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417)
2023(7682)
2022(6340)
2021(5983)
2020(4843)
2019(10806)
2018(10643)
2017(20993)
2016(11329)
2015(12462)
2014(12375)
2013(12126)
2012(11245)
2011(10280)
2010(10633)
2009(9885)
2008(9778)
2007(9063)
2006(8488)
2005(7500)
作者
(30891)
(26567)
(25673)
(24726)
(16451)
(12621)
(11716)
(10016)
(9908)
(9445)
(8924)
(8503)
(8349)
(8262)
(8223)
(7939)
(7796)
(7624)
(7550)
(7313)
(6637)
(6585)
(6478)
(6238)
(6177)
(6047)
(5910)
(5624)
(5360)
(5286)
学科
(48016)
经济(47880)
(45676)
(40329)
农业(30245)
管理(27570)
(18761)
企业(18761)
业经(15360)
方法(13689)
中国(13604)
地方(12498)
数学(12456)
数学方法(12231)
(11738)
(11541)
农业经济(10282)
(10023)
及其(9746)
(9613)
政策(9198)
(9175)
农村(9169)
(9164)
贸易(9160)
(8970)
方针(8801)
(8317)
(8316)
阐述(8316)
机构
学院(160303)
大学(152073)
(70595)
经济(69087)
管理(63646)
理学(54777)
研究(54701)
理学院(54281)
管理学(53389)
管理学院(53093)
(45719)
中国(44338)
农业(34445)
科学(31355)
(31294)
(30773)
业大(28908)
(27190)
中心(26866)
(25869)
研究所(24165)
财经(23397)
(21234)
(20936)
农业大学(20832)
师范(20805)
经济管理(20326)
(20003)
(19407)
经济学(19396)
基金
项目(103520)
科学(82315)
研究(82181)
基金(73910)
(62633)
国家(61917)
科学基金(53647)
社会(52867)
社会科(49568)
社会科学(49557)
(42762)
基金项目(38540)
编号(36065)
教育(36047)
(34027)
自然(31766)
自然科(30997)
自然科学(30990)
自然科学基金(30433)
资助(29432)
成果(29323)
(27728)
(24701)
课题(24314)
(23286)
重点(22637)
(21765)
(21558)
(21477)
国家社会(21335)
期刊
(88377)
经济(88377)
(52177)
研究(47523)
中国(38134)
农业(35304)
科学(21237)
业经(21178)
(21041)
金融(21041)
(21025)
学报(20802)
管理(19743)
大学(17387)
教育(17299)
学学(16699)
(15852)
技术(14448)
农业经济(14018)
农村(13897)
(13897)
问题(12621)
经济研究(11225)
财经(10585)
世界(10243)
经济问题(9475)
(9244)
农村经济(9118)
(9036)
技术经济(8128)
共检索到25184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改革  [作者] 沈苏燕  李放  
以我国农民养老政策系统作为研究对象,以协同学作为理论工具,分析这一理论与农民养老政策系统的契合性,并从相变、序参量和自组织三个方面研究农民养老政策的协同性特征:这个政策系统经历了从单纯的"政策制定"到"政策实施",再到国家"财政支持"的相变过程;政策水平、政策作用和养老需要是这个政策系统的序参量,而且养老需要是决定性参量;各政策子系统围绕养老需要产生了协同作用。从协同学角度出发,应优化农民养老政策系统的协同效应。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吴志华  胡学君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崔香芬  李放  
本文以威廉·N·邓恩关于政策分析中的问题构建理论为指导,指出:转型时期,我国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障政策问题实质是如何在综合政府、集体与个人三方利益的基础上,对因土地征收而产生的被征地农民养老风险在政府、集体与个人等相关主体之间进行公平、合理地责任分担,并进一步确定政府、集体与个人养老责任范围,从而明确由哪些主体以何种方式为被征地农民提供何种水平的养老保障,以最终实现被征地农民养老领域总福利的改善。进一步,就如何促进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障政策问题有效解决提出可能的建议,包括:坚持公平、共享的政策价值取向,有效构建政府——个人——集体养老责任共担结构以及合理定位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障水平等。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杨静  张光源  
对于基本实现地域转变的农民工而言,"三个同步转变"的关键即市民化的关键是实现职业和身份的同步转变。这既需要赋予农民工平等享有公共服务的权利,也要保证其拥有足够的个人消费能力。因此要实现农民工的"三个同步转变",需要从涉及农民动态转变的农村退出机制、城市进入机制以及城市融入机制的有序衔接出发,推动与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李国梁  苏桐湘  
政策价值直接影响政策工具的选择偏好与政策目标的确定,立足农民工就业发展权,通过构建“政策价值—政策工具—政策目标”三维分析框架,以103份广西农民工就业促进政策文本为例,设计量化标准手册与政策协同度度量模型,以量化数据客观呈现多维视角下政策协同的真实情况,深入探究农民工就业促进政策协同的路径选择偏好及其协同度。研究发现:政策价值导向下的“生存保障”与“发展共享”协同度偏低;政策工具协同存在严重的结构失衡,需求型政策工具的拉动作用被长期忽视;“就业权益与就业质量”目标缺乏协同,影响新就业形态下农民工的稳定就业;价值实现的路径选择长期存在“就业权益”路径的协同短板等。未来应着力强化“生存保障”价值取向、创新需求型政策工具的组合应用策略、重视“就业权益”目标协同,进而强化政策合力,更好协同促进农民工高质量就业。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林雪贞  
社会保障法制与社会结构密切关联,在社会结构变迁中形成了与契合的社会保障法制。目前我国农村社会结构复杂多层,社会保障法制与其不相适应,为此我们应该根据社会结构与社会保障法制的契合关系,结合农村社会现状,构建与现在农村社会结构相适应的农村社会保障法制。
[期刊] 高等农业教育  [作者] 皮芳辉  卢曼萍  
高等农业院校作为国家协同创新活动的重要力量,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和文化传承方面担负着协同创新主体的角色。国家协同创新战略意义重大,高等农业院校要明确自身协同创新的目标和内容,契合高校职能,建构协同创新的长效机制,顺应形势,为发展现代农业和建设创新型国家做出应有的贡献。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吴芳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基础设施建设的需要,大量农村土地被征收,被征地农民数量逐年增加,这个日益庞大的群体面临严峻的养老问题。商业保险公司积极参与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的探索,对现有普惠制的基本保障体系提供了重要而有益的补充,但也面临一定的政策瓶颈。亟需构建多层次多支柱的养老保险体系,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期刊]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作者] 辛小柏  
目前我国部分省区为被征地农民制定的社会养老保险办法,在资金筹集、保值增值和养老保险替代率等方面存在一些隐忧,如不解决将有可能导致严重的支付危机。因此,要从实际出发,对制度设计、资金源头、规模效应等现行决策进行适当调整,探索可持续发展的目标模式。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李放  崔香芬  
政府、个人以及村集体构成了被征地农民主要的、正式制度性养老保障责任主体,且均对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障承担不完全责任。其中,政府责任应定位于基础性地位,对被征地农民公共养老保障承担基础性责任,且其责任实现的功能与目标是公平;个人责任应定为于强化个人的养老激励,促进养老资源在个人层面的筹集与管理并满足不同个体对养老的个性化需求,并主要通过个体缴费得以实现,其责任实现的功能与目标是效率;集体责任应定位于承认被征地农民从事农业生产的劳动贡献,合理分担部分的个人养老责任,并主要通过部分承担被征地农民基本社会养老保障基金得以实现,其责任实现的功能与目标是合理性。在此基础上,需进一步厘清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障政策运...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徐强  
本文首先考察了日本土地流转与农民养老问题,其次对我国"驱动力"和"制约力"作用下土地流转的"不良平衡状态"及农民养老保障困境进行剖析,探讨了依托土地流转增强农民养老经济保障的可行性及实践中的"温江模式",最后尝试性的提出了依托土地流转增强农民养老经济保障的框架构建以及实践操作中应注意的问题。本文认为,在当前土地流转不畅、农民养老保障体系不健全的双重困境下,应该将两者协同起来进行研究:即借助国家推进土地流转的契机盘活农村经济,逐步增加农民收入,解决农民养老保障资金来源等关键问题;借助农民养老经济保障的增强一定程度上减缓农民的"恋土情结",促进土地流转,实现农业规模经营和农业现代化。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李克桥  林智宇  宋凤轩  
本文从被征地农民缴纳养老保险金的意愿、能力以及享受待遇等需求出发,进行实地调研,发现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障仍存在诸多问题。为保障被征地农民养老的基本权益,应在政府主导下建立以基础养老保险为主,失地农民年金、各种商业养老保险以及养老补贴等为辅的立体养老保障体系;建立科学的基金预算机制,设立"特别地价储值金";提高待遇水平,理顺筹资渠道;完善养老保障基金的管理和监督机制。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王亚蓉  
名列全国百强县第18位的浙江省余姚市,2006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340亿元,人均GDP达到5159美元。在发展经济建设的同时,余姚市委、市政府把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现实、最直接的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张建伟  胡隽  
中国农民养老保障制度的建设具有重要意义,目前的状况是以家庭养老为主、呈多元发展态势,按照多层次、大体系、分类解决和差异化的建制原则,未来的农民养老保障制度应以家庭养老为持久模式,以社会养老为发展模式,并发挥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五保供养制度、商业人寿保险和慈善事业等的补充作用。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