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3599)
- 2023(19403)
- 2022(16066)
- 2021(14888)
- 2020(12645)
- 2019(29022)
- 2018(28802)
- 2017(55646)
- 2016(29905)
- 2015(33926)
- 2014(33969)
- 2013(33778)
- 2012(31208)
- 2011(28132)
- 2010(28567)
- 2009(26683)
- 2008(26660)
- 2007(24210)
- 2006(21595)
- 2005(19590)
- 学科
- 济(134187)
- 经济(134038)
- 业(107658)
- 管理(95069)
- 企(87925)
- 企业(87925)
- 方法(57944)
- 农(50918)
- 数学(48074)
- 数学方法(47553)
- 财(37125)
- 业经(36654)
- 中国(36289)
- 农业(33761)
- 地方(30491)
- 制(26435)
- 务(25171)
- 财务(25106)
- 财务管理(25054)
- 贸(23966)
- 贸易(23949)
- 企业财务(23756)
- 易(23193)
- 学(23157)
- 技术(22740)
- 和(21912)
- 理论(21776)
- 环境(21044)
- 银(20522)
- 银行(20487)
- 机构
- 学院(435885)
- 大学(428240)
- 济(181271)
- 经济(177527)
- 管理(173040)
- 理学(148157)
- 理学院(146622)
- 管理学(144277)
- 管理学院(143486)
- 研究(141534)
- 中国(112004)
- 京(90418)
- 科学(85137)
- 财(84049)
- 农(80048)
- 所(71081)
- 江(68881)
- 中心(68062)
- 财经(66198)
- 业大(64659)
- 研究所(63748)
- 农业(61521)
- 经(60021)
- 北京(56933)
- 范(56090)
- 师范(55540)
- 州(54523)
- 经济学(54314)
- 院(50535)
- 经济学院(49083)
- 基金
- 项目(283951)
- 科学(225046)
- 研究(209773)
- 基金(205691)
- 家(177641)
- 国家(176027)
- 科学基金(153007)
- 社会(134451)
- 社会科(127259)
- 社会科学(127223)
- 省(113281)
- 基金项目(109173)
- 自然(98030)
- 教育(96316)
- 自然科(95747)
- 自然科学(95722)
- 自然科学基金(94049)
- 划(93749)
- 编号(86470)
- 资助(83696)
- 成果(68831)
- 发(64401)
- 重点(63331)
- 部(62802)
- 创(60554)
- 课题(59070)
- 创新(56076)
- 国家社会(55185)
- 科研(54069)
- 教育部(53932)
- 期刊
- 济(210807)
- 经济(210807)
- 研究(124654)
- 中国(89532)
- 农(77554)
- 财(67768)
- 管理(65724)
- 学报(62550)
- 科学(60981)
- 农业(52214)
- 大学(48682)
- 学学(46162)
- 融(45129)
- 金融(45129)
- 教育(44909)
- 技术(40980)
- 业经(39667)
- 财经(32964)
- 经济研究(31155)
- 问题(28310)
- 经(28306)
- 业(28254)
- 技术经济(23334)
- 统计(21354)
- 版(21157)
- 商业(20919)
- 世界(20458)
- 贸(20235)
- 现代(20194)
- 策(20191)
共检索到66144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李恩 张志坚
本文以理性行为理论和计划行为理论为依托,对农民发展生态农业行为的主要影响因素做出基本假设,采用多元Logit计量经济概率模型,通过对调查数据的回归检验。研究发现:生态农业的和谐生产模式以及生态农产品的高质量、高价格都极大地调动了农民发展生态农业的积极性;而农民受教育程度低和现有技术水平低都极大地限制了生态农业的发展;传统商贩的收购偏好以及农民的传统保守小农意识也束缚了生态农业的发展。旁邻行为选择也是影响农民发展生态农业的重要因素。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杨静 姜会明
2000年以来,长春市农民收入不断增长,但城乡差距扩大、收入来源单一一直以来是制约长春市整体发展的关键环节。本文使用逐步回归和多元回归的方法分别对长春市农民经营性和工资性总收入影响因素进行分析,表明机械化程度,区域总产值、城镇化程度对长春市农民总收入影响最为显著。在此基础上给出相应增加农民收入的对策。
关键词:
农民收入 影响因素 逐步回归 多元回归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苏楠 文龙娇 杨学军
通过对杨凌现代农业示范园38家农民专业合作社进行实证调查分析,探究了影响农民专业合作社内部合作收益实现的主要因素——合作意愿、合作资本、合作的制度条件等,并指出合理的制度设计是提升合作生产力的关键;剖析了制约杨凌地区农民专业合作社、市场(企业)、政府实现外部收益即公共收益的因素;提出了完善制度设计,构建新型合作关系的发展对策。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李恩 孙为平
生态农业注重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的统一,是生态化的农业,是我国现代农业的发展方向。分散化、原子化的农户在市场经济中处于劣势地位,对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建设有着迫切的需求。农民专业合作社能够促进农民思想观念的根本性转变、加快生态技术的全面推广以及推进生态农业的全面发展。本文结合我国农民专业合作社及生态农业发展的实际,提出了建设有助于生态农业发展的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几点建议。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王锋
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大力发展低碳经济,是中国经济的必然选择。在此背景下,农业发展必须走低碳之路,而生态农业是实现农业经济低碳化的重要途径。
关键词:
低碳经济 生态农业 发展模式 对策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陈培彬 张精 曾芳芳 朱朝枝
生态农业高质量发展是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有效力量,对其研究具有重要的实践及理论意义。从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三个维度构建福建省生态农业发展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并运用因子分析法对福建省2010—2017年的生态农业发展质量进行综合评估。结果表明,福建省生态农业发展质量的综合得分虽伴随时间推移而逐年递增,但是其经济与环境因子、农业现代化水平因子、以及农业生态安全因子三个重要影响因子的分项得分则具有强烈的波动特征,整体呈"S"型发展态势,三者之间的统筹协调发展度还有待提升。在此基础上,基于提取的三个公共因子视角,深入分析各因子得分特征的成因,据此提出优化福建生态农业发展质量的建议。
关键词:
因子分析 生态农业 质量评价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程文亮
生态农业发展的区域空间异质性对政策制定与实施效果有较大影响,分析其区域差异,对整体提高生态农业发展水平意义重大。论文从生态基础、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四个方面构建生态农业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基于南水北调中线河南受水区11个省辖市2014—2019年的面板数据,测度了各地区生态农业发展指数,并利用极差分析、变异系数及泰尔指数对区域间与区域内生态农业发展进行了空间异质性分析与原因探究。结果表明:(1)该区域不同地区的生态农业发展水平具有长期相对稳定的位置,从发展趋势来看,发展水平差距缓慢收窄。(2)区域整体差异主要来自区域组间的差异,该差异受所在区位与经济水平影响较大。区域组内的地区差异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各地投入、农业生产方式、地方政策与执行效果等方面的差异。(3)生态农业发展水平呈现出一定的与城乡人口结构和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相对一致性的地区差异。基于分析结果,在政策倾斜、政策落实、科技、产业经营、生态与经济效益协调发展方面提出了可行性对策建议。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程文亮
生态农业发展的区域空间异质性对政策制定与实施效果有较大影响,分析其区域差异,对整体提高生态农业发展水平意义重大。论文从生态基础、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四个方面构建生态农业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基于南水北调中线河南受水区11个省辖市2014—2019年的面板数据,测度了各地区生态农业发展指数,并利用极差分析、变异系数及泰尔指数对区域间与区域内生态农业发展进行了空间异质性分析与原因探究。结果表明:(1)该区域不同地区的生态农业发展水平具有长期相对稳定的位置,从发展趋势来看,发展水平差距缓慢收窄。(2)区域整体差异主要来自区域组间的差异,该差异受所在区位与经济水平影响较大。区域组内的地区差异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各地投入、农业生产方式、地方政策与执行效果等方面的差异。(3)生态农业发展水平呈现出一定的与城乡人口结构和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相对一致性的地区差异。基于分析结果,在政策倾斜、政策落实、科技、产业经营、生态与经济效益协调发展方面提出了可行性对策建议。
[期刊] 中国农村观察
[作者]
刘金海
影响农民行为的因素有多种。研究者因学科基础和关注点不同,形成了不同的研究范式。本文通过比较分析后认为,"关系—行为"范式在解释传统中国农民的社会行为时更有解释力,但也存在着不足。针对这些不足及现阶段农民关系的变化,发掘和拓展范式中"关系"的内涵,可以实现"关系—行为"分析范式从微观、社会领域到宏观、整体格局的转变。对中国农民行为历史的分析表明,"关系—行为"范式依次表现为三个次级范式:"社会关系—行为"范式、"政治关系—行为"范式和"经济关系—行为"范式。现阶段,农民的关系及行为朝着个体化方向发展,"关系—行为"范式亦将随之改变。
关键词:
农民行为 分析范式 “关系—行为”范式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王广起 张德升
本文的“农民”,特指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真正从事于农产品种植业,以粮棉蔬菜等初级农产品为主要收入来源的农民。这些粮农、棉农、菜农的产品最基本、最重要,劳动最艰苦,收入最低微。潍坊市2003年农村经济总收入达到1921亿元,同比增长9.2%,实现农业增加值160亿元,同比增长6.4%,农民人均纯收入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丁宏术
致力于推动农村改革,深化农业现代化发展的三农政策,一直以来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对农业、农村和农民工作的高度重视,同时也体现了农业产业化经济的重要性。为了更好地发展农村经济,构建新型农业产业结构,根植于共同利益的农民合作社迫切需要解决结构内部的矛盾冲突,将农村产业化经营模式真正地与市场经营绩效直接挂钩。因此,基于市场经济体系的后SCP范式所提供的理论分析和指导,为农业产业化经营模式下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如何走出一条可持续发展道路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同时为其解决内部结构和外部经营之间的关系贡献了理论保障。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丁宏术
致力于推动农村改革,深化农业现代化发展的三农政策,一直以来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对农业、农村和农民工作的高度重视,同时也体现了农业产业化经济的重要性。为了更好地发展农村经济,构建新型农业产业结构,根植于共同利益的农民合作社迫切需要解决结构内部的矛盾冲突,将农村产业化经营模式真正地与市场经营绩效直接挂钩。因此,基于市场经济体系的后SCP范式所提供的理论分析和指导,为农业产业化经营模式下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如何走出一条可持续发展道路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同时为其解决内部结构和外部经营之间的关系贡献了理论保障。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