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899)
2023(9237)
2022(7601)
2021(7164)
2020(5752)
2019(12696)
2018(12479)
2017(23498)
2016(13341)
2015(14948)
2014(14742)
2013(14270)
2012(12897)
2011(11847)
2010(12149)
2009(11469)
2008(11195)
2007(10478)
2006(9520)
2005(8558)
作者
(36716)
(31597)
(31051)
(29673)
(19604)
(15069)
(13816)
(12124)
(12000)
(11038)
(10780)
(10373)
(10078)
(9895)
(9895)
(9462)
(9296)
(9173)
(8992)
(8972)
(8043)
(7864)
(7696)
(7347)
(7195)
(7081)
(7076)
(6991)
(6420)
(6260)
学科
(49805)
经济(49713)
(47050)
(46058)
管理(37832)
农业(30656)
(26870)
企业(26870)
业经(18939)
(16521)
中国(15085)
方法(14607)
(13457)
(13079)
数学(12043)
数学方法(11911)
农业经济(10482)
地方(10039)
(10002)
(9454)
(9184)
农村(9177)
(9141)
体制(9105)
技术(8918)
(8902)
理论(8889)
银行(8878)
(8539)
发展(8361)
机构
学院(189131)
大学(181911)
(77571)
经济(75945)
管理(70400)
研究(63414)
理学(60713)
理学院(60130)
管理学(59216)
管理学院(58892)
(52167)
中国(49217)
农业(39647)
(37360)
科学(37224)
(36154)
业大(34491)
(32020)
(30897)
中心(29899)
研究所(28544)
财经(27564)
(24971)
农业大学(24439)
(24414)
师范(24147)
(23491)
(22881)
北京(22661)
经济学(22455)
基金
项目(124549)
科学(98290)
研究(97308)
基金(88135)
(75867)
国家(75056)
科学基金(64303)
社会(61826)
社会科(58016)
社会科学(58002)
(52152)
基金项目(46895)
教育(45191)
编号(41936)
(41762)
自然(38826)
自然科(37867)
自然科学(37857)
自然科学基金(37156)
资助(34028)
成果(34001)
(30527)
(30417)
课题(29355)
(28241)
(28240)
重点(28172)
(27072)
(26000)
(25190)
期刊
(97047)
经济(97047)
(58179)
研究(55059)
中国(47933)
农业(39104)
学报(29633)
(27797)
科学(27642)
教育(26552)
大学(24137)
管理(24128)
学学(23062)
业经(22605)
(20461)
金融(20461)
(17889)
技术(17241)
农村(14236)
(14236)
农业经济(14069)
财经(13812)
问题(13797)
经济研究(12013)
(11850)
(11817)
世界(10996)
经济问题(10140)
业大(9458)
农村经济(9336)
共检索到29257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程耀明  
农民中介组织制度变迁的内在机理包含两方面 :制度变迁的需求诱致机理和制度变迁的供给机理。农民中介组织培育的路径包括 :加快立法 ,促进农民中介组织的培育 ;加大对小规模农民中介组织培育的扶持力度 ;建立统一的农业宏观管理体制 ;政府主导 ,推动农民中介组织发育 ;进一步深化农产品体制改革。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李前兵  
依据新制度经济学的制度变迁理论,提出农民中介组织的发育包括诱致性变迁和强制性变迁两条路径,农民中介组织诱致性变迁的特点是赢利性、自发性、规模小、风险大;农民中介组织的强制性变迁的特点是规模大、风险小、强制性、多重目标,并详细分析了具体的发育方式。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范秀荣  马晓旭  
农技推广组织缺位 ,实施主体单一等问题 ,严重影响了农业科技成果向生产力的转化 ,造成资源的巨大浪费。要彻底解决上述问题 ,我国必须尽快建立一个以市场为导向 ,以效益为核心 ,以政府为主体的多元化农技推广组织体系。具体为 :确立政府在农技推广体系中的主体地位 ;充分利用农业高等院校的智力资源和人力资源 ;建立一支以公司、企业为骨干的农业科技产业化队伍 ;加快发展民间和社会团体农技推广组织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刘大旺  陈长新  
在建立农村市场经济体制过程中,如何把农产品推向市场,如何引导农民走向市场,这是大家普遍关心的问题。带着这个问题,我们到里下河的兴化市和宝应县进行了调查。 一、新旧体制的转换呼唤着市场中介组织的发育 近几年,兴化、宝应两县(市)从本地实际出发,积极调整农业结构,综合开发自然资源,形成了一批粮、棉、油和水产品、水生植物等商品生产基地,同时根据广大农民的迫切要求,积极改革农产品购销体制,发展和培育各种流通组织,使一部分农产品开始走向市场,特别是去年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胡博成  朱忆天  
新时代乡村振兴需要在研究乡村人口结构变化基础上,发掘能够全面整合乡村内外生产要素的主体力量。其中身心俱在乡村的“中坚农民”在农业生产和乡村发展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是新时代乡村振兴战略需要深入研究和重点关注的农民主体力量。在由表及里深入研究乡村内生发展动力缺失表现的基础上,要以增权赋能为指导思路,重塑“中坚农民”参与乡村振兴的理论基础,以内外融合思路保障“中坚农民”发展权益,以上下联结激发“中坚农民”内生动力,全面推动乡村振兴动力机制建构。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于莎  张天添  
建设技能型社会是我国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培养技术技能人才的重要战略举措。从技能型社会的视角看,高素质农民以"高技能"展现"高素质",是新知识新技能的学习者、新经济新政策的实践者和新产业新业态的开拓者,是乡村振兴的重要主体。农业生产、经营管理、创新力和学习力构成技能型社会下高素质农民核心素养结构,它的形成是一个复杂、动态的过程,基于"穿越—进阶—循环"生成机制,以农业生产与经营管理为本源,以创新力为旨归,以学习力为手段。为提升培育高素质农民核心素养的效率,应采取注重高阶思维训练、拓宽终身学习渠道、加强实践场域教学和构建"政行校企协"协同育人模式等路径。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李彦普  
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动力因子作用机理表明,合作组织的发展需要外力与内力共同协调推进,成员利益帕累托改进是合作组织发展的内生性根本动力,专业化基础是合作组织成立和发展的基础。当前我国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专业化存在基础薄弱,产权关系不清,利益分配机制不完善,政府扶持效率不高,合作组织产品市场竞争力弱等问题,这些问题成为阻碍激发合作组织发展活力的主要因素,根据存在的问题,作者提出了推进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的5项对策。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宋孝忠  
建设新农村,关键是要调动广大农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因此,培养新型农民是新农村建设不可或缺的条件和基础。为了促进新型农民教育培训活动的顺利开展,有必要构建一种能够推动农民和相关培训机构积极参与的动力机制,即促进新型农民教育培训的导向机制、激励机制和倒逼机制。通过这些行之有效的机制,形成良好的新型农民教育培训舆论环境和完备的法律政策环境,从而有助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促使和谐社会真正得以实现。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闫志利  王伟哲  胡静  
新型职业农民的认定标准直接影响到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目标的确定、方法的选择以及效果的达成。本文运用资料收集法、参与式观察法等研究方法,分析了全国20个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试点县经验,运用人力资源开发个体素质评价的KSAIBs模型,针对生产经营型、专业技能型和社会服务型三种类型,初级、中级和高级三个级别,提出了新型职业农民的认定标准,并结合各试点县实践经验,提出了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优化路径。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杨景鹏  
科学技术的发展使得现代农业在国家发展中占据着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培育新型农民是因应农业现代化趋势的必然要求。但从目前来看,我国的农民教育在培养对象、教学形式、课程内容以及教育方式等方面还存在诸多问题。在"互联网+"的背景下,慕课在培育新型农民中具有学习成本低、学习方式活、学习内容实、学习效率高的优势。然而,要将慕课应用于新型农民的培育,还需要农民、政府、社会群体以及职业院校多方的共同努力。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郭洲  
新型农民培育,是新农村建设顺利推进的根本保证。新型农民是指适应现代市场经济发展要求和新农村建设需要的市场型农民、文化型农民、技能型农民和创业型农民;新型农民培育的基本路径是:通过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培育市场农民,通过发展义务教育培育文化农民,通过发展职业教育培育技能农民,通过营造环境培育创业农民。
[期刊] 中国远程教育  [作者] 许浩  
借鉴国外先进经验,发挥远程教育优势,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是远程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路径,也是远程教育的重要使命。在实践中,特别要注意强化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政策导向,构建体现终身学习理念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育体系,完善政府主导、行业指导、企业参与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新机制,创新新型职业农民培养模式和管理制度,充分发挥远程教育优势,为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提供有效服务。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刘金荣  王永龙  
推进农村信息化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必须培育新型农民,具有现代信息意识是新型农民的基本品质。通过对具有广泛代表性的湖州农民信息意识现状的调查,分析我国农民信息意识缺失的根本原因以及对农民进行信息意识培育目标,然后从农业信息化生态链的角度提出培育新型农民信息意识的具体路径,并最终促进农民利用信息技术进行生产和销售,实现增产增收的目标。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张杰  曹克亮  王新辰  
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是事关乡村振兴战略大局的关键之举,高职院校在新型职业农民培育中发挥着主力军的作用。目前高职院校在教师队伍、课程设置与专业建设上存在的困境,直接制约了其在新型职业农民培育中的效能发挥。面对困境,高职院校在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过程中应致力于实现技能提升与文化重塑的有机融合,通过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发挥"区本课程"实践优势,主动构建大类专业集群,提升涉农技能多元融合的方式彰显自身的价值担当,在新时代乡村振兴战略实践中做出更大贡献。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朱丽娟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