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674)
- 2023(15131)
- 2022(12486)
- 2021(11692)
- 2020(9140)
- 2019(20861)
- 2018(20428)
- 2017(37745)
- 2016(20595)
- 2015(22986)
- 2014(22899)
- 2013(22572)
- 2012(21159)
- 2011(19192)
- 2010(19791)
- 2009(18456)
- 2008(18453)
- 2007(16947)
- 2006(15413)
- 2005(14322)
- 学科
- 济(87592)
- 经济(87458)
- 业(65151)
- 管理(57219)
- 农(50374)
- 企(41433)
- 企业(41433)
- 农业(34240)
- 中国(29126)
- 业经(25654)
- 方法(24669)
- 地方(24417)
- 制(22512)
- 财(21168)
- 数学(19883)
- 数学方法(19627)
- 银(17023)
- 银行(17007)
- 行(16484)
- 融(16406)
- 金融(16401)
- 发(16248)
- 体(15730)
- 学(15644)
- 贸(15001)
- 贸易(14983)
- 理论(14786)
- 易(14450)
- 技术(14330)
- 环境(14109)
- 机构
- 学院(293490)
- 大学(286456)
- 济(122830)
- 经济(120096)
- 管理(108257)
- 研究(104213)
- 理学(91188)
- 理学院(90216)
- 管理学(88914)
- 管理学院(88380)
- 中国(82370)
- 农(61593)
- 京(61124)
- 财(59514)
- 科学(59454)
- 所(52074)
- 中心(48570)
- 江(48484)
- 农业(46472)
- 研究所(46062)
- 业大(44545)
- 财经(44386)
- 范(40926)
- 师范(40572)
- 经(39982)
- 北京(38797)
- 州(38618)
- 院(37197)
- 经济学(36130)
- 省(34781)
- 基金
- 项目(185738)
- 研究(146808)
- 科学(146452)
- 基金(130323)
- 家(111528)
- 国家(110360)
- 科学基金(94491)
- 社会(93170)
- 社会科(87801)
- 社会科学(87786)
- 省(76083)
- 基金项目(67960)
- 教育(67524)
- 编号(63293)
- 划(61744)
- 自然(55212)
- 自然科(53829)
- 自然科学(53819)
- 成果(53073)
- 自然科学基金(52826)
- 资助(50907)
- 发(45681)
- 课题(45072)
- 重点(42223)
- 部(41245)
- 制(41000)
- 创(39721)
- 性(38308)
- 国家社会(38240)
- 发展(37541)
- 期刊
- 济(155254)
- 经济(155254)
- 研究(93267)
- 中国(76098)
- 农(65700)
- 财(45961)
- 农业(43949)
- 教育(43288)
- 学报(41179)
- 管理(40330)
- 科学(39721)
- 融(34828)
- 金融(34828)
- 大学(33301)
- 学学(31126)
- 业经(30275)
- 技术(28490)
- 财经(22009)
- 经济研究(21799)
- 业(21371)
- 问题(20915)
- 经(18989)
- 农村(16143)
- 村(16143)
- 世界(15897)
- 版(15782)
- 农业经济(15512)
- 经济问题(14493)
- 职业(14197)
- 贸(14032)
共检索到47815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赵晓峰 邢成举
农民合作社的制度安排具有益贫性的显著特征,这使其能够成为精准扶贫与精准脱贫的理想载体。农民合作社产权制度和治理结构不合理的根本原因在于普通农户无股权,使合作社与普通农户之间难以建立起紧密的利益联结机制。整合国家财政扶贫资源与合作社进行对接,再吸纳贫困农户的自有资源,一方面有助于依托合作社推动建立产业扶贫、资产收益扶贫、合作金融扶贫与农业科技扶贫相结合的精准扶贫体制机制,另一方面也有利于提高贫困农户在合作社中的股权份额,改善合作社的产权构成,使贫困农户能够更好地参与合作组织并逐步提升合作自治能力,推动合作社进一步完善治理结构,走上转型升级与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柏振忠 宋玉娥
农民专业合作社作为高度组织化的规模主体,在中国农村科技推广、扶贫攻坚、人才培养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首先,在分析中国农村科技扶贫现实意义和困难挑战的基础上,认为加快构建合作社科技扶贫体制机制成为现阶段农业发展的必由之路;其次,从提高异质化贫困农户科技使用效率、推动政府科技扶贫工程实施、降低农业科技对接交易成本及提高农业科技服务能力等方面剖析合作社科技扶贫动力机制,并探讨合作社科技扶贫实践应用情况;最后,提出推进合作社科技扶贫实践的相关对策建议。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李尚勇
本文运用历史、现实和逻辑方法,研究农民合作社制度的设置逻辑,进而揭示我国农民合作社发展中存在的问题。研究表明,农民合作社在一国经济发展第三阶段的历史作用是,通过将传统农业家庭经营提升到农业产业化水平的方式,"拿"回农产品加工和流通的大部分利润,并以此将广大农民的收入水平提升到社会平均水平。为此,农民合作社只能实行"普惠制",对内实行利益分享、有限积累、限制股金分红、限制大股东和一人一票的民主管理制度,这使得农民合作社缺乏"效率",无法与同行业普通工商企业竞争,因此需要政府和社会等外部经济力量的支持。
关键词:
农民合作社 制度逻辑 制度要求 政府支持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韩国民 高颖
西部地区是我国贫困人口的主要分布区,其贫困人口是全国农村中收入水平居于最低层次的弱势群体。针对我国西部地区参与式扶贫目前面临的困境和贫困地区农民合作社发展的主要障碍,本文研究参与式扶贫与农民合作社的互动关系,提出"整村推进+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反贫困模式,以整合政府在贫困地区投入的资源,通过合作社的发展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并持续提高农民的素质与能力,实现西部地区反贫困的战略目标。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袁俊林 聂凤英
基于中国西部脱贫地区的调研,剖析了合作社参与贫困治理的减贫逻辑与现实约束,进而提出提升合作社减贫成效的优化路径。研究表明:合作社减贫功能的发挥源于政府、市场、乡村社区等外部主体的有效支撑,进而使合作社在内部作用于贫困农户实现增收、赋能、赋权的多维减贫目标。但在实践中,合作社发挥减贫功能仍存在内部规范化水平低,带头人治贫理念薄弱,要素供给不足及产业链、价值链“双短板”的约束,未来需要提高合作社规范化运营水平,完善带贫激励机制,提高发展要素的供给保障能力以及鼓励和支持合作社延链强链。
关键词:
农民合作社 贫困治理 减贫逻辑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马彦丽 林坚
本文从集体行动的逻辑出发,分析了我国农民专业合作社面临的几个问题,认为:集体行动的悖论是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缓慢的根本原因;农民收入差距扩大客观上有利于促进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合作原则修订的根本动因是追求集团利益的实现,它并不必然改变合作社的本质;政府支持可以拓宽合作社的生存边界,因此往往在合作社的发展过程中扮演积极的角色。
关键词:
农民专业合作社 集体行动悖论 合作原则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陈莉 钟玲
农民合作社参与扶贫在国家精准扶贫的政策背景中被广泛关注。四川X合作社以发展小农为基础的农业产业,通过社员的凝聚、制度的创建、产业的融合、与贫困的表达,将具有质量优势的贫困小农生计产品进行市场化的产业运作,最终激励了贫困农户的发展能动性,缓解了贫困农户生计的脆弱性,提升了贫困农户的生计资本存量。因此,要提升农民合作社产业扶贫的效果,应该鼓励其创新适宜贫困农户生计发展的产业,促进产业链不同主体的融合发展,辅助支持贫困农户生计需求的外界表达,以合作社产业体系发展为平台,调动内外扶贫资源动态支持贫困农户发展。
关键词:
扶贫 产业融合 贫困瞄准 动态发展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陈莉 钟玲
农民合作社参与扶贫在国家精准扶贫的政策背景中被广泛关注。四川X合作社以发展小农为基础的农业产业,通过社员的凝聚、制度的创建、产业的融合、与贫困的表达,将具有质量优势的贫困小农生计产品进行市场化的产业运作,最终激励了贫困农户的发展能动性,缓解了贫困农户生计的脆弱性,提升了贫困农户的生计资本存量。因此,要提升农民合作社产业扶贫的效果,应该鼓励其创新适宜贫困农户生计发展的产业,促进产业链不同主体的融合发展,辅助支持贫困农户生计需求的外界表达,以合作社产业体系发展为平台,调动内外扶贫资源动态支持贫困农户发展。
关键词:
扶贫 产业融合 贫困瞄准 动态发展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徐旭初
农民合作社发展中的政府行为是合作社理论与实践的核心问题之一。在我国强势政府全面治理的情境中,农民合作社与政府之间存在着不对称的相互赋权关系,而政府拥有较大的干预优势和作用空间。本文从赋权理论视角,基于我国政府与农民合作社的现实关系状况,揭示了合作社发展中政府行为的动因、维度及作用机制,研判了合作社发展中政府赋权行为的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康雁冰 林明
共享发展包括全民共享、全面共享、共富共享、共建共享四个方面的内涵。共享发展理念下的精准扶贫,有利于保障分配正义、丰富扶贫资源以及提升扶贫效益。这三个方面集中体现了共享发展理念与精准扶贫两者之间的契合。共享发展理念指导下的精准扶贫,需要我们实现两者的耦合共进。基于此,文章认为要提升贫困人口参与共享发展的可行能力,强化贫困地区的"共享"制度供给和公共服务均等化,以实现共享发展和精准扶贫的既定目标。
关键词:
共享发展 精准扶贫 实践路径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彭晓静 李风瑞
目前,河北省农民专业合作社作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已经初具规模,但与发展现代农业的要求相比还有很大差距,还存在着诸多问题。因此,本文针对我省农民专业合作社面临的实际问题,认为必须构建农民专业合作社"四位一体"的新机制是解决问题的根本出路。
关键词:
农民专业合作社 机制 路径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陈惠敏
以贫困地区精准扶贫为研究对象,通过对云南省乌蒙山片区精准扶贫工作的实际调研,从精准扶贫和农村社区发展的关系入手,分析探讨二者协调发展的必要性,精准扶贫对农村社区发展的新挑战,在此基础上提出创新农村社区扶贫开发新理念、构建促进型农村社区组织、农村社区在精准扶贫和社区发展工作中全面贯彻五大发展理念的协同发展对策,能丰富和发展精准扶贫理论和社区发展理论,更好地指导贫困地区精准扶贫的推进和农村社区的建设,促进贫困地区经济的发展。能更好地促进精准扶贫与农村社区的协同发展,促进农村贫困地区到2020年全面脱贫,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期刊] 地方财政研究
[作者]
司亚伟 钱荟楠 王雪娜
本文基于不确定思维与贫困脆弱性的逻辑,从理论层面探讨了不确定因素(公共风险)对扶贫成果可能产生的影响,并依据贫困脆弱性的作用逻辑分析了新时期精准扶贫动态形成过程中的脆弱性因子及"因人因地施策"提出的合理性。结合辽宁省的扶贫数据分析出新时期精准扶贫更加注重深度贫困地区攻坚、保障性扶贫、脱贫质量和贫困群众获得感。基于此,提出未来扶贫工作的创新发展路径。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万君 张琦
外源推动和内源发展是脱贫攻坚中重要机制,但需要对二者概念和各自功能作用进行重新反思,论文对此进行了探讨,进而通过对精准扶贫机制创新的系统梳理发现,精准扶贫强力推动以来,我国扶贫开发机制的总体特征是外源巨力推动下内源发展,外源推动占据重要地位,内源发展相对较弱但逐步显现,未来将必然呈现"内外融合"创新趋势。而这种机制完善创新效果和程度,则取决于外源推动的可持续能力、外源推动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贫困社区的内源发展能力、外源推动和内源发展的技术手段与实施策略等四个约束条件,由此论文提出了完善精准扶贫机制的几点建议。
关键词:
精准扶贫 外源推动 内源发展 融合发展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万君 张琦
外源推动和内源发展是脱贫攻坚中重要机制,但需要对二者概念和各自功能作用进行重新反思,论文对此进行了探讨,进而通过对精准扶贫机制创新的系统梳理发现,精准扶贫强力推动以来,我国扶贫开发机制的总体特征是外源巨力推动下内源发展,外源推动占据重要地位,内源发展相对较弱但逐步显现,未来将必然呈现"内外融合"创新趋势。而这种机制完善创新效果和程度,则取决于外源推动的可持续能力、外源推动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贫困社区的内源发展能力、外源推动和内源发展的技术手段与实施策略等四个约束条件,由此论文提出了完善精准扶贫机制的几点建
关键词:
精准扶贫 外源推动 内源发展 融合发展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