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245)
2023(5933)
2022(4780)
2021(4434)
2020(3577)
2019(7974)
2018(8000)
2017(15606)
2016(8616)
2015(9021)
2014(8762)
2013(8822)
2012(8070)
2011(7369)
2010(7459)
2009(6833)
2008(6636)
2007(6193)
2006(5524)
2005(4764)
作者
(23542)
(20355)
(19913)
(18852)
(12228)
(9768)
(8913)
(7735)
(7565)
(6882)
(6750)
(6515)
(6181)
(6176)
(6082)
(6065)
(6015)
(5760)
(5657)
(5591)
(5180)
(4765)
(4761)
(4717)
(4599)
(4511)
(4452)
(4209)
(4195)
(4057)
学科
(48047)
(38410)
经济(38374)
农业(32112)
(30250)
管理(16575)
业经(14747)
农业经济(12259)
方法(11997)
数学(11284)
数学方法(11160)
(9512)
中国(9412)
(9391)
农村(9373)
(9268)
企业(9268)
地方(9019)
(8782)
发展(8191)
(8187)
(8068)
土地(7227)
建设(7052)
收入(7046)
(6738)
及其(6680)
(6665)
劳动(6665)
(6582)
机构
学院(117738)
大学(111544)
(51404)
经济(50515)
(46615)
管理(46122)
理学(40480)
理学院(40127)
研究(39936)
管理学(39477)
管理学院(39296)
农业(35239)
中国(31957)
业大(27158)
科学(24827)
(21994)
农业大学(21732)
(20739)
中心(20250)
(20123)
研究所(18211)
(18175)
(16800)
经济管理(16434)
财经(15875)
(15384)
(14739)
(14603)
师范(14563)
(14510)
基金
项目(81772)
科学(65042)
研究(61542)
基金(60035)
(52280)
国家(51713)
科学基金(44380)
社会(40773)
社会科(38177)
社会科学(38167)
(34371)
基金项目(32301)
(28560)
自然(27078)
(26926)
编号(26486)
自然科(26409)
自然科学(26408)
自然科学基金(25946)
教育(25309)
资助(22344)
成果(20384)
(19543)
(17968)
重点(17762)
国家社会(17273)
(16976)
(16891)
课题(16632)
(16449)
期刊
(63206)
经济(63206)
(55336)
农业(37635)
研究(29767)
中国(26585)
学报(21404)
科学(19730)
业经(18593)
大学(17014)
学学(16689)
(16174)
(14414)
农业经济(14323)
农村(13478)
(13478)
(13432)
金融(13432)
管理(10292)
问题(9874)
(9597)
农村经济(9068)
技术(8684)
世界(8249)
业大(8067)
经济问题(8064)
社会(7961)
农业大学(7564)
教育(7491)
社会科(7371)
共检索到17580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涂圣伟  
文章对公民主动接触行为的需求偏好表达功能进行了理论阐释,并利用微观数据对我国农民主动接触行为的影响因素进行了计量分析。分析表明,我国大多数农民处于"主动接触抑制"状态,通过主动发起接触表达需求的行为还不普遍;政治效能感、与公共服务利益相关度对农民主动接触乡镇干部表达需求的行为有显著影响;社会经济地位、需要、认知、政治信任感的影响不显著。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周庆元  
从供需两方面分析了当前农村公共物品需求表达的症结。以林达尔模型和蒂布特模型的均衡条件为依据,论述了公共物品需求表达的一般模式。提出了构建农村公共物品需求表达机制的路径选择。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陈涛涛  陈红喜  郝世甲  
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以来,农村公共文化建设成果丰硕,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农民的文化需求,但在建设过程中也暴露出了许多问题,其中需求表达机制缺失是造成当前公共文化建设难以推进的主要障碍。受科层官僚制的中国政府"自上而下"的行政模式,以及农民与基层政府沟通不畅的影响下,农村公共文化表达机制呈现出缺少主体参与意识、沟通桥梁不畅、政府决策体制僵化、城乡二元体制下制度性歧视等问题。为此,文章基于农民的文化需求,通过农民主体性视角剖析当前需求表达机制缺失的深层原因,提出发挥农民主体性意识、构建需求表达新渠道、转变政府职能、深入贯彻乡村振兴发展战略,实现农村公共文化资源配置的"帕累托最优",以完善公共文化需求表达机制。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蒋月亮  常菁菁  栾江  李强  
本文使用陕西省366户农户调研数据,采用描述性统计分析方法对农村公共物品的供给现状、农户对公共物品的需求偏好和支付意愿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投资项目集中在少数几类公共物品上;农户对生活性公共物品的满意度整体高于生产性公共物品;农户的支付意愿与不满意程度呈正相关,对农林科技信息项目支付意愿最高。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李春林  
新农村建设的核心问题是公共物品的供给问题。根据公共选择经济学派的理论,通过设计一种偏好显示机制,反映农村社会对公共物品的偏好,是解决农村公共物品最优供给问题的有效途径。现有的相对多数票、序数投票法、二二比较法等机制存在着信号显示不全、结果的发散性等问题。根据现有机制的分析,设计的多阶段集体否决投票法,有着较好的激励机制、信号显示完整、收敛性等特点,不失为一种可供选择的农村公共物品偏好显示机制。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陆超云  冯海波  
为揭示农村居民公共需求偏好在地理特征上的异质性,基于CGSS2006的调查数据,估计了地区地理特征对我国农村多种公共服务需求的边际影响效应,并通过约束回归,验证了公共需求的地理特征异质性;进一步地,通过划分东部与中西部样本,评估了大尺度下地理特征异质性是否在不同地区之间存在模式上的差异。结论显示,地理特征确实对农村居民的公共需求产生了显著影响,并且不同地理特征的影响存在显著的异质性,而这一异质性将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而下降。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孔祥智  涂圣伟  
本文遵循CV法一般原理,以农田水利设施建设为例,通过入户调查数据对影响农户需求偏好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农户公共物品需求偏好受个人特征、家庭特征和村庄特征共同影响,但不同特征变量的影响方向和程度存在显著性差异。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乐为  钟意  
本文从理论上分析了我国农民负担率与农村公共产品投入效率二者之间的互动关系,指出如果二者间处于长期失衡则可能出现恶性循环。通过构建DEA模型对以上关系进行实证研究发现,我国农村公共产品供给无效率与农民负担沉重并存,并且在长期演变过程中呈加剧趋势。本文的启示是,加大对农村公共产品的投入力度,改革农村公共产品供给模式,从根本上减轻农民负担。
[期刊] 上海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韦吉飞  张学敏  杜彬恒  
农民工对不同类型城市表现出异质性偏好是新型城镇化的时代特征,公共品供给和职业层次承载着异质性偏好的民生本源。文章基于偏好分层理论,运用泊松模型和零膨胀负二项模型实证分析农民工对不同类型城市偏好及一致性的影响机理。研究表明:(1)个体特征、家庭背景等仍是影响农民工对不同城市偏好的基本因素,公共产品及职业特征指标具有很强的解释能力;(2)农民工对公共品供给的满意度越高,则其对大城市的偏好程度越弱,从而提高农民工偏好务工的一致性;(3)职业层次特征对农民工关于城市偏好的影响呈U形特征,对偏好务工一致性的影响呈倒U形态,中层职位农民工一致性较强。在推进市民化进程中,政府强化公共品供给的杠杆作用时,应通...
[期刊] 消费经济  [作者] 何蒲明  黎东升  
农村公共物品的供给不足,是制约农民增收的一个重要原因。文章选取农村公共物品供给对农民收入的相关数据,从实证的角度对农村公共物品供给状况与农民收入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通过实证研究发现,农村公共物品供给水平与农民收入存在高度相关性,二者存在长期均衡关系,但我国农村生产性公共物品对农民增收的促进作用尚未充分挖掘出来。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赵宇  
一、农村公共品需求表达和供给决策的理论分析农村公共品是指在农村地域范围内用于满足农业生产和农民生活公共需要的社会产品。农村公共品有广义和狭义之分,本文所讲的农村公共品在没有特指时,一般是指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居水木  李总  
农村准公共物品对农村居民的生活水平的提高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通过ELES模型及相关的数据计算了农村居民交通通讯、医疗保健的需求收入弹性系数,结果表明随着收入水平的提高,两类准公共物品的需求收入弹性有明显降低的趋势。主要原因是农村准公共物品的有效供给不足。文章分析了农村准公共物品供给不足的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期刊]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  [作者] 郑军  伍安琪  
本文通过理论分析和实证分析相结合,基于31省2009至2019年的面板数据,通过动态面板GMM模型,研究了财政分权、地方政府偏好对农村养老服务供给水平的影响和作用机制。研究表明:财政分权对农村养老服务供给存在抑制作用。财政收入分权水平越高,受异化GDP激励、预算软约束、地方支出缺乏有效监督等因素的影响,地方政府片面追求经济效益,挤压农村养老服务供给的财政投入。财政支出分权水平越高,在我国事权与财权不匹配的财政体制下,地方政府收支不平衡,自主支出受限,难以顾及农村养老服务供给,从而导致农村养老服务供给水平下降,供给不充分。地方政府福利性财政支出偏好对农村养老服务供给水平的提高有明显地促进作用,且中央政府通过转移支付可以显著提升这种促进作用的效果。因此,中央政府应通过适当调整我国财政分权结构、完善公共服务评级制度、上解事权下放财权,增加地方财政收入和设置养老服务专项转移支付资金等手段,提高地方政府自主收入,降低支出压力;通过激励和约束地方政府行为,促进我国财政分权对改善农村养老服务供给正向作用的发挥。
[期刊] 中国农村观察  [作者] 罗万纯  陈怡然  
本文从农村公共物品供给制度、农村公共物品供给状况、国外农村公共物品供给经验、农村公共物品供给对策四个方面对现有研究进行了总结和评论。现有研究为农村公共物品供给实践提供了参考。在研究方法上,未来可以继续扩大调查样本量和覆盖面。在研究内容上,未来应加强乡村治理创新实践、农村公共服务中心运行机制、农村特殊群体公共服务供给、村干部选拔任用机制、政府购买公共物品规范等方面的研究。
[期刊]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谢舜  王天维  
公共需求是影响地方公共品供给的根本因素,主要表现在公众通过公共需求偏好表达对地方公共支出结构的影响上。基于2003~2016年中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采用似不相关回归分析方法,实证检验了公众需求偏好表达对地方公共支出结构的影响,以及这种影响是否因不同的表达方式存在差异。研究发现,"用手投票"和"用脚投票"降低了维持性支出和民生性支出比重,增加了生产性支出比重;呼吁机制具有增进维持性支出和民生性支出,降低生产性支出的效果。"用手投票"和"用脚投票"两种方式与呼吁机制的作用方向正好相反,民生支出项目的偏好同质性越高,呼吁机制的正向影响效应越明显。表明公众需求偏好表达会对地方公共支出结构产生影响,但不同表达方式之间的效果存在冲突,有必要进一步改革公共需求偏好表达机制,促进公共品供需均衡。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