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5465)
2023(22162)
2022(18624)
2021(17277)
2020(14356)
2019(32622)
2018(31914)
2017(59507)
2016(32481)
2015(36035)
2014(35742)
2013(35215)
2012(32546)
2011(29407)
2010(29699)
2009(27416)
2008(27300)
2007(24718)
2006(21955)
2005(19688)
作者
(93286)
(78015)
(77502)
(73451)
(49195)
(37486)
(35145)
(30380)
(29667)
(27956)
(26531)
(26230)
(24872)
(24555)
(24012)
(23777)
(23219)
(22827)
(22454)
(22433)
(19276)
(19276)
(18933)
(17976)
(17588)
(17313)
(17310)
(17231)
(15726)
(15472)
学科
(138654)
经济(138478)
(111391)
管理(100584)
(91325)
企业(91325)
方法(57689)
(52787)
数学(47702)
数学方法(47142)
中国(39529)
业经(39130)
(38754)
农业(35082)
地方(30256)
(28733)
(25471)
(25455)
贸易(25433)
财务(25414)
财务管理(25358)
技术(25011)
(24690)
(24553)
企业财务(24089)
理论(22814)
(22576)
银行(22519)
(21654)
金融(21651)
机构
学院(458555)
大学(453294)
(189143)
经济(185327)
管理(178365)
研究(152847)
理学(152655)
理学院(150995)
管理学(148512)
管理学院(147636)
中国(121136)
(95750)
科学(92394)
(88856)
(86636)
(76375)
中心(72786)
(71862)
业大(70461)
财经(69167)
研究所(68533)
农业(66731)
(62922)
北京(59968)
(58753)
师范(58091)
(57215)
经济学(56590)
(54886)
经济学院(51012)
基金
项目(302148)
科学(238877)
研究(221393)
基金(218907)
(191174)
国家(189400)
科学基金(163301)
社会(142326)
社会科(134741)
社会科学(134708)
(120017)
基金项目(115485)
自然(104738)
自然科(102403)
自然科学(102377)
教育(101291)
自然科学基金(100612)
(99880)
编号(89861)
资助(88159)
成果(72458)
重点(67888)
(67870)
(66122)
(65936)
课题(61985)
创新(61274)
国家社会(59015)
科研(57535)
教育部(56639)
期刊
(218769)
经济(218769)
研究(134106)
中国(99965)
(84209)
学报(71965)
(71676)
管理(69899)
科学(67390)
农业(56684)
大学(56002)
学学(52631)
教育(50831)
(48011)
金融(48011)
技术(42162)
业经(40541)
财经(34554)
经济研究(33160)
(30561)
(29825)
问题(28763)
技术经济(23791)
(23465)
(22426)
科技(22147)
图书(22069)
世界(21426)
统计(21393)
商业(21311)
共检索到70811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郑可  卢毅  
本文依据创业机会理论,以农民创业机会开发活跃度为对象,基于20052014年31个省市的农村省际面板数据,对客体条件因素、主体特性因素以及主客体因素的交互效应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第三产业占比增加、农村人口流入率、前期创业活跃度和农民收入,正向影响农民创业机会开发活跃度;第二产业占比增加、教育水平,负向影响农民创业机会开发活跃度。交互效应分析则表明,前期创业活跃度越高,农民收入水平越高,市场化水平越高,第三产业占比增加,越能促进农民创业机会开发活跃度提升;市场化水平越高,人口流入率增加,越能促进农民创业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古家军  谢凤华  
文章基于1997—2009年的省际面板数据研究了我国各区域农民创业活跃度对农民人均收入的影响效应。实证研究表明,各区域之间农民创业活跃度对农民收入的影响存在显著差异,除西部地区外,东中部地区的农民创业活跃度对农民人均收入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东中部地区的农民创业对农民人均收入的影响系数分别为0.01414、0.006238。据此,文章分析并解释了各区域存在差异的原因,并进一步提出各地区应根据各自的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与资源禀赋状况制定合理政策促进农民创业的建议。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李智  何浩淼  
为了形成双循环的新发展格局,可通过提升创业活跃度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本文基于数字经济基础设施、数字经济应用以及数字经济产出等三个层面构建数字经济指标体系;采用空间杜宾模型,实证研究2009-2018年全国30个省(市、自治区)数字经济对创业活跃度的空间溢出效应。研究发现:数字经济与创业活跃度在空间上显著正相关,说明数字经济发展对创业活跃度具有空间溢出效应。为了进一步提升区域创业活跃度,可考虑释放数字经济规模经济效应、调整政府财政支出方向、提升人力资本技能与质量以及提高经济体系的市场化程度和开放水平。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李智  何浩淼  
为了形成双循环的新发展格局,可通过提升创业活跃度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本文基于数字经济基础设施、数字经济应用以及数字经济产出等三个层面构建数字经济指标体系;采用空间杜宾模型,实证研究2009-2018年30个省(市、自治区)数字经济对创业活跃度的空间溢出效应。研究发现:数字经济与创业活跃度在空间上显著正相关,说明数字经济发展对创业活跃度具有空间溢出效应。为了进一步提升区域创业活跃度,可考虑释放数字经济规模经济效应、调整政府财政支出方向、提升人力资本技能与质量以及提高经济体系的市场化程度和开放水平。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韩亮亮  彭伊  孟庆娜  
在构建我国省际共同富裕指数的基础上,利用2011—2019年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就数字普惠金融对共同富裕的影响机制、效应和区域异质性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数字普惠金融发展对共同富裕具有显著正向作用,且这种作用具有边际效应递增的非线性特征。机制分析表明,创业活跃度在数字普惠金融发展与共同富裕关系中发挥中介作用,且创业活跃度能够调节数字普惠金融的非线性溢出效应。进一步研究发现,数字普惠金融对共同富裕间的影响存在明显的区域异质性,东部地区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对共同富裕的影响强于中西部地区。这些结论在考虑内生性问题和更换被解释变量等多种稳健性检验后仍然成立。基于以上研究结论,提出通过促进数字普惠金融发展和提高创业活跃度来加快实现共同富裕。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黄敦平  尹凯  
在深度剖析数字普惠金融赋能农村创业活跃度的理论逻辑基础上,运用2011—2021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对其关系及内在机制进行实证检验。研究结果表明:数字普惠金融能提升农村创业活跃度,且该效果存在区域异质性,数字普惠金融对东部地区农村创业的赋能效果更为突出。作用机制分析发现,数字普惠金融能够通过收入激励效应对农村创业活跃度产生积极影响。门槛模型检验发现,数字普惠金融对农村创业活跃度的影响存在基于覆盖广度、使用深度、数字化程度及传统金融发展的门槛效应,且伴随门槛水平的变化,其对农村创业活跃度的提升效果也会发生改变。
[期刊] 税务研究  [作者] 冯海波  周懿  
本文使用2001~2016年省级面板数据,实证研究了税收负担对中小企业创业活跃度的影响。研究发现,税收负担显著抑制了中小企业的创业活跃度,平均而言,税收收入占GDP比重每增长1%,则中小企业的创业活跃度下降2.639%;进一步分析发现,流转税税收负担对于中小企业的创业活跃度没有显著影响,而所得税税收负担对于中小企业的创业活跃度存在显著影响;此外,税收负担对中小企业创业活跃度的影响存在异质性,税收负担显著降低了小型企业的创业活跃度,但并未显著降低中型企业的创业活跃度。基于实证研究结论,本文提出了提高中小企业创业活跃度的具体建议。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程佳聪  
随着“互联网+”农产品出村进城、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电商扶贫、数字乡村建设等工作深入推进,我国县域网络零售市场规模和农产品上行规模不断扩大,县域经济潜力进一步释放。本文着重分析农村电商及创业活跃度对县域经济发展效应,研究发现农村电商对县域经济发展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从区域异质性估计系数来看,农村电商发展对县域经济促进作用呈“自东向西”依次递减趋势。从作用机制分析来看,农村电商通过提升创业活跃度进而影响县域经济发展。最后,为更好地发挥农村电商助推县域经济发展效应,本文提出设立农村电商示范县标杆,提升数字普惠金融应用,加强创业扶持和培训等相关政策建议。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李长安  苏丽锋  谢远涛  
利用2010年我国30个省会城市的横截面数据,构建了广义线性模型,实证分析了创业成本的差异对各城市创业活动的影响机制和影响程度。研究发现,几乎所有的成本因素都与创业活跃度呈负相关关系,其中,职工平均工资、开业程序、开业时间是影响城市创业活跃度的关键因素,而房租价格、固定资产投资价格、开业时间、实缴资本对创业活跃度的影响不大。因此,努力降低创业成本,改善创业环境,是提高创业活跃度的必然选择。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李彦龙  毕钰  
基于2016年1月—2020年12月的工商注册数据,考察创业活跃度的区域差异、动态演变和影响因素。研究发现:(1)东部沿海、北部沿海、南部沿海处于第一档次,长江中游、黄河中游和西南地区处于第二档次。(2)区域差距整体在缩小,但主要城市与其他城市间长期存在较大差距,八大地带间的差距也未缩小。(3)主要城市与其他城市间的差距大于内部,八大地带内部差距在缩小但仍大于八大地带间。(4)数字经济、产业升级、交通便利和金融发展整体拉大了地区组间差距,市场化和财政支出缩小了地区组间差距。对全部城市间的差距,数字经济之外的因素均为缩小作用。(5)解释率最大的变量是数字经济和市场化,其次是产业结构和金融发展,其中金融发展更大程度上解释的是主要城市和其他城市间的差异。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吴勇  蔡根女  
文章构建了基于宏观层面的农村微型企业创业影响因素的理论模型,具体包括四个要素:城乡居民收入比、城市化程度、工业化程度、政府对农村的财政支出比重。选取三个区域31个省市2000~2007年期间共8年的面板数据,经EVIEWS软件通过回归计算方法对这一理论模型进行了分析和验证。研究结果表明:城乡居民收入比和工业化程度对农村微型企业创业有显著反向影响;城市化程度、政府对农村的财政支出比重对农村微型企业创业有显著正向影响。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彭艳玲  孔荣  Calum G.Turvey  
本文以农民创业意愿为研究对象,以陕西省为典型案例,从创业需求与创业供给视角分析农民创业意愿程度的影响因素,采用需求可识别Biprobit模型计量统计分析方法,测度衡量地区农民创业意愿活跃程度的指数。研究结果表明,样本地区农民创业意愿活跃指数为0.844,创业意愿活跃程度较高;教育水平的提高激发了农民的创业需求;政府创业政策改进与已有创业成功案例示范强化了农民的潜在创业意向;土地产权交易与家庭网络建设加速了农民创业供给决策;自我认知调整与社会资本改善增强了农民创业供给能力;媒体的宣传作用与正规金融机构的资本支持功能在农民创业领域有待进—步加强。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张吉昌   龙静   王泽民  
优化制度环境是提升创业活跃度和激发市场主体活力的重要抓手。基于制度逻辑理论和动态定性比较分析方法,采用2000—2021年中国内地31个省份样本数据,从时间维度和空间维度检验政府与市场关系、非国有经济发展、产品市场发育程度、要素市场发育程度、市场中介组织发育及法律制度环境5个条件对区域创业活跃度的组态效应。研究发现:(1)从时间维度看,单个因素并非构成高创业活跃度的必要条件,但非国有经济发展、要素市场发育程度、市场中介组织发育和法律制度环境4个条件的必要性呈现出动态增长趋势;从空间维度看,单个因素构成部分省市高创业活跃度的必要条件,具有显著地区效应;(2)存在4类产生高创业活跃度的制度组态:政府逻辑—市场逻辑驱动型、政府逻辑—市场逻辑—混合逻辑驱动型、市场逻辑—混合逻辑驱动型;混合逻辑驱动型;(3)从时间维度看,“政府逻辑—市场逻辑驱动型”与“市场逻辑—混合逻辑驱动型”两类制度组态呈现显著时间效应,从地区维度看,4类制度组态未呈现显著地区效应;(4)2020年全球新冠肺炎疫情暴发致使4类制度组态一致性水平在2020年和2021年呈现集体下跌态势。通过引入基于面板数据的动态定性比较分析方法,探究制度环境要素组合时空变化对区域创业行为的影响,对于揭示中国高创业活跃度实现路径具有重要意义。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唐德祥  周雪晴  
有效需求不足是中国农业保险发展滞后的主要原因之一。本文根据家庭生产理论建立农业保险有效需求模型,基于2007-2013年的中国省际面板数据对农业保险有效需求的影响因素及区域差异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表明:农民收入水平的提高是扩大农业保险有效需求的重要影响因素,而东部地区和中西部地区存在较大差异;成灾率的提高对农业保险需求有显著的负影响;农业保险补贴政策对农民参保的有效需求激励不足,较低的赔付保障水平不利于农民参保积极性的提高。为此,应完善农业政策,激发农业生产活力,促进农业保险与农民收入良性互动;实施差异化的农业保险财政补贴政策,优化灾后赔付质量和赔付效率;根据不同农业区的特点,因地制宜创新农业...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孙娜   杨世伟   陈文晖  
数字创业是数字技术与数字经济发展的产物,是数字化赋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路径,客观认识数字创业现状、揭示其驱动因素是激发数字创业活力的前提。基于2006—2021年我国283个地级及以上城市(未含香港、澳门、台湾地区城市)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新注册企业数据,测算分析数字创业活跃度水平及其变化,进而利用随机森林模型估计数字创业活跃度多维外部驱动因素重要性。数字创业活跃度测算结果表明,我国城市数字创业活跃度水平呈先下降后上升的V字形变化趋势,主要城市数字创业活跃度水平明显高于其他城市,且两者的差距有扩大趋势。外部驱动因素分析结果表明,我国城市数字创业活跃度受技术环境、市场环境、经济环境、政策环境维度因素共同影响,其中产业发展基础、政府支持、技术累积量、市场化程度、产业结构是主要驱动因素;分阶段看,技术累积量和人力资本水平的驱动作用在增强,市场规模的驱动作用在减弱;分城市类型看,相比于主要城市,技术环境维度的科研投入强度、人力资本水平、融资条件,特别是市场环境维度的市场化程度对其他城市的驱动作用更强。为提升我国城市数字创业活跃度,应加强政策引导,加大保障力度,着力推动数字创业;健全要素市场运行机制,优化数字创业市场环境;围绕产业发展引进和培养人才,加强数字人才队伍建设;畅通创业融资渠道,缓解企业资金困境。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