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451)
2023(12065)
2022(10250)
2021(9567)
2020(8388)
2019(19064)
2018(18748)
2017(36849)
2016(20396)
2015(22856)
2014(22900)
2013(23239)
2012(22286)
2011(20191)
2010(20867)
2009(19810)
2008(18897)
2007(17293)
2006(14926)
2005(13279)
作者
(61477)
(52300)
(51532)
(49380)
(32983)
(25384)
(23438)
(20320)
(19593)
(18814)
(17945)
(17574)
(16499)
(16446)
(16424)
(16037)
(16008)
(15085)
(15038)
(15019)
(13051)
(12866)
(12806)
(12028)
(11869)
(11788)
(11636)
(11628)
(10799)
(10619)
学科
(90173)
经济(90078)
(63351)
管理(54296)
(48325)
方法(42175)
(40923)
企业(40923)
数学(38169)
数学方法(37874)
农业(31850)
(22977)
业经(21251)
中国(21038)
地方(19532)
(18237)
(17672)
(16287)
贸易(16283)
(15825)
(14378)
金融(14374)
(13964)
(13958)
财务(13943)
银行(13923)
财务管理(13904)
企业财务(13325)
(13231)
技术(12696)
机构
学院(300249)
大学(297321)
(125089)
经济(122448)
管理(114396)
研究(102086)
理学(99269)
理学院(98124)
管理学(96434)
管理学院(95901)
中国(78166)
(74988)
科学(64284)
(61129)
农业(58604)
(56790)
(53875)
业大(53614)
中心(49160)
研究所(48881)
(47044)
财经(45256)
(41302)
(38282)
经济学(38241)
师范(37887)
北京(37219)
(37016)
农业大学(36516)
(36403)
基金
项目(201778)
科学(158237)
基金(147183)
研究(143793)
(129611)
国家(128482)
科学基金(108967)
社会(92094)
社会科(86971)
社会科学(86942)
(81469)
基金项目(78775)
自然(71372)
自然科(69650)
自然科学(69624)
自然科学基金(68434)
(66782)
教育(65500)
资助(60211)
编号(57960)
成果(46521)
(45879)
重点(45505)
(43867)
(41174)
(39824)
课题(39635)
科研(39099)
创新(38581)
教育部(38434)
期刊
(140358)
经济(140358)
研究(82042)
(76067)
中国(59767)
学报(53662)
农业(51928)
科学(47273)
(43497)
大学(40241)
学学(38658)
管理(35699)
(32144)
金融(32144)
业经(28282)
(25813)
教育(25579)
技术(22965)
财经(22632)
问题(20197)
经济研究(20090)
(19297)
(17703)
世界(15183)
资源(15042)
农村(15029)
(15029)
业大(15025)
技术经济(14835)
农业经济(14498)
共检索到442353条记录
相关度优先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喻永红  韩洪云  
本文基于湖北省稻农IPM采用的调查数据,利用两阶段采用决策模型,分析了稻农在保护性耕作措施采用过程中认知和实际采用决策行为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农民对传统化学防治的健康危害认知是影响其采用水稻IPM的重要因素之一;稻农是否参加农业技术培训、离最近乡镇的距离显著地影响农民认知的形成;除了对健康危害的认知外,显著影响稻农采用水稻IPM的因素还包括年龄、性别、受教育程度、是否兼业、信息渠道数量、离最近乡镇的距离、种植规模、劳动力数量、未成年人数量等。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刘晓明  赵旭强  
保护性耕作技术作为一种环境友好型技术,在发达国家已经得到快速发展,但在我国,其应用和推广工作进展相对缓慢。本文基于山西省农户调查数据,运用二元logistics模型,实证分析了农户环境友好型农业技术采纳行为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人均纯收入、保护性耕作试点区和保护性耕作技术补贴变量对农户采用保护性耕作技术产生正向影响,而年均劳动时间变量对农户采用保护性耕作技术产生负向影响。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刘晓明  赵旭强  
保护性耕作技术作为一种环境友好型技术,在发达国家已经得到快速发展,但在我国,其应用和推广工作进展相对缓慢。本文基于山西省农户调查数据,运用二元logistics模型,实证分析了农户环境友好型农业技术采纳行为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人均纯收入、保护性耕作试点区和保护性耕作技术补贴变量对农户采用保护性耕作技术产生正向影响,而年均劳动时间变量对农户采用保护性耕作技术产生负向影响。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蔡荣  蔡书凯  
作为一种替代传统翻耕的环境友好型技术,保护性耕作技术在发达国家得到了快速发展,但在国内,其推广工作却相对较晚。本文基于安徽省水稻种植户的调查数据,实证考察了保护性耕作技术的采用现状和影响因素,并进一步对保护性耕作技术对稻谷单产的具体影响进行了定量评价。利用Probit回归方法分析农户采用保护性耕作技术的影响因素;利用OLS回归方法分析保护性耕作技术对稻谷单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保护性耕作技术作用认知、户主非农兼业情况、户主受教育年限和户主是否村干部是影响农户采用保护性耕作技术的主要因素;保护性耕作技术对稻谷单产水平具有正向积极作用。具体来讲,对保护性耕作技术作用认知程度越高、户主非农兼业时间...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朱萌  齐振宏  罗丽娜  黄建  李欣蕊  张董敏  
探索稻农保护性耕作技术采纳行为影响因素,对于促进保护性耕作技术推广应用,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保障我国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湖北省传统散户和江苏省种稻大户的调查数据,运用二元Probit模型,分析两类稻农保护性耕作技术采纳行为的影响因素及其异同。结果表明,影响传统散户采纳保护性耕作技术的因素分别是性别、受教育程度、家庭人口数、家庭人均年收入、现有住房价值、是否参加农业技术培训,影响种稻大户采纳保护性耕作技术的因素分别是受教育程度、水稻种植面积、家庭人均年收入、是否提供机械补贴、是否参加农业技术培训、土地流转。其中,受教育程度、家庭人均年收入、是否参加农业技术培训是共同的影响因素...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唐利群  周洁红  于晓华  
干旱和洪涝是造成水稻减产最主要的自然灾害,稻农通过采用保护性耕作可以减少其对水稻的产量损失。基于2013—2015年中国水稻主产区1 080个水稻农户的调研面板数据,论文采用内生转换模型,实证分析了稻农通过采用保护性耕作应对干旱或洪涝的效果,并分别估计了采用者和未采用者的水稻单产情况。实证结果表明:1)采用者的水稻单产远远高于未采用者的水稻单产;2)在反事实假设情况下,如果采用者未采用保护性耕作,其水稻产量将相应减产457.95 kg/hm~2(约7%);如果未采用者采用保护性耕作,其水稻产量将相应增产225 kg/hm~2(约4%);3)户主种植经验、受教育年限和公共服务可得性正向影响稻农的采用行为。最后,论文建议政府应大力推广保护性耕作技术,加大对抗逆水稻品种的培育,加强对农业生产资料的投入和管理,扩大公共服务的覆盖范围。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唐利群  周洁红  于晓华  
干旱和洪涝是造成水稻减产最主要的自然灾害,稻农通过采用保护性耕作可以减少其对水稻的产量损失。基于2013—2015年中国水稻主产区1 080个水稻农户的调研面板数据,论文采用内生转换模型,实证分析了稻农通过采用保护性耕作应对干旱或洪涝的效果,并分别估计了采用者和未采用者的水稻单产情况。实证结果表明:1)采用者的水稻单产远远高于未采用者的水稻单产;2)在反事实假设情况下,如果采用者未采用保护性耕作,其水稻产量将相应减产457.95 kg/hm2(约7%);如果未采用者采用保护性耕作,其水稻产量将相应增产22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李卫  薛彩霞  姚顺波  朱瑞祥  
本文利用陕西、山西两省黄土高原地区476户农户的实地调查数据,运用样本选择模型分析了黄土高原农户保护性耕作技术的采用与采用程度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发现:(1)整套采用保护性耕作技术体系的农户比例很小,其中,对秸秆覆盖和少耕免耕播种技术的采用率较高,而对深松和病虫草害综合防治技术的采用率较低。(2)户主年龄较小且受教育程度较高、对保护性耕作技术认知度较高的风险偏好型农户,不仅倾向于采用保护性耕作技术,而且倾向于采用多项保护性耕作的核心技术;农业收入比重较低、家庭收入水平较高的农户对保护性耕作技术的采用程度较高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李卫  薛彩霞  姚顺波  朱瑞祥  
本文利用陕西、山西两省黄土高原地区476户农户的实地调查数据,运用样本选择模型分析了黄土高原农户保护性耕作技术的采用与采用程度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发现:(1)整套采用保护性耕作技术体系的农户比例很小,其中,对秸秆覆盖和少耕免耕播种技术的采用率较高,而对深松和病虫草害综合防治技术的采用率较低。(2)户主年龄较小且受教育程度较高、对保护性耕作技术认知度较高的风险偏好型农户,不仅倾向于采用保护性耕作技术,而且倾向于采用多项保护性耕作的核心技术;农业收入比重较低、家庭收入水平较高的农户对保护性耕作技术的采用程度较高,耕地细碎化程度则抑制了农户保护性耕作技术采用程度的提高。(3)农户间的频繁交流、网络学习和政府向农户提供补贴对农户保护性耕作技术的采用及采用程度均有显著的促进作用;而参加保护性耕作技术培训、作业机械的便利性以及作业效果仅对农户保护性耕作技术的采用有正向作用。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郭翔宇  刘二阳  王淇韬  
[目的]探究黑土区农户保护性耕作技术采用行为,对推动黑土区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方法]文章从感知价值视角出发,利用东北黑土区的733份农户调研数据,采用结构方程模型,探讨了政府规制在农户感知价值与保护性耕作技术采用行为过程中的调节作用。[结果]农户的感知利益和感知风险对农户采用保护性耕作技术的意愿和行为都具有直接和间接的显著影响,其中感知利益对农户采用保护性耕作技术意愿的正向影响程度最大,感知风险对农户采用保护性耕作技术行为的负向影响程度最大;政府规制在农户感知价值与保护性耕作技术采用行为发生过程中具有调节作用,激励型政策的实施促进了农户技术采用意愿向采用行为的转化,约束型政策的实施扩大了农户感知风险对技术采用意愿的负向影响。[结论]地方政府应通过提升农户保护性耕作技术感知利益、降低感知风险、优化激励型和约束型政策等方面,引导黑土区农户采用保护性耕作技术。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王淇韬  郭翔宇  刘二阳  
为破解保护性耕作技术推广困局,本研究基于感知价值理论构建了农户保护性耕作技术采用行为模型,并运用结构方程模型对黑龙江省典型黑土区的733份农户调研数据展开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农户保护性耕作技术采用感知价值是感知利益和感知风险权衡的结果,感知利益和感知风险对感知价值分别有正向和负向影响;感知利益和风险由多个维度构成,各维度感知利益和风险对总体感知利益和风险的影响程度分别为:感知经济利益>感知生态利益>感知社会利益;感知技术风险>感知经济风险>感知情境风险;感知利益、感知风险、感知价值与技术采用意愿和行为存在直接和间接的影响关系,感知利益对感知价值和技术采用意愿的影响>感知风险对二者的影响,但感知风险对感知行为的影响>感知利益对其的影响。鉴于此,从提升农户保护性耕作技术采用利益感知和降低风险感知的角度提出建议,引导东北黑土区农户采用保护性耕作技术。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马丽  吕杰  
20世纪90年代,保护性耕作技术在东北旱作区开展示范应用,并得到了快速发展。但大面积的推广应用目前仍处于起步阶段、而农户的选择行为对其推广和应用将产生直接影响。本文以辽宁省阜新市为例,通过农户调查,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对农户采用保护性耕作技术的行为选择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显示:户主是否接受过保护性技术的相关培训、秸秆是否主要还田,以及农户对保护性耕作的预期收入对农户采用保护性耕作技术的行为选择存在显著影响。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李红莉  张俊飚  张露  罗斯炫  
[目的]气候变化适应是发展“气候智慧型农业”的重要内涵,是实现国家粮食安全和可持续发展的根本途径之一。[方法]文章通过构建农户“气候变化认知—适应性行为”决策分析框架,并利用湖北省“十县百组千户”的调查数据与结构方程模型,以探究农户气候变化认知(自然环境认知、经济需求认知、自我效能认知)对其(主动型、被动型)适应性耕作行为的影响。[结果](1)农户气候变化认知水平提高能促进其采取适应性耕作行为;其中,气候变化认知水平提高促进其采取主动型适应性耕作行为的作用更大。(2)从影响路径来看,自然环境认知、自我效能认知通过影响情感态度、问题应对策略,经济需求认知通过影响情感态度,以促进农户采取适应性耕作行为。(3)多群组分析还发现,受教育程度越高、家庭农业收入占比越大、种植规模越大的农户,其气候变化认知水平越高,则越倾向于采取主动型适应性耕作行为。[结论]政府应及时发布气候变化的新闻资讯、加大气候变化知识的宣传教育力度、加强适应性耕作技术的相关培训、完善农业气象指数保险,以强化农户自然环境认知、提高经济需求认知和自我效能认知,进而引导其采取适应性耕作行为。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喻永红  张巨勇  
本文基于湖北省的调查数据,通过建立Logistic模型分析了农户在水稻生产中采用IPM技术的意愿及其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出于对环境安全和健康安全的关注,大多数农户愿意采用水稻IPM技术;决策者的年龄、受教育程度、工作性质、是否参加过农业技术培训以及家庭规模、未成年人数量、耕地规模及其分散程度、水稻生产主要目的、家中是否有人发生过农药中毒事件等因素对农户采用水稻IPM技术的意愿具有显著影响,其中,耕地规模和决策者的工作性质对农户采用水稻IPM技术的意愿还存在交互影响。此外,研究还发现,农户对水稻IPM技术的健康安全功能和环境安全功能的关注程度存在差异,这表现为影响农户采用"健康型"IPM技术...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王金霞  张丽娟  黄季焜  Scott Rozelle  
本文基于黄河流域的实地调查,定量分析了保护性耕作技术的采用及其影响因素,从而为制定相关的政策决策提供了实证依据。调查发现,黄河流域地区真正能采用规范的保护性耕作的面积很小,大部分农民只是采用了其中某一项技术。计量结果表明,政策支持、项目实施、劳动力机会成本和灌溉条件等因素都影响保护性耕作技术的采用。从长期来看,随着非农就业机会的增加,农民知识技能和资金投资能力的提高,相关政策法规的出台和有效实施,保护性耕作项目的试验、示范和研究工作的进一步推进,以及灌溉条件等基础设施的改善,保护性耕作必将被更多的农民所认识和采用,成为现代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一种重要的耕作和生产方式。
0
文献操作(0)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