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2924)
2023(3966)
2022(3139)
2021(2988)
2020(2275)
2019(5065)
2018(4973)
2017(9520)
2016(5199)
2015(5609)
2014(5545)
2013(5758)
2012(5291)
2011(5001)
2010(5183)
2009(4913)
2008(4802)
2007(4570)
2006(4374)
2005(3767)
作者
(14832)
(13438)
(12683)
(12082)
(7780)
(6430)
(5532)
(5154)
(4918)
(4496)
(4450)
(4165)
(3974)
(3968)
(3880)
(3821)
(3774)
(3672)
(3481)
(3441)
(3351)
(3233)
(3209)
(3203)
(3057)
(3018)
(2967)
(2726)
(2682)
(2640)
学科
(47812)
农业(32001)
(28210)
经济(28185)
(24103)
业经(13447)
农业经济(12263)
(9520)
(9337)
农村(9319)
发展(8511)
(8509)
地方(7677)
土地(7039)
管理(6853)
建设(6803)
(6515)
劳动(6515)
中国(6443)
收入(6328)
农业劳动(6323)
人口(6181)
(6037)
分配(5973)
动力(5793)
劳动力(5764)
方法(5758)
农业人口(5715)
及其(5707)
方针(5705)
机构
学院(79686)
大学(72185)
(39586)
(35896)
经济(35204)
管理(31182)
农业(29478)
研究(27398)
理学(27289)
理学院(27097)
管理学(26724)
管理学院(26612)
中国(23188)
业大(20904)
农业大学(17880)
科学(16575)
(14399)
中心(14260)
(13895)
(13578)
经济管理(12982)
(12696)
研究所(12494)
(12407)
(11752)
(11386)
发展(10884)
(10861)
科学院(10429)
(10313)
基金
项目(52829)
研究(42210)
科学(41680)
基金(37723)
(32354)
国家(31913)
社会(27823)
科学基金(27170)
社会科(25801)
社会科学(25793)
(25312)
(22835)
基金项目(20696)
编号(19507)
(16843)
教育(16534)
自然(15438)
自然科(15016)
自然科学(15015)
自然科学基金(14744)
成果(14585)
(13699)
资助(13624)
(13135)
(12256)
课题(11782)
(11770)
发展(11668)
(11488)
国家社会(11479)
期刊
(50059)
经济(50059)
(49718)
农业(33950)
中国(20116)
研究(19532)
业经(17006)
农业经济(14216)
(14159)
科学(13444)
农村(13270)
(13270)
学报(13151)
大学(11303)
学学(11227)
(10402)
金融(10402)
农村经济(8983)
问题(8166)
(7706)
世界(7229)
社会(7227)
经济问题(7177)
社会科(6873)
社会科学(6873)
(6849)
资源(6654)
业大(6009)
农业大学(5789)
技术(5754)
共检索到12140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徐龙顺  
利用CSS2017全国微观调查数据,基于可持续生计分析框架,遵循"能力—意愿—行为"作用链条探讨农民可持续生计对村民自治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结果显示:整体而言,我国村民自治的农民参与度严重不足;人力资本、金融资本和社会资本对村民自治具有显著正向影响,其中金融资本影响效应最大,人力资本影响效应次之,社会资本影响效应最小,而自然资本和物质资本对村民自治的影响并不显著;人力资本层面的受教育程度、政治知识和能力贡献较大,金融资本层面的影响效应存在不确定性,社会资本层面的社会网络具有较大的显著正效应,而社会信任显著性正效应较小;政治兴趣和政治信任在人力资本、金融资本和社会资本对村民自治影响中存在不同程度的部分中介效应或遮掩效应,而政治兴趣中介效应量较大。因此,需要从参与整体现况、参与能力制约和参与心理意愿的维度提高村民自治中农民的参与水平。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郑梦熊  
本文在作者长期观察和大量调查的基础上,以村民自治的惟一主体和实践者——农民对农村基层民主的切身感受和看法为依据,针对当前对村民自治的一些不同看法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具体包括:农民民主思想观念的确立是村民自治"搞好了"的主要标志;"选错了人"是农民在学会民主过程中必须付出的成本;"贿选"这一消极现象能够反映出积极意义;民主实际上是粗茶淡饭,民主与生产力水平和公民素质只是一种相对关系;村民自治与党在农村基层的领导核心地位是能够统一起来的。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李蓬  
政治参与是现代民主政治的重要内容,是政府权力和社会权力相互作用、不断消长的过程,也是衡量政治现代化的重要指标。作为中国社会构成主体的农民的政治参与是我国民主政治发展不可或缺的因素。新时期中国农民的政治参与,大致呈现出了参政态度的冷热与参与能力高低并存、制度化参与与非制度化参与并存、参政主体的不平衡与利益取向多样化并存的特点,结合当前村民自治中农民政治参与的特点,从政治参与的广度、深度和效度方面进行了分析,提出走有序化政治参与道路的对策,即提供有效的制度供给,为农民有序化的政治参与提供制度保障;促进农村经济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方帅  
基于3 844个农民样本数据,对选举效能感及其与村民自治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农民选举效能感处于中等水平,平均得分为73.78分,且横向上东中西部地区差异明显,得分依次为76.76、72.57和73.03分;农民选举效能感与民主管理、民主决策、民主监督和民主协商之间呈正相关关系,影响系数分别为0.026、0.022、0.043和0.017,即农民的选举效能感越高,其参加村民自治的概率越大,自治的有效性就会越强。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魏顺泽  
失地农民问题是当前社会关注的一个热点问题,它直接关系到我国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稳定。本文通过对绵阳构建百万人口大城市过程中所面临的失地农民问题以及绵阳解决失地农民问题实践的评述,提出了解决失地农民可持续生计的对策措施。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黄建伟  刘典文  喻洁  
在国内,可持续生计的理论主要用来研究失地农民问题,但大部分此类研究都缺乏理论模型的指导。为了使失地农民可持续生计问题的研究有一个基本的分析框架,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失地农民可持续生计的概念模型和图示模型进行了进一步探讨。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黄建伟  
研究目的:了解国内学者对失地农民可持续生计问题的研究现状和动态,介绍和评述解决该问题的思路。研究方法:文献研究法,理论分析法。研究结果:对与失地农民"可持续生计"问题相关性强的文献进行梳理,国内学者主要对7个问题进行探讨,提出了改进获取数据的方法和建立结构方程模型的研究设想。研究结论:国内学者界定了"可持续生计"的定义,概括了其特征,建立了分析框架,提出了评价体系和量化标准,分析了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影响因素,提供了多种解决思路,但其研究方法和工具还有待进一步改进。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刘敏  
本文从理论上将可持续生计框架引入失地农民的就业问题分析中来,针对我国失地农民就业中所遇到的问题,提出政策重点在于从可持续生计的角度出发,充分利用政策的引导作用,激发失地农民自身的主动性,利用自有资源和政府帮助,达到再就业甚至创业的目的。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赵曼  张广科  
一、农民失地后的补偿方式与收入能力变化(一)农民失地后的补偿方式。在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中,农民失地,失去的不仅是土地本身,还包括一系列的权力和利益。这些权益主要涉及三个方面: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李国梁  
针对失地农民"三无"的生存现状,文章从可持续生计视角剖析了失地农民可持续生计的内涵及其关键特征,揭示了失地农民补偿安置模式在实践中存在的局限性。针对当前补偿安置模式的现实困境,剖析了开发与提升失地农民的就业能力才是真正实现可持续生计的现实选择,并以"三位一体"的多元主体参与,从更新生计观念、完善职业培训机制、转型社会资本和规范企业组织机制四个层面,提出了开发失地农民就业能力的具体对策。
[期刊] 当代经济研究  [作者] 陶纪坤  
失业保险是现代社会最重要的社会保障项目之一,其最基本的功能是保障失业者的基本生活和促进失业者重新就业。在中国快速城镇化发展过程中,除少数发达地区的失地农民能从开发商或政府获得高额补偿金之外,其他欠发达地区处于适龄劳动力的失地农民一般得到的补偿较低,他们的可持续生计面临挑战,亟需失业保险的保护和促进其再就业。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失去土地对农民参加失业保险的意愿影响显著;与没有失去土地的农民相比,失地农民更愿意参加失业保险。现阶段,政府应改革和完善现有社会保障制度,把失地农民纳入到失业保险的保护之中,促进他们有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刘敏  
本文从理论上将可持续生计框架引入失地农民的就业问题分析中来,针对我国失地农民就业中所遇到的问题,提出政策重点在于从可持续生计的角度出发,充分利用政策的引导作用,激发失地农民自身的主动性,利用自有资源和政府帮助,达到再就业甚至创业的目的。
[期刊] 当代经济研究  [作者] 陶纪坤  
失业保险是现代社会最重要的社会保障项目之一,其最基本的功能是保障失业者的基本生活和促进失业者重新就业。在中国快速城镇化发展过程中,除少数发达地区的失地农民能从开发商或政府获得高额补偿金之外,其他欠发达地区处于适龄劳动力的失地农民一般得到的补偿较低,他们的可持续生计面临挑战,亟需失业保险的保护和促进其再就业。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失去土地对农民参加失业保险的意愿影响显著;与没有失去土地的农民相比,失地农民更愿意参加失业保险。现阶段,政府应改革和完善现有社会保障制度,把失地农民纳入到失业保险的保护之中,促进他们有效就业,从而解决其可持续生计问题。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刘猛  袁斌  贾丽静  申俊利  
本研究以大连市郊区失地农民为研究对象,建立了研究的理论模型。并根据影响模型的因素设计问卷,运用SPSS14.0软件对回收的问卷进行数据分析,经过因子分析、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验证假设,构建数据模型。根据数据分析得出的影响因素构建失地农民可持续生计的综合模型,为政府提供决策的理论支持。
[期刊] 税务与经济  [作者] 刘晓霞  汪继福  
城镇化是人类文明进步的标志,而城镇化所引发的失地农民问题直接面对的就是可持续生计问题。由于社会结构在变迁过程中还存在不平衡性,失地农民就业安置、失地农民市民化过程以及社会保障等方面还落后于城镇化发展的制度变迁,存在各种各样的不可持续生计问题。只有树立可持续发展理念,转变失地农民安置观,实行多元化的补偿方式,增强失地农民的职业选择竞争力,才能真正解决失地农民的可持续生计问题,确保社会的和谐与稳定。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