营管理等方面仍然面临难题。提出,传统农耕村的土地股份合作社发展,应本着自下而上的内生原则因地制宜发展、应始终置于合作社基本框架下规范发展、不能简单放弃"政社合一"的治理模式、地方政府应该在发现人才和地方立法两个方面给予更多支持。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张能坤  
农民合作社是农民组织起来发展现代农业、共享农业经营效益的有效组织,目前实践中大致有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土地股份合作社两类。四川省米易县普威镇、隆昌县圣灯镇、射洪县沱牌镇、崇州市隆兴镇,分别属于山区、丘区和平原地区,几个镇的农民合作社发展情况具有一定的代表性。本文作者通过对四镇农民合作社的调研,比较分析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土地股份合作社的异同点,探讨当前土地股份合作社存在的支撑条件,并提出了针对性的意见和建议。
[期刊] 西南金融  [作者] 蒲丹  
"股份合作"既是十七届三中全会提倡的家庭承包的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主要方式之一,又是落实党的十八大提出的"发展多种形式规模经营,构建集约化、专业化、组织化、社会化相结合的新型农业经营体系"的重要举措。本文以成都地区崇州市现代农业不同发展阶段,金融创新支持土地股份合作社的总体情况和具体案例入手,深入分析金融创新支持土地股份合作社的必要性、可操作性和现实瓶颈,探讨金融运用农村产权改革成果支持农村土地股份合作社的有效途径,为推进我国农村土地股份合作社乃至现代农业发展提供实践启示。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易棉阳  
改革开放进程中,中国农村涌现了社区型股份合作社和农民专业合作社两种新型合作经济组织。社区型股份合作社因满足农民对社区集体资产收益的索取而产生,农民专业合作社因实现农民经营收益最大化而出现。两种合作社解决的是不同的农村问题;两种合作社都实行股份合作的产权形式,但两者的产权形成基础完全不同;两种合作社都按照三权制衡原则设计治理结构,但两者的治理模式都存在被扭曲的现象;两种合作社的初次分配都很重视公共积累的提取,但在二次分配上,社区型股份合作社根据按劳分配原则分配盈余,农民专业合作社则根据按人分配和按股分配相结合的原则进行收益分配。
[期刊] 中国农村观察  [作者] 何安华  
在介绍合作农场这一新型农业合作组织形式的基础上,本文结合苏州市的3个村庄案例,考察了在同一外部政策环境下农业合作组织的合作机制对组织与农户间合作稳定性的影响。农业合作组织和土地入股农户之间有内在的合作激励:通过合作,土地入股农户可以增加收入和公平分享土地收益;农业合作组织可以获得期模效益和政策奖补资金。比较合作农场和"内股外租"型土地股份合作社,可以发现,合作农场和农户间的土地要素合作关系更加稳定。这种稳定的合作关系是多种因素合力作用的结果:合作农场选择了更为有效的自我积累机制、风险现避机制和技术投入机制去创造更多利益,采用了较为合理的风险分担机制和利益分配机制;长期和正式的土地要素契约、专用...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杨群义  
农村土地股份合作社,是农民以农村土地经营权入股,运用股份合作的机制,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的形式。它既是对农地产权制度改革的大胆探索,也是对农业经营方式的有益创新。但因为这种农业经营方式尚不完善,仍有一些问题亟待解决,笔者根据一些地区的实际运营情况,对农村土地股份合作社的基本问题提出了一些思考。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郭红东  楼栋  胡卓红  林迪  
本文运用资源基础理论,首先对影响农民专业合作社成长的因素进行了理论分析,然后应用浙江省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调查数据,对影响合作社成长的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物质资本资源对合作社的成长影响最大,组织资本资源也有较大影响,而人力资本资源对当前合作社成长的影响并不明显。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夏玉莲  曾福生  
农地股份合作社的产生有多重原因。基于效益原理,文章首先构建了农地股份合作社经营模式的效益分析框架,然后,通过湖南省光明村农地股份合作社的个案解析,对农地股份合作社的效益表现、效益成因以及效益约束进行了分析,并从效益视角探讨了农地股份合作社的机制优化与制度安排问题,得出结论:作为新时期农村土地经营制度发展的方向,农地股份合作社的成功依赖于一定的条件,因而并不适合在所有的地区推广,需要农民、合作社以及政府等多方主体的共同努力来创造适合农地股份合作社经营的条件,实现合作社经营的效益最大化与可持续。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王德业  孔磊  桑亮光  夏德东  
本文对日照市莒县夏庄镇花生专业合作社形成的以保本增值结算方式为基础、"融物融资"+"合作社葑社员"的金融互助模式进行了研究,分析了其金融功能拓展的内在需求和动力,以及这种金融互助模式的比较优势,对破解当前专业合作社融资困境有一定借鉴意义。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林乐芬  顾庆康  
研究目的:揭示社员对不同类型农村土地股份合作社绩效评价的差异性并解释其原因。研究方法:问卷调查、层次分析法。研究结果:农户对两种类型的农村土地股份合作社绩效评价存在差异性,其原因来源于两种模式农地股份合作社运行机制差异和农户特征差异。研究结论:多要素农村土地股份合作社相对较优,政府可以正确引导农民以多种要素入股农村土地股份合作社,逐渐形成以多要素农村土地股份合作社为主、单要素为辅的合作社模式。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冀县卿  钱忠好  
农地产权结构包括产权完整性和产权完全性两方面。不同的农地产权结构具有不同的激励和约束效应,进而产生不同的制度绩效。江苏省江都市渌洋湖土地股份合作社之所以取得成功,其原因就在于在保持农地产权完整性的同时不断提高农地产权的完全性。渌洋湖村农地股份合作社农地产权制度创新的实践告诉我们,未来我国农地产权制度创新的方向应该是进一步完善农地产权结构。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吴翔宇  丁云龙  
随着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社在农业现代化进程中的地位逐渐凸显,识别其联合路径对联合社的良性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基于系统理论框架,以"苏合"销售合作联社、"邓村绿茶"专业合作社联合社、黑龙江"龙联"联合社为案例,分析基于合作社服务功能系统的合作社联合路径,并探讨各联合路径的差异性和共性。结果表明,合作社之间的"二次合作"有助于激活组织间的互补和协同作用,打破原有合作社服务能力提升的禀赋约束,增加农民合作经济的效用;合作社的联合有同服务区位联合,服务系统内联合和跨服务系统联合3条联合路径;各路径之间没有优劣之分,但联合效用的充分发挥需要联合社对自身有清晰的定位,还需与成员能力相匹配,并且以完善的运营模式为保障。研究表明,不同的联合路径适用于不同规模的合作社。因此,对已具规模的合作社鼓励其结成战略联盟,对初具规模的合作社鼓励其进行同类产品的联合,对规模较小的合作社鼓励其进行专业性联合。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邵科  徐旭初  
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成员异质性是指有别于传统合作社成员特征的成员之间的特征差异化,它的根本表现在于成员间基于基本特征的利益诉求差异。以社员入股额度为参考变量的成员异质性对合作社治理结构造成重大影响。浙江省88家合作社的数据和相关讨论表明,现阶段成员异质性是无法彻底消除的;不需要社员人人入股;不强求股东社员均衡持股,但要发挥好一人一票的民主管理机制;要确保理、监事会间的相对同质性,并促使理、监事会实现有效制衡。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黄胜忠  黄鹤  
本文运用渠道管理理论,构建出农民专业合作社产销对接模式研究模型,基于重庆市4家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多案例分析,探讨了农民专业合作社的产销对接模式。研究表明,农民专业合作社在产销对接模式上具有渠道层级较短,多为零层级或单层级;产销对接模式应变能力很强;议价能力较强;多签署稳定长期合同;成员关系联系紧密等共同特征。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