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3162)
2023(4534)
2022(3838)
2021(3892)
2020(3235)
2019(7294)
2018(7176)
2017(14057)
2016(7474)
2015(8072)
2014(7820)
2013(8094)
2012(7421)
2011(6901)
2010(7103)
2009(6582)
2008(6472)
2007(6105)
2006(5583)
2005(4953)
作者
(20436)
(18152)
(17261)
(16359)
(10733)
(8662)
(7708)
(7032)
(6678)
(6050)
(6038)
(5792)
(5531)
(5473)
(5424)
(5171)
(5152)
(5107)
(5075)
(4902)
(4484)
(4461)
(4344)
(4262)
(4093)
(4058)
(3975)
(3856)
(3607)
(3564)
学科
(46455)
(35084)
经济(35021)
(34073)
农业(31570)
管理(16748)
业经(13431)
(12414)
企业(12414)
方法(9973)
农业经济(9823)
(9105)
农村(9101)
收入(8933)
数学(8480)
数学方法(8427)
中国(8155)
(8054)
分配(8034)
(7702)
地方(7306)
土地(6983)
(6964)
(6801)
劳动(6801)
发展(6707)
(6704)
(6630)
(6607)
农业劳动(6308)
机构
学院(108270)
大学(102222)
(49162)
经济(48363)
管理(44077)
(42247)
理学(38589)
理学院(38301)
管理学(37880)
管理学院(37702)
研究(36177)
农业(31639)
中国(30019)
业大(23866)
科学(20623)
(20075)
(19477)
农业大学(19152)
中心(18189)
(18138)
(16962)
研究所(16206)
经济管理(15781)
财经(15285)
(15217)
(14085)
(13824)
(13535)
经济学(13215)
(13083)
基金
项目(72025)
科学(57707)
研究(56281)
基金(53168)
(45730)
国家(45191)
科学基金(39025)
社会(37305)
社会科(34822)
社会科学(34810)
(29372)
基金项目(28726)
(26302)
编号(24656)
教育(24060)
自然(23514)
自然科(22942)
自然科学(22938)
(22841)
自然科学基金(22568)
资助(20208)
成果(19117)
(16860)
(16664)
(15920)
(15776)
国家社会(15666)
重点(15342)
课题(15319)
(15017)
期刊
(62996)
经济(62996)
(50081)
农业(33703)
研究(28461)
中国(25710)
业经(17741)
学报(16722)
科学(16419)
(14844)
(14093)
金融(14093)
大学(14039)
学学(13658)
农业经济(13547)
农村(13510)
(13510)
(13235)
管理(11601)
问题(9847)
农村经济(9036)
教育(8838)
技术(8811)
世界(8665)
经济问题(7972)
(7949)
财经(7326)
社会(7235)
社会科(6675)
社会科学(6675)
共检索到16548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刘同山  苑鹏  
本文从农民合作社的组织特性出发,分析了贫困户加入合作社改善其经济状况、提高其生活满意度的机理,然后利用2017年"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百村调查"的3216户贫困户数据,使用可处理内生性的扩展回归模型,估计了贫困户加入合作社对其收入和生活满意度的影响。研究结果发现:加入合作社可以让贫困户年家庭人均纯收入增加872元,且对实际贫困户的增收效应更大;加入合作社可以显著提高贫困户的生活满意度,且对实际贫困户的提升作用更强;社会交往是加入合作社影响贫困户生活满意度的中介变量,可以解释加入合作社对贫困户生活满意度影响的17.37%。因此,政策制定应更加重视农民合作社的多维益贫性。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吴彬  徐旭初  
合作社一直被人们视为一个由贫困群体通过自助和互助而实现益贫和脱贫的理想载体。可以确认,贫困农户通过农民专业合作社实现的合作,对于我国反贫困工作益处非浅。然而,应该明确指出的是,合作社并没有什么针对穷人和小农户的特殊制度安排,要实现其益贫功能还存在诸多现实约束。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任笔墨  任晓冬  熊康宁  
合作社一般为互助和益贫型合作经济组织,然而现在很多合作社的益贫效果难以有效发挥。本文在集体行动理论指导下,通过案例分析表明,不同组织类型合作社的益贫效果差异显著,有效组织益贫的集体行动能促使益贫效果的发挥,合作社各参与主体的益贫倾向与话语权共同决定合作社的益贫效果,因此,提升合作社益贫效果的路径应是强制性加入有益贫倾向的主体,提升益贫主体的资源禀赋。两种路径分别通过强制性措施和选择性激励打破集体行动的困境,将合作社成员的个人行为转化为具有益贫效果的集体行动,使合作社的益贫效果得以有效发挥。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陆倩  孙剑  向云  
本文从产权治理视角出发,通过对农民合作社产权治理现状、典型案例进行实地调研,划分合作社产权治理类型,比较不同类型合作社对社员利益的带动效果,在此基础上深入剖析中国为何缺乏有效的农民合作社。研究结果表明:目前农民合作社的所有权、决策权与剩余利润索取权相对过于集中,使用权差异不明显;合作社的产权治理类型理论上可分为八种不同类型,其中四种类型在现实中普遍存在且具有代表性;四种具有现实代表性的合作社类型在社员利益带动方面",产权民主型"效果最优"、决策权集中型"次之"、大户(资本)奉献型"第三"、产权集中型"最差;研究发现中国缺乏有效农民合作社的主要原因是产权治理不规范及上、下游工商企业(或其负责人)...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罗鸣  
荷兰的农业以规模相对较小的初级农业生产结构为特点,大多数农场均是家庭式经营,很少有大型的工业化企业集团农场。由于采用较小规模的农业生产结构,个体农民的经济市场力量比较小,缺乏市场竞争能力,但是,各农户彼此之间视为具有共同利益的集体,而不是竞争的对手,...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刘伟林  徐冰  
近年来,农民专业合作社作为一个新兴的经济组织在我国农村地区得到了较快发展。农村地区金融机构也开始采取多种方式加大对农民专业合作社的金融支持,一些适合农民专业合作社的信贷模式和金融产品被开发出来,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刘杰  李聪  戚东  
基于2020年6-9月对全国典型地区农民合作社及其社员和非社员的集中调查数据,使用倾向得分匹配法(PSM)评估社员身份对农户增收和减贫效应的影响,其中增收效应区别为增收水平效应和垂直效应,并分组评估社员身份的减贫效应。研究表明:社员身份对农户增收水平效应和垂直效应均有显著增进作用,但增收和减贫效应存在显著组间差异。水平维度上,社员身份对低收入农户的增收效应较大,兼具增收和减贫效应;垂直维度上,社员身份对中高收入农户的增收效应较大,对低收入农户的影响较微弱,仅有增收效应,减贫效应不明显。基于此,提出鼓励农民合作社发展和延长产业链,健全低收入农户嵌入合作社的利益联结机制,多措并举激发低收入农户内生发展动力和鼓励合作社积极参与产业减贫等建议。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李想  
合作社扶贫参与行为分为参与决策与参与程度两步进行。在产业扶贫参与行为中,拥有政治资本、盈利能力强、获取扶贫信息、有政府扶贫项目有助于合作社扶贫参与决策和提高参与程度;带头人文化程度高、成立年限长、获得贷款对合作社扶贫参与决策有积极作用;带动社员种植规模对合作社扶贫参与程度呈负向影响。在就业扶贫参与行为中,带头人文化程度高、拥有政治资本、成立年限长、盈利能力强、获取扶贫信息和贷款、有政府扶贫项目促进合作社参与扶贫决策,劳动力充足呈负向影响;拥有政治资本、带动社员种植规模大、盈利能力强、获取扶贫信息、有政府扶贫项目,合作社扶贫参与程度越高。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李想  
[期刊]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江元  田军华  
家庭农场和农民专业合作社是我国近些年大力发展的由农户自发组成的农业生产经营组织。但是在笔者实际调研过程中发现农民有退出农民专业合作社转为经营家庭农场的情况,并且很多农户参与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积极性并不高,一些农户更愿意成立家庭农场。本文针对这些现象构建了一个新制度经济学理论分析框架从组织关系、设立交易成本和组织绩效两个方面对家庭农场和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组织效率进行了比较分析。通过理论分析并结合调研案例,本文认为在农业生产经营方面家庭农场比农民专业合作社有更高的组织效率,家庭农场将会成为未来农业生产经营中更普遍采用的组织形式,而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功能主要是为农户、家庭农场等生产经营主体提供社会化服务,现实中一些农民专业合作社已经开始此种转型。本文认为要充分发展两种农业生产经营组织,必须构建家庭农场和农民专业合作社之间的"生产-服务"协作模式,通过合作社内部引入职业经理人制度和加强政府对普通社员的帮扶作用推动农民专业合作社健康发展。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赵鹏程  原贺贺  
本文以四川省的主导型和公司主导型两类农民示范合作社为样本,从集体行动能力、政治态度、政治参与方式三个维度展开调研,深入探究了农民合作社对农民组织化的作用。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李敏  杨涛  陈洪宇  
农民组织化水平是一个国家农业发展状况的重要标志,农民组织化对解决"三农"问题具有重要意义。农民专业合作社组织化服务影响着农户组织化水平,因此本文基于陕西省49家合作社调查数据的统计,分析农民专业合作社产前基础、产中服务、产后条件、销售能力4个组织化服务的现状,了解到农民专业合作社组织化服务程度依然不高,合作社的组织化实际业务仅体现在产前服务及农资统一采购环节,而农产品深加工、分拣定级、统一销售及农产品安全检测方面的农民组织化服务水平仍然较低,初级农产品生产居多,高科技含量的农产品缺乏。并根据结论提出陕西省未来农民组织化发展的对策建议,现阶段农民组织化仍然要依托合作社,紧跟市场新态势,利用网络迅速获得市场销售信息,发挥其有效中介的作用,为农民提供更好的销售流通环节的服务,帮助农民学习新技术,更好地适应市场环境。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苏琳  于超  
农民专业合作社成立的目的在于为农民获得更多的效益,而合作社组织文化是合作社能否顺利成立、运营并发展下去的关键。目前合作社组织文化面临由传统自组织文化向更加规范的制度化组织文化转轨,顺利完成制度化的组织文化建设是农民专业合作社有序发展的重要节点。本文依据组织文化理论模型,对农民专业合作社组织文化建设进行初步探究,以期促进农民专业合作社组织文化的顺利转型。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梁巧  白荣荣  
合作社规模与绩效之间的关系对于了解合作社的发展规律、进而促进其健康发展和绩效提升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此,本文利用2014—2018年近似全量农民合作社数据,刻画合作社的规模分布与演化,并采用动态面板数据模型研究合作社规模对绩效的影响。研究发现,合作社规模对其盈余总额存在显著的正向影响,对人均盈余总额的影响则呈现明显的倒"U"型,合作社的最优农民社员规模相对较小,为15人,呈现一种"小而美"的现象。分地区的异质性检验结果表明,东部地区合作社的最优农民社员规模(25人)显著大于中西部地区(13人)。替换核心解释变量和改变估计方法进行检验后,上述结果依然稳健。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王勇  
合作社变革是提升组织核心竞争力的重要途径。农民专业合作社变革涉及到组织内部结构和外部环境等诸多方面,需要各个方面的力量协同行动,在合作社不同阶段采取相应的参与策略。本文以案例分析的方法阐释了合作社变革的概念、动因,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农民专业合作社变革的目标和变革的内容,结合合作社变革的阶段性特征,旨在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