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089)
2023(7248)
2022(6349)
2021(6033)
2020(5329)
2019(12485)
2018(12426)
2017(24956)
2016(13690)
2015(15557)
2014(15749)
2013(15956)
2012(15102)
2011(13813)
2010(14118)
2009(13342)
2008(13534)
2007(12719)
2006(11166)
2005(9895)
作者
(40673)
(34988)
(34663)
(33007)
(21631)
(16774)
(15725)
(13778)
(12893)
(12275)
(11809)
(11500)
(10943)
(10799)
(10779)
(10742)
(10643)
(10037)
(10032)
(9837)
(8763)
(8627)
(8599)
(8023)
(7922)
(7901)
(7888)
(7703)
(7162)
(7073)
学科
(63457)
经济(63396)
(46314)
(45949)
管理(34105)
农业(30204)
方法(27451)
(25562)
企业(25562)
数学(24703)
数学方法(24521)
业经(16908)
中国(14543)
(14136)
(13052)
地方(12969)
(11748)
贸易(11745)
(11538)
(11454)
农业经济(10087)
(9865)
(9407)
(9290)
银行(9269)
(9077)
农村(9069)
(9054)
(8844)
(8376)
机构
学院(206572)
大学(202755)
(89003)
经济(87252)
管理(80684)
理学(70119)
理学院(69418)
研究(68451)
管理学(68321)
管理学院(67958)
(57096)
中国(53661)
农业(43980)
科学(42478)
(41624)
业大(38167)
(38138)
(35941)
中心(33440)
研究所(32558)
(32069)
财经(30416)
(27589)
农业大学(26977)
经济学(26364)
(26018)
师范(25784)
北京(25605)
经济管理(25237)
(24912)
基金
项目(134059)
科学(104951)
研究(98848)
基金(96886)
(83925)
国家(83119)
科学基金(70593)
社会(62797)
社会科(59001)
社会科学(58979)
(53825)
基金项目(52310)
自然(44907)
教育(44348)
(43951)
自然科(43828)
自然科学(43815)
自然科学基金(43055)
编号(42300)
资助(39044)
成果(33893)
(32671)
(30775)
(29957)
重点(29619)
课题(27467)
(27412)
教育部(25740)
科研(25706)
创新(25567)
期刊
(102777)
经济(102777)
(60967)
研究(56110)
农业(41029)
中国(39186)
学报(33392)
科学(31175)
(28660)
大学(25560)
学学(24515)
业经(23475)
管理(23070)
(21645)
金融(21645)
(19414)
技术(16731)
教育(16635)
问题(15501)
财经(14696)
农村(14154)
(14154)
农业经济(13901)
经济研究(13865)
(12558)
(12509)
世界(11917)
经济问题(11295)
技术经济(11180)
资源(10036)
共检索到30261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刘杨梅  王代敬  徐邓耀  
本文运用托达罗模式分析农村人口流动的内在机制,对农民进城务工的行为选择进行理论与实证分析,探讨中国目前人口流动的重要原因,说明当前的“民工荒”现象的重要成因,并提出解决对策。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杨云彦  石智雷  
文章基于2007年8~9月对湖北省丹江口市、郧县和河南省淅川县58村3145户农村居民的抽样调查,以新迁移经济学为理论基础,利用OLS回归模型,分析构成农户家庭禀赋的物质资本、社会资本和人力资本对成员外出务工决策的影响。研究表明,农户家庭禀赋对农民外出务工决策有着显著的影响,家庭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越丰富,成员外出的可能性越大。家庭财富积累状况和耕地数量与成员外出务工人数和可能性成"U"字形相关关系,家庭经济条件较差和较好的农民更倾向于外出务工。农民外出务工存在着家庭内在延续效应,有外出务工经验的家庭,家庭成员更容易外出。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邰秀军  
本文对陕西省周至县农户生计调查资料的分析表明:农户出于"消费平滑"的保障动机,会把包括生猪在内的大型牲畜视作保障"消费平滑"的"预防性资产",但是,近年来山区农户增加了外出务工,并能取得稳定的非农收入,养猪预防风险的功能已被弱化。这也是散养户减栏、空栏的原因之一。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白菊红  
采用河南省农村住户问卷调查资料,运用二进制Probit回归方法,分析了农户家庭劳动力进城务工的影响因素。结果显示:家庭劳动力数量、家庭经营承包耕地数量、家庭户主性别和政治特征在统计上显著影响着农户家庭劳动力的进城务工行为;但是家庭户主的文化程度对家庭劳动力进城务工却呈负方向影响,并且除中专文化水平以外,其他受教育水平对家庭劳动力进城打工概率的影响在统计上检验均不显著。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宋军  胡瑞法  黄季  
本文在分析影响农民技术选择因素的基础上,采用Probit统计估计法,对22个县182个农户,高产技术选择行为和节约劳动型技术行为进行了研究,最后针为我国农民技术选择行为提出相应的对策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姚静  李小建  
根据对河南省农区11村1000余户农户的入户调查资料,分析了地形条件、交通条件、农业生产类型、经济发展水平等不同地理环境约束下的外出务工行为,构建农户外出务工行为模型,分析外出务工行为对农户经济的贡献。结论表明,地理环境对农户外出务工影响的顺序为经济发展水平>地形条件>交通条件>农业生产类型。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张力跃  
农民观念落后一直被认为是导致中等职业教育困境的重要原因。本研究通过分析认为,农民对子女的职业教育选择是有理性的,中等职业教育遭遇困境的深层原因是社会结构的变迁导致其办学功能发生了从地位教育到生存教育的蜕变,从而与受教育者个体的利益诉求产生了落差。要破解困境,需要尊重受教育者的个人利益,增进个人职业教育选择的制度安排,增强中等职业教育发展的内驱力,实现从设计模式到内生模式的转变。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温智良  
本文通过对近年来江西省农民收入结构变化的分析,表明工资性收入已成为农民收入增长的主要因素。然而,目前农民外出务工受自身素质、权益保障和相关帮扶机制不健全的约束,这就需要政策与操作层面的支特,尤其需要各级政府相关职能部门创造优良的农民工转移环境。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杨红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傅可  
1.1四川省内江市安岳县是我国典型的传统农业地区,农业比重大,人口138万。人均产值低,其商品经济的发展处于初发阶段,作为全国有家计统计的县之一,它有120户的家计统计资料分带在6个乡。这里所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刘莹  
在当前城乡一体化进程中,农民职业教育利国利民,本应受到各方积极响应和欢迎。但当前的尴尬局面是政府提倡、产业亟需,而农民及其子女对职业教育反应冷淡甚至是拒斥。本文分析了农民职业教育选择行为变化的深层原因,在此基础上提出尊重农民意愿、科学构建农民职业教育体系、做好农民职业学校毕业生工作、实现中等职业教育与高等教育的衔接等农民职业教育发展的思路,以期突破农民职业教育发展困境,促进国民经济更好更快发展。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段方利  林忠  熊云清  
我国存在的特有的农民工现象,使农民外出务工得到经济实惠后,却大都荒废了家乡的土地,也使本来就匮乏的土地资源雪上加霜。同时,土地大面积撂荒也势必影响到农业的稳定以及我国13亿人口的粮食供给问题。鉴于此,本文从人口学以及区域经济的角度出发,就撂荒的成因及对策进行了探析。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方轮  
2004年春以来,广东省许多地区出现了“民工短缺”现象。通过对广东进城务工农民状况的调查及分析,论证进城农民工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进城农民工分布与广东产业结构的密切关系。通过对广东进城农民工职业状况的分析,指出了进城农民工文化素质及职业技能状况与经济发展不相适应,由此产生“结构性民工短缺”。提出进城农民工问题,必须从广东产业结构的调整及升级来考虑,进城农民工的结构性短缺使职业培训已刻不容缓。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何军  洪秋妹  
本文以江苏农民为研究对象,从农民的个人特征、家庭特征和制度因素三方面展开解析,运用Logit模型对其影响因素进行初步探索。实证研究的结果表明:农民个人特征是影响其外出打工的重要因素,家庭特征中的上学人数、年劳动日、经营农地的劳动日和家庭外出打工人数也对其有重要影响,但相对来说,制度因素的影响不是非常显著。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李芬妮   张俊飚   张童朝  
基于农村劳动力大规模外出务工背景,促使农民以多元化方式参与人居环境整治对于优化村庄人居环境治理效果、建成宜居宜业和美乡村至关重要。借助湖北省655份微观数据,利用Multivariate Probit模型,探讨外出务工、村庄认同对农民参与人居环境整治的方式选择的影响,结果发现:(1)监督是农民在参与人居环境整治过程中最常选择的方式,其次是建言、投资、投劳。(2)外出务工能推动农民以投资、建言的方式参与人居环境整治,村庄认同能促使农民选择以投资、投劳、建言、监督的方式参与人居环境整治,且随着村庄认同程度的增强,外出务工对农民以投资、建言方式参与人居环境整治的推动力亦会随之增强。(3)对于新、老两代农民而言,外出务工和村庄认同对其参与人居环境整治方式选择的影响存在差异:外出务工能促使新、老两代农民选择以投资的方式参与人居环境整治,且这一作用对新生代农民更强;村庄认同能推动新、老两代农民以投资、建言、监督方式参与人居环境整治,且在新生代农民上的作用力更大。因此,应推动农民外出务工的良性发展、培育与增强农民的村庄认同,并针对新、老两代农民的特点,制定差异化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推广措施。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